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是英国锡利群岛与荷兰共和国之间持续的三百三十五年战争。
这场战争开始于1651年,于1986年4月17日由荷兰大使Rein Huydecoper和英国锡利群岛议会议长、历史学家罗伊·邓肯在锡林群岛签订和平条约。
原因是英国第二次内战期间圆颅党与荷兰的结盟,以及荷兰船只受到英属锡林群岛的保皇党与英国皇家海军的袭击。
这场战争一共持续335年,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不过,其间双方未放一枪一炮、未有人员伤亡,但是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属于“宣而不战”的范畴。
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是英国锡利群岛与荷兰共和国之间持续的三百三十五年战争。
这场战争开始于1651年,于1986年4月17日由荷兰大使Rein Huydecoper和英国锡利群岛议会议长、历史学家罗伊·邓肯在锡林群岛签订和平条约。
原因是英国第二次内战期间圆颅党与荷兰的结盟,以及荷兰船只受到英属锡林群岛的保皇党与英国皇家海军的袭击。
这场战争一共持续335年,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不过,其间双方未放一枪一炮、未有人员伤亡,但是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属于“宣而不战”的范畴。
英法百年战争算什么?俄土三百年战争算什么?人类真正跨度最长的战争,持续了两千多年,而且就发生在我们华夏大地!
对的,你没有看错,这段千年战争从秦朝到清朝初年,跨度整整2000年,这就是汉匈战争!实际上在秦朝之前,匈奴已经对春秋战国的各大诸侯国造成了威胁,因此秦始皇及全国之力征集数百万民工,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
汉朝的汉匈大战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汉武帝文韬武略,霍去病封狼居胥,一举击溃匈奴,为汉朝赢得了长久安宁!三国后期,匈奴逐渐开始分裂成众多部族,包括蒙古、突厥、契丹都是匈奴人直系后裔,只不过名字不同而已。
这些匈奴后裔,不断和隋、唐、宋、明、清发生战争,尤其是宋朝,直接被蒙古夺取江山,让汉人成为卑贱的四等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痛的记忆!直到民国,徐树铮还带兵揍了蒙古国贵族一顿!
因此,汉匈历经两千多年的千年大战,恐怕才是世界上跨度时间最久的战争!对此,大家是否认同,欢迎留言评论!
战争,人类之间最"高级"的暴力活动,自打人类石器时代就有了,一直打到现在,也没有消停。从小打小闹的部落激斗,到折腾地球的世界大战,那是花样百出,死人无数。那么世界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战争是哪一场呢?历时最短的战争又是哪一场呢?注意,我说的是两大政治集团尤其是国与国的战争,而不是战争中两拨军队进行的战役,和战役中那些小规模的战斗。
说来也是令人唏嘘,这世界史上历时最长的战争和历时最短的战争,都是英国佬搞起来的。要么很多人都"夸"英国是地球上最牛的"搅屎棍"呢。
先说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战争,那非欧洲中世纪的百年战争莫属。足足干了116年,这年头,至今都没有能超越的。开打的时候,咱中国还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待到打完了,咱中国都变成明成祖朱棣时代了。够猛吧?
