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好问题,认真感悟他们的人生经历,对于看懂人生及其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很有借鉴意义。
以题主的说法,如果以窝囊来论,豹眼认为,依次是张飞、韩信、项羽、关羽。
01
张飞死得最窝囊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张飞追随刘备一生,从出则同行,寝则同床的患难兄弟,到共享富贵、肝胆相照的君臣,张飞的一生达到了巅峰。
此时的刘备集团没有大将军一职,除了骠骑将军马超,唯有车骑将军军阶最高,而且兼领司隶校尉,那是最心腹之人所担当的岗位。马超那个骠骑将军,也可算作是个名誉头衔,在信任度、参与权、带兵权上,都比不了张飞。张飞是最风光的将军,在蜀汉无人能及。
同年六月,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
但在临行之前,张飞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谋杀,并将首级带走去投奔了孙权。
张飞这样被杀死,不仅十分窝囊,也给刘备的霸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刘备得知张飞被杀,只说了一句“噫!飞死矣。”
也不能就此说刘备寡恩少义,但确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张飞一向敬爱君子,但不体恤士卒,刘备屡屡告诫张飞说:
"你经常鞭打健儿,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但张飞毫不以为意,刘备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也不好谴责、惩处他。能够做得也仅仅是劝导、提醒,但不幸言中。
看一下当时的大佬们对张飞的评价吧: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程昱:"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陈寿、程昱、郭嘉、刘晔、周瑜等等,都称赞张飞与关羽一样,是勇冠三军的万人敌。就这样的名将,却死在张达、范强这样的人手里,岂不窝囊透顶?
后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张飞为桓侯。
02
韩信之死次之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韩信的军事才能,那是杠杠的,不是张飞、关羽、项羽等人可比的。说刘邦的天下全是韩信打下来的,有些言过其实,但起码韩信是居功至伟。没有韩信,刘邦绝对玩不过项羽,不可能登基称帝。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平叛,韩信托病没有跟从。韩信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你。”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袭击吕后和太子。
由于韩信得罪了家臣,被他们告发,吕后与萧何设计杀死了韩信。
至于韩信谋反的情况,说法不一,但韩信的确是被吕后与萧何处死啦。这也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
韩信临死前感慨地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韩信三族被诛杀。
这里的小子,恐怕是指萧何。当初月下追你,举荐你做大将军的时候,没认为萧何是个小子吧。
一个将军,不管能力、功劳多大,不能战死疆场就是一种耻辱。如果不能寿终正寝,那的确就是窝囊。纵然韩信在狱中跟狱吏也发出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既然如此明白,为何还会得到这样的下场呢?
史家、学者、军事家们对韩信的军事才能就不必多说啦。看一下韩信最后这个结局,大佬们是如何评价的吧:
司马迁: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冯衍: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时,就烹于汉。司马迁、冯衍等人对其评价都不很高。司马光说得更直接:
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其意是说,韩信你自己就是市井见利忘义的小人,却希望别人都是君子,这有多难啊。
简直是一针见血。
具备韩信这样的军事才能,却得到了如此下场,岂不窝囊?但死在吕后、萧何手里,也远强于张飞死在张达、范强手中。
03
项羽再次之
人固有一死,打不过人家,死了也就死啦,愿赌服输,不该有怨言。
项羽可谓是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但项羽遇到刘邦带领的萧何、张良、陈平、韩信、曹参等这样的团队,被打败也不算太丢人。
遗憾的是,项羽手下就仅有一个范增,而且不能采纳他的意见,最终招致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汉五年(前202年),项羽十万大军被韩信四十万大军设下的十面埋伏,围困在垓下,全军覆灭。项羽仅仅带领二十八骑逃离,来到了乌江边。
项羽自刎乌江,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尽管是令人动容,但还是有点英雄气短。
对于项羽能否东山再起,世人多有遗憾,但毕竟是有尊严的死去。特别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句,更增加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但终究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多多少少是有些窝囊。
04
关羽为了信仰而死,可谓死得其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威震华夏,但最终还是被徐晃击败,又被东吴吕蒙偷袭了荆州,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失掉荆州,最后关羽只率领数十骑出逃,在距离益州地界不足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襄樊市南漳县),被潘璋部将马忠设伏擒杀,其长子关平一起被害身亡。
豹眼一向认为,关羽是因为与刘备分道扬镳而发起的襄樊之战。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友友,可以去看豹眼有关的回答。
关羽是跟荀彧一样,在汉末时期忠于汉室,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这令关羽大失所望,指望跟随刘备匡扶汉室已经不可能啦。关羽明知道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战胜曹操的。但为了信仰,关羽只能杀身成仁,孤注一掷。
不要跟豹眼提刘备夷陵之战是为了替关羽报仇的事,你信就信,豹眼是不信的。
因此,豹眼认为,关羽之死,说不上窝囊,反而是很伟大。
但在汉末时代,想要匡扶汉室,何其难哉?
一定要说窝囊,那就是出生在一个窝囊的年代。就关羽的能力,还不足以平定天下,也就注定了关羽最终的命运,也算是有些窝囊吧。
但与张飞、韩信、项羽之死相比,关羽之死,最有尊严。孰能不死?如此死去,也是最好的结局,死得其所。
后世对关羽的评价,就不必多说啦,死后为神,就足以说明了一切。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给与关羽足够的认可及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