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是指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世界各国爆发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海战。
1,三次英荷战争: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年至1654年)。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年至1667年),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年至1674年)。
对海战模式的影响:英荷海战普遍被军事学家当作现代海战的起源,其中战列线战术是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出现,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双方大规模利用。战列线战术,亦称“线式战术”。是水面舰艇战术的一种。舰队严格地以纵队战斗队形实施炮战的古老的海战方法。此战后战列线战术被各国所采用。
2,韦桑岛海战,又称为荣的六月一日战役或乌尚特战役(1794年6月1日)。英法各有26艘军舰参战,法军舰被俘6艘,沉没一艘。
海战中英国海军大摆脱了以前《永久作战条令》教条的束缚,大胆的采用近距离快速穿插的混战方法,收到奇效。这种“混成战术”的威力已经在这次战役中显现出来,新的战术也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皇家海军将领。
3,斯文斯克桑海战(1790年7月9日-10日)
俄国与瑞典双方参战军力:瑞军195艘海岸军舰,俄军140艘军舰。
作战结果:瑞军胜。俄军攻击损失64艘军舰,伤亡7500人,瑞军仅损失4艘军舰和300人。
影响:海战中瑞典军队以守为攻,利用沉船堵塞进入瑞典军港的航道,很好的阻止了俄国舰队的偷袭。这说明沉船堵港战术在特定的时候很有效。
4,利萨海战(1886年7月20日),交战双方为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双方参战军力:意大利17艘铁甲舰,奥军为11艘铁甲舰。作战结果是意大利舰队损失殆尽,奥匈帝国获得了胜利。
此战意义:利萨海战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对战,双方舰队都没有使用风帆,而是用蒸汽作为动力。
对后来海战的影响:铁甲舰的作用在这次海战中引起了各国重视,这场海战标志着海上战斗已经从风帆时代过渡到了蒸汽铁甲时代。
5,特拉法加战。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21艘战舰被俘。
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指挥英国海军没有墨守陈规:摒弃了以前海战中传统的线式战术教条,而大胆地采用机动战术,凭借着英国海军高超的战斗技艺与敌方进行近战,从而获得了此次海战胜利,从此世界各国海军开始重视和发展海上机动战术。
6,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
中日双方参战军力:清军12艘主力舰,日军10艘。
作战结果:日军胜。清军损失6艘军舰,日军仅有两艘军舰受伤。
清军在此次海战中失败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军事与技术方面的。其中军事方面的教训也影响了今后世界海军的发展。这场海战,也成为欧洲工业强国检验自身的造舰技术和作战应用的绝好先例,这场海战无论从舰船设计建造到临阵指挥,都深刻的影响了此后的世界海战史。
在海战中清军炮弹大部分是陈旧的实心穿甲弹,少数的开花弹也是性能落后的黑火药;而日本海军装备的是从欧洲最新研制出来的新式炸药的开花弹,导致了日军炮弹毁伤力大大超过了清军。清军从欧洲采购的军舰结构上也有缺陷:军舰主炮都在船头和船身前半部,而且不是360度射角,只能大体有120度的射角:因为大部分主炮的炮塔,并不像现在的舰艇,安装在前甲板船头的上部,而是“半埋“在前甲板的中下部。这就造成了清军军舰主炮在侧舷炮击时只能单边射击,而另外一侧的主炮就失效了,这点是军舰结构设计上的缺陷。这就造成一旦敌舰运动到清舰主炮的另一侧,那么这边的主炮就失效了。甲午海战后,这种设计就在世界主战舰艇中消失了;以后设计的战舰,所有的主炮炮塔都位于主甲板之上,可以大范围转动,可以向船头方向和船的两侧射击,射角普遍超过270度。此外日本军舰装备的速射炮数量多,在单位面积火力投送方面远超过清军,这点也是日军获取胜利的原因之一,可惜这点并没有被当时的俄国海军重视,为11年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中全军覆没埋下了伏笔。
7,对马海战(1905年5月27日),在此次海战中俄国由波罗的海舰队组成的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峡中面对日本海军时遭遇到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对马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例,日军以三艘鱼雷艇的轻微代价几乎全歼了俄国舰队。对马海战中日军获取胜利的几大关键性因素:日本海军的训练有素;东乡平八郎大胆的T字型阵列战法;日本军舰装备的火炮中速射炮多,毁伤能力强的下濑火药;日本军舰整体航速高于俄国舰队。对马海战再次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从此世界各国海军发展更重视军舰的航速与火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改进火药的毁伤力。由此催生了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巅峰。
8,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英军151艘军舰与德国的101艘军舰交战。结果是英国损失11万吨军舰,德国损失的军舰吨位为6万吨。但此战之后德国海军大舰队再也不敢出海与英国海军交战而是被封锁在德国港口内,德国海军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却在战略层次上是失败的。
在此海中英国军舰损失是要高于德军的,英国军舰在设计上是有缺陷的:英军舰炮弹往往碰到装甲就爆炸,而德军舰穿甲炮弹装有定时信管,穿过英国船壳后才爆炸;德国军舰的炮塔、弹药传输机、弹药存储室三者之间设有隔离门是相互隔开的,而英国军舰没有,往往炮塔被敌方炮弹命中时会引起殉爆。战后英国海军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日德兰海战也证明大型海战中单凭一两件新式兵器并不能决定作战力量的优势,需要各种力量的紧密协调配合,从而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战兵器的作战效能。这场海战充分说明:装备先进的战列舰,如果没有其他作战力量的密切配合,就会成为浮在海上巨大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