战争的原因,就是英国王室和法国王室互不待见、争抢地盘。这场战争跟外国电视剧似的,分为好几季。第一季是1337—1360年。首先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先动手,于1337年出兵入侵法国,那是连战连捷,尤其是1346年的克勒西战役和1356年的普瓦提埃战役,打得非常漂亮。前者,英军弓手把法国骑士射得人仰马翻,英国人还玩起了火药;后者,骁勇盖世的英国"黑太子"爱德华(爱德华三世的长子,以爱穿酷酷的黑色铠甲而闻名)再次把法军打得屁滚尿流,还把法王约翰二世给活捉了。这约翰二世也是个极品,英国人扣了他儿子,让他回法国拿赎金,可他儿子越狱跑了,他谨遵骑士精神,自愿返回英国监狱。因此这家伙得了个外号——"好人"。
战争第二季是1369—1396年,不甘心的法军重整旗鼓,开始爆发小宇宙玩命,终于收复失地,最后双方缔约暂时歇会儿。
战争第三季是1415—1420年,法国宫廷起了内讧,自己人折腾,两大团伙——勃艮第派和奥尔良派互殴,前者失败后,开始卖国,勾搭英国人再次入侵法国,这次打得很凶猛,直接把巴黎给拿下了,卢瓦尔河以北广大地区都被英军吞了。
战争第四季是1428—1453年,这可是在百年战争历史上最震撼的一段。法兰西神奇的少女英雄——圣女贞德横空出世,这位16岁的农家姑娘于1429年率军击败了围攻奥尔良城的英军,威名大震,接着率军收复诸多城市。法国的查理王子也在它的协助下加冕为国王。可是在1430年的一次战斗中,她不幸被英军俘虏,忘恩负义的查理并没有去营救她,最终她被英国人活活烧死。贞德虽死,但法兰西已经得到了拯救。被贞德之死刺激到了法国人全面爆发,和英国人奋战到底,最终灭了英军主力,收复了全部实地。
作为世界史上杰出的"搅屎棍",英国佬不但主导了史上历时最长的战争,还主导了史上历时最短的战争,即1896年的英桑战争。所谓"英桑", 就是英国和桑给巴尔打的一仗。桑给巴尔是哪儿?是当时非洲东部一黑人国家,后来没了。哪去了呢?坦桑尼亚这个非洲国家,大伙应该听说过吧?这"坦桑尼亚"中的"桑",指的就是桑给巴尔。到底是咋回事呢?咱还得从头说起
桑给巴尔在历史上曾一个喜欢经商的帝国,咱们明朝的郑和舰队就到过这儿,桑给巴尔人超喜欢中国瓷器。相比于中国人的友好,欧洲白人就太不厚道了。16世纪初,桑给巴尔沦为葡萄牙殖民地。后来又被阿拉伯的阿曼苏丹国给占了。在英国佬满地球大搞扩张的时候,桑给巴尔于19世纪又被英国控制了。1896年,桑给巴尔发生政变,新上台的苏丹仗着德国人的支持,表示不服英国。英国佬火了,直接派出皇家海军陆战队收拾不服者。这年8月27日上午9点,英军发飙,几炮就轰塌了桑给巴尔王宫,桑给巴尔军队彻底完蛋。英军用一节课(45分钟)的功夫搞定了桑给巴尔,那位不服的苏丹彻底认怂,四处躲藏,最终还是被英国人给逮着了。到了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被二战摧残得稀巴烂的英国佬实在没工夫多管,桑给巴尔自然也独立了,成立了共和国,时为1964年,但没几天,内政一塌糊涂的桑给巴尔就和另一个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坦噶尼喀"(原为德国殖民地,后德国混衰了,又变成英国殖民地)"二合一",成立了今天咱们熟悉的"坦桑尼亚共和国"。
纵观这两场战争,大伙有何感慨?这英国佬号称"绅士",可对外干得那些事儿,似乎没有和"绅士"有半毛钱关系的。别说这历时最长战争和历时最短战争了,就是其他那些国际上著名的战争,哪些没有它在其中搅合呀?从拿破仑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从非洲历次殖民到两次鸦片战争……米字旗欢腾着呢。有时候,感觉这英国佬,真像他们国家鼓捣出来的小猪佩奇——蹦起水坑来,可起劲了!当然,随着美国悄然崛起,日薄西山的英国算是越来越不行了,想搅局也搅不起来喽!
