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诸葛老爷子本一儒生。而两个儿子天资聪慧,当然希望他们建功立业,平时结交都是名士,以至声名远扬,后两人均遇明主,尤其是孔明。心灵手巧,神机妙筫,天下闻名。

最佳贡献者
2

三国时期,著名的诸葛家族三兄弟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每一个都是一时的英雄豪杰,但他们分别辅佐了孙权、刘备、曹丕,在各自的国家里名重一时,可以说都建立了丰功伟业。

一、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宰相,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两个,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后代文人羡慕的对象

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国,更没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没有诸葛亮,刘备还有东奔西走,没有立足之地。

二、诸葛亮大哥诸葛瑾深受孙权信任,是东吴重臣

在东吴,有人被孙权处罚,别人都不敢说情,只有诸葛瑾敢。

而且诸葛瑾很会说话,他的话很委婉,孙权也喜欢听。

在诸葛瑾的劝说下,太守朱治和校尉殷模都逃脱了死罪。

并且,诸葛瑾还参与攻打关羽,夺回荆州的战斗,立下了战功。

三、诸葛诞在魏国威震一方,等同于一方诸侯

诸葛诞是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之子,跟诸葛亮哥俩是堂兄弟关系,在魏国官至征东大将军,山亭侯,镇守寿春。

诸葛诞因为忠于魏国,被司马家父子杀害的时候,几百个手下宁肯跟诸葛诞一起死,也不投降。

在现代经济学上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万一其中一个篮子里的鸡蛋摔坏了,其它篮子还有鸡蛋能够留下。

古代的世家大族,为了能够长盛不衰,往往要狡兔三窟,让家族中的人才分别拥护不同的君主或从事不同的职业,这样不管最后哪一方胜利了,家族都会兴盛或者存在下去。

所以,诸葛家在三国都有人当官,肯定不是偶然的,应该是深思熟虑过的,不过并没有所谓的诸葛老爷子存在。

因为诸葛亮的父亲早死,诸葛家三兄弟又早早各奔东西,应该是三兄弟自己商议决定的。

3

这是偶然,并非有意为之,建议读《三国志》,不要凭空想象。

首先解决你的困惑,是不是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在魏蜀吴三国都有人当官。

诸葛家族确实在魏蜀吴三国当官的,分别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东吴大将军诸葛瑾、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但是诸葛诞和诸葛亮、诸葛瑾的关系并不亲密。

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而诸葛诞准确来说诸葛亮的族兄弟。而诸葛亮确实有一个亲弟弟,人家叫诸葛均,由于诸葛亮的存在,诸葛均在蜀汉当官,属于一个普通官僚。

诸葛亮和诸葛瑾之间经常有书信往来,而诸葛诞和诸葛亮、诸葛瑾之间并没有来往,可推测关系不是那么亲密,而且诸葛诞比诸葛亮的年龄要小一代人。

我补充一点,没有什么诸葛老爷子之说,不要脑补,没有历史文献的支持脑补的东西基本都是错的,因为那是凭空想象

《三国志》是记载诸葛亮最为详细的史书,关于诸葛家族的人,在东汉时期是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如果往前追溯是诸葛亮的先祖西汉时期的司隶校尉诸葛丰。其实诸葛家族只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小家族。

按照家族推测诸葛家族的最高领导人也只能是诸葛珪,因为他的官位最高,一般来说也只会培养家族的嫡流,而不是庶子。诸葛珪官居泰山郡郡丞,可惜早死。所以你的说法更加站不脚。

诸葛亮离开中原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只有8到10岁的样子,当时中原大乱,尤其是徐州,有黄巾军起义,陶谦和曹操的大战,尤其是曹操肆意屠杀徐州人,导致徐州人流亡,诸葛亮属于徐州琅琊郡人,当时跟随叔父诸葛玄,带着弟弟诸葛均逃到了荆州,大哥诸葛瑾在此后过江逃到了江东。

这是为了生存而避难,不是搞投资。

在诸葛亮,诸葛瑾生活的时候江东的孙策还未平定江东,刘备在北方活动,曹操并没有消灭袁绍,益州被刘焉割据,关中军阀混战,试问生活在当时的人有谁知道后来的天下会三分?你当然知道,因为你是后世人,可是诸葛亮和他家族的人不知道,试问他们怎么做投资?每个军阀手下投一个人吗?

4

这跟分散投资无关,这是特殊时期,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情况,他们为官之时三国鼎立之势还没有形成,只能说是汉末势衰,群雄逐鹿天下,诸葛亮兄弟人各有志,各自工作的地方不同,但名义上还是一个朝庭,只是后来才各自称王,成为三国。所以说并非是分别下注,分散投资。

5

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因为这样风险太大!

