1

"上朝”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齐风》中的"鸡鸣”就是一首妻子清晨催促丈夫早起上朝的诗。

"上朝”是有严格礼仪制度的,君臣有别,文武有别:皇帝在上,臣在下。文官在左,武官在右。皇帝坐着,官员跪坐或站着(宋朝之前上朝官员跪坐,宋之后是站立)。

为什么上朝时皇帝坐着而官员要站着呢?主要是显示君主的权威性和尊卑之分。如果也让官员上朝坐着,那不就和皇帝"平起平座"了?

最佳贡献者
2

其实题主提的这个问题也不对,不是历朝历代的上朝都是站着。“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帝国时期(秦朝至清朝),君臣上朝礼仪的变化大体随着君权的不断加强分为三个阶段:

汉唐:君臣坐而论道这一时期,君臣关系还沿袭着周朝的古风,虽不平等,但大体对等。汉初,刘邦不满意手下大老粗出身的大臣们把朝堂弄得乱糟糟的,命令叔孙通制定上朝礼仪。根据这套礼仪,大臣上朝,文臣在东,武将在西,均是坐着。当然那时候的坐和现在的坐不一样,是跪坐,君臣都一样,君臣关系还比较和谐。需要指出的是,汉初丞相的地位也相当高,在日常政务方面有很大的权力,皇帝大多数时候是“橡皮图章”。这个制度被有些历史学家称为帝国时期最好的制度,因为可以问责。但这个制度在汉武帝时候被破坏了,丞相成了摆设。汉武帝开了加强君权的头,从此君权、相权的博弈开始了。

宋朝:文武百官站起来了到了宋朝,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在加强君权方面也动了不少心思。对于武将,是“杯酒释兵权”,对于文臣则是“忽悠撤座位”。那个时候,坐的姿势已经跟现在一样了。老赵诈称自己眼花,要求丞相将奏章送过来。等丞相起身上前的时候,内侍趁机撤去了凳子。丞相回头再坐的时候发现凳子已经没有,只好站着。其他大臣见状,也只好老老实实站起来。从此,坐了千百年的文武百官,被老赵一声忽悠,终于站起来了。

元明清:统统给朕跪着元朝时期,大臣朝见皇帝必须跪着。文天祥被押到大都,面对元朝行下跪礼的要求,曾严词拒绝,并说跪是胡人的礼仪,南方是作揖,即使是对皇帝。但是九十年后,汉人的皇帝朱元璋却完全照搬了胡人的礼仪,文武百官无论品级,统统跪着回话。清朝也不例外,天下我最大,不仅国内亿兆臣民要跪我,外部番邦也必须跪着,否则朕不见。于是,很多外交纠纷都是因为外邦使臣不肯跪而起。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试图解放大臣们的跪拜之苦,但是随着变法失败,成为一纸空文。

3

不是历朝历代,你自己先查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