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派”的狂想
那就好好扯淡一下沙俄的“黄色俄罗斯”计划吧,其实在俄语里“黄色俄罗斯”是一个专门的单词——Желтороссия。创造这个单词的一般被认为是伊利亚·列维科夫,但整个鲸吞计划并不是由他策划,他只是一个记者和民族学者,充其量不过是沙俄远东殖民地的雇员而已。
事实上早在19世纪沙俄国内一直就有“西方派”与“东方派”之争,西方派认为帝国应该主要向西方的欧洲发展,通过制服欧洲获得世界话语权。而东方派则认为向东侵略更划算,清朝、朝鲜和日本实力薄弱,不能阻挡强大的沙俄,得手后还能继续向富饶的美洲迈进。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西进失败的沙俄国内,东方派开始占据上风,一个疯狂的计划逐渐形成。大抵那时的沙皇不太懂地图测绘,他只是在新疆乔戈里峰到海参崴之间画了一条直线,直线以北的土地他都想要!
细腻的侵略准备(一)——交通覆盖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条充满抽象主义的直线没有任何可执行性,即使当时的清朝已经腐朽不堪。但19世纪末期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还是给他们提供了机会,毕竟相对英法诸国,沙俄更具有地缘优势,他们离中国很近。
清朝在甲午战争的失败终于让沙俄找到了突破口,他们联合德国和法国,通过“友情劝告”的方式迫使日本归还了辽东。然后李鸿章访俄期间又通过帮清朝防御日本的借口,诱骗他签字同意沙俄在境内修建中东铁路(也有资料显示李大人收钱了)。
这条铁路穿过黑龙江直达吉林,沙俄入侵的交通准备就此完成。在修路过程中,沙俄以保护铁路为借口,租借了旅顺和大连,同步完成在辽东地区的驻军存在,并且从哈尔滨直达旅顺的支线铁路也同步开始修建。一旦沙俄决定入侵,就可以通过铁路快速调动足以覆盖全东北的兵力。
细腻的侵略准备(二)——文化入侵
完成在东北地区的事实存在后,沙俄以不符合他们特性的耐心开始文化灌输,从1898年开始沙俄疯狂在东北开办学校,粗略统计也得有400余家。这些学校教的东西和俄国国内一模一样,如果不是他们动手太急,光这些学校就能同化一大批当地居民。
另外沙俄还在中国大量开办报纸,组织学会,提高舆论控制力,不停的宣传俄罗斯文化。当时清朝在东北基础很薄弱,出了奉天再往北基本没啥控制力,中华文化的影响也没今天这么深入,很快沙俄的影响就体现了出来。
侵略最后的准备自然就是移民,沙俄人口固然偏少,但当时东北的住民也没多到哪去,掺沙子非常容易。这些移民大多是传教士,到达东北后还可以输出东正教,继续进行文化入侵。
沉不住气的入侵
光看准备工作的话,对于东侵计划沙俄做的可以算至矣尽矣,然而战斗民族其实一直有个重大缺陷——缺乏耐心。或者说他们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放弃长远利益,大抵和熊瞎子掰苞米差不多,这次他们依然没能例外。
修建中东铁路过程中,俄国发现清朝这边正在闹义和团,于是沙俄高层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似乎不用再等太多年,连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都认为“这是占据东北的好借口”。《新时报》更是连占据以后改什么名字都想好了。
故此沙俄很开心的加入了八国联军,准备摘下这颗种了几年的果子,只是他们完全想偏了。其实当时其他列强出兵的目的并不是想完全肢解中国,他们离中国太远,没有那么好的牙口,在基调上更倾向蚕食,这成了和沙俄的天然矛盾。
不出所料的失败
1900年7月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总司令,动员18万军队分7路进军东北,那时八国联军正在进攻天津。撕下面具的沙俄对中国百姓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海兰泡,中国百姓“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10月6日,南北两路俄军会师铁岭,东北全境沦陷。当八国联军其他侵略者全部撤出北京后,沙俄依然赖在东北不肯走,还拿出了盛京将军增祺被迫签署的《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他们的侵略再也没有任何遮羞布。
于是以英、美、日为代表的海洋系国家,以俄、法、德为代表的大陆系国家,在中国的领土上打了一张战争,这就是日俄战争,最终沙俄战败。作为沈阳人,吐槽机常常去苏家屯区沙河铺镇魏家楼子村外山上的日俄战争纪念碑,日本和沙俄不约而同的在那纪念奉天会战的亡灵,想想真觉得憋屈。
尾声和回望
日俄战争期间,双方围绕旅顺港大打出手,日军海陆并进围困那里很长时间。受困的沙俄官员大多非常慌乱,一个叫伊利亚·列维科夫的雇员不小心丢失了自己的日记和笔记本。随着俄国人的撤离,那些文字被人发现,后人终于可以一窥“黄色俄罗斯”计划的全貌。
在1901年的《黄俄罗斯报告》中他提到了那个单词,证实沙俄有目的在向西伯利亚地区移民。在1905年的《黄俄罗斯缓冲区》中他进一步描述了那个概念,让沙俄势力范围拓展到黄海,建立一个与日本的缓冲区,让当地黄种人俄罗斯化,为沙俄守卫边境。
回望历史,如果我们不带民族情绪的检点这个计划,吐槽机得承认它有部分成功的机会,如果沙俄不那么贪婪而急迫,现在我们很可能连黑龙江都损失掉。至于它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沙俄太着急,过早暴露了鲸吞的野心,引起整个地区势力反弹。客观上他们确实不具备碾压地区平衡的实力,几乎没有靠战争解决一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