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你怎么看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

你怎么看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

2020-09-24 05:02阅读(83)

你怎么看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教育乃国家之根本,民族之基石,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二十一世纪人才是实现强国梦的保证,人才的培

1

教育乃国家之根本,民族之基石,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二十一世纪人才是实现强国梦的保证,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能充实到教师队伍,以他们的广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件大好事。一定会受到社会、家长的欢迎。他们在从事日常教学的同时,还可对国家现在的教育体系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发展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做一个当代教育家,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2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必谈太虚无缥缈的事情,比如他们是否比师范大学毕业生教的好,比如他们是不是富有爱心喜欢从事教育,这事可以只从工资待遇角度来看。

清华北大学子,无论本硕博,只要能正常毕业,毫无疑问是顶尖人才,就应该拿到同龄人中比较高的工资待遇。近年来,清华北大硕士去沿海地区或内地名校当中小学老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有竞争力的工资。

我向一位法国朋友咨询过此事。法国作为世界闻名的文化大国,对教育非常重视,教师们的薪金等待遇及社会地位都是不错的。单就薪金而言,小学教师月薪一般都能在1万法郎左右(约合人民币62000元),中学教师月薪在1.5万法郎上下。法国最好的大学不少就是师范学院,比如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里昂高等师范学院,这一点与咱们国家不同,人家重视师范旗帜鲜明,值得咱们学习。特别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有两百多年历史,走出了无数杰出人才,包括13位诺贝尔奖得主、14位菲尔兹奖得主,它在法国人心中的位置非比寻常。我们国内尚没有一所师范大学人皆向往,这需要改变!

3

这是一件大好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中医里有句行话说得好: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病急先治标,不急时治本祛病根,最终标本兼治。借用这句话来说教育非常形象恰当。

记得改革开放刚开始,我国百废待兴,教育界需要大量的教育人才,但以当时的国情现状,老师奇缺: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们全部是民办教师。

80年代中后期,我上了初中,我的绝大多数老师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公办老师,还有一部分进修的师范生(中师生),正儿八经毕业的中师生不多。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的英语老师病了,没有人上英语课,学校聘请了一个高考落榜生(张老师)给我们上英语课,凭心而论,张老师讲得挺好的,带了我们一学期多。

90年代初,我上了高中,还有一部分中师生带高中课,后来慢慢地大学专科生渐渐多了起来,以后逐渐过渡到本科生教高中。代课老师(以前的民办教师)退出了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及所有的老师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还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国力也发展到了这一步,国家有巨大的人才储备,并且一些如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学府的硕士、博士生愿意投身于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这是国之大幸,教育之大幸。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强则国强。让最强的人才从事教育,这是强强联手,真正把教育做大做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4

北大清华硕博又怎样,那也是要靠努力出来的学历证明,而老师可不是用文凭就可高枕无忧的。因为现在不是自己去求学、努力和奋斗,就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而是要教导孩子们三观健全,学艺精进的。

所以作为学历学生的使命,不管你是清北,已然结束。而另一种学生责任和使命已肃然展开,学会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青少年,就必须将自己学习成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老师→师者→……才有资格让人称道,你自己也可以说当教师投身直面教育,何尝又不是一次人生再学习、再感悟、再磨炼、再成长呢?

最后要请求您,我自2月20日加入“头条号”作者以来,发文已超过300余篇,也获得了很多朋友的浏览和点赞,相互交流。如果您愿意,请互加关注和粉丝,真诚谢谢您。

5

学而优则教,诸多清华.北大硕士博士生到中学任教,这对当今教肓相对薄弱之中国来说,无疑是件幸事。

这段时间,因疫情被曝光的未成年留学生现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不说不知道,知道吓一跳。英国1.5万,美国4万,加拿大、奥大利亚、、、原来有这么多16岁以下中国青少年在国内本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飘洋过海,去往异国它乡,完成他们的基础教育。我这里姑且不论其它,单纯从教育的接受度来讲,他们的家庭,主要是家长,对国内当前的基础教育是不认可的。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对教书先生这个行当是有些瞧不上眼的,所谓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但至少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还不足以吸引像清华、北大等等这样层次的优秀毕业生投身其中。

庸医误患,庸师误人。提高教师待遏,吸纳优秀人才,是促进国内教育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的不二法门。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深圳已经出现了优秀人才入职中学的喜人场景,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都是值得肯定的。

什么时候名校优秀毕业生入职中小学校,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不再在国人眼里是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中国教育才能良性发展,.才会真正强大起来。

6

首先,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比如说2017年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张人大附中教师招聘结果的图片

可以看出,面前全是包含北大清华在内的名校、甚至海外高校的硕士博士。

另外还有一个深圳中学的教师招聘公示:

