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瑜与陆逊的才能可以说是伯仲之间,都是国之栋梁。三国时代最重要的三场大战,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东吴独胜其二,而这二场胜仗,就是周瑜与陆逊赢得的。我对周、陆二人之景仰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实在难分出高下。不过,就功业而论,周瑜似乎略在陆逊之上。

第一,陆逊是从基层干起,一步步崛起为东吴重要将领

与陆逊相比,周瑜的仕途是比较顺的,因为周瑜与孙策是年轻时的好友。后来孙策干革命,周瑜前去投奔,一开始就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从这点看,周瑜是占了点便宜的。

陆逊奋斗的经过,比周瑜要难点,但比起吕蒙这样的草根还是顺了些。他出身江东大族,二十一岁入孙权幕府,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县长。当时在会稽山有一伙以潘临为首的强人,孙权多次派兵进剿都没能打垮。陆逊招兵买马,深入险境,剿灭潘临,自己的队伍也扩大到两千多人。后来在剿灭鄱阳盗贼尤突的战争中,陆逊再建奇功,被提拔为定威校尉。后来,陆逊任帐下右都督,负责清剿山寇。盘踞于丹杨的山寇费栈鼓动山越人造反。陆逊巧施疑兵之计,正面佯攻,暗地里遣主力夜出山谷,大破贼兵,体现出高超的用兵之道。

从陆逊早年的军事生涯看,主要是剿匪,这应该说是一个次要战场,所以他的军事天才还是没被世人所认识。

第二,在荆州问题上,陆逊与周瑜一样有深谋远虑

陆逊第一次光芒四射的表现,是在荆州之战。

在荆州问题上,陆逊与周瑜一样是强硬派。周瑜曾经多次向孙权表明,刘备乃是心腹之患,他甚至多次想解决掉刘备。可惜的是,周瑜英年早逝,在他去世后,鲁肃的政策是联刘抗曹,为了拉拢刘备,甚至把荆州的南郡也借给刘备。

陆逊军事生涯的转折点,是向吕蒙提出奇袭荆州、干掉关羽的计划。陆逊的深谋远虑与卓越的战略眼光,引起吕蒙的关注。后来,吕蒙向孙权建议,由陆逊接替自己职位。这样,陆逊被提拔为右都督,坐镇陆口。陆逊走马上任后,给关羽写了一封拍马屁的信,让关羽放松了警戒心。在后来的奇袭荆州之战中,陆逊战功显赫,斩俘蜀军数万人,功劳仅次于吕蒙。

第三,夷陵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对比

要把陆逊与周瑜的才能做个对比,就不能不比较夷陵之战与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在兵力弱于对方的情况下,打的一场漂亮的反击战。相比之下,周瑜取得的胜利更为不易。

周瑜的伟大之处,在于敌强我弱之形势下,敢于挑战强敌,这点非常了不起。要知道当时曹操大兵压境,兵力超过二十万,东吴的一帮臣子都想举旗投降,认为根本不可能挡住曹操。而周瑜则力排众议,分析可击破曹操的四点理由。而此时,孙权能拨给周瑜的部队只有三万人,大约只有曹操的七分之一,而对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之一的曹操。这种战,谁敢打?除了周郎还有谁?

到了夷陵之战时,从蜀、吴两国的力量来看,东吴并不在蜀国之下。但是,由于刘备倾巢而出,故而在局部战场上是有压倒性的优势。当时陆逊统率的吴军五万人,而刘备则十余万人,两倍于陆逊。这个兵力对比虽然悬殊,但与赤壁之战相比,还算是好的。再从对方统帅的水平看,刘备的用兵水平,比起曹操显然还是有差距的。因此,夷陵之战,陆逊局面虽然不利,但远远不及赤壁之战的凶险。

尽管夷陵之战与赤壁之战,一为陆战,一为水战,但陆逊与周瑜采取的战术是出奇的相似。两人都是觑准敌方布阵上的缺点,大胆采用火攻战术。周瑜以火烧曹操的战船,陆逊以火烧刘备的连营,最终大获全胜。

在如何制造进攻的机会上,周瑜与陆逊的做法都非常巧妙,无懈可击。周瑜以黄盖诈降之连环计,得到突袭曹营的机会;而陆逊则是采取坚壁清野之战术,耐心地与刘备对峙,直至机会出现。可以说,火攻是取胜之关键,但何时、何地、以何处方式发动火攻,才是一位统帅才智的表现。从这点看,陆、周两人难分高下。

从才能上说,我认为陆逊与周瑜都是顶级名将。不过,从功业上说,周瑜还是要略胜一筹。赤壁之战关系东吴的生死存亡,而兵力之悬殊又远过于夷陵之战,故而周瑜身上压力之大,要远远大过陆逊。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歌颂周瑜的诗歌多,而歌颂陆逊的诗歌要少得多的原因。

