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希特勒是要一分为二来看待的,1939年就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之前的他是一个建设者,之后的他就是一个超级战犯。他和许多历史名人一样,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希特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德国复兴主义者,对德国的热爱也是许多人不能比的,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这一点我们从他在一战中的那些经历就可以看出来。自从希特勒上台以后,他对在一战结束后严厉打压德国的英法等国采取了逐步蚕食的手法,废除了强加在他们头上的所有不合理条约。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党开始,迅速蹿升为德国第一大党,并且还成为了执政党。从这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希特勒是一个强有力的独裁者,他有一个国家领袖应该具备的魅力和能力。

希特勒最大的创造大概就是现在全球非常流行的高速公路,他执政以后,迅速改变了德国以前的交通状况,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这估计在世界上也是首创。

一战结束后,德国人民基本上就没有过过好日子。他们背负着巨额的战争赔款,像当今的房奴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希特勒用的比较铁血的办法,迅速扭转了这个糟糕的局面,让德国人民过上了相当安定的生活。



我们还是用希特勒在二战前发表的一个公开演讲的内容,来看一下希特勒的政绩吧。

他说:从1933年纳粹党上台到现在六年间,政府解决了700万失业德国人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充分就业,满大街都找不到一个失业工人。

他接着说,建造的大量学校让德国人的教育和文化水准大大提升,把被其他国家瓜分的领土全部收了回来,把流失在各地的德意志人民都带回了伟大的德国。请问有哪个人能实现这么优秀的成果呢?

最后他强调,一战结束后,那些战胜国不允许德国发展军事工业和强大的军队。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建造了大量的军事工业,还重新把德国的陆海空三军给组建了起来,让其他国家不敢来欺负德国。



有人会问希特勒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必须承认,希特勒也是一个天才,它对于一个社会的管理水准远远高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1933年希特勒和罗斯夫同时执政,但希特勒的手腕更加历练和高效。希特勒采用国家暴力机器,牢牢的控制住了德国经济,想整个社会和经济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我们都说美国人搞了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的计划,希特勒搞得更加彻底。他要求把所有的失业工人通通送进工厂去上班,企业主可以不发工资,但是要保证所有工人家庭的吃饭问题。然后再慢慢去解决工资的问题和加班的问题,把工人的收入给提高上去。

当时的德国还面临其他国家没有面临的问题,那就是缺乏资金来推动经济增长。希特勒就认命天才经济学家沙赫特去向美国的华尔街借钱。我们现在能听到一个故事,沙赫特智斗美国人的故事。其实这都是扯淡,美国华尔街之所以愿意把钱借给德国人,就是投到那里有回报,和你说话有没有道理没有关系。大人只看得失,小孩子才讲对错。



德国人一向以理性和智慧著称,他们愿意听从希特勒的领导,这足以证明希特勒是一个优秀的国家元首,当然前提是如果没有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话。

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把他自己和德国送上了一条不归路。他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本来已经成为非常有魅力的国家元首。迅速恢复了德国的经济,还承办了一次奥运会,创造了一大奇迹。

有人曾经这样说,如果1938年底的希特勒突然去世,他绝对会被以英雄的形象载入德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因为他确实改变了当时的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规律,让德国迅速从衰退的经济中恢复了过来。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有些道路向前多走一步就是深渊,如果能在这个位置上停下来就是英雄。希特勒的问题就在于此,他过于神化了自己的作用,认为自己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超越欧洲历史上的大英雄拿破仑。他的悲剧也就在于此,他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德国,甚至毁灭了整个欧洲。

最佳贡献者
2

希特勒不搞侵略,也不会是个杰出的政治家。

1933年希特勒上台,其时由于一战造成的经济混乱还在持续,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进一步恶化了德国外部环境,德国国民经济陷入停滞,失业率高企,上上下下一团糟。

但此后短短6年,德国GDP增长105%,国民收入增加一倍,经济规模超越英国法国,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军事强国。

希特勒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一扫阴霾,让德国人死心塌地跟着他发疯呢?

