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宗棠和李鸿章是同一阵线两条不同路径的斗争。从民族、国家利益上讲左宗棠路线更有利于中国。从抗战以后的历史结果表明,正是因为人们实现了左宗棠路线,才有了今天。当然,李鸿章思想也开始复活,这个贻害无穷。我们会用几个问答详细回答这一问题。

(1)总体上,在晚清时期,清政府选择了李鸿章路线

因此,近年来,就有人说“左宗棠斗不过李鸿章”或者“李鸿章斗败了左宗棠”。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李鸿章从来没斗败过左宗棠。从权势、人脉上说,李鸿章比左宗棠势大、人多是肯定的。但他想斗败左宗棠只依靠这些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臣子”他们都没有决定权力。

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为何李鸿章在放弃新疆的时候被斗败?虽然他屡次暗中耍手腕或者让左宗棠离开西北或者分权也都失败了?

所以,左宗棠的失败不在李鸿章而在慈禧身上。

(2)慈禧、李鸿章、左宗棠都是失败者,但左宗棠的主张被日后的历史证明:他才是历史的胜利者

正如我在“有人说历史上慈禧误国害民是千古罪人,你怎么看”问答中所说,慈禧在逐步彻底掌控权力后,就开始希望稳定,不再与列强发生冲突。

慈禧和宋真宗、宋高宗等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因为他们都要“妥协苟安”所以才把左宗棠打败。

在这种思想体系下,慈禧责任第一、李鸿章责任第二。慈禧在整个朝廷让“妥协苟安”思想遍布,面对左宗棠、彭玉麟等人地反对,李鸿章则负责利用自己在“疆臣中权势第一”的地位为其鼓噪。

(3)慈禧和李鸿章让“不弱之国”变为弱国进而孱弱之国;但左宗棠的治国之法却被日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他才是对的

左宗棠、李鸿章乃至慈禧都是当时时代的失败者。但他们的精神仍然被后世吸引。例如李鸿章思维日后引出汪兆铭,以及各种“只顾买西方科技而不管自主”的思想。

而左宗棠去世前就说“外敌如犬,肉尽而食骨”,日后的历史证明,这总观点没有任何错误。同时,左宗棠一边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又主张要自主消化、发展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才是我们能够最终成功的关键。

李鸿章空喊什么“卧薪尝胆”却实际上自己只是在“卧金享乐”的行为是非常有害的,你喊的一切美好愿望都是白搭的。

最佳贡献者
2

左公是毛主席之前五百年第一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左公的评价只会越来越高。李中堂这些年被美化了不少。但是李背汉奸的锅也不是一二人的个人好恶凭空捏造出来的。政治人物看大节。国家危难之际,捐弃前嫌,大义置于个人恩怨之上这个算得上大节了吧。平定西北回乱和收复新疆,李中堂明里暗里掣肘。如果说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李、左恩怨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恩怨的话,那么19世纪70年代的海防、塞防之争则是二人理念之争与个人恩怨的双重叠加。当时的形势是新疆地区面临着阿古柏叛军的威胁,东南沿海和台湾则遭到了日本的窥伺,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主张弃守西北,而把重心放到关系国家赋税来源的东南地区,而左宗棠则认为新疆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不可放弃,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并在左宗棠的努力下,叛军和英俄势力被击退,新疆得以收复。在海防、塞防之争中,李鸿章感到左宗棠故意在和自己作对,因而一直寻找机会准备反击左宗棠,因此在随后爆发的中法战争中,一面是左宗棠积极主战,另一面是李鸿章主张议和,中法之战,清军破谅山,费茹里内阁倒台。李中堂力主和议。中国不败而败,还送出了安南的宗主权。对抗法有功的左公老部下王德榜也是百般排挤。最后在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情况下,李鸿章与法国方面签订了《中法会定越南条约》,中国的西南门户洞开,左宗棠非常气愤,骂李鸿章是:“误尽苍生,千古骂名。”李鸿章再度含恨在心,便把目标对准了与左宗棠关系良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利用国家机器把胡挤兑破产,再加一顶帽子拿洋人回扣,左宗棠也去世了,李鸿章与左宗棠之间的斗争也结束了。张之洞和冯子才两人素有过节,但是法国人打到家门口两人就可以捐弃前嫌。

