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由胎儿变成大人需要十几年,这是生理法则。旧中国遗传下来的是一贫如洗,亦或是积贫积弱、啥都没有的穷家底,改变它不需要时间吗?

首先,是不是该问问,六七十年代修了多少水库,挖了多少水渠,增加了多少农田,配置了多少农业机械……?这些创造吃饱肚子的条件正好在后期发挥了作用,等于人长大了才能有所作为一样,也等于树长大了,开始结果,怎么,栽树者创造的开始不该敬仰吗?

七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国家第一时间就大量引进了化肥生产线,七三年国家的粮食供应状况就有了明显改观。加上国际形势发生了逆转,战争威胁明显减轻,国家用于战争储备也开始压缩,这些都为以后的吃饱肚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后来吃饱了肚子和吃的越来越好不是顺理成章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它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没有那几十年饿着肚子拼命地改变着旧中国的基础条件,今天可以吃饱肚子吗?

这就是题目问的为什么的答复,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有人总想鼓捣人忘记过去,或者把成人后看从前的幼稚觉得可笑,不说他有病,但一定不懂道理。

最佳贡献者
2

翻身解放,别忘了毛泽东爷爷;脱贫致富,别忘了邓小平爷爷;吃饱发胖别忘了袁隆平爷爷。

三十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的时候,一天早上我和母亲、弟弟出早工收稻子回家,奶奶问我收了多少亩地,我说三分地。奶奶一脸不高兴,说她年轻的时候三个人一早上可以收十多亩地的稻子。后来她又问我收回多少谷子,我说三担(三百斤左右)。奶奶的脸色马上好转,说以前她们十多亩地也就收三担谷子。

三分地产出了以前十亩地的粮食,都是袁隆平爷爷的功劳。五六十年代就是我奶奶壮年的时候,地没少种可还是吃不饱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一点也不假!我奶奶种的是高杆水稻,株间距一尺多远,水稻成熟的时候风一吹就倒了,产量极低。后来出了矮杆稻,抗倒伏,产量上升,但还是产量低,后来袁隆平弄出了杂交水稻,饿肚子的事就很少见了。

3

现在农业生产上已经是科技化、现代化了,不像过去刀耕火种,生产力低下,生产效益不高。以前粮食亩产只有几百斤,而现在亩产达吨产量了,再说现在抛荒不是普遍现象,粮食年年都是丰收年,今年粮食产量仍然达到1.3万亿斤,今年夏粮丰收,秋粮也丰收了,粮食供应是平衡的,够我们吃的。

一、过去缺化肥和农业机械,缺优良品种,缺科技支持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过去一个生产队只有1吨化肥,一箱农药,而且是剧毒农药。农业生产还是依靠人工种植,农家肥为主,而且农家肥也少,土壤缺肥啊!怎么可能长出粮食呢?即使我们父辈开荒造田、兴修水利,种植面积扩大了,但亩产量并没有增加。过去没有优良品种,不像现在粮食品种琳琅满目,年年都有新品种投入市场,过去一个粮食品种要种植十几年。大家都知道,农作物种子都有退化现象,第一代种子产量很高,可种植十几代后,产量已经失去种植价值了,农村自留种子到第三年产量可能减少一半,由于没有新品种,我们开垦再多粮田,产量也不高,粮食也不够吃的。那时候,农业机械也是小型机械,工作效率低,全靠人工种植,靠集体人多力量大才能把地种好。如果当年有袁隆平可能不会饿死人的,如果当年有化工厂,化肥满足供应,粮食产量也能大幅增产,可惜那时候,国一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啊!

二、现在农业生产上已经是无人化种植了,已经是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了

现在粮食种植已经是无人化种植,不需要人工了。一户农民一年使用20吨化肥,2桶汽柴油,是原集体20倍。大型旋耕机、收割机替代人工,智能无人机喷雾施肥。水稻采取直播技术了,玉米“一炮轰”种植和“懒汉式”种植,小麦也是无人化种植了。现在粮食品种层出不穷,年年都有新品种。粮食单产达千斤,高产水稻亩产量2000斤。农民用15亿亩粮田年生产6亿吨粮食,今年全年粮食仍然达1.3万亿斤,实现“16连丰”。没人种地,是因为有机械种植,人工智能种植,但土壤并没有大面积抛荒。因为种植和养殖上不需要人来干了。我们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中国人的饭碗仍然盛中国农民种植的粮食。今年秋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了1000万亩,而且粮价今年可能略涨一点。

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粮食贱卖也不能浪费

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责任担当,我们应该铭记父辈艰苦奋斗,开荒造田,战天斗地的丰功伟绩,继承父辈吃苦耐劳,艰苦卓绝的大无畏精神。我们的确站在父辈肩膀上起步的,我们种植的粮田确实是父辈为我们开垦的,我们使用的水利设施也是父辈勒紧裤腰带兴修的。但我们粮食高产丰收,是建立在充足化肥,优良品种上的。是建立在高科技、现代化基础上。

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几十年来上涨了100倍,可我们的粮价几十年来只上涨10倍,粮食价格低,使农民增产不增收,也使城市居民不珍惜,我们餐桌上浪费严重,每年浪费粮食1000亿斤,粮价上涨才能使某些人懂得厉行节约。现在有优良品种,有智能机械,有新技术支持,不怕没人种粮食了,但我们不能浪费,因为现在粮食还是“紧平衡”!

4

主要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再加上品种的改良,但也不能忘记当年农业学大寨时,农民兄弟战天斗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的功劳。

5

这个问题袁隆平他老人家最有说服力了。我是50后的南方人,记得小时候看到的水稻长得比大人还高,遇到大风一吹就倒,亩产量最多就是100多市斤,所以那时候主粮大米(北方称大米为粗粮)根本就不够吃,必须要用别的粗粮作补充才能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到了1968年南方逐步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农垦58”,株高只有人的膝盖高,可亩产量竟达到了300多斤,农民高兴极了,从此农民吃粮的问题就不用愁了!

那么现在为什么丢荒反而够吃了呢?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所谓丢荒并不是全国都丢荒了,只是南方丘陵及山区的土地丢荒严重,而东北、西北及长江以北适合机械化耕地的大片土地仍然耕种着粮食;

二是现在庄稼的品种都得到了改良,产量高;

三是最近几年粮食进口的数量也有点惊人;

四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肉禽类不缺,肚子里的脂肪不断增多,主食吃得越来越少。

6

我认为:第一是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包括粮食品种改良、农药、化肥共同作用结果;第二是进口,包括主粮,大豆,油料,甚至鸡抓鸡架等冷冻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能量;第三个,不要忘了远洋捕捞,从大海获取能量来源水平大大提高。

7

进口

8

一.现在单位产量高了(由于良种、农药、化肥、农机、水利等因素)。二.劳动强度减轻了,副食多了(食用油、鸡鸭、鱼、肉、蛋、奶、水果等),吃粮就少了。三.有钱进口了,国内食物品种得到了调剂。适当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和平年代,适当撂荒土地, 有利于恢复地力。

9

亩产量,现在是过去的十倍。

10

一是过去大量缴公粮,现在不用缴了。国家粮食不够就买。二是粮食单产提高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