这里面就更加厉害了,甚至还有来自哈佛大学的。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分成如下几点:

1.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基本只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

这样的城市,不仅本身能培养大量的顶尖人才,而且还吸引了全国顶尖人才的涌入。因此在这些城市,人才竞争达到惨烈的程度。你可能以为读个985就已经很有优势了,但是当你拿着简历去应聘的时候,发现你可能是所有应聘者里面学历最低的,都不好意思把简历亮出来。

但是在其它城市就不是这样了,相比于北上广深的残酷竞争,这里就相对宽松多了,所以不会出现大量清华北大博士挤破头去进中学的现象。

同样这种现象也只出现在顶级中学,比如北京地区的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十一学校等等,除去这些顶级中学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学校其实都没有这种清一色清北硕博的情况。

2.中学教师这种职位在一线城市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职位。

获取一张北京户口是绝大多数想留在北京定居的毕业生的梦想,但是获取北京户口的难度却在逐年加大。北京和上海已经实行了多年控制人口的措施,给落户设置了各种各样苛刻的条件。对于一些刚刚毕业,没有资历也没有背景的学生而言,想达到这些条件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应聘中学教师岗位是一条比较容易的能够获取户口的途径,因此很多人来竞争中学教师岗位也是可以理解的,清华北大的学生也不例外。

同时中学属于事业单位,由政府提供保障,福利待遇等各个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相比于去企业那种没日没夜的加班和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中学教师的工作还是比较稳定的。它有固定的假期,甚至条件好的学校还提供住房,这对于无数北漂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所以能吸引大量的顶尖人才。

3.清华北大的博士生去中学教书也是他的个人选择

并不是每一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适合去搞科研。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是很多元的,有人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也有人热衷于考公务员;有人想去顶尖的国企私企,也有人想成为自由职业者。当然会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欢教育,热爱教育,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科学知识,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来影响他们。

我就认识一位北大中文系的硕士生,特别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讲诗词。她现在是清华附中的一名语文老师,也是非常优秀的。

同样在头条上大火的李永乐老师也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本科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硕士毕业于清华的电子工程系,这些绝对都是科研界的执牛耳级别的院系。但是他却选择去人大附中当一名物理老师,不仅工作做的出色,而且还成为一名超级网红。

前几年还有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事件,中科院院士程代展教授,手下有一名非常得意的弟子,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科研能力极其突出,据程代展教授自己的评价,他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这一领域优秀的科学家。但是这位学生最终的选择却让老教授大跌眼镜——去了一所中学当老师。老教授甚至还在网上发长文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惋惜。但是学生自己给出的理由是,不想再从事高深的科研事业了,而当中学老师也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因此,社会发展最有利的不是强迫某个人去干某件事情,而是能让所有人都能够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如果有的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那何乐而不为呢?

4.在一些顶级中学,其教学环境已经非常能满足清华北大毕业生了,他能提供给这些人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

全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学校实行的都还是应试教育,大家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寒窗苦读。

但是一线城市的顶级中学,教学则非常多元。比如北京的很多学校都在实行选课制,大家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堂,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甚至没有固定的班级组织。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课外活动。戏剧节,外语节,文学社,以及各种各样的科研小组和学科竞赛。因此,这里有充分的可以发挥和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们,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应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同样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5.能力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清华北大毕业生去中学教书,发挥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

当然有人会说,都读到硕士博士了,掌握了那么高深的科学知识,结果却只来带中学生,那么你学的那些知识岂不是白费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它们到中学教书,发挥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

一个人能读到硕士博士,甚至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自然能说明他在知识学习和掌握方面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因此中学校长们在招聘的时候,并不是要求你把你在硕士博士学到那些高深的科学理论讲给中学生听,而是要求你能把自身所具备的这套知识掌握的能力教给中学生。

因此对于这些硕士博士而言,他们要的也不是给中学生讲量子力学,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优化的知识传授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能最高效地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一批具有优秀能力的教师能够进入中学,那么,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下一代的人才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这种现象同样是值得肯定的。

7

首先,中小学教育需要顶尖人才,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到中小学任教是应该的。现在的中小学已经不是20年前30年前的中小学了,现在的中小学对教师要求非常高,尤其是这几年教育界在提倡各科融合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精通各个专业,这对教师的难度太大了,即便是硕士、博士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由于扩招,中国的硕士、博士数量已经非常庞大,若是加上海归在内,博士应该达到80万左右了,博士已经不是非常稀缺的人员,其稀缺程度已经远远不能和20年前的硕士、博士相提并论,所以,他们到到中小学任教,也就让人不觉得奇怪了。

