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并不像司马迁笔下记载的一样不堪。原因在于秦始皇的行为和性格,和传统儒学格格不入,作为崇尚儒学的司马迁,不会说他什么好话。同时也是为了借此警示汉朝朝廷。

一、秦始皇的反儒,和儒家的反秦。

历史上的秦国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秦朝,均采用法家治国之道,可以说当时儒生没有什么地位。而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往往和儒家思想是对着干的。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废除分封,加强中央集权,强制迁移六国贵族,以法治治天下。而儒家认为,应该实行仁政。秦军攻破邯郸之后,秦始皇命人杀了当年,在邯郸欺负过他们母子的人。儒生给秦始皇扣了一顶帽子——暴君。但是秦始皇杀的都是反对他的六国的王侯将相,从来没有屠过任何一个城池和百姓,没有冤杀过一名功臣,但是儒生就当作没看见。

儒生们喜欢叽叽喳喳的讨论政事,整天乱提意见,秦始皇一生气,把民间儒家典集全部给烧了。你想呀!如果当年把所有的儒家典集全都给烧光了,那100多年之后,董仲舒想咸鱼翻身可能吗?当时烧毁的不过就是一些民间杂书,王宫和贵族那里的书籍可都没有动。一群没有炼成长生不老药的方士被秦始皇给活埋了,好了,这也给了儒生们借口,异口同声说——暴君。

儒家认为尊卑有序,嫡庶有别。秦始皇就偏偏平等看待所有的儿子,谁能力强谁就可以上位?最终去逝后,皇位传幼不传长。对于秦始皇来说,哪有那么多规矩,能打赢就是规矩。儒生们又说——暴君。儒家只想让做什么事都有着规矩,而秦始皇就认为有那么多规矩,还做什么屁的大事啊!


从秦朝到汉朝,儒生们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反秦思想占据主导,把秦始皇写得不堪入目是为了去更好地建立儒家的正统秩序。作为崇尚儒学的司马迁,把秦始皇称为暴君也再正常不过了。

二、司马迁有借古讽今,警示朝廷的意思。

如果把秦始皇一生杀的人和汉武帝一生杀的人放在一起对比,那秦始皇嬴政简直就是千古仁君呐!哪像汉武帝刘彻动辄就灭人九族,巫蛊案中杀一次就是几万人。由此来看这汉武帝刘彻才是难得一见的暴君。为了打击匈奴人,它增加苛税,集全国之力,劳师远征,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朝廷之内,谁有意见,脑袋就得搬家。虽然为后世留下了很大的历史功绩,但不得不说,当时也是危机四伏,难服人心。司马迁不过是和他的看法不同,替李陵说了几句话,结果被汉武帝直接给阉了。你说像司马迁一样的儒生,如果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敢直接和汉武帝对着干吗?所以他记载了汉武帝一切的所作所为,但并不去评论。同时列举了秦始皇的条条罪状(当然有些罪状是儒生们编的),得出一个结论,暴政必亡。这其中显示了司马迁心酸的过去和现实中的无奈。

三,抹黑秦始皇,才能彰显汉朝统治的正统性。

那个时代对于身份、血统、出身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贵族们的眼里,刘邦的出身就是个市井无赖。反过来说百姓也会问了,这天下的皇帝,怎么就让这泼皮无赖给做了呢?所以这司马迁自有他的聪明之处,他一边批评秦始皇残暴,一边赞扬项羽的英勇。也就是说秦始皇错了,项羽推翻他是对的。同时,刘邦又是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的汉王,这是名正言顺地获得了贵族身份。后来又说项羽这个人太笨,他治不了天下,所以这天下就到了刘邦的手里。这跟今天前后任领导是冤家一样,把前任批的体无完肤,正好彰显我自己有多英明。所以汉朝的正统性也正是建立在对秦始皇的批判的基础之上。

真正的秦始皇,远不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那么残暴,之所以有选择性的记载和发挥,有当时的政治因素,有儒家观点的影响,也有司马迁个人的情感需求。

最佳贡献者
2

笔者并不觉得司马迁在《史记》中存在过分“黑”秦始皇的地方。

秦始皇的形象成为“残暴”的代名词,在历史长河中也逐渐地脸谱化,但这个锅不能由司马迁来背。

秦始皇在《史记》中的形象是丰满立体、个性鲜明的。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表现了始皇由创建帝国一统天下的英主转变为残暴帝王的整个过程。其本人态度也非常中肯客观,是将始皇当做一个初创天下而缺乏经验的悲剧英雄来创作的,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其报以遗憾和惋惜之情。