俄土战争
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
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帝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图片侵删)
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 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罗马于公元前 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两国争夺西西里岛导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战争期间,叙拉古雇佣军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强占了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墨西拿。公元前265年,因与叙拉古僭主发生冲突而处于不利形势,这些意大利人分为两派,分别求助于迦太基和罗马。迦太基抢先控制了墨西拿。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揭开战幕。罗马先后占领墨西拿和阿格里琴托,迫使叙拉古与之结盟。但在海上迦太基却占优势。罗马人迅速建立一支舰队。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战中,装有接舷吊桥的战舰组成的罗马舰队获胜。公元前256年罗马海军又在埃克诺穆斯海角大胜。同年罗马远征军在非洲登陆,但以失败告终。此后主要战场移到西西里,罗马在陆战中略占上风。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 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大败迦太基舰队于埃加迪群岛附近。迦太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赔款3200塔兰特(10年内偿清)。罗马遂在西西里建立第一个行省。公元前 238年罗马乘迦太基雇佣军暴动之机,又出兵强占了撒丁和科西嘉,于公元前227年将两岛置为一行省。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 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巴卡率军渡海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进而扩充势力。至公元前221年其子汉尼拔掌军权时,埃布罗河以南地区已为迦太基人控制。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萨贡图姆,翌年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
战争伊始,罗马计划派遣远征军进攻北非和西班牙。不料汉尼拔于公元前 218年率领庞大雇佣军,从西班牙东南沿海的新迦太基出发,经高卢南部,翻越陡峭难行的阿尔卑斯山,出奇兵突入意大利。经过休整和补充,他在特列比亚河畔击败罗马军队。次年春,罗马人在特拉西梅诺湖畔遭汉尼拔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汉尼拔率军南下,罗马形势危急。独裁官Q.费边避其兵锋,采取拖延战略,但遭一些人反对。公元前 216年,罗马两执政官率军与迦太基军会战于坎尼。汉尼拔采用两翼包抄战术,重创罗马军队。此后,南部意大利许多城市归顺汉尼拔。但是,战事拖延愈久,形势对罗马愈有利。汉尼拔的雇佣军孤悬敌境,补给困难,得不到迦太基的有效支援;而罗马在本土作战,又有公民兵制的有利因素,加上意大利中部各城市仍然忠于罗马,向其提供大量兵源,因而逐渐从守势转入攻势。公元前 211年,罗马严惩倒向汉尼拔的同盟者,攻陷叙拉古和卡普亚。公元前209年,占领新迦太基。公元前207年又在意大利北部歼灭了由哈斯德鲁拔率领的来自西班牙的援军。罗马名将大西庇阿肃清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后,于公元前204年率军远征北非。次年汉尼拔奉召回国,双方于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城西南的扎马决战,汉尼拔失败。公元前201年订立和约,迦太基被迫放弃北非以外的一切属地,交出舰队(仅保留10艘巡逻舰)和战象,在50年内赔款1万塔兰特,规定非经罗马允许不能与其他国家交战。迦太基丧失了军事和外交的自主权,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 迦太基战败后,在政治上一蹶不振,但在商业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方面,到公元前2 世纪时又迅速复兴,招致罗马的忌恨,决心消灭迦太基。公元前 150年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进犯迦太基,后者被迫自卫。罗马借口迦太基破坏和约,于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战,第3次布匿战争开始。罗马军队在北非登陆后,迦太基曲意求和,答应交出人质和武器。但罗马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拆毁迦太基城,居民迁至距海至少15公里的内地等。迦太基人愤然拒绝,起而抵抗。罗马军队围攻迦太基城两年未下。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发生饥荒,疾病流行,罗马军终以强大兵力破城而入。迦太基陷落后,城市被夷为平地,25万居民经过战争幸存的约 5万人,均沦为奴隶。罗马在迦太基设置了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独立的迦太基国家便不复存在了。