看似复杂的背后,是今天看来十分简单的经济逻辑。

第一,抢劫

纳粹上台后,以“排犹主义”为借口,洗劫了德国境内富裕的犹太人,据统计,约有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被转移到纳粹党团或者德国政府名下,对于陷入经济危机的德国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二,基建

基建是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不二法门,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精于此道,通过修建胡佛水坝等大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稳定了就业,拉动了经济增长。希特勒上台后,大规模投资兴建机场、铁路、公路,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

第三,金融管制

一战以后,因为赔偿问题,德国马克几乎变成一堆废纸,希特勒上台后,废除了金本位,对德国国内金融交易实施严格管制,对外贸易采用以货易货的形式,降低金融风险,从而快速稳定了金融秩序。当时就有经济学家指出,金融危机几乎没有对德国造成冲击。

第四,计划经济

为了垄断权力,希特勒大量关停中小企业,推行计划经济体制,把经济大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实行垄断经营,积累财富。据统计,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战争爆发,德国共计强迫关闭超过20万家各类中小企业,小商号更是不计其数。

第五,国民经济军事化

除了大规模投资基建,希特勒还把大量资金用于发展军事工业,通过大量建造军工厂和武器订单,解决就业问题,为军事扩张做准备。短短三年时间,德国失业率就降低为零。

第六,国民福利和社会保险

为了取悦选民,独揽大权,希特勒大力改善德国国民福利,修建了大量度假村和旅游设施,与此同时,工厂工作环境大大改善,社会保险发展迅猛,国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客观来说,希特勒这些做法对于推动德国经济复苏,拉动就业是很有帮助的,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诞生以前(1936年出版),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是经济学界的主流,但过度自由化引发的市场失灵,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的一大弊病,也是当时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社会难题,希特勒反其道而行之,歪打正着。

当然,即便做法合理,也是建立在德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德国虽然一战战败,但其工业基础发达,技术先进,教育和科技水平一流,彼时在部分工业领域,即便是美国,也需要向德国学习,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希特勒能快速复苏德国经济,实则是走了一条捷径。

但这种做法却存在致命的缺陷。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是建立在自由市场竞争基础之上,以资本调控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商品利用率;以竞争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劳动生产率,失去这个大前提,即便国家资本主义可以在短期取得成功,但由于其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环境,无法高效配置资源,激励创新,将逐渐被自由市场淘汰。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个,其一是逐渐放开市场,培育自由竞争市场,并佐以健全的法律环境保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其二就是对外扩张,以军事力量抢夺更大市场,维持原有的生产配置模式。

毛主席就曾经评价道“法西斯的本质就是扩张”。

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系统完整的论述了这一问题,他旗帜鲜明的指出,自由市场能够促进竞争、优化资源配置;而计划经济、国家干预则可能导致人治的问题,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可惜为时已晚,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被希特勒的蜜糖遮住了眼睛,走上了一条毁灭之路。

可以说,希特勒的政治理念和经济政策注定会走上对内镇压对外扩张的道路。如果不这么做,他的政策很快就会失效,德国经济将重返萧条,而他自己也将走下神坛,被他的选民抛弃。

希特勒的做法可以从二战以后的苏联发展道路中得到印证,同样是计划经济体制,同样是对外扩张,苏联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就陷入停滞,但彼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无力对抗,80年代里根总统上台以后,美国的后发优势开始展现,苏联被全面压制,最终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失败解体。

当然,比起苏联那些腐化堕落的官老爷,掌权不久的纳粹党在廉洁高效方面做的好很多,这也是德国经济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比起那些伟大的政治家,希特勒不过是个政治投机者,他继承了费希特的国家主义和反犹思想,推崇尼采的超人理念,利用德国人服从权威,遵守纪律的民族特点,利用国家危机攫取权力,但他个人能力有限,又妄自尊大,挑起对外战争,最终把国家引向毁灭之路。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3

当然不会,因为如果希特勒连侵略的心思都没有,二战前的德国根本就不可能崛起,甚至连侵略的能力都没有,何谈让希特勒成为杰出的政治家?