历来史家们认为司马迁对秦始皇态度持否定观点居多,主要是《秦始皇本纪》中一反惯例,在“太史公曰”的部分轮赞中略论了秦始皇,评点却语则寥寥,给后人们留下了较大的阐释空间,于是各家之间,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我们知道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过贾谊《过秦论》,但《过秦论》只引了下篇为轮赞。实际上《过秦》上中下篇分别指出了秦始皇、秦二世、子婴三代过失,总结秦亡教训。从直接批评秦始皇的话语来看,其中上篇最多,中篇次之,而下篇之中尽有一句:“秦王足已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司马迁为何只引用下篇?其实这也比较容易理解,只要读了《过秦论》下篇就明了。下篇主要指出的秦之过在于“壅蔽之伤国也”,以及“向使婴有庸王之才, 仅得中佐, 秦未当灭也。”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来司马迁之所以仅引用下篇,主要是为了表现对子婴杀赵高后的无作为的遗憾以及对秦朝本不至于灭而“壅蔽伤国”的惋惜之情。

那么司马公在选材和篇章布局上是否存在故意讽刺秦始皇?

《始皇本纪》中的确记载了诸多秦始皇的暴政,比如大兴土木、焚书坑儒、随意杀戮无辜等,并且司马迁还将始皇暴戾行为与刻石颂德的举动相间记述。

但如果就以此来说司马迁是在过分嘲讽秦始皇,这就未免有失客观。而在笔者认为,这种记述更像是一种提醒,在描绘秦始皇残暴的同时,不要抹杀请示后统一天下的功业。因为在《秦始皇本纪》中关于始皇的功业和过失是交错记述的。在秦始皇十三岁亲政,到三十九岁为秦王的这段时间内,司马迁并未记载任何秦始皇残暴之语,而是相当详细的记录了秦始皇粉碎嫪毐、吕不韦党羽以及听取李斯尉缭建议的事迹,而塑造的是一个有魄力的英主。

在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司马迁在书中写秦始皇称帝改制等诸多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贡献,之后便开始功过相间的记载,渐渐体现出了秦始皇残暴的一面。

这种行文布局的方式,更像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实事求是地记录,而个人情感上则偏向于惋惜和遗憾。一味地歌功颂德那是舔狗、而相反一味地贬低嘲讽,那是黑子。

我们再写一个丰满立体的人时,论其功、言其过,彼此交织,就情感的倾向上,更多的是很遗憾,为什么如此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最后会变得残暴?为什么一个伟大的帝国,却最终会十几年之后就轰然倒塌?其中发生的事情,是殷鉴,也是扼腕。

按道理而言,汉代的政治正确应该全面否定秦始皇才对,而不是这样功过相交,有点相互印证的样子来写史。比如隋炀帝,他在位干的所有事情都变成了暴政。

综上,笔者以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把秦始皇说得不堪入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为原创文章,请勿转载,原创不易,若您喜欢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和肯定!

3

站在西汉时代角度,对前人的评价,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不会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而是带有浓厚的个人观点和色彩,去评价千古一帝,特别是作为读书人,谁能够接受焚书坑儒,至于统一天下,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西汉时期的作用并没有彰显出来,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又与秦始皇恰恰相反,做为史官,他司马迁只能为西汉的政策歌功颂德,从而抨击秦始皇!这不难理解!

4

《史记》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司马迁他首先是西汉武帝一朝的臣下,他不可避免要对上一个朝代的政治作为进行评说批判,察其弊端,审其妄为,纠其苦政,鉴戒国祚。因为秦朝毕竟苦政使天下苦秦久矣,政亡人息,曾经的大朝大势顷刻之间竟崩塌灭亡,麋鹿游于朝。这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借鉴作用的大事,司马迁做为本人对这一关乎国祚长久的大事,以及汉朝刚刚建立他必须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引以为戒。他要找出原因,看清根本,使汉家长治久安。以至于他找出了秦朝灭亡的根源,就是秦朝的苦政!