8

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绝对是件好事儿呀。

首先,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国内的中小学师资在提高。我自己九十年代初念农村小学时候,尚有一大批民办教师,这其中还包括我自己的伯父。到现在,即便是农村的小学,也至少专科甚至是本科的毕业生才能够进学校教书了。教师入职门槛的提高,使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度提高了,职业素养也更好了。发达城市招收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在中小学任教,这不过是走在了别的城市的前面,等祖国经济发展了,或许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学也开始有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了。

其次,说明我们的硕士和博士的就业观更加理性了,就业市场也在趋于成熟。说白了,人所谓的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不就是要有经济上的实现吗?硕士博士去发达城市的中小学任教,就是因为发达城市的中小学能够让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呀。

最后,至于有些人担心北大清华硕士博士教不好的,你们都多虑了。人家学历比你高,学习能力也比你高。再说,招聘老师的时候你以为就只看学校出身不用面试吗?你以为他们不也是经过竞争才能拿到职位的么?

9

谢谢邀请。北大清华的高材生来到中小学任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我举双手赞成。

首先,学生的成才本就该从基础教育抓起。以前的中小学,尤其小学教师很多甚至是中专毕业生,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讲起课来是照本宣科,孩子们听的也是稀里糊涂,该在这一阶段弄清楚的知识一知半解,到了高年级后如果也是这样,没有好的引导,只会产生厌学情绪。北大清华决不是只靠小聪明就能考上的,他们必然是经历了长期的勤学苦练,各科成绩表现都非常不俗。这样的老师入驻任何学校,想来对学校和学生们而言都是一笔大的财富。

再次,北大清华的学生不仅仅学习有恒心有毅力,更有方法。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很多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常常让同学们头疼不已。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就是一个字,背。懒惰的同学不愿意背,勤奋的同学只能死记硬背,说老实话,很多例如数学物理公式之类的我现在都弄不清什么意思。读书时,我的理科成绩很差,公式理解不了,所以也不会作用,我一直认为这个就是天生决定无法改变的。直到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那位大哥哥就是北大的高材生,可能是看我咬着笔的样子太痛苦,所以给我讲解了那道题,不知道怎么的,他讲完后我真的神奇般的理解了立体几何的解题方法,也能想象出当时怎么都感受不到的隐藏在三维空间的那个对角线了。后来虽然我数学成绩还是差,但遇到这一类题目我却会解了。这就是理解能力和方法的重要性。能够上北大清华的同学必然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他们善于总结规律。如果他们在教学中将这些方法交给学生,会很好提升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并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成绩,继而增强孩子们的学习信心。

但在目前,北大清华的学生在小学任教情况少之又少,在中学任教的情况也不多,只能看到极少数重点高中有这样的资源。原因应该有两点,一是觉得大材小用,二是给不起工资。很多人认为北大清华毕业生应该从事伟大的职业报效祖国,殊不知,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们身上,高材生们加入基础教育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自信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职业呢?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也很骨感。面临毕业选择时,大公司月薪过万,小学三千,这样的选择谁都会做。所以,对于这些志愿去中小学教书的高材生们,国家应该给出相应的报酬进行支持和鼓励,或者有政策上的倾斜引导高材生们向基础教育流动,让更多的学子们受益。


10

不管被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以为北大清华的硕博到中小学任教有些大材小用和人才浪费。

我们都知道,教师职业比较特殊,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外,更多的还要个人的综合素养要高。

中小学教师需要的是专业技术类人才,一般需要的是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师范类毕业生,而并不一定非得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毕业的硕博高材生。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要把小学数学中的1位数加1位数教的明白,教的生动,教的有趣,教的使学生爱学、想学、会学、乐学,把一个字教的有趣、好玩,学生爱学,中师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就完全能够做到,而北大清华的硕博生却并不一定能够做到。

同样的道理,教小学、中学的知识,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就够了,并不一定非得要名校毕业的硕博生来教。

当老师不光只是教知识,更多的要看如何培育学生,也就是如何育人。

一个普通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个人素养很好,很具亲和力、有爱心,善沟通,教学技能高超,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教学业绩突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成效显著,这样的老师一点都不会输给那些北大清华毕业的硕博生。

当前,之所以有很多地区和学校高薪聘用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博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校品位、知名度,给学校招牌上镀金,增强学校软实力和人才竞争力。

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高材生的确也会起到一定积极的带动辐射作用,但这种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甚至还有一些高材生搞实验研究没问题,但搞教学当老师却不适合。

总的来说,这些名校毕业的硕博高材生去中小学当老师确实有些人力资源浪费,其实他们驰骋科研领域,或者在尖端科技领域或许发挥的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