在前后历时百余年的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在与迦太基及其盟友的反复争斗中,占领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掠夺了大量奴隶和财富,这对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中海地区后来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 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罗马于公元前 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两国争夺西西里岛导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战争期间,叙拉古雇佣军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强占了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墨西拿。公元前265年,因与叙拉古僭主发生冲突而处于不利形势,这些意大利人分为两派,分别求助于迦太基和罗马。迦太基抢先控制了墨西拿。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揭开战幕。罗马先后占领墨西拿和阿格里琴托,迫使叙拉古与之结盟。但在海上迦太基却占优势。罗马人迅速建立一支舰队。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战中,装有接舷吊桥的战舰组成的罗马舰队获胜。公元前256年罗马海军又在埃克诺穆斯海角大胜。同年罗马远征军在非洲登陆,但以失败告终。此后主要战场移到西西里,罗马在陆战中略占上风。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 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大败迦太基舰队于埃加迪群岛附近。迦太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赔款3200塔兰特(10年内偿清)。罗马遂在西西里建立第一个行省。公元前 238年罗马乘迦太基雇佣军暴动之机,又出兵强占了撒丁和科西嘉,于公元前227年将两岛置为一行省。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 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巴卡率军渡海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进而扩充势力。至公元前221年其子汉尼拔掌军权时,埃布罗河以南地区已为迦太基人控制。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萨贡图姆,翌年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
战争伊始,罗马计划派遣远征军进攻北非和西班牙。不料汉尼拔于公元前 218年率领庞大雇佣军,从西班牙东南沿海的新迦太基出发,经高卢南部,翻越陡峭难行的阿尔卑斯山,出奇兵突入意大利。经过休整和补充,他在特列比亚河畔击败罗马军队。次年春,罗马人在特拉西梅诺湖畔遭汉尼拔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汉尼拔率军南下,罗马形势危急。独裁官Q.费边避其兵锋,采取拖延战略,但遭一些人反对。公元前 216年,罗马两执政官率军与迦太基军会战于坎尼。汉尼拔采用两翼包抄战术,重创罗马军队。此后,南部意大利许多城市归顺汉尼拔。但是,战事拖延愈久,形势对罗马愈有利。汉尼拔的雇佣军孤悬敌境,补给困难,得不到迦太基的有效支援;而罗马在本土作战,又有公民兵制的有利因素,加上意大利中部各城市仍然忠于罗马,向其提供大量兵源,因而逐渐从守势转入攻势。公元前 211年,罗马严惩倒向汉尼拔的同盟者,攻陷叙拉古和卡普亚。公元前209年,占领新迦太基。公元前207年又在意大利北部歼灭了由哈斯德鲁拔率领的来自西班牙的援军。罗马名将大西庇阿肃清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后,于公元前204年率军远征北非。次年汉尼拔奉召回国,双方于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城西南的扎马决战,汉尼拔失败。公元前201年订立和约,迦太基被迫放弃北非以外的一切属地,交出舰队(仅保留10艘巡逻舰)和战象,在50年内赔款1万塔兰特,规定非经罗马允许不能与其他国家交战。迦太基丧失了军事和外交的自主权,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 迦太基战败后,在政治上一蹶不振,但在商业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方面,到公元前2 世纪时又迅速复兴,招致罗马的忌恨,决心消灭迦太基。公元前 150年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进犯迦太基,后者被迫自卫。罗马借口迦太基破坏和约,于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战,第3次布匿战争开始。罗马军队在北非登陆后,迦太基曲意求和,答应交出人质和武器。但罗马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拆毁迦太基城,居民迁至距海至少15公里的内地等。迦太基人愤然拒绝,起而抵抗。罗马军队围攻迦太基城两年未下。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发生饥荒,疾病流行,罗马军终以强大兵力破城而入。迦太基陷落后,城市被夷为平地,25万居民经过战争幸存的约 5万人,均沦为奴隶。罗马在迦太基设置了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独立的迦太基国家便不复存在了。
在前后历时百余年的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在与迦太基及其盟友的反复争斗中,占领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掠夺了大量奴隶和财富,这对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中海地区后来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战争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要说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我印象里英法百年大战和希波战争称的上是非常著名的。今天我来讲一讲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波斯人对希腊人进行的三次侵略战争,史称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发生的这个年代是什么概念呢?当时的中国处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列国正厮杀一片。
希波战争中的希腊当时不是一个国家,是由无数个小国家组成的具有相同风格的希腊世界,包括像:雅典、柯林斯、斯巴达、麦锡尼等等。这其中有两个国家实力出众,具有主角光环:雅典和斯巴达。他们是天生的冤家对头,带领着各自的追随者没事就切磋武功!