甲午战争清政府通过英商船高升号秘密向朝鲜牙山派兵。结果由于天津军械局刘芬向日本人出卖情报,导致高升号上清军精锐八百七十余人殉国。高升号惨案间接导致了牙山兵败。天津军械局刘芬事后被处斩。说来搞笑日谍败露又是得益于朝阳群众。高升号事件后有亲人殉国的爱国群众殴打日本人拾获日人书信才东窗事发。刘顶头上司张士珩亦被弹劾向日人走私军火获利十万两白银。安然无恙。张为李大人嫡亲外甥,刘芬亦有说不清的关系。很多人说李鸿章知日,换别人甲午战争一定不会更好。要我说,倘左公尚在,总办一切军事,中国扎紧篱笆,日人彼时都未必敢轻举妄动,以至于有甲午国耻。彼时中国有收复新疆重创法国之余威,所以才有向朝鲜派兵的底气。也是因此英国商船才敢给清廷秘密运兵。高升号之后,不仅清军精锐无辜丧命,英人亦在事后不久迅速倒向日本。左公用人唯德与才,不搞人身依附任人唯亲。至于李大人,鸡犬升天,国器私用。平定新疆第二功臣刘锦棠大人死后也是身无余财。甲午之役刘大人本已经准备待命出征朝鲜。可惜天不佑中华,刘于1894年病死于北上途中。李鸿章在国家危亡之际,把党同伐异放在国家利益之前,把门户私计放在国家利益之前,有人说李鸿章掣肘多。李大人除了老佛爷之外,还有哪一个真有力的对手?左大人能在李的掣肘下克复新疆,遇到的难处比李中堂小吗?无外乎左公公心多李中堂私心重,无外乎左公痴心做事,李中堂醉心做官。一说洋务运动,必夸李中堂。宰相合肥天下瘦,搞洋务运动搞得富可敌国也就李中堂一家了。相较之下左公真是好门风啊。搞了那么多大项目也没给子孙后人留点余财。

3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名列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列,在晚清时期的历史上,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二人都是出自湘军,然后又都是自成一系,左宗棠组建了楚军,李鸿章组建了淮军,都是以军功上位。不同的是李鸿章是科举进士及第入仕,而左宗棠科举不济,只有一个举人出身。


说到这二人的纠葛,就不得不提到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理学大家堪称完人的曾国藩。咱们知道,湘军是曾国藩一手组建的,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左宗棠是曾国藩的故旧,李鸿章是曾囯藩的学生,起初他们二人都在湘军大营辅佐曾国藩。


后来左宗棠组建了楚军,在浙江一带正在与太平军作战,而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在上海一带作战。为尽快攻占天京,朝廷命李鸿章的淮军协助曾国荃攻打天京,可李鸿章精明透顶,眼见曾国荃已大功告成,伸手摘桃子必会得罪曾氏兄弟。所以他没奉诏助战,却率军攻打浙江的太平军,这种抢饷掠功的行径,自然引起左宗棠的强烈不满。


可以说,在他二人长达三十年的交集中,这样的不愉快可不是一件二件、虽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时间长了难免心存芥蒂。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二人之争,就是关于“海防”和“塞防”的严重分歧,当时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很大轰动。最后,左宗棠以大量的事实佐证,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成就了左穼棠收复新疆的壮举。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重重,边疆区域形势紧张。1864年阿古柏趁新疆暴乱之机,利用清廷的民族矛盾,率兵击败其他势力,逐渐成为地区霸主。1867年在沙俄怂恿支持下,在新疆悍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公开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企图将新疆从中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