最佳贡献者
2

真要比起才能的话,实事求是的说,除了长相、身材和音乐,在其他所有方面,陆逊比周瑜强多了。

周瑜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帅哥,人称周郎,郎就是帅哥的意思,周瑜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凭实力生存,周瑜不仅出身好,长得帅,而且颇有军事才能和战略头脑。

周瑜之所以能成为江东集团在军事上的一把手,主要是周瑜与孙权的大哥孙策关系极好,两人同年又同帅,志同又道合,于是两人并肩作战,共同创业,周瑜与孙策的算是江东集团早年的创业伙伴与元老。

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是第一个拥立孙权的人,并且对孙权行君臣之礼,这在当时绝对是破天荒的,因为当年的孙权不过是一个19岁的少年,根本还不是君,只是江东集团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而已,这一举动体现了周瑜的忠诚,坚决拥护前任领导人指定的接班人,至此周瑜也取得了孙权的信任,虽手握重兵,但孙权非常尊重周瑜。

周瑜一生最大的贡献其是劝谏孙权不要投降曹操,而应该坚决抵抗,并在赤壁之战中完美的击败了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势力--曹操,也正是周瑜赤壁之战的取胜,才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说,三国之所以是三国,有一大半的功劳是周瑜造成的。

赤壁之战中周瑜为孙刘联军的统帅,在面对强大的曹操时,丝毫没有胆怯,主动率军出击攻打曹操,当时的曹操也从江陵出发准备攻打江夏郡的刘备,两军在赤壁相遇,首战曹军就败给周瑜军,然后退到长江北岸的乌林驻守,而周瑜率领 的孙刘联军则驻守在长江南岸的赤壁。

这之后就是周瑜听从了黄盖的建议,以黄盖诈降曹操为条件,约定投降之日时,以火船攻向曹操,曹军猝不提防,被大火烧得到处逃亡,曹操也就大败而归,曹操先是一路向西逃到江陵城,之后继续向北逃回中原。

周瑜领导的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后,乘胜追击,接着便发生了为期一年的南郡之战,以周瑜为首的孙刘联军围攻曹仁据守的江陵城,经过一年的苦战,周瑜率军赶走了曹仁,占领了南郡。

南郡之战首先是周瑜采取了甘宁的建议,偷袭并占领了夷陵,在曹仁的侧翼形成了威胁,接着便渡过长江攻打北岸的江陵城,周瑜在派出关羽在江陵的北边阻击曹军的援兵,最后周瑜在江陵与曹仁决战,但被游矢射中了右肋,周瑜强忍病痛仍然出现在军中,最终激励了士气,击败了曹军。

周瑜一生最有名的战争就是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这也是周瑜的成名战,在当时击败强大曹操的难度不亚于统一天下的难度,要知道曹操在当时可是北方的霸主,用兵如神,善于谋略,在大型战役中,曹操可从来没有输过,可是败给了周瑜。

虽然曹操失败的有骄傲轻敌的原因,但是周瑜的军事才能仍然是击败曹操最重要的因素。周瑜除了有军事才能,另外在战略上也颇有眼光。

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认为刘备是将来东吴的敌人,周瑜在听说孙权想将南郡借给刘备时,周瑜立即劝谏孙权,可最终孙权没有听取周瑜的意见,刘备这个枭雄确实在后来成为孙权最大的敌人之一,而这一切,周瑜早就看出来了。

如果周瑜不死,刘备的发展就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到时候有没有三国鼎立,刘备这一支势力能不能发展壮大还真不好说,可以这么说,周瑜是刘备的克星,有周瑜在,刘备基本上极难有发展的机会,可惜的是周瑜在公元210就病死了,年仅36年。


陆逊的出身与周瑜类似,都是出身世家大族,但陆逊从小就死了父亲,是跟随刘祖父长大的,陆逊与周瑜不同的是,陆逊是因为才能被孙权招到自已的幕府作宾客的。

陆逊一直是一介书生,虽然当时东汉是文武不分家,但是以一介书生陆续成为东吴的统兵大将,这种文武双全的才能,还是比较少见的。陆逊在孙权手下一步一步作到了近卫军将领。

陆逊因为识破了吕蒙的装病计,受到吕蒙的推荐,在东吴军队奇袭击荆州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陆逊率军一直攻打到秭归,切害了关羽逃往成都的去路,最最终让马忠擒获了并斩杀了关羽,立下大功。

夷陵之战,陆逊得到了孙权的重用,在面对咄咄逼人的老兵油子刘备的进攻,陆逊采用了战略撤退的计谋,将刘备军引到夷陵便不再退却,而以天险消耗蜀军,寻找刘备破绽,最张让陆逊利用了刘备放弃水军和在密林中扎营的错误,发动火攻,最终将刘备5万大军打得全军覆没,这可算是陆逊军事生涯最大的成就。