希波战争中的波斯,就是伊朗的前身,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超级帝国。话说但凡是一个帝国,都有称霸世界的野心。波斯帝国在向西陆续踏平巴比伦、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后,目标瞄准了爱琴海对岸的希腊世界。于是,赫赫有名的希波战争就拉开了序幕。
希波战争一共打了三次,每次都是以波斯的失败告终,公元前449年希腊和波斯签订了和平条约,至此,近40年的希波战争终于结束。
《斯巴达300勇士》、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湾海战、列奥尼达、特米斯托克利等等,这些名字有没有感觉很熟悉呢?不错,这些故事和人物都跟希波战争有关,喜欢这段历史的朋友可以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和影视作品。
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 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罗马于公元前 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两国争夺西西里岛导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战争期间,叙拉古雇佣军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强占了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墨西拿。公元前265年,因与叙拉古僭主发生冲突而处于不利形势,这些意大利人分为两派,分别求助于迦太基和罗马。迦太基抢先控制了墨西拿。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揭开战幕。罗马先后占领墨西拿和阿格里琴托,迫使叙拉古与之结盟。但在海上迦太基却占优势。罗马人迅速建立一支舰队。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战中,装有接舷吊桥的战舰组成的罗马舰队获胜。公元前256年罗马海军又在埃克诺穆斯海角大胜。同年罗马远征军在非洲登陆,但以失败告终。此后主要战场移到西西里,罗马在陆战中略占上风。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 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大败迦太基舰队于埃加迪群岛附近。迦太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赔款3200塔兰特(10年内偿清)。罗马遂在西西里建立第一个行省。公元前 238年罗马乘迦太基雇佣军暴动之机,又出兵强占了撒丁和科西嘉,于公元前227年将两岛置为一行省。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 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巴卡率军渡海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进而扩充势力。至公元前221年其子汉尼拔掌军权时,埃布罗河以南地区已为迦太基人控制。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萨贡图姆,翌年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
战争伊始,罗马计划派遣远征军进攻北非和西班牙。不料汉尼拔于公元前 218年率领庞大雇佣军,从西班牙东南沿海的新迦太基出发,经高卢南部,翻越陡峭难行的阿尔卑斯山,出奇兵突入意大利。经过休整和补充,他在特列比亚河畔击败罗马军队。次年春,罗马人在特拉西梅诺湖畔遭汉尼拔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汉尼拔率军南下,罗马形势危急。独裁官Q.费边避其兵锋,采取拖延战略,但遭一些人反对。公元前 216年,罗马两执政官率军与迦太基军会战于坎尼。汉尼拔采用两翼包抄战术,重创罗马军队。此后,南部意大利许多城市归顺汉尼拔。但是,战事拖延愈久,形势对罗马愈有利。汉尼拔的雇佣军孤悬敌境,补给困难,得不到迦太基的有效支援;而罗马在本土作战,又有公民兵制的有利因素,加上意大利中部各城市仍然忠于罗马,向其提供大量兵源,因而逐渐从守势转入攻势。公元前 211年,罗马严惩倒向汉尼拔的同盟者,攻陷叙拉古和卡普亚。公元前209年,占领新迦太基。公元前207年又在意大利北部歼灭了由哈斯德鲁拔率领的来自西班牙的援军。罗马名将大西庇阿肃清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后,于公元前204年率军远征北非。次年汉尼拔奉召回国,双方于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城西南的扎马决战,汉尼拔失败。公元前201年订立和约,迦太基被迫放弃北非以外的一切属地,交出舰队(仅保留10艘巡逻舰)和战象,在50年内赔款1万塔兰特,规定非经罗马允许不能与其他国家交战。