为此,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西方列强依仗自己的船坚炮利,大都是从海上入侵,应该加大海防建设,把有限的军费用于购置新型的舰船。并且认为新疆不毛之地,于大体无碍,主张划界暂守。从现在来看,李鸿章的主张还是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的。


而左宗宗意见却是截然相反。他认为新疆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煤铁金银贮量巨大,而且保新疆就是保蒙古,保蒙古就是卫京师,新疆绝不能放弃。西部塞防,东部海防,二者兼重。事实证明,左宗棠的据理坚持,收复新疆,是一件造福后人、功盖千秋的伟功伟绩。


左宗棠恃才傲物,务实慷慨,为人处事,坦率真诚;李鸿章满腹经伦,性情沉稳,精明强干。二人同为湘军一体,皆是为晚清扛鼎力持之人,虽然政见不同,但在近代中国的舞台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令后人难忘。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州,时年七十三岁。左李两人的争斗由此落幕。已到暮年的李鸿章也送了一幅挽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是惺惺相惜的情感,令人感动,让人泪流。

4

如何评价左宗棠:

左宗棠是国家的栋梁,也是一个很有正气感的人,他为当时的清政府那是立下了很多的攻劳,攻克南京城灭了太平不国他的攻劳很,平西北的白彦虎,收复新疆左公是威名远场,曾国藩藩给左宗棠的评估是,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评李鸿章的是,李少荃拼命当官。

另一个表现差异的是,收复新疆那么大的战斗,左宗棠只报销了两千六百万两军饷,而李鸿章体系内的部队停留甘陕抗命不前的刘铭传部队,竞然以“淮军西征的名义分三次一共报销了,一千三百九十多万两。

5

这个问题本身有很大的问题。

先不说左宗棠的功绩是否胜过李鸿章,单说“在权力斗争中大败”,这一条就是子虚乌有的空话。左宗棠卷入了哪一场权力斗争?又怎样大败了?在真正的历史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下面简单叙述一下左宗棠的任官经历,就能看得比较清晰。

左宗棠,字季高,又作季皋,1812年11月10日出生于湖南湘阴南文家局左家塅(今为湘阴金龙乡新光村)一户传统知识分子家庭,早年跟随祖父、父亲攻读诗书,1832年考中湖南乡试举人,此后三度进京参加会试而不中,绝意科场,改在家乡湖南教书为业。左宗棠本人对经世致用之学抱有兴趣,尤其着力研究军事地理等学问,颇有心得,1833年在京赶考时与抱负相同的同籍士子胡林翼互相欣赏,交往深厚,进而与胡林翼的岳父、对经世之学极为留意和支持的两江总督陶澍相熟,被陶澍视为奇才,订为儿女亲家,再加之左宗棠的老师,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曾与魏源等合辑《皇朝经世文编》的著名经世思想家贺熙龄也对左的才华欣赏有加,左宗棠早年虽未能够通过科举出仕,但是在士林间已具有一定的声名。

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左宗棠被湖南巡抚张亮基招入幕府,协同筹划和办理军务,期间与在籍帮办团练、组建湘军的曾国藩开始共事。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后,左宗棠又进入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府,历经骆秉章、曾国藩保举推荐,1860年被清廷下谕委派随同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正式组建了由其自己募集、统辖的团勇武装楚军。之后,因率楚军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有功,左宗棠于1861年升为帮办军务,当年又经负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的曾国藩奏请清廷允准,委派督办浙江军务, 1862年左宗棠被授任浙江巡抚,率所部楚军入浙与太平军作战,正式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因为这浙江镇压太平军得力,左宗棠在1863年被授闽浙总督,同年封一等伯爵,赐名“恪靖”,后率部进入福建剿灭太平军,1866年在福建创办船政。同年被清政府调任陕甘总督,负责平定西北回乱,荡平回乱后,被清王朝赏赐协办大学士、世袭一等轻车都尉。1876年遵旨出关,打击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失地,1878年被清政府晋升为二等侯爵,由恪靖伯晋升成了恪靖候。

