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学习习惯比较好,有什么窍门吗?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学习习惯比较好,有什么窍门吗?

2020-09-23 21:37阅读(63)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学习习惯比较好,有什么窍门吗?:什么是习惯?心理学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习惯是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

1

什么是习惯?心理学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习惯是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有如下特点:一是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二是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养成的,它与人后天的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三是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和情感内容;四是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

所以,习惯是需要培养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复强化巩固才能最终形成的。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多长时间?目前还没有定论,有说21天,也有说两个月,看来应该是因人而异了。好的习惯当然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坏的习惯就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或发展。习惯的培养应该早一些培养为好。如孩子的卫生习惯,孩子能够自己动手做事的时候,就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重复、强化,使孩子养成饭前洗手、不随地扔东西、保持整洁的习惯。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孩子入学就要开始习惯的培养了。

学习上有哪些好习惯?怎么培养这些好习惯呢?有的习惯需要家长督促培养,有的习惯需要在老师在课堂培养。

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

每天晚上都把将要学习的课程做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课后,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复习和记忆。

开始时,家长要作好引导,家长要帮助学生做好时间管理,要坚持不懈。

二、上课准备习惯。

课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静坐看书,等候教师上课。要由老师和班级干部进行监督管理。

三、正确书写习惯。

一些孩子在幼儿园中,由于过早执笔,形成了错误的姿势,进入学校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纠正。正确的书写姿势,是要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一手执笔,一手按住本子。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不能边玩边写,不边吃零食边写。 书写要注意保护好视力,学校通常会要求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这个习惯要由老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起,就开始进行严格要求。

四、用心倾听习惯。

要专心听讲,不交头接耳,不小声交谈,不搞小动作。听的时候要学会抓要点,听清楚,听明白。

老师要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强调。

五、良好发言习惯。

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大胆发言,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要尊重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表示质疑,并进行正常讨论。

老师要鼓励那些积极参与学习的同学,并通过树立典型,培养良好发言习惯。

六、主动阅读习惯。

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要通过标注、摘抄、思考、写体会等方法,使阅读更有效益。要广泛阅读。要背诵名篇名段,积累语言。

老师要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学生在家里阅读,则需要家长适当督促。

七、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读题、审题,弄清题意,理清解题思路。独立完成,不抄袭。遇到困难要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老师进行指导、管理。

最后要说的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且积极配合。一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持久,抓反复,反复抓,要有耐性。

要通过评价来促进习惯的养成,通过树立典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来强化习惯的落实。

2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确实很重要,因为这不但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乎着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律能力的养成甚至一生的发展。

从什么时候培养学习习惯呢?

我想,也许在玩具时期就要留心了。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很重要。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包括什么?

  1. 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跟着老师思路走。

  2. 写作业的时候用心专注,保质保量,效率高。

  3. 遇到不会的问题,重新读题,独立思考,实在想不起来,才会请教大人。

  4. 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有反思、举一反三和总结的能力。

这四点,就是良好习惯的主要内容。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玩具时期开始

现在的孩子智商越来越高,学东西也越来也快。但是,学习习惯却比以前难养成。

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这会干扰孩子的专注力,还会影响孩子的耐心。

比如:玩具。

现在每个孩子,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但是,玩具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多的玩具,越容易让孩子形成“三分钟热度”。这个玩一会儿,那个玩一阵儿,哪个也没玩明白,哪个也没真正地玩出乐趣。

孩子上学之前,大多与玩具为伴。

一个不能专注玩玩具的孩子,上了学,也很难专注学习。

所以,在玩具时期,家长需要注意这五个问题:

(1)不要买过多的玩具。

(2)孩子触手能及的玩具不要超过三种,且这三种最好是不同类型的。

(3)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不要经常打断,比如递个水、喂个水果。孩子一两个小时不喝水,不吃东西,渴不着,也饿不着。

(4)如果孩子不问,就不要告诉孩子怎么玩,让孩子自己摸索,也许孩子还能解锁新玩法。

(5)父母们更不要向孩子展示自己玩的有多好,这种巨大的差距,会让有些孩子产生种挫败感和沮丧感,从而放弃一些玩具。

(三)上学初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间。因为孩子上了小学后,才是正式开始了学生生涯,系统地上课,规律性地写作业。

当孩子在一二年级行为习惯养成很好的话,那么越往后,家长越轻松。

因为建立一个新习惯,远远比“破除旧习惯,再建新习惯”来的更简单轻松。

这个时期,帮助孩子建立习惯,家长们可以从这六点入手:

(1)学习桌要简洁

孩子的学习桌要简洁,不要放学习以外的东西,以免让孩子分神。漫画书也不要放在学习桌上,这属于娱乐书籍,可以给孩子看,但不是写作业的时候。

(2)文具要简单

孩子的文具要简单,铅笔橡皮尽量买普通款,一来更安全,二来不会吸引孩子注意力。若是买各种新鲜的文具,那么孩子有可能写着写着作业,就把文具当玩具玩去了。

(3)营造适合的学习环境

如果孩子对声音很敏感,那么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如果孩子相对专注,不受外界声音影响,那么也不必非要很安静。孩子的适应能力也很重要。不要养成有声音就无法写作业的习惯。

(4)不要常去打扰

如果孩子独立写作业,不许要家长陪的时候,家长就不要经常去送水,送吃的,不要频繁进入他的房间。每一次进去,都是一次打扰。

如果孩子写作业需要两个小时,我们中间可以进去一到两次,送杯水,顺便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看一下进展,以及是否需要帮助。

(5)陪伴孩子写作业,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如果孩子独立性差一些,需要父母陪伴写作业,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要盲目攀比,满足孩子的需要,用心陪伴,同时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陪伴的时候,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一会儿说他写字不好看,一会儿又说他有道计算题做错了……孩子在专心做题的时候(无论做的结果对与错),你说出的每句话都对孩子是个干扰。

只有当孩子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再发声比较好。

(6)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还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们不要直接告诉他解题步骤,更不要直接告诉他结果。而是要分步骤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比如:再读一遍题——让孩子试着找出关键数字或关键词语——试着分析这些关键数字之间的关系——所求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孩子,到了第二个环节,就能想到解题方法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3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很多家长遇到的头疼问题,也是在接待家长时经常提到的一个方面。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那就需要把握培养学习习惯的时间。

开始培养的时间其实没有一个严格的限制,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比如阅读习惯,如果一个家庭里空闲时间大多都看电视、玩手机,那这个家庭里的孩子很难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家长如果做事拖拉,做什么事都要再等等,那孩子的习惯也会往这方面倾斜。

其实,学习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很多生活上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所除非某些特定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总结本、错题本的制作和应用,独立制定各学科学习规划等等,这些习惯需要在孩子进入学生阶段以后就要慢慢培养。

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上,一定要有家长的参与和指导,还有以身作则,原因是未成年人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参差不齐,表现不同,至于有没有窍门,这个还不太好找。

总之,家长们一定不要一边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另一边自己又在树立着反面形象。

4

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孩子,学习习惯不会太差,所以培养习惯要从小做起,从家长做起,家长做事习惯好,孩子学习习惯好。

家长整天打麻将,孩子整天玩游戏。“一个席上一个苇子上”,谁也别说谁,谁说跟谁急。这几个孩子家长等长大了能制止住孩子玩手机吗?

5

我认为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时间管理的习惯、提前规划的习惯。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我认为是学习习惯里面首要考虑的,为什么呢?因为培养一个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经过自己思考判断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标签,而不是人云亦云。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励,那孩子将来如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呢?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幼儿园、小学开始课外阅读,多和孩子亲子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二、时间管理的习惯

我认为时间管理是学习习惯的一部分,因为上了小学开始,孩子要面临学习任务,文化课的学习压力,孩子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习惯,就是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做自己的小主人,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安排,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幼儿园开始就是最好的时机,给孩子配一个有定时功能的小闹钟,比如看动画片可以看30分钟,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明白时间的概念,明白做一件事情是有时间规划的,不是随心所欲的。

三、提前规划事情的习惯

随着以后学业压力的增加,一个懂得规划自己事情的孩子,在学习上会有一定 的优势。每天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清楚事情的轻重急缓。做作业,先做什么科目,后做什么科目,如何合理安排呢?这些都是需要规划的。

而这种能力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可以在日常生中,让孩子说出来,如何安排一天的活动。又或者要完成一件事,让孩子说出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6

幼儿时就要培养读书意识了,电子产品不可能管的住,所以要合理用电子产品教学,比自己教学好,我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还不错,现在有好多0元打卡学的APP,可以督促自己坚持学后得到返现。

7

一、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指什么?

在培养学习习惯之前,先得明确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

学习习惯是个大概念,它包含很多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培养重点不同。笔者认为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内容:

(一)较强的专注力。

(二)足够的好奇心。

(三)持续的阅读力。

(四)善于做计划。

(五)较强执行力。

二、好的习惯有什么好处?