今天的人们,从马后炮的角度,机械地将希特勒从1932年上台到1945年自杀的13年执政时间以1939年为界分割为两部分,并将上半段的希特勒称为“建设者”、“天使”,将下半段的希特勒称为“破坏者”“魔鬼”,并得出结论:

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前去世,他将是德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1939年作为二战的爆发年份固然意义非凡,但对于希特勒本人而言就真的那么至关重要吗?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让希特勒在1939年前后判若两人?静夜史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认知,就是对希特勒及纳粹组织的认知太过片面。

事实上希特勒的所谓“建设”和“破坏”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建设”是为了“破坏”,“破坏”是“建设”的必然结果,强行将1939年作为分水岭,是典型的断章取义。

作为第三帝国的元首,希特勒的一生充满传奇。作为奥地利人,希特勒却对德国情有独钟,并在一战期间为德国而战。一战结束后,希特勒称为纳粹党的成员,并受墨索里尼感染在1923年发动了“啤酒馆暴动”。

失败后的希特勒并未气馁,而是在狱中写成了《我的奋斗》,并成为纳粹的宣传资料。出狱后的希特勒壮大纳粹党,培养党卫军,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德国元气大伤,失业人口高达800多万,社会动荡不安,这为纳粹党的上位提供了绝佳平台。

由于此时的市场经济完全失灵,为了尽快恢复市场秩序,束手无策的容克大资本家最终拿崇尚暴力的纳粹党死马当活马医。

纳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登上历史舞台。随后纳粹党在1932年大选中获胜,党魁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随后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成为集总统总理于一身的元首,属于希特勒的时代到来了。

此时的希特勒明白,德国当前最需要的是摆脱经济危机。于是希特勒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

针对政府没钱的问题,希特勒以政府担保,要求大资本家购买德意志银行债券,帮助希特勒获得大量启动资金;

针对通货膨胀导致的马克疯狂贬值,希特勒要求抛弃货币结算,改用“以物易物”,尽快恢复市场秩序;

针对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希特勒一方面推行“以工代赈”,吸引大量劳动力,提升德国公共设施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尝试突破凡尔赛体系,疯狂扩张军备。除数量庞大的党卫军,国防军的数量也达到数百万。经过疯狂的基建和扩军,德国失业率达到历史新低,希特勒成为德国人民的救星;

针对经济危机中暗流涌动的问题,希特勒以国会纵火案为起点,以清理共产党组织的名义,大肆推行暴力恐怖统治,社会秩序开始稳定下来。

由于希特勒的“卓越政绩,德国迅速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困扰。这种借鉴共产主义的行政手段,使希特勒改革比罗斯福新政的效果更佳。

1936年,德国举办柏林奥运会,体育场的所有人行礼致敬元首,希特勒的威望达到巅峰。

但站在巅峰的希特勒并未沾沾自喜裹足不前,相反希特勒还在玩命奔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此时的希特勒跟吃了炫迈一样,已经根本停不下来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希特勒前半段的成功,得益于透支后半段的财富和潜能,类似于“庞氏骗局”,今天的所有发展都是透支明天的幸福。一旦希特勒停下来,链条断裂,希特勒和庞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国都会瞬间垮塌。

早在希特勒竞选前,就对社会各阶层许下了丰厚的承诺,包括给大资本家健康的市场和更多利益,给中产阶级体面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给工人阶级社会福利和保障,给无产阶级面包和黄油等。

而这些承诺需要的钱,除了向大资本家借,自己不能造钱的希特勒只剩下一种方式,那就是掠夺他国,用他国的财富满足德国人民的需求。

在鼓动侵略上,希特勒牢牢抓住一战战败给德国人造成的仇恨心理,将仇恨和德国发展的诉求有机结合,使侵略他国成为德国上下的共识。

早在狱中,希特勒就在《我的奋斗》上直言斯拉夫人都是劣等民族,他们应该给德意志人腾出土地。苏联的土地和资源,是德国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当时的苏联已经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综合国力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以德国的实力,想要消灭苏联不是不容易,而是相当不容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利用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以温水煮青蛙的形式合并奥地利,兼并苏台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大军还强行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德国以巧取豪夺的方式扩张了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但德国的模式注定是难以长久的,尤其是遭遇英法等强国时,事实上还未等英法出手,波兰便与德国以硬碰硬,成为德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刀下鬼。

而德国之所以先进攻波兰,目的就在于吸引苏联占领波兰东部,使苏德接壤,为闪击苏联做准备。

而德国的做法又最大限度迷惑了英法等国,为德国横扫西欧做好了军事准备。

而后,德国横扫西欧,消灭法国,打击英国,为闪击苏联最大限度解除了后顾之忧。

但希特勒在莫斯科城下马失前蹄,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折戟沉沙,宏伟的帝国梦想灰飞烟灭。