陆逊还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魏名将曹休,差一点就将将曹休军队打得全军覆没,吴军大获全胜,这可是东吴军队在北伐曹魏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大胜,可孙权亲自领兵北伐强太多了。

陆逊在为东吴解除外部威胁后,成为东吴的丞相,辅佐孙权执政,最终因为支持太子,而在鲁王与太子争位的权力斗争中选边站,受到了孙权责备,郁郁而终,可以说陆逊是被孙权逼死的。


如果比较一下周瑜与陆逊的功绩,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周瑜在他的成名之战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都是听取部下的建议,才取得的胜利,比如赤壁之战,周瑜是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成功实施才取胜,而南郡之战,周瑜是采纳了甘宁和吕蒙的计谋才取得的胜利。

从这一个方面上来说,周瑜是很善于听取部下有益的建议,就像刘邦一样,能够听取部下正确的建议并实施,但是要说到周瑜本人有什么建议,几乎在史书中看不到周瑜本人提出什么建议,都是采纳别人的建议。

但陆逊不同,陆逊领导的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至始至终是按照自已的战略在实施的,部下反而多次提出错误建议被陆逊否定,比如夷陵之战部下要求出战,陆逊不许,部下要求救 孙桓,陆逊又不许。

尤其是夷陵之战,整个战役尽在陆逊本人的掌控和实施之下,所有的计谋出自陆逊本人,从这一个方面说,陆逊又像韩信,以统帅之职部署了所有战役的安排,无论 部下有何意见,陆逊都是按自己的意图在行动。

就在这一个方面,陆逊与周瑜相比,就能看出陆逊强过周瑜太多,陆逊的所有计谋是自己出,周瑜的所有计谋是别人出,你觉得他们谁强呢

另外从战争中的表现来看,陆逊也是强于周瑜,周瑜在南郡之战中作为孙刘联军的统帅,一个统帅居然被流矢射中,这就等于把自已置于危险之中,如果周瑜不是右肋中箭,而是要害中箭,那么整个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的胜利果实就会付诸东流了。

作为统帅,周瑜的行动是冲动的,鲁莽的,但陆逊就没有这样的错误,反观陆逊无论是在夷陵之战,还是在石亭之战,头脑都是相当的冷静,夷陵之战部下想趁胜攻打益州,被陆逊阻止,因为陆逊准确的判定曹丕就要南下了。

同样在石亭之战中,陆逊也拒绝了孙桓的冒险建议,虽然孙桓的建议有扩大战果的可能,但是把整个擅长水战的东吴军队放置在远率长江的陆地,无疑会成为曹魏骑兵的活靶子,攻得下也守不住,不如不取,所以际逊的决策正确。

所以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战略能力,陆逊都强于周瑜,当然了,治国、内政能力也是陆逊强于周瑜。

3

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我是王小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我说周瑜的才能比陆逊要高很多,周瑜无论是个人武力,军事上的能力,治国理政和战略眼光都比陆逊要高很多,说句不可气的话,陆逊和鲁肃都无法比。

1、个人武力值

周瑜个人武力值在三国前期最少也算二流将军,同赵云也可以战三十回合不败。东吴还没有建立前,和孙策一道斩杀刘繇,袁术手下大将不如多少?三国前期战将排位最少也可以进前三十,东吴大将可进前十吧。

陆逊是文官出身,出谋划策行军布阵,统领兵马可以和周瑜相比美,最多在这个方面和周瑜持平,军事方面比鲁肃强点也不多。



2、军事能力

周瑜有开土之功,陆逊有护国之功。周瑜出山之时,东吴基业未成,孙策,周瑜情同兄弟,东征西讨南抚北伐,型成了东到东海,南到福建广东,西到湖南湖北一片南方疆土。三国时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居第二位。兵马由开创基业时不足两万,到赤壁之战时的8万人。

相比陆逊的战绩,除了火烧连营打败刘备,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外也没有什么可以和周瑜比的。打败刘备是刘备军中无清醒之人,法正如在军中也不会落败。如果就算魏延守荆州也不会败给陆逊,只能说陆逊的命好,没遇到真正对手,如赤壁遇到曹操,不知陆逊哭还是哭。



3、治国理政和战略眼光

东吴的疆土有一半是周瑜打下的,水军是周瑜一手训练成的,没有周瑜训练的水军,打败曹操是一场梦,连以后陆逊偷袭关羽也要靠水军。周瑜的战略是天下一分为二,占荆州进西川,同曹魏形成南北对峙。谁知道诸葛亮横空出世,帮刘备占荆州取西川汉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虽然周瑜痛恨刘备诸葛亮,但周瑜目光长远,知道凭东吴一己之力不能和曹魏抗衡,所以放下个人成见为孙权制定了联蜀抗魏的战略。我想,没有周瑜留给孙权的国策,陆逊执政会很快被魏蜀吞并。周瑜死后,孙权才慢慢地高升,最后建国才有丞相的职位给陆逊。