迦太基丧失了军事和外交的自主权,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 迦太基战败后,在政治上一蹶不振,但在商业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方面,到公元前2 世纪时又迅速复兴,招致罗马的忌恨,决心消灭迦太基。公元前 150年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进犯迦太基,后者被迫自卫。罗马借口迦太基破坏和约,于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战,第3次布匿战争开始。罗马军队在北非登陆后,迦太基曲意求和,答应交出人质和武器。但罗马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拆毁迦太基城,居民迁至距海至少15公里的内地等。迦太基人愤然拒绝,起而抵抗。罗马军队围攻迦太基城两年未下。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发生饥荒,疾病流行,罗马军终以强大兵力破城而入。迦太基陷落后,城市被夷为平地,25万居民经过战争幸存的约 5万人,均沦为奴隶。罗马在迦太基设置了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独立的迦太基国家便不复存在了。
在前后历时百余年的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在与迦太基及其盟友的反复争斗中,占领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掠夺了大量奴隶和财富,这对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中海地区后来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百年战争(英语:Hundred Years' War;法语:Guerre de Cent Ans)是1337年至1453年期间,发生在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格兰王国和瓦卢瓦王朝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之间,针对法兰西王国统治权的战争。
这是中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战争,骑士精神由此兴起,战争结束后衰落。另一方面,它也帮助英法两个国家发展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是世界最长的战争之一[1],长达116年,历经五代统治者,最后由法方胜出。
英法两国间的紧张局势可以追根溯源至英格兰王室的出身。英格兰王室是来自法兰西之诺曼底的诺曼人。因此,英格兰的统治者历来不仅仅只继承着英格兰的王位,同时也继承着诺曼底公国的公爵头衔和相应的土地,但对法兰西土地的拥有让他们成了法兰西的附庸。在百年战争中,如何判定英格兰国王位于法兰西的封地是他们冲突的核心。法兰西想尽办法,试图剥离英格兰在法兰西的封地,英格兰与苏格兰交战时更是如此。在漫长岁月中,英格兰在法兰西的领土发生了很多变化。到了1337年,只有加斯科涅仍然留在英格兰人手中。
1316年,法兰西否决了女性对王位的继承权。1328年,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绝嗣,与他血缘关系最接近的男性是他的外甥,来自英格兰的爱德华三世,伊莎贝拉的儿子。因此,伊莎贝拉为他的儿子宣称了法兰西的王位的继承权,但遭到了法兰西人的拒绝,并坚称她不能将她所不拥有的权利转给她的儿子。法兰西人在政治上更青睐一位法兰西人取得王位,而非一个外国的王子。最后,王位被传给了瓦卢瓦伯爵腓力,也就是后来的腓力六世,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开国之君。英格兰人本就不指望他们对王位的宣称能带来成功,当最后失败时,也没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但是,腓力和爱德华之间的分歧促使前者没收了后者在法兰西的土地,这反过来刺激了爱德华,令他再次强调了对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
在百年战争中,几场压倒性的胜利,比如克雷西会战、普瓦捷战役、阿金库尔战役,令英格兰看起来形势大好,因此其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不断投入财力物力。但是,资源更雄厚的法兰西王室阻止了英格兰国王的全面征服。从1429年起,法兰西的取得的决定性胜利,比如奥尔良之围、帕提战役、福尔米尼战役、卡斯蒂隆战役,令英格兰失去了他们在欧洲大陆上大部分的领土,胜利的天平最终向法兰西倾斜。
百年战争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意义。战争结束后,封建的陆军被大范围地取代为职业的兵团,贵族的统治屈从于军队的人力和武器带来的民主。虽然这是两个王室间的冲突,但战争也给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的民族主义带来了冲击,法兰西民族意识和英格兰民族意识都变得非常牢固。不少新的战术和武器也因此战而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