(紫光阁功臣像中的左宗棠像)

平定新疆后,1881年被调北京,入值军机,成为军机大臣,是太平天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勇营系统大员中首个军机大臣。同年末,被授两江总督、南洋大臣。1884年中法交涉吃紧,二度入值军机处,并被受管理神机营事务,同年秋被派作为钦差大臣赴福建督办军务,1885年9月5日在福州病逝,清政府照大学士例赐恤,追赠太子太傅,谥文襄,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且批准在湖南原籍和立功省份设立专祠,将生平事迹交付史馆立传。

从左宗棠的一生经历来看,根本不存在什么权力斗争,乃至在权力斗争中大败的事情。

至于在有清一代他和李鸿章两人的功绩比较。

以军功而论,左宗棠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平定浙江、福建,李鸿章则平定江皖。左宗棠有平定西北回乱之功,李鸿章也有剿灭捻军的功绩。左宗棠主持击败阿古柏政权,维护新疆主权,李鸿章则与沈葆桢相互配合,出动淮军主力渡海,挫败了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的图谋。二人在此方面大体可以打个平手,不过由于李鸿章此后经历了甲午之败,总体看来,军功方面的声名,左宗棠要在李鸿章之上。

以洋务建设而论,左宗棠最大的成绩是开创船政,但是留下诸多后遗症。李鸿章在此方面的成绩则比左宗棠多了许多,类似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近代化海军、近代化海防等等,在这一方面,李鸿章在左宗棠之上。

以政场地位而论。李鸿章虽然以大学士身份,号称宰辅,但是一生并没有真正进入清王朝权力中心,只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地方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却两度入值军机,进入清王朝的决策中心。从这一点而论,又要高于李鸿章。(爵秩方面,左宗棠生前最高是二等恪靖侯,李鸿章是一等肃毅伯,左宗棠也高过李鸿章一筹)

至于二人其他方面的比较可以列举出来的还有很多,大家见仁见智。

6

说真的,你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兴趣,特地翻了翻书,本来想给阁下引经据典的,后来想了想,还是一句话吧:

人物特性所致,时代格局所限。

简单解释下:

1.左大人心里装着更多这个国家;李大人心里装着不少自己(不是说李大人自私,而是清朝末年烂人太多,如果李大人不心里装着自己,恐怕连保全自己都难,何谈为国为民?)。

2.他们的心里装着不同,并不是说两位大人如何,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又有差别,内忧外患,朝堂天下都不一样,所以他们考虑的必有不同。

都是不简单的人,谢谢左大人收复新疆,谢谢李大人挨了一枪少了一亿两白银。

都是我心中的英雄,都是这个国家的功臣,都是我佩服的人。

个人愚见,有不同见解希望可以讨论。

7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洋务运动领袖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并称为中兴四名臣。

另一说法是,中兴四名臣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

不管怎么说,近代史的讲述中,始终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是个粗人,一开始是曾国藩的部下,后来自立门户成立楚军,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剿灭回乱,从沙俄手中夺回新疆,参与中法战争打赢陆上战争。“民族英雄”的称号名副其实!

左宗棠年轻时候吃软饭,给周家当了上门女婿,深以为耻辱。新婚对联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后来左宗棠以一介举人结交上两江总督陶澍,与陶澍成为儿女亲家、忘年之交。此时,他的知己好友胡林翼成了他的儿子的连襟,胡林翼只好叫他“季丈”,就是三老丈人!

左宗棠在胡林翼死后,与曾国藩的关系逐渐恶化。主要原因就是两人性格不合:左宗棠直来直去,号称“左驴子”;而曾国藩精通权术,善于迂回。互相看不惯。

不过,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恩怨,是晚清最大的公案。

做三个对比:

1,左宗棠主持的中俄新疆之战、中法越南之战都是胜利,而李鸿章主持的中日甲午战争,一次性把15年经营的淮军和北洋海军败光。

2,左宗棠死后仅留下白银2.5万两,而李鸿章至少是这数字的一千倍!