(一)学生阶段,最直接的就是成绩的提高。

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并且要接受偶尔的反弹。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促进成绩的提高。

注意: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长期坚持。

(二)走向社会,好的习惯对自我管理、工作管理等都有积极作用。

前文讲过校园内的学习是为了未来走向社会。我们可以去观察下所有的领袖、大家,无不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坚持了良好的习惯。

三、培养好习惯的具体做法。

(一)专注力从孩子两三岁就可以开始。

与其说培养不如说别破坏。在孩子有意识做某事时,家长只要别去打扰,让他专注完成。

(二)好奇心带来的是求知欲和创作的热情。从孩子开始问“为什么”起,家长要做的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带着他们去找答案,让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体会不断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阅读力。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就给他读书吧。

我家的孩子一岁起每晚半小时以上亲子共读,四岁起加了音频故事。现在七岁,专注力和好奇心都是令人叹服的。

(四)计划能力,也可以说是时间管理能力,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培养。

学生阶段学会给自己的学习列计划,走向社会自然会给生活、工作、人生做计划。

(五)执行力,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大班开始培养。

好的执行力不仅能保证计落地,还能培养孩子的内在自尊,让人信得过。

8

学习习惯的培养,当然是越早也好,当然我们所说的学习不一定指的是文化课的学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好坏,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包含我们文化课接收新知识的能力等等,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出几个建议

一、模仿能力养成。孩子最初的习惯养成主要是以模仿为主,比如说,初小之前(三年级前),孩子最主要的学习习惯都来自于模仿,模仿老师,模仿家长,所以,在这个阶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榜样的力量,家长要做好榜样,孩子自然就也会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一家人在晚上的时候一起读书,那孩子自然就会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如果家长都在玩手机,孩子一定在看平板,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模仿能力很强,请家长一定做好榜样

二、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初小之后,孩子的思维开始变得更活跃,对小时候问为什么的这件事就更加着迷,更愿意去一探究竟,所以,如果孩子开始问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代表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在启蒙中,这端时间,一定要有耐心去给孩子解释问题,那么在文化课上也体现出不甘心于只是模仿老师的思路,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等等,所以,可以开始考虑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锻炼自己的思维,这也对孩子以后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三、时间观念的养成。学习是离不开时间管理的,很多孩子都会有在学习上拖沓的习惯,最主要就是没有时间观念,所以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对自己时间的管理能力,什么样的事情,就必须在什么样的时间内完成,这点非常重要,拖延的习惯会毁掉孩子整个的学习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9

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越早越好,在小学阶段。最好是小学低年级。

因为习惯形成以后将会影响人的一生,所谓三岁看小,十岁看老。

这话说的是夸张,但是确实很有道理的。

好的习惯,比如说爱看书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完成作业,再去休息放松的习惯,而这些习惯都要在小的时候去培养。

培养孩子的好的学习习惯,有奖罚两条措施。

做的好的,要及时的表扬他,甚至夸大的去表扬他,使他有荣誉感和成就感。

做的不好的,要画出底线,进行适度的惩罚,比如说批评教育,写检讨,作业重做等等。

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做好了会受表扬,那些事情做得不好会受批评,这样习惯自然就容易形成。

有的家长小时候不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等到了中学再培养,发现已经迟了。

10

学习习惯应该在十岁之前养成

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很多。对于那些只喜欢尽情玩耍的孩子来说,既要玩好又想学习好,这是多么大的负担啊!但是,如果基础打好了,孩子就会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成绩也会随之而提升。对于那些学习好的孩子来说,更应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巩固已经取得的学习成绩。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孩子将来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站稳脚跟,我们的孩子现在所必需的东西是什么呢? 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们大都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主要应该强调学习习惯。即使孩子放学回家之后把书包随便乱丢,脱掉的衣服也不放进洗衣篮里,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只要学习成绩好的话,生活方面的事情长大了就会安排了。殊不知,生活也是一种习惯,生活习惯不正确的孩子,学习成绩也绝对不会好。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与生活习惯也密不可分。一个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一个做事只凭兴趣所至,心血来潮,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的孩子,学习也不会持之以恒。

 