周瑜和陆逊比较,方方面面周瑜比陆逊强。陆逊出道是没有遇到对手,当时两大高手诸葛亮司马懿都没功夫搭理陆逊,诸葛亮忙着收拾刘备留下的烂摊子,司马懿精心扮演着忍着神龟。不然那位出来都会把陆逊操练。

4

毫无疑问,陆逊很牛,一代儒将,白衣飘飘。于襄樊之战中腹黑崛起,一封密信,弄死了老将军关羽。而后夷陵之战,正式上线,一把火又烧掉了刘备大半条命。此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数十年,为江东之中流砥柱。

这样的人才,这样的战绩,遍观三国也找不出来几个。

但周瑜更牛,这个人就是完美之人,论长相、论才华、论家世、论谋略、论武功,你无法从他身上找到缺点,除了命短。三国的谋臣帅将之中,唯有周公瑾可称之为“全才”也。

陆逊是一位“治世之才”,却不是一位“创世之才”,而周瑜肯定是。

所谓“治世之才”,一定要心怀“治世之谋”。

陆逊不仅军事能力出众,而且将吴国的经济、政治、民生管理的井井有条,足见陆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

陆逊的确是一位合格、称职的丞相,但他却无法被称之为吴国的“肱骨之臣”,因为陆逊从未有过帮助孙权一统江山的打算。

陆逊出身于东吴四大豪族的陆家,陆逊入朝为官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稳固四大豪族在江东的地位,二是守护江东不被外部势力所侵略,从而保护四大豪族的安全。

在陆逊的心中,只要东吴的土地不被曹操、刘备所霸占,只要江东四大豪族的地位不会受到动摇,他便心满意足了。至于帮助孙权打天下这种事情,陆逊压根没兴趣。

为什么这样说呢?

陆逊所指挥的战役中,最著名的当属“夷陵之战”。

苦大仇深的刘备率领数万蜀军讨伐孙权,孙权除了赤壁之战以外根本没有打过什么硬仗,面对刘备率领的数十万水陆大军,渣权当时就慌了。

这个时候,陆逊站了出来,陆逊率领吴国军队大胜刘备。

“夷陵大战”之后,陆逊又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陆逊的军事才华可谓不下于周瑜。

但陆逊打的都是“国土防御战”,从未像周瑜、吕蒙时时刻刻计划着为东吴谋取地盘,换言之,陆逊只会保卫国土,不会开拓国土。

周瑜则不同,周瑜从始至终都是孙家政权的铁杆支持者,周瑜的眼中没有“家族”、没有“利益”只有孙家。

孙策创业之初,周瑜出钱出兵,近乎倾尽全力支持孙策打天下。

孙策死后,周瑜极力扶持孙权上位之后,又和张昭共同执掌吴国的军政大事,在发展江东的同时,周瑜团结内部势力,威压江东四大豪族,横扫江东地区反抗孙家政权的军阀势力。当然,周瑜和孙权有矛盾,但大问题上还是比较统一。

赤壁之战就不用多言了吧?

《三国志》中赤壁之战的主要指挥官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火烧连船、挑拨离间的计谋都是周瑜一手策划的,倘若不是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无下限的黑周瑜,周瑜的民间声誉未必会那么差。

赤壁之战后,周瑜迅速的将枪口对准了刘备。周瑜夺南郡、战江陵,计划抢在刘备的前面入侵川蜀,从而将刘备包围在长江下游,然后消灭刘备集团,实现自己“二分天下、划江而治”的政治设想,只可惜周郎突然暴毙,“二分天下”的政治设想成为“绝笔”。

通过分析周瑜和陆逊的生平事迹和内心想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

陆逊只具备守土一方的才华,却不具备开疆拓土的能力。

而周瑜则不同,周瑜即能保卫东吴的领土完整,又能替孙权谋划开疆扩土的战略,倘若周瑜在世的话,东吴不可能会成为三国时期“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周瑜会辅佐孙权北伐或者南征,而不是像陆逊一样作一个“守土之臣”。

结合前文:

周瑜是一位退可守的“治世之才”也是一位进可攻“创世之才”,而陆逊只能治国安邦却无法开疆扩土,所以周瑜之才高于陆逊。

5

周瑜比陆逊较强!!!!?