概括起来,作为将德国绑上二战战车的人物,希特勒能力无可置疑,而从他为德国带来的诸多利益来看,将其视为杰出政治家也无可厚非。

而作为后人的我们需要明确的是:

希特勒是否杰出,不是取决于他有没有发动战争,而是取决于侵略战争是否胜利。因为只要屡战屡胜,夺取足够多的财富,纳粹德国就能正常运转下去,希特勒就依旧伟大;而一旦战争受挫,使德国得不偿失导致链条断裂,整个帝国就会轰然崩塌,届时希特勒作为第一负责人自然在劫难逃,也就和杰出没半毛钱关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4

希特勒不搞侵略,他会是“德国救星”吗?

1945年4月30日伴随着德国柏林的国会大厦,被苏军坦克攻陷。发动二战,致使千万人死亡的大魔王希特勒,意识到自己走投无路了,选择在地下室内自杀,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

由于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仅用10余年时间就让因战败而颓废的德国重新站起来,并再一次向“全世界”宣战。很多军迷在唾弃他发动二战的罪行之时,往往会对他的能力给予肯定。

甚至发出“假如希特勒不搞侵略,他将是“德国救星”的假设”,并列举出了2项希特勒做的非常好的政绩。

第一项:福利政策

主要表现形式为欢乐产生力量运动、劳动美化运动。在上述运动的推动下,德国成为最早将5月1日定为法定工人节日的国家之一,在这一天希特勒以国家领袖的身份,亲自邀请全国的工人代表与自己聚会,并传达纳粹政府对工人们的关心。

与此同时没能跟希特勒聚会的工人们,也有不错的福利,纳粹政府要求全国工厂放假一天,工厂劳动的工人们不分男女在这一天都可以休息。

第二项:解决失业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突然暴跌,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一夜之间破产,美国第一个进入经济大萧条期,而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利用英国损失惨重的事实,趁机成为全世界的经济中心。

所以当美国经济出现大规模下跌之后,原本就还未从一战中走出来的欧洲各国,也接二连三的在经济上倒下,而德国在一战赔款的压力下成为倒的最惨的一位。

当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当总理之时,整个德国政府面对着六百万失业人员,德国各个大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乞讨之人。

然而虽然失业的人多,但是希特勒仅用6年时间就将其基本完全解决了,时间转到1939年时德国失业人口仅剩几万人,且在部分岗位上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

从数据和结果上看,希特勒上述执政行为确实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当我们深挖这些行为背后的实现过程时,不难看出绝大多数都是“杀鸡取卵”的行为。

就拿“解决失业”这个问题来说,在纳粹的主持下社会并没有增加大量民用岗位,失业人员往往都被征召进了军队、兵工厂为重新武装德国军队服务。

当军方实在装不下了,纳粹政府还会选择剥夺特定人群的工作来创造就业,最典型的“受害”人群为已婚妇女和犹太人,首先政府出面强调若非这一项工作必须一个特定女性完成,原则不给已婚妇女安排工作。

至于犹太人就更倒霉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立马下令将政府内任职的犹太人陆续免职,其中包括公务员、警察、军人,理由统统为“犹太人是劣等人种”。不完全统计到1938年除去不可替代的,绝大多数犹太人都被从工作岗位赶了下来。

假如希特勒此后不发动侵略,那他根本不会大量造军工企业,而没有这些企业接纳失业人口,他解决失业人口过程将出现一个大口子。

再而希特勒排挤已婚妇女、犹太人是在激化社会矛盾,若希特勒不发动侵略战争,手中没有大量军队,国际社会对他的约束力还在,那凭借犹太人当时主导德国金融界的经济实力,希特勒可能当不完一届总理。

综上小袁对“希特勒不搞侵略,他会是“德国救星”吗?”的问答是“不可能”,因为希特勒他之所以能在二战前取得经济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准备打仗的这个行为帮他“突围”的。

若没有了这个“准备打仗”的行为,经济成功就失去了前提,而经济成功又是后人假设他能成为“德国救星”的最重要指标。

5

也许是因为德国二战时没有侵略中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许得益于德国先进的科技,对于二战时期的德国和其领袖希特勒,许多人都抱有极为复杂的感情,而惋惜希特勒最终兵败自杀身亡遭遇的人更不在少数。很多人也忍不住去幻想,如果希特勒没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专心经营德国,阿道夫希特勒会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吗?