生活习惯都是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有序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孩子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做事浮躁,敷衍了事,学习更是不会有成绩的。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培养孩子有序地安排生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孩子幼小的时候开始,6岁前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是最好的选择,也是给入学后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巨大的推力。 家长们应该至少拿出一年的时间来集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短则一年,长则两年,如果能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养成一定的习惯的话,以后即使不用大人时时督促,孩子也会自觉去做了。 优良习惯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看“优秀儿童”和“不够优秀儿童”的作息时间表。不够优秀的孩子,他们或者总是看电视看个没完没了,或者磨磨蹭蹭地做事,而优秀的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吃饭、学习的时间都是分得很清楚的,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区别.  培养一个优秀孩子,就跟马拉松选手一样,大概在他10岁之前,父母要像教练那样培养孩子学习的基础体力,也就是优良的学习习惯,然后他就极有可能被同一集团的优秀朋友们带着跑向终点,否则越是在高速行进中是很难跟得上的。

 

没有基础体力的孩子如果一开始跑得太快,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就没有力气坚持到最后,有可能中途放弃。所以,不仅要培养孩子进入先头集团的基础体力,还要让他具有跟先头集团一起跑向终点的“持久力”。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就具备在“优秀儿童”的集团里一直学下去的持久力。  

如果一开始没有进入先头集团,例如在中学的前半段,过后再想迎头赶上,成为学习好的孩子,是非常艰难的。跟落后集团的孩子在一起的话,总是觉得逃一天课也没什么,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养成坏习惯。  另外,人其实还不是那种坚强到可以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努力的动物,如果他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只能靠自己,恐怕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在集团中被拽着往前走,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通过跟紧先头集团的节奏,有可能更加增强自己的“学习持久力”。

四年级(10岁)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  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孩子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年级,家长就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学习,每天都要对孩子提及学习的事情。而是说,在四年级这个学习成绩即将定型期,家长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他们才会越走越顺畅。

一至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只要孩子把基础知识学会,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转折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决定他的学习成绩,四年级的学习成绩决定着他将来的学习成绩。  五年级是小学教育的提升期,那些在四年级之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了学习能力的孩子,在五年级,成绩将会出现很大的飞越。  

六年级是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孩子将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另外,在四年级,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孩子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孩子养成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等等。  

所以,与之相呼应,家长要更加注重引导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维持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探索欲望等,这一切对孩子今后学业的成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0岁孩子的大脑发育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婴儿期到儿童期,再到青年期,人的大脑都是在不断发育之中的,只是人脑的发育不是一个匀速和直线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匀速和分阶段的过程。一般来讲,人脑的发育有两个“迅猛发展期”:一是从出生后到三四岁左右这个阶段;一是孩子10岁左右。也就是说,孩子上四年级时,他们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期。

生物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10岁左右,虽然大脑的重量不再有明显的增加,但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在进一步地复杂化,大脑的各项功能也是逐渐趋于成熟。由于大脑结构的复杂和功能的成熟,四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研究还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的发育开始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  

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  

孩子各种活动的目的性增强,内在动机开始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但是外在激励仍然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  

我觉得孩子的性格、习惯等在10岁左右基本形成,因此,应该重视小学时的教育。家庭固然重要,学校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孩子小,辨识善恶的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我们都要为孩子选择好学校,目的不仅在于老师本身,而且包括周围的氛围。  所以在6-10岁,也就是在小学四年级前,学习还是基础期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进入学习的转折和中小学的承上启下的高速发展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顺势发展。  

学习习惯不良是困扰很多孩子和父母的一个棘手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日益突出,孩子做事拖拉、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佳、学习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也有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尚可,但在家里却完全成了另一番样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孩子今后终生受益的大事。初入小学的两三年,父母应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作为最重要的事项,切实加以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贵在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努力和坚持。 习惯的养成常经历3个阶段  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养成都要经历下面3个阶段。  

制度制约。此时尚需有他人督促提醒,行为略显被动,却是必经阶段。例如孩子做完作业需要检查,有时还需要家长提醒,逐步养成习惯。  

自我监督。在此阶段,行为由他人督促变为自我督促。这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例如,孩子做完作业后问自己:我检查了吗?

自动行为。连自我督促也不需要的时候,行动已经自动化了,已经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了。例如,孩子做完作业如果不检查,自己就会觉得不舒服,一定要仔细检查之后才坦然。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才算真正养成了。  

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制力差和发展的不平衡,靠孩子自己实在很难养成好的习惯的,需要父母的计划与监督,需要长期有效的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因此,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会自觉地学习。所以,要想孩子的学习成绩好,首先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人的学习习惯一般在小学便形成了。所以,小学中年级是建立学习好习惯的时机,荒废到中学再培养就实在不容易。如果从小不良学习习惯积累多了,时间一长,积重难返,今后一旦要改便大费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