周瑜的代表作是赤壁之战,陆逊是火烧连营七百里,。

第一,?比较敌人军力方面,?周瑜所面对的是曹操的大军,?虽然说是孙刘联军,?但实际上其实只是以周瑜一方之力对抗曹操(刘备当时是废的).....周瑜的军力比起曹操少得可怜!!!!!但周瑜仍能战胜,?劲!!!!!?陆逊的敌人是刘备,?刘备虽然一开始势如破竹,?但其时蜀吴的军力其实相若,?陆逊要守住和反胜其实不难.。

第二,?比较敌人主帅方面.?曹操的军事才能比起刘备优胜劲多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聪明如曹操,?亦中了周瑜的苦肉计,反间计,连环计,最後火烧赤壁,?这场精彩的赤壁之战是陆逊所不能比拟的.这可以见到周瑜极高的智力和统率力!!?可是,?陆逊虽然大破刘备,?挽救吴国危机,?但是他用的计谋只是一味拖字诀,?等到夏天才用火攻,?未免比不上周瑜的计谋了.更何况刘备当时怒发冲冠,?智力比平时大降,?中了这计亦不足为奇.?所以,?周瑜比陆逊较强。

大家认为呢!


6

不可否认,陆逊和周瑜都是极其优秀的人才,但如果非要比个高下,我选择陆逊。

因为他的才能展现的更全面。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陆逊是内政、外交、军事全才,周瑜侧重于军事

先说周瑜。周瑜也是文武双全、风流倜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才能侧重于军事,所取得的成就也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如追随孙策江东起兵;以主帅之位指挥赤壁之战、南郡之战等等。

而在政治上,周瑜并没有体现出超一流政治家的格局和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周瑜对天下大势看得不透彻、不清晰,对三足鼎立、连刘抗曹这个大局没有把握好。在他的格局中,东吴要和曹操划江而治,实事求是的说这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把东吴看得过高,而轻视了曹操和刘备的力量。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当东吴和蜀汉联合的时候,三国能形成均衡之势,东吴和蜀汉就能生存;东吴和蜀汉关系破裂,曹魏就会乘虚而入,各个击破。

再看陆逊。首先,陆逊的军事才能不亚于周瑜。先有白衣渡江、协助吕蒙大破关羽,夺了荆州;而后更是亲自指挥猇亭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刘备;后来还有石亭之战等关键战役,屡破曹操,用兵如神。这一系列的胜利,充分证明了陆逊的军事指挥能力。

更加难得的是陆逊内政外交上的成就,因此在顾雍死后,孙权没有任命张昭这位重臣做宰相,而是任陆逊为宰相,同时身兼上大将军这一军事最高指挥官,这样的成就是周瑜所远远不及的。

二、周瑜早亡,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才能;陆逊长寿,一身本领尽情展示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周瑜在36岁正当壮年、建功立业的时候英年早逝,很可惜没有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才能;

而相比之下,陆逊活了63岁,在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等位置上都充分展现出才华,还曾担任太子太傅等职务,真可谓是“文能安邦定国、武能上马平乱”,这一点,环顾整个三国时期,也只有诸葛亮、司马懿等寥寥数人可以相提并论。

三、历史上对二人的点评也印证了上面的观点

1、《三国志》将周瑜、鲁肃和吕蒙三人合在一起列传,而陆逊则是单独一人列传

单独在《三国志》里列传,本来是君主才能享有的荣誉,放眼望去,臣子中只有陆逊和诸葛亮有这个资格。这说明在作者陈寿的眼里,陆逊的级别与诸葛亮相当,超过了周瑜。

2、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对周瑜、张昭知根知底,孙策说这句话只能说明在孙策心中,周瑜的才能主要侧重于军事方面;而陆逊拜将封相,军事、内政一肩挑,文能安邦武可定国,才能更加全面,综合能力更强。

3、孙权称赞陆逊为“商汤之伊尹、西周之吕尚”,能与上古贤人伊尹、吕尚并论,可见陆逊的能力绝非一般。

4、明清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也曾评论:陆逊是三国第一人。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周瑜的能力,如果周瑜能多活数十年,无疑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7

陆逊的能力相当出众,既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也是孙吴政权的社稷之臣,戎马四十余载,谋荆州、战夷陵、智脱襄阳,最后官拜丞相,绝对是一个人才。

陆逊的成名战就是荆州之战,当时防备关羽的是吕蒙,然后吕蒙就给孙权提出以病退养,让陆逊顶上去,让大意的关羽有所松懈。当时的陆逊还刚刚出道,一直都是在东吴内剿灭山越叛民,对外还不显山不露水的。

等到关羽北上节节胜利,打得曹操想要逃跑的时候,陆逊一道书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知道此时的关羽唯一的问题就是兵不够,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调动留守后方的部队,可是这样一来他又会对东吴有所顾虑。所以陆逊就写信称关羽“小举大克”,韩信破赵不过如此。又提醒关羽切莫轻敌,最后说自己是浅薄书生,能和如此有威德的将军为邻,不胜荣耀。

