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们读书时候,贾谊《过秦论》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用来代指江山社稷,所以一直有天子七庙的说法。
中国的早期的帝王祖庙,称“太庙”,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上古太庙,一庙一主。唐夏五庙,商七庙,周亦七庙。
《礼记·王制》记载的就是商周时期天子七庙:“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左昭右穆,最上面就是太祖,如下图所示(坐北朝南)。
魏晋之时,每庙一主的形制变为一庙多室。魏有四室,晋为七室,东晋增至十室至十四室,亲尽则祧迁。
原在庙内两厢别立夹室“储”,供奉已祧神主,后世则另立祧庙于殿后,至唐代,定为一庙九室;明清亦沿袭一庙九室,另立祧庙之制。
明朝也是九庙,到了世宗嘉靖皇帝时代,就到了第九代,亲近则祧,就有了大礼仪之争,太祖不能祧,朱棣不敢祧,把太宗朱棣改成了成祖,把朱棣的儿子祧了。
至于五世而斩,这个出自孟子,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个类似于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怎么说呢,延续一千多年的帝王没有,延续一千多年的家族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