6

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鸡蛋不放到一个篮子里,望子成龙,我想诸葛亮他爹在的时候是这么想过的,至于是否这样实施不好说。且听毛猴细细给大家解读:

一、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也就是现在的副县长吧,县长是太山郡太守。

只可惜的是,诸葛亮父亲去世早,具体年龄不详。共育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后为东吴大将军;次子诸葛亮后为蜀汉丞相;幼子诸葛均亦仕蜀汉;次女嫁于襄阳名士庞山民;长女嫁于荆州望族子弟蒯祺。

所以,诸葛亮他服务器诸葛珪想着分散投资那是不可能的了。更何况,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却早逝了。

二、诸葛亮后来都跟着他叔叔做事,初为刘表的属吏,奉刘表之命出使汉廷传达荆州概况,出发前获知兄长诸葛珪病逝,向刘表请求完成使命之后赴泰山照料诸葛珪的后事,获刘表准许,任务结束后赴徐州照顾诸葛珪的遗孀及子女。

入徐州之后,适逢曹操出兵徐州征伐陶谦,为躲避战祸携带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侄女,并与往江东的诸葛瑾分散,就这样三个兄弟没见到,就分离了。也算一直骨肉兄弟情的分离,辗转逃往庐江一带。诸葛玄曾受袁术荐表为豫章太守,后来被朱皓取代,便带着孔明及其姐弟回到襄阳投靠刘表。后来诸葛玄一直病至去世。诸葛玄死,诸葛亮躬耕陇亩,后来诸葛亮与弟迁居隆中。

很简单的意思,诸葛玄当时自己都颠沛流离,到处找官做,不知道跟着谁干大事业呢。作为叔父,还的照顾大哥的孩子和媳妇,哪里想着什么飞黄腾达,什么分散投资,保住活命才好啊。

三、说说诸葛亮、诸葛瑾、诸葛均三兄弟当时的情况

先说老大诸葛瑾,他因避战乱无法与叔叔诸葛玄和弟弟诸葛亮他们相见,于是而从徐州琅琊郡迁往江东,孙权大姐夫弘咨向孙权推荐,而诸葛瑾与鲁肃受到孙权器重,二人同为宾客礼待一并起用,后升为长史、中司马。

而弟弟诸葛亮他们呢,也是躲避战乱,他与弟迁居隆中,咋生活呢?诸葛亮躬耕陇亩。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所以,分散投资他的父母和叔父是万万不敢想的,只是想着保命而已。

我是毛猴,请关注我!

7

诸葛家族应该坐在一起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大家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外形势,然后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为了这个家族的安全,他们选择分别投靠不同的国家,这样他们的血血脉便可以延续下去,不会因为某一国家出现的这个政治动荡而使他们的香火无法延续。

时势造英雄,诸葛家族因为时代不同,当时当地的背景不同,所以说才选择了不同的主人。

就以诸葛亮为例,诸葛亮在隆中思考再三,认为投靠刘表没有发展前途,肯定会被曹操灭掉。投奔曹操和孙权,他们手下文臣如云,他没有发挥的余地。于是他选择了实力最弱的刘备,这样刘备就会重用他。

@问答 @脑洞趣味历史 @谈古论金

8

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都有名人,后人称为“龙虎狗”的三人,即蜀龙诸葛亮,吴虎诸葛瑾、魏狗诸葛诞。当然后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也算是个有能力的人。


不过如果说诸葛老爷子分散投资,就有点夸张了。


首先要说明诸葛瑾和诸葛亮虽然是亲兄弟,而诸葛诞只算是他们的族兄弟,关系并不很近。


其次,诸葛瑾和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虽然在东汉末年当过泰山郡丞,但是还不算太高级别。不过让诸葛瑾年轻时可以有钱去洛阳游学,算不错了。


最后,三人分属三个国家,也是与东汉末年战乱有关。当时中原地区战乱,诸葛瑾避难江东,后来在孙权姐夫的推荐下投靠了东吴,但其人也确实是个人才,后来一度与陆逊共掌国政。而诸葛亮则因为随叔父诸葛玄到了荆州,个人能力太强,自己把握方向,选择了辅助刘备。而诸葛诞则随家人继续留在了中原,最后追随曹氏家族归属魏国,后来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


所以,不可以从结果倒推的。毕竟如果诸葛老爷子有那个头脑,自己也不会混的那么差劲吧。

9

你说分散投资也对 那么当时诸葛家族再不同的政权里都是高位 不得不说 诸葛家族的为人处世或者说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比较好吧 政治和私人情感分开 !你要是现在你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在竟对公司都是不行的涉及到关联交易!

10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一句不是大实话!其实孔明小怀大志,潜研经史,考察山川形势,博闻强记,自诩管仲,虽躬耕南阳,然心系天下,欲效前贤匡世救民一展抱负而各扬青史。兄弟两人名皆闻达,这应与其令尊大人自小诲导有关,但并非其父有意为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