关羽看了信,不禁喜上眉梢,他担心的就是东吴的牵制,现在一个小娃娃坐镇,看来是不足为据,于是关羽便撤走了荆州守军,结果让陆逊钻了空子。

其实这个计划虽然吕蒙打了草稿,但是真正接下去执行的人就是陆逊,所以说陆逊的战略眼光还是挺毒辣的,着实阴了关羽一道。

后来刘备称帝,紧接着就不顾阻拦非要攻打东吴,由此引发的夷陵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刘备的兵力占了优势,所以指挥官陆逊放长线钓大鱼,诱敌深入,最后拖得蜀军供给线拉长,疲惫不堪。之后陆逊再火烧连营,将刘备打得落荒而逃,一口气跑到白帝城就过去了。

史料形容蜀军是这么说的:

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陆逊认为战争的胜负不只是武力的较量,更关键在于民心民力。他就表示:“国以民为本,实力决定于民,财政依赖于民。没有听说百姓殷富而国力孱弱,民生凋敝而国事鼎盛的。故国家的统治者必须时时记取得民则治,失民则乱。”

可惜的是,公元244年,陆逊任相不足一年,就因为王储废立的问题遭到孙权嫌弃和忌恨,最终郁愤而死。当然周瑜也是才智出众,他们毕竟不是同时代的人,再怎么比较也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

周瑜和陆逊,都曾做过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陆逊要周瑜小上8岁,两人同为东吴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都是战功卓著,声名在外。

一提到周瑜,大家首先想到了就是“即生瑜,何生亮”,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三气周瑜,最后落得个吐血身亡的悲状结局,给大家的印象周瑜就是个虽然满腹将才,却心胸狭隘的自负之人,孰不知,不看《三国演义》的编写 ,历史上的周瑜,才情出众,江东一带流行的“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就是对他精通韵律的赞誉,而且周瑜少有将才,自21岁起便随孙策一起平定江东,为江东吴氏打下了大好江山,和孙策的关系一直非常好,若不是孙策遇刺身亡,软弱多疑的孙权继位,周瑜的下场也不会如此,三国鼎立的态势也有可能改写。周瑜生前一直推行两分天下,而不被孙权认可,孙权对周瑜一直怀有戒心,即使是父亲的知交,也不能完全信任。

陆逊,字伯言,他最著名的功绩当属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最后一战,夷陵之战大败刘备蜀汉大军,直接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种平衡状态维持了数十年之久。这场战争让陆逊一战成名,走上了出将入相的光明仕途,陆逊一生谨小慎微,在政治态度上属于保守防御的一派,和鹰派主战的周瑜是两个派系,他在政务治理上面非常具有实干能力,但是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不如周瑜的眼光长远和深刻,刚开始时,非常受孙权的器重,一直能独善其身,但在晚年不幸卷入了东吴的立嗣之争,被孙权排斥责罚,一代良相,内心忧愤,不久便郁郁寡终。

周瑜弹琴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大军大败曹魏,是个极具个人魅力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典故常见于后世的诗词中。

在老版的《三国演义》中,能看到很多次周瑜弹古筝的画面,对于周瑜精通韵律,工于作曲,这在历史上是不争的事实,有很多史书都有记载,而周瑜弹琴当然也是可能的,一个精通韵律的人怎么会不会弹琴呢,就像一个美食家光会吃不会做,哪有这样的道理。

对于周瑜精通音律,在当时的江东流传这样一句话“曲有误,周郎顾”,这充分说明了周瑜的音乐造诣是有多高,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周瑜获得了周郎这个称号,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他是多么推崇,在三国时期,历经西汉东汉四百年的汉朝文化熏陶,当时的人们已经形成了崇尚忠义,讲究礼乐的传统汉文化,只要读过书受过教育的都会点音律,弹几曲古筝,而做为官宦人家出生的周瑜,自小受到教育比一般家庭的同年小孩,要更全面更周到了,他年少成名,气质不凡,而且还精通音律,果真是人中龙凤。

在周瑜二十五岁时,他遇见了小乔,并终其一身只娶小乔一人为妻,对待爱情的专一,让这个外表风流的大将之才更添传奇,自古都说英雄配美人,周瑜和小乔这样一对郎才女貌,名副其实,在《三国演义》里有这榜的画面,周瑜正在凝神弹琴,而小乔在旁边静心聆听,两人相知相惜,实在是后世夫妻相处的典范。

周瑜外号

周瑜,字公瑾,生于公元175年,是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将领,著名战例就是威震天下的赤壁之战,他的外号是和他的外貌有关系的,历史有记载周瑜,风流倜傥,谋略过人,而且还精通韵律,当时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的美谈,周郎就是当时人们对这样一个内外兼修,气宇轩昂的周瑜起的外号。

在古代的诗词中都能看到周郎这个别称,郎在古代是对青年男子的美称,还有丈夫之意,而周郎这个外号就是对周瑜最好的形容,他自从21岁时便跟随东吴的孙策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名副其实的青年才俊,而且他和三国的著名美女小乔的爱情故事,也是对郎才女貌最好的体现。周瑜还有好儿郎的英雄气概,为人重义重义,谦虚有度,他和孙策同年,听闻孙策尚义,和他结拜并辅助孙策建立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柱国之石,而且他还积极推荐有才之人为东吴效力,鲁肃,程普等人就是周瑜推荐的。