如果用现代人的政治观点,为了彰显汉朝立国的政统与天授,他必须对前朝的政治进行彻底的否定与批判,以利于自己推翻秦朝建立汉朝的正确。当然我们不是二千多年前的司马迁,我们更不能用我们的狭隘之心窥见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那是玷污古代的伟大

的人物,但是,我们从《史记》里确实看到对秦朝政治的过多虚拟的笔么,尤其是陈胜起义的响亮口号,这就是后代推翻前代以后他必须要做的事情,即否定前代,以自己为真正的正确与正统,来完成他的统治,教化庶民,国祚久远,这是统治阶级的唯一用意。

5

因为秦始皇做事不堪入目

6


司马迁写的《史记》,由于六国史料缺失,致使六国年表年代错乱严重。但《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没有一丝错乱。是因秦朝宫室的藏书得以保存。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金帛财物,萧何独先入收秦律令、图书藏之。项王与诸侯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以萧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中《秦始皇本纪》,就是司马迁抄录自秦史。而秦史就是萧何所收,汉室所藏。正因如此,《秦本纪》才会准确而详尽。

所以,《史记》中《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的作者并非司马迁。而是秦朝史官。并且,对秦始皇所述,全部为史实,例如: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发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尽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其陵墓以人的脂肪作蜡烛,工匠为弩机,陵墓修成之后,尽闭之,工匠无复出者。后宫无所出者,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秦始皇为求不死之药,自谓“真人”,不称“朕”。行为诡秘,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账钟鼓美人冲之。有言其处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诏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杀之。自是之后,莫知其行所在。

如果赢真人再活几年,他隐遁于无形,陈胜吴广起义,他也不知道。群臣有政事,找不到他。周文率领的义军就能灭秦。

7

近现代史上的人物 又有谁能夠真正地把他们都搞清楚?二千多年前的一个皇帝 现代人就算都能穿越回去 还是会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绝对统一不起来 但你真的能穿越回去吗?所以说 司马迁评说了这么多历史人物 他也没有理由和必要去捧一个打压一个吧?

8

中国没有秦始皇的大一统,是否象现在的欧州一样,四分五裂都是但丸之地,难道混乱的春秋战国各自攻伐,就是各自喜欢的国家形式,没有始皇帝的中央集权郡县制,能否影响二千年的体制至今,是秦始皇奠定了中国的基础!这个深远意义何人能比,车同轨书同文,统一的中国强大的中国不正是从这里开始,焚书坑儒焚的是什么书坑的是那些儒,国家统一不需要统一意识?统一文化?况且到底是只是收禁还是项羽火烧还是两说吧?坑儒坑的是什么儒,尽是些唧唧歪歪的方士术士吧。说秦始皇残暴的,秦始皇把六国贵族都杀光了没有?当初如果都杀光了,还就真不残暴了^0^

始皇帝为了维持国家的统一。在国家存亡之际,为什么南下的?北方的秦兵据地扩地对付外夷而不回援!宁可亡国也要守边对外,不忘华夏血脉,秦制再不好为什么汉承秦制!

后人写前朝,客观的少,为政治需要服务的成份大自然笔下无好言,秦亡亡于秦二世,并非强力的始皇帝,不杀光六国余孽,以至于死灰复燃,兴风作浪。没能及早立太子乃国之本,君有变,赵高李斯胡亥窃得君权,昏庸胡作非为残害忠良,无以能战之将,致国丧失!说天下苦秦的也就是造反煽动愚弄大众措辞借口,不然怎么起兵,皆是阴谋大于良知,酸儒腐儒的话万万不可信,时刻要擦亮我们的眼睛啊,千万不要上小人的当^0^


9

刘邦项羽韩信陈胜吴广张良等等,谁是史家,他们也骂秦始皇,你怎么看。

10

什么?你又调皮了,邀请我回答这样一个不经过思考的问题。

司马老先生用了一万多字描述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居然被你说成写的不堪入目。

在《秦始皇本纪》里,作为史家,司马迁更多的想考察秦朝的得失,作为汉朝的借鉴。

其实更多也是借着秦始皇的故事劝诫汉武帝不要穷兵黩武,耗损国力。

反观司马迁怎么评价当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就能看出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是很高的,虽然他也记录了秦始皇暴虐,残酷,但作为能灭掉诸侯,统一天下的第一位君主,如果他温温吞吞的,最后的解决怕是被其他诸侯灭国吧。

其实后世对于秦始皇的基础调性就是司马迁通过《秦始皇本纪》建立的,雄才大略,目光远大,残酷坚定……这些词放在一个帝王身上,绝不是贬义词。

而刘邦小流氓的形象也是得益于司马迁老先生,他把刘邦的对手塑造的太牛了,一个战神一样的项羽就被一个小流氓打败了,而这个战神也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悲剧英雄。可看看项羽,除了力能扛鼎,背水一战的决心,作为领袖他犯过多少不该犯的错误才导致最后乌江自刎。

来看看司马迁怎么评价秦始皇

“秦王怀念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其实核心还是废王道,废了谁的王道,周天子的王道,这在统一过程中,不废能立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