3,左宗棠没有党羽却被被满清贵族排挤和敌视,而李鸿章党羽遍天下却能受到重用,即使失势也能继续督抚一方。

左宗棠这样的人太不适合晚清污浊不堪的官场了,左宗棠依然以他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李鸿章最会做官,他承继了陶澍和曾国藩的力量,培育了袁世凯的力量,他也许正是看透了清廷的腐败,让袁世凯来灭亡清廷吧!

在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四大幕府灭亡清廷的轨迹中,左宗棠、胡林翼、彭雪峰等人,可能只是必要的小插曲。

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斗争,无所谓谁对谁错。如果左宗棠能看到在李鸿章的徒弟袁世凯手下,清廷被彻底埋葬,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丹水秋风!

8

李鸿章和左宗棠两个人,可以说是“八字不合”,自李鸿章在湘军辅佐其师曾国藩开始,两人间的矛盾就逐渐变得很激烈,这种矛盾或者说斗争,在之后体现得更为明显。

从派系上看,李鸿章是淮军的祖师爷,而左宗棠则是湘军大佬。


从路线上看,李鸿章主张“海防”,左宗棠则主张加强“塞防”,这种路线上的矛盾,在是否收复新疆问题上斗争的极为激烈。

当时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而李鸿章则认为目前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应该重点加强海防,后来还是在慈禧太后的决定下,左宗棠带着几万人马于1872年收复新疆。


在对外的问题上,李鸿章认为清政府实力有所不足,应该对外适度妥协;而左宗棠对外强硬。

这种矛盾同样在1883年的中法战争中体现出来,当时左宗棠率军在云南、越南这一带同法国军队进行斗争,但慈禧、李鸿章等人,认为以清廷当前的实力,无法打赢法国,再加上就算打赢了,英美等列强也可能会介入。

于是,在前方左宗棠的军队取得大胜的时候,1885年6月9日,李鸿章同法国驻华大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新约》,基本同意了法国的侵略要求。

而中法战争也被后人称为“不败而败”的战争,当左宗棠得知后,大骂李鸿章比法国人更加坏事。


从很多方面看,李、左两人矛盾重重,斗争不断,这主要是他们对于时代的认识、彼此的性格、个人的遭遇不同。

从后人对这两人的评价来看,左宗棠的名声要好于李鸿章,毕竟他成功收复了新疆,且没有什么不好的名声;而李鸿章留给后人的,除了洋务运动的功绩,骂名亦不少。

但从所处时代看,两人皆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对于所处时代的贡献,亦是不容忽视的。

9

左宗棠书《天地正气》,是左宗棠的座右铭,也是左宗棠一生写照!

李鸿章也是伟人!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是李鸿章的丰功伟业!

左宗棠早甲午战争10年去世,否则中日甲午战争也未必那么成为中国历史一大屈辱!


10

左宗棠是铁血军人,李鸿章是中国传统的工于权术的旧官僚。

二者之争,是铁血与权术之争。

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将左李二人角色替换一下,左宗棠掌北洋海军,李鸿章负责西北防务。

李中堂李大人是坚决反对收复新疆的。也就是说,如果让他负责西北防务,今天的中国版图大概率就不是现在这样960万平方公里,大片的国土也许早已易主。

作为一位老将,论血性,抬着馆材收复新疆的左公远远高于李鸿章,这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

论公私功利,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鸿章与清廉的左宗棠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尤为可恶可恨的是,在中日开战之际,李鸿章竟以“守契约”为名允许自己的儿子向日本供应煤炭。那年代,煤炭是战略物资,是日本军舰的能量来源。战时向敌方提供战略物资,即便放在现在也是叛国罪,死罪无疑。

我们不知道如何左公领北洋海军与日本一战结果终究如何,毕竟历史无法假设。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输,也不会输得那样惨不忍睹吧。

今天与那些为李鸿章呜冤叫屈翻案的“文化人”,不妨拿李左二位对比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