孙策遇刺后,周瑜悲痛万分,凭周瑜的实力和能力 ,他完全可以自立一派,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周瑜是一个忠义之人,连孙权都感慨,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如果不是器量大,是不会久为人下的!可见周瑜的气度非凡,可惜就是这样一个内外完美的人,英年早逝,在《三国演义》的误导下,被世人误解是心胸狭隘,气急攻心而亡,历史的真相却不是如此这般简单明了,后人研究,从周瑜的遗书来看,可能他的死是东吴内部政权斗争的一个阴谋。周瑜妹妹

根据现今的历史文献可以考证,周瑜并没有妹妹这样的亲人,至多有一个堂兄弟,名为周晖,曾做过洛阳令。现在能考据的周瑜家谱中,并没有女性亲人,也许是历史选择的原因,或者真是没有妹妹,毕竟,年代久远,有用的信息已经很少了,而能让历史铭记的信息就更少了。

周瑜,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生年公元175年,卒年公元210年,东吴开国君主孙策的同窗好友,在孙策遇刺身亡后,辅助孙策的弟弟孙权,历任东吴的大都督,外貌英俊潇洒,身形伟岸,精通音律,后世流传很多关于周瑜的典故。

周瑜为庐江舒县人,高祖父周荣,官至尚书令,曾祖父周兴,官至尚书郎,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父周忠,都曾官至太尉,而他的父亲周异,当时也是官至洛阳令,可以说周瑜是官宦世家子弟,出身优渥,从小就深受官场声色熏陶,他自己后来也官至偏将军,南郡太守,东吴最高军事指挥大都督之职,可以说时非常了不起,而他有一个亲兄弟,历史上却没有这个亲兄弟的丁点信息,名不详,经历也不详,他的父亲周异应该只有这两孩子,对于女儿一说,并没有现有的历史文献可以证明,但是也不能完全否任,毕竟,有记载的周瑜有兄弟一人,却再没有其他有关这个兄弟的信息息,所以,就算周瑜真有一妹妹,若无显要的重要历史事件牵涉,后世的史学家也有可能只言片语都不会记载。

周瑜官职

周瑜,世家出身,父亲是洛阳县令,祖辈多人官职太尉。

公元195年,周瑜帮助孙策赶走刘繇,周瑜一无所求回到丹阳,不久丹阳太守就被袁术的堂弟取代,周瑜跟随父亲到寿春,袁术听说周瑜很有才能,就派人来请他去做大将,周瑜看出袁术的狂妄和无能,又不好拒绝,只答应做居巢县长。所以周瑜的第一个官职是居巢县长,他一生为孙策和孙权效力,但是第一个官职不是他们封的。

公元198年,周瑜回到吴郡,孙策亲自出来迎接,授予他建威中郎,还赏给他士兵两千、战马五十,赐予府邸和乐队。之后孙策派他驻守牛渚,因受百姓和当地士兵信服,兼任春谷长。后来,孙策发兵攻打荆州,封他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战争结束后,周瑜驻守巴丘。

公元200年,孙策意外身亡,把军国大事交给孙权,周瑜从巴丘赶回吴郡,孙权任命他为中护军,孙权非常信任他,他和张昭一起掌握军事大权。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周瑜采用火攻之计,火烧曹营,曹操惨败,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之后他和凌统、甘宁等将领一同打败曹仁的军队。孙权封他为偏将军,同时是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孙权准备攻打益州,周瑜的军队在江陵,他回到江陵,在出征的路上生了病死巴丘。

周瑜最后一个官衔、最大的官衔就是偏将军,这基本上是孙氏政权里最高的军衔。

周瑜成语

大家一提起三国的周瑜,首先脑海里想到的就是那句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了,但是,除了这句经过《三国演义》艺术加工的名句外,还有很多有关周瑜的成语,比如周郎顾曲,安营扎寨,不习水土,周瑜打黄盖等等,周瑜这样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身上有太多的典故,在后代的诗词中经常能见到。

周郎顾曲这个成语,原本是从当时江东一带的民谚“曲有误,周郎顾”里提炼的,本意是指,周瑜的音乐造诣十分了得,精通音律,能听音辨曲,哪个曲调音节不对,他都能听出来,后来就用指对音乐十分精通的人,是个很有故事背景的成语。

