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一年级孩子有压力吗?

一年级孩子有压力吗?

2020-09-22 23:04阅读(72)

一年级孩子有压力吗?今天早上孩子又一次说自己不想上学了,我想都没想就跟他同学妈妈说让他们先走我俩聊一聊,想跟他解决一下问题,一个班级的孩子一百分的很多

1

今天早上孩子又一次说自己不想上学了,我想都没想就跟他同学妈妈说让他们先走我俩聊一聊,想跟他解决一下问题,一个班级的孩子一百分的很多为什么他次次都90呢,是我要求他高么

想让孩子考100分的要求算是比较高了,尤其是当你考虑这个问题时候不是基于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的而是从别人能考100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考100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就给孩子带来压力了。

你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为什么考不了100分呢?

你分析问题出在了哪里吗?

千万不要只有什么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等结论。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都不是最主要的!

我大概跟你说几个可能性吧:

1、那些能考100分的孩子大都不是零基础入学的, 甚至他们很多人在上学之前就已经把你们现在在用的那些书都学过一遍了;

2、那些能考100分的孩子,他们未必比你家孩子聪明多少,但是他们的父母却可能在教育问题上比你们看得更加通透。

3、那些孩子的父母可能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孩子理解、掌握那些在很多家长眼里是“家长作业”的那些作业,比如听写、比如检查背诵、比如及时批改孩子的作业、比如给孩子补充计算练习等等。

……

想要考100分在低年级某种程度上说更考察的其实是父母们……

因此不要总是怪孩子,多反思一下自己可能问题就找到了,对自己要求高一些,其实更容易解决很多问题不是吗?

2

古人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现在世道变了,小小的孩子,才六七岁,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就有了“压力”,那么,孩子的压力来自于哪里?

孩子的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老师对某些问题,特别是分数,家庭作业,考试的反复强调,致使还处在懵懵懂懂状态的小学一年级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压力。我们家孩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临近期末的时候,晚上睡觉之前,边脱衣服边说,“明天要考音乐”。孩子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便立刻感觉到了孩子紧张的心理。第二天,我就去书店找相关的书,发现了一本《考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书。书买回来后,对他说,考试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是学校,都会有考试,考试,其实就是像平时在家里写作业一样,只不过比平时写作业更正规一些。并且告诉他,遵守考试规则,不要想得太多,考得什么样就什么样,完全不用紧张。

二是来自于家长的“唠叨”,过分强调分数,强调名次,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小小的孩子,在学校里,在家里,整天处在“学习,分数,名次”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理压力,就这么莫名其妙地产生了。

因此,我在家里对孩子的父母反复强调,家长要做老师的“助手”,不能做老师的“助理”。所谓老师的助理,就是老师在学校里没有做完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接着老师做,孩子在学校里,老师说来说去是学习,是分数,回到家里,家长仍然说的是学习,分数。

而所谓“助手”,则是对老师学校教育中的补充,补充老师教育顾及不到的内容,比如对学校的认识,对老师的认识,对知识的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上课怎么听讲,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怎么办,怎么看待分数和名次,如何与同学相处,等等,家长还应当研究如何鼓励孩子,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批评孩子,如何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世界...

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个选原则: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比学习本身重要得多,防止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厌学心理和情绪,不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总是粗心大意”,“你就是贪玩”,“你怎么这么笨”之类,孩子做得不对,或做得不好,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孩子是家长的老师”,这句话说的是,家长要不断地学习,随孩子一起成长,多回忆自己小的时候,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困惑和体验,从而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找到依据。

不少家长忘记了曾经的自己,一味地凭自己的个性,愿望来要求孩子,一步一步地把孩子“逼”到“墙角”,当家长退无可退,孩子退无可退的时候,大问题就来了!

前不久,在头条上看到一篇博文,说的是一对博士爸爸妈妈,怎么从精心辅导孩子,到妈妈辞去工作,专门给孩子“陪读”,到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到厌学,到逃学,再到关上房门不上学,家长心力交瘁,孩子兴趣全失,其间,充满了孩子的厌烦,家长的焦虑,和家长、孩子的无奈!

孩子才刚刚踏上学习之路,还有十二年的求学征程(这还不算大学),作为家长,真的应该好好规划一下,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

久明老师在一年级孩子培育说明书中这样介绍:一年级孩子有两个重要的培养方向

1.孩子的学习兴趣

2.孩子的学习志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能推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力量。

有了直接兴趣,孩子就会爱上学习过程本身,但,应试教育的求学之路,漫长而枯燥,若想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仅是对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本身有兴趣是不太够的,还需在挫折面前具备极强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激励能力,而这两个能力的获取:是要通过将孩子的初始学习兴趣升华成他永恒的志趣来实现的。


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在未来12年的应试教育下,迎难而上。更不会出现厌学等现象。


欢迎关注我的主页,每天更新家庭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