希特勒

很遗憾,并不会。

毋庸置疑的是,虽然希特勒是战争狂人,是杀人魔王,是大屠杀的刽子手,但与此同时,希特勒也是一名个军事天才,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一名杰出的演说家,在闪击波兰发动第2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能够走出经济危机,希特勒绝对居功至伟。

然而1939年,当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带领德国走出第1次世界大战失败的阴影,带领因经济危机失业人口超过800万的德国走出大萧条,使德国再次成为世界强国的时候,希特勒也迫不及待的对外接连发动侵略战争,并最终在疯狂的战争中自取灭亡。

二战时德国军队

为什么希特勒就不能继续经营德国,带领德国和平崛起呢?

其实,从希特勒从不名一文的下士最终成为德国总理,乃至于大权独揽的元首的过程,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希特勒绝不可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崛起,他激进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起到了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希特勒对外侵略扩张的思路,也早在其自传《我的奋斗》中表述的淋漓尽致。

因此,无论是基于自己的政治理想,还是在选举过程中对于德国人民的承诺,希特勒只能也只会走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狂热的德国人

其次,德国接连对外发动侵略扩张,绝不仅仅是希特勒一人的欲望和野心。事实上在德国,在希特勒及纳粹党的煽动之下,当时的德国已陷入全民狂热,几乎所有的德国人都在支持战争,试图洗刷一战耻辱、扩大“德国人的生存空间”。

希特勒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将德国的军队有20万扩张到数百万,没有德国人的普遍支持,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而德国在接连的侵略扩张中所获取的利益,也进一步刺激了德国人的欲望和对希特勒的支持。

最后,带领德国走出经济危机泥潭的希特勒,除了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扩张转嫁危机,希特勒别无选择。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各国列强都损失惨重。而由于一战战败,经济本来就无法自主的德国损失尤其惨重。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在这种局面之下,希特勒上台之后,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带领德国迅速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德国的失业人口由经济危机时的800万,直接降为了近乎为0 。如此成就,确实堪称奇迹。然而,希特勒创造了经济奇迹,其实是剑走偏锋。

希特勒通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军工生产,从而让绝大部分失业人口重新回到了工厂,但是,这种模式是不可能持久的,尤其是德国狭小的国土面积和贫瘠的资源决定了,没有对外战争,这种模式必然破产。

因此,为了防止自己经济奇迹破产,防止因经济失败被德国人赶下台,希特勒其实别无选择,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冲,通过侵略扩张转嫁矛盾的方式,继续维持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奇迹。

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而侵略扩张,转嫁危机的模式必然不能持久,以一国之力挑战全世界,毫不意外的,希特勒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而被希特勒裹挟煽动,最终心甘情愿跟他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德国,更是损失惨重,德国不但战后被分为了东西两德,德国也损失了1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德国也因此成为二战法西斯三国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

6

非是鸡蛋臭,原本毒蘑菇。

7

希特勒是战争狂人,提到他,人们最先想到的词语就是屠杀和战争。相信很多人都思考过,如果希特勒不搞侵略,那么他是否会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希特勒的崛起和战争密不可分,如果没有战争作为基础,那么他绝对不会脱颖而出。

希特勒是一个优秀的演说家,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如果没有切实的利益,希特勒是无法煽动所有民众的。那些底层群众容易盲目跟风,而那些政坛高层还有社会精英,如果他们看不到切实的利益,他们不可能只是因为希特勒口才好就支持他。

很多人都觉得是德国人信仰希特勒,所以才会听从希特勒的话。可是前期的时候情况正好相反,在政坛中只有希特勒一个人坚持发动战争,所以对德国国际地位非常不满的民众才会拥护他。如果希特勒没有提出侵略的观念,估计不会有人理睬他。