安营扎寨,不习水土,都两个成语都是来自周瑜在领导赤壁之战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用语言精炼出来的,是来自于实战经验的语言理论化,安营扎寨,用来形容军队原地休整,建造营房,进行长期战斗的准备,而不习水土,是指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的北方将士,相比东吴的士兵,不善水战,就是不习水土,后世多指异乡人不习惯本地的风土习俗,这两个成语的使用率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高,非常实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当时周瑜给曹操使的苦肉计,让黄盖诈降,打入曹操内部,和周瑜里应外合,非常出名的一个计策,后世多用来形容两相情愿的情景,对于成语的背景苦肉计到没有涉及。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成语。

周瑜和鲁肃

周瑜和鲁肃都是东吴孙氏集团里极为重要的两个人。周瑜帮过孙坚,后来又帮助孙策夺天下,受到孙策的重视,孙策死后,继续辅助孙权,一生官至偏将军,掌握军队大权。鲁肃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当年周瑜受袁术之命,任居巢长,因缺少粮食,周瑜向鲁肃借粮食,鲁肃把一仓粮食全部借给周瑜,二人成为好朋友。

天下混乱,鲁肃带着乡亲到曲阿,本想投靠郑宝,周瑜劝他去投靠孙权,专门写推荐信,鲁肃初到孙权那里,就提出三分天下的言论,这种能看透事情本质的能力是无人能及的,孙权因此对他刮目相看,委以重任。

公元202年,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曹操势力非常大,鲁肃建议孙权把儿子送到曹操那里当人质,以求得平安。周瑜坚决不同意,认为送人质之后,只能受制于人。孙权听从周瑜,没有送人质去曹营。这其实是鲁肃想联合刘备,对孙权采用的激将法。鲁肃得到孙权的同意,亲自劝说刘备,陈述其中厉害关系,使得孙、刘能够联合,还和诸葛亮等人成为朋友,共同商讨打败曹军的策略,最终赢得赤壁之战。

战后,周瑜劝说孙权软禁刘备,鲁肃坚决不同意软禁刘备,反而同意借荆州给他,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事实也证明,没有刘氏,单靠孙氏,根本抵挡不住北方大军。周瑜死的时候,临死还向孙权推荐鲁肃,他一直都认定只有鲁肃才能帮孙权稳定局势。

周瑜怕关羽

周瑜是世间难得的奇才,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说的是他酒醉还能分辨曲子;有调兵遣将之能,早年帮助孙策战胜刘繇,取得江东,后来辅助孙权,主持军中大事,多次帮孙氏稳定地方政权,最大的功劳就是指挥赤壁之战打败曹操,三分天下的局势由此奠定。遗憾的是,去世的时候非常年轻,可谓天妒英才。

关羽是刘备的结义二哥,也是刘备的大将,有万人不当之勇。随刘备打过很多次战役,赤壁之战后,关羽受刘备的委托,镇守情况最为复杂的荆州。公元219年,曹操命令曹仁和魏将庞德来抢荆州,关羽先是防守,后来主动出击,率领士兵,围住樊城,大败曹仁,之后曹操派出于禁增援,关羽采用水淹之计,打败于禁,斩杀庞德。后来曹操派徐晃、张辽等人增援,加上东吴吕蒙前来偷袭,关羽腹背受敌,退到麦城,逃到临沮,遇伏被杀。

周瑜和关羽的正面交锋只有一次,周瑜以和孙权妹妹成婚为由,骗刘备到东吴,打算将其软禁或者杀掉,后来刘备带孙权妹妹一起逃跑,周瑜亲自来追刘备,眼看就要追到的时候,突然关羽从山间跳出来,手持大刀,十分吓人,周瑜连忙拉转马头,向相反的反向跑去。世人都以为这是周瑜害怕关羽的表现,其实不是怕关羽,而是知道了刘备有埋伏,有防备之心。刘备有防备,周瑜当然不会追,肯定是往回走。

9

周瑜文韬武略,素质全面,仅次于著名军师诸葛亮。而陆逊虽才能过人,只是在后期属《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的领军人物,但差周瑜很多。

10

陆逊很优秀。

是合格的方面军统帅,主持三国时期第三个决定意义的夷陵战役,彻底击败刘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陆逊也是合格的军事战略家。

所以,陆逊的能力毋庸置疑,三国时期列名前十没有问题。

不过,任何人,包括还并不限于陆逊、荀彧、诸葛亮、司马懿等人,遭遇到妖孽一样的军政全才周瑜都只能说是不幸。

周瑜太耀眼了。

战略上是孙策优秀的谋士。等于荀彧。

战役上是孙权合格的军师。等于荀攸。

战术上是合格方面军统帅。等于关羽。

同样,周瑜是顶级外交能手,光看他顺利压制得刘备憋屈地不能动弹,再看他死后刘备一飞冲天就能证明。

甚至个人才艺上,也是曲有误,周郎顾。

三国时期,没人可与周瑜比个人能力。

有人要反问,为何江东没有统一天下?

显然因为:一,孙策早死。二,江东缺乏马匹,民风偏弱,无法与曹魏争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