希特勒制定的政策,也都是和侵略战争相配套的。他在国内建立了无数军工企业,这的确大幅缓解了国内的失业情况,德国的经济也因此崛起,但这个政策是没有办法脱离对外侵略战争而独立存在的。

希特勒并没有发展民用企业,而是让民众们为军队服务。很显然,这时候德国只能通过攫取周边国家的利益来不断壮大自身,否则国家非常的有可能崩盘。

为了增加自己的支持率,希特勒推行了改善了社会福利制度。这个制度的确提高了德国人的生活水平。问题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金钱都是来自于对外侵略。如果德国放弃战争,希特勒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以合法的方式获取大量的资金。

此外,希特勒非常排斥犹太人。如果希特勒没有选择屠杀犹太人和对外战争,那么国家社会对他就依然有约束力。要知道,犹太人当时可是主宰着金融市场,能决定德国的经济走向。犹太人为了维护同胞,他们可能会让德国的经济进一步衰落。

换句话说,希特勒可能不但没有办法帮德国走向复兴,还有可能将德国推向深渊。不难看出,很多问题不是被解决了,而是在战争期间被隐藏起来了。

还有,希特勒喜欢独裁。无论在哪个时代,独裁者都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希特勒之所以能成功在德国实现独裁,就是因为他通过战争的方式帮助德国快速崛起,民众们能明显感觉到生活发生的变化,所以才会对他唯命是从。

而根据当时的局势来看,德国根本不可能通过战争以外的方式迅速脱胎换骨,实现蜕变。希特勒如果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那么他非常有可能被民众推翻。

综上所述,要是希特勒放弃战争,放弃对外侵略,那么他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甚至说他距离政治家这三个字都有一定的距离。

8

希特勒如果不搞侵略,也绝不可能成为政治家,甚至连“元首”都做不成。

我知道,肯定有人说——希特勒治国还是有一套的嘛,他明明把德国恢复建设的不错啊!


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希特勒的繁荣,是建设在军事侵略的基础之上的,侵略是繁荣的动力,繁荣是侵略的结果。

希特勒上台以后的确解决了德国居高不下的失业问题,让将近600万丢掉饭碗的人有了工作,而且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内部就业率极低,市场萧条,希特勒上台后的确迅速扭转了这种颓势。

可仔细分析以后就会——希特勒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的确不走寻常路。

简单的说,希特勒靠扩军来解决就业。

希特勒上台后不遗余力扩充军备,紧锣密鼓为发动战争做准备,把德国打造成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一个飞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疯狂扩军就解决了上百万人就业,那些原本闲散的青年们大批加入军队,解决了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而生产产大批坦克、飞机、和火炮等军火又给了几十万人就业机会。军队的后勤保障,军用物资的生产、运输机等一系列产业链又解决的更多人就业。希特勒的繁荣,就是建立在军事经济的繁荣之上的。

除了这些以外,希特勒还有另一个诀窍——他上台后对犹太人商人进行了横征暴敛。用犹太人的财富去来供给德国人民。这样做虽然不了持续。但的确让德国人民尝到了短暂的甜头。

这个反对共产主义的家伙,在德国实施经济政策的比共产主义还要激进。他牺牲企业家利益来稳定物价,保障工人工资,无异于竭泽而渔,饮鸩止渴,反过来抑制了经济发展。

最主要的是——军事经济是不可持续的。

一个国家,不能常年拿出大量的财富去供养军队,因为军队不能产生收益。像德国这样的扩军备战虽然可以带来短暂的繁荣,但是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政府的钱来自于民间,如果民间都是军工企业,政府又从哪里收税呢?

所以,要维持军事经济,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军队产生效益。

军队要产生效益,方法很简单——侵略,靠掠夺他国的资源来支援本国经济。

这就是军国主义的本质,历史上的秦国就是靠这种方法灭掉六国的,也是因为这种特征而亡国的。纳粹的军国体制一旦建立,侵略就成为了他唯一的出路。

希特勒的政策注定他只能做一个战时的领导人,离开战争他什么都不是。按照他的政策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战争,国民经济必然走向崩溃。

从性格上来说,希特勒是非常感性的人,,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一个狂热、偏执,又非常暴躁的人。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不能说是缺点还是优点。

但这种性格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他的潜意识不接受西方的一套权力制约的制度,喜欢个人英雄主义,有救世主心态,嗜好独裁。

艺术家不喜欢受拘束,希特勒尤其如此。

原来的德国有一套很好的权力制约制度,1933年1月希特勒刚当上总理后,就急不可耐想搞独裁。为了可以用个人意志代替法律,他担任总理不到两个月就策划国会纵火案嫁祸共产党;并以此为理由解散了在议会中具有一定席位,可能威胁到他独裁的共产党。

后来的希特勒一脚踢开德国的民主制度,终结了魏玛共和国,成了德国的元首,成了德国人的偶像,成了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神”。

但“神”是一个不可以倾尽所有去信赖的人,当然绝不可能成为政治家。 邓小平曾经说过,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到了希特勒这里就成了,一个有才的坏人能把好的制度变坏。 能把好的制度搞坏的人,哪怕他不对外侵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吗?相信各位心中都有答案。

9

会!希特勒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曾经在德国普普通通,其貌不扬的的美术生,没有去画花花草草,也没有去临摹雕像,而是当上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德国纳粹党党魁。纵使有时代的推波助澜,但是这离不开希特勒的敢作敢为,勇于进取的精神,如果没有超高的政治水平,希特勒也不会上台。

我们可以从希特勒上台之后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待其它是不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1,在政党方面,希特勒禁止德国拥有其他政党和工会,国家只能由一个政党,那就是社会主义工人党,希特勒作为党魁,对党派拥有极大的控制权。党派与国家不分,紧密的联合在一起。虽说希特勒这种行为过于集权,但是却可以有效的在当时情况下,将德国人民绑在纳粹党的战车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在经济方面:希特勒为了将德国工业最大程度的运转,实施了所谓的“命令经济”,即一切生产活动都有纳粹政府制定,有点像把德国工业全部变成国有经济的意思,全方位为纳粹发动战争做服务。并扶持中大型产业,大厂兼并小厂,小厂进行破产重组,让资本集中。

3,在对外方面:希特勒一直想将纳粹德国兼并所有欧洲国家,建立一个以日耳曼人为主体民族的超大型国家,使欧洲成为一个整体。以日耳曼人为噱头,进行对斯拉夫人以及犹太人的屠杀,美其名曰:“种族优劣”。

从希特勒在德国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完全符合一名优秀的政治家的行为。自己小时候遭受磨难,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演讲,赢得德国民众的选举,而且是以一种合法合规的手段当上的国家总理,德国人民爱戴他。

上台之后的希特勒,勤俭办公,整顿军事,和一战的战胜国谈判,不再进行战争赔款,为德国民众提供超高的福利待遇,大力发展工业,失业率直线下降,这一系列的措施哪一点不符合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呢?一个活在《凡尔赛条约》下的德国,一个随时面临经济崩溃的国家,可以说希特勒临危受命,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将纳粹德国带向了世界强国的行列,政治家的称号,当之无愧!

10

如果阿道夫·希特勒不搞侵略,他会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他当时不打仗,恐怕德国政坛也就没有他什么事了,他很有可能连个普通政客都做不了。


希特勒是如何崛起的?

谈到这个问题,恐怕很多朋友都会说,希特勒以及他的纳粹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导致的极度经济困难之中才得以走上前台的。这样说其实也对也不对。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虽然《凡尔赛条约》里有很多对德国不公平的条款,给德国造成了很大困难,但其实当时德国还是挺了过来。而且在进入1920年代之后,德国经济有了很大起色,一战之后成立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在1923年就成功地稳定了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德国的经济在之后几年曾经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所以纳粹党在1920年代在德国其实一直处于非常边缘的地位,比如在1928年的德国国会选举中,它在600个席位里只获得了12席。

1928年德国国会选举之后的议席分布,纳粹的席位只有右下方那12个棕色的圆点

但德国经济在当时严重依赖于短期贷款,所以其稳定性很差。而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发生之后,德国经济迅速崩盘,失业率飙升到30%,社会秩序很快陷入混乱之中。到1930年,德国基本上是依靠实施紧急秩序在维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根本挤不进德国主流政治圈的希特勒和纳粹党才找到了突破口,在1930年的德国大选中席位从12席猛增到107席,一跃成为了德国的主流政党。而了解了这个过程,大家也可以明白其实希特勒和纳粹党本来是挤不进德国主流政治圈的,只是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爆发之后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在德国当时的主流政党对挽救经济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他们才得到了被主流政治圈子暂时接纳的机会。

希特勒上台之后做了什么?

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纳粹党也还是没能夺得德国的政权,而且希特勒奥地利人的出身也成为了政治对手攻击纳粹党的最好议题。但在此时因为德国经济持续恶化,所以德国社会持续动荡,而这使得主张极端的纳粹党势力在1932年的选举中进一步扩张,在当年的两次选举中他们都赢得了200个左右的议席,成为德国国会的第一大党。但即使这样,他们的得票率也只有30%多,并没能立即夺取政权。但德国的主流政党在当时确实没有任何办法让德国经济得到改善,所以当时在万般无奈之下,德国总统兴登堡才勉强接受了纳粹党和德国国家人民党组建的联合政府,让希特勒和纳粹党在非常之时试试他们的极端政策。

希特勒出席一条高速公路的开工仪式

而希特勒上台之后,通过操弄“国会纵火案”等手段,将其最大的对手德国共产党予以镇压,最终取得了独裁的地位。但他能够拥有这个地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德国人希望他能通过一些不一样的政策,把德国从大萧条之后的经济困境里解救出来。而希特勒给开出的药方就是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将大量失业的工人雇佣起来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计划当时被称为“莱茵哈德计划”,不过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必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但钱从哪来呢?希特勒和纳粹党当时想出的办法就是大量增加政府赤字,并另辟渠道,大量发行承兑票据,从企业界及民间筹措资金。

希特勒执政初期一些监狱犯人参加U型潜艇的修建

这种做法使德国的失业率迅速下降,到1938年德国国内甚至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失业现象。但另一方面,它却导致德国的财政赤字急剧增加。在希特勒上台后短短两年内,德国的公共债务就增长了103亿马克。到1937年,德国整个国家的财政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而到1938年,希特勒刚上台时发行的承兑票据到期,但希特勒政府却无力赎回,导致大量违约的情况出现。所以到这时,希特勒上台后通过赤字经济营造的虚假繁荣已经很难再维持了。

希特勒的出路

而这时,希特勒想改弦更张,改变经济策略是不可能的。因为就算他能单纯在经济方面维持下去,在政治方面他也没法维持了。因为他能在国内赢得较高的支持率,能建立起独裁统治,就是因为他能解决德国的失业问题,所以一旦德国重新出现失业率攀升,那么他的独裁统治也基本没法再维持了。而这时,他这个本来就属于非主流的政客就会被德国主流政党重新一脚踢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甚至会被重新开除德国的国籍。

所以在这时,希特勒只能去寻找新的财源,继续德国表面的经济繁荣,而他想到的两条出路就是犹太人和战争了。所以从1937年开始,纳粹政府出台各种政策,对犹太人进行打压,目的是逼迫犹太人放弃德国国籍,而同时又实施各种针对外汇、证券、贵金属和艺术品的限制法律,使犹太人在放弃德国国籍时也必须放弃绝大多数财产。在1938年2月,纳粹政府又出台法令,要求所有财产超过5000马克的犹太人都必须申报财产,进一步加紧对犹太人财产的控制。最后纳粹建立犹太集中营其实也是这个根本目的发展到极致的结果了。

纳粹上台之后给犹太人护照加上了代表犹太人的大J字,持有这种护照的人在德国只能离境不得入境

但犹太人,特别是德国国内犹太人的财产毕竟有限,只能在一时缓解整个德国所面临的资金紧张,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势。所以战争也就成了希特勒必然的选择了。因为开战之后首先可以从波兰、法国等国家的国库直接掠夺黄金等储备资源,另外占领了更多领土之后,又可以以反犹为名把当地的犹太人财产也加以掠夺,这样纳粹在德国的高支持度就可以暂时得到维持了。


所以总体来说,希特勒最后成为战争狂人其实也是他和纳粹党的根本政策与价值取向的最终结果。他如果不执行那些包括战争在内的极端政策,转而采取温和政策,他就绝对不是德国国内那些主流政党的对手,会很快被搞掉,甚至在德国政坛都不可能有立锥之地。所以即使不发动战争,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