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祹和其生母定嫔万琉哈氏是康熙妃嫔和子女中寿命最长的母子,胤祹是康熙的第十二子,他的生母定嫔虽然出身是正黄旗,不过家族身份地位并不高,因此定嫔在康熙的后宫之中地位并不高,而胤祹生性又低调内敛,所以胤祹母子并不是很受康熙重视。
胤祹是康熙所有儿子中寿命最长的儿子,他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才去世,享年79岁,而胤祹的母亲定嫔则更能活,定嫔活了将近100岁,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97岁高龄去世,定嫔也是清代历史上最长寿的妃嫔。
胤祹能长寿当然是有其母亲定嫔的长寿基因,除了基因就是他非常好的心态,胤祹低调内敛属于有着一种佛系人生的理念。
而影响胤祹佛系人生的最主要的人就是抚养胤祹长大的清代宫廷之中身份最为特殊的苏麻喇姑。
为什么说苏麻喇姑身份特殊,因为苏麻喇姑自始至终的身份不过是孝庄太后的陪嫁丫鬟而已,但是苏麻喇姑与孝庄太后、顺治以及康熙关系都非常好,祖孙三代都拿苏麻喇姑当作自己家人和亲人一般看待,所以也让苏麻喇姑成为了清代宫廷之中最为特殊的宫廷服务人员。
苏麻喇姑与孝庄太后年纪差不多,她伴随着孝庄太后照顾过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苏麻喇姑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所以她更是康熙幼年时期语言方面的启蒙老师,自幼丧父丧母的康熙都对她以母亲相称。
胤祹出生不久,正直孝庄太后去世时期,当时已经年过70多岁的苏麻喇姑因为与之相伴将近50多年即是主人又像姐姐的孝庄太后去世对她打击很大,整天抑郁不乐,所以康熙担心孝庄太后的去世击垮苏麻喇姑,于是他为了给苏麻喇姑找寄托,就把刚出生的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
苏麻喇姑在孝庄太后和顺治的影响下非常崇信佛教,所以胤祹自幼被崇信佛教的苏麻喇姑抚养长大,自然就开启了佛系人生。
苏麻喇姑果然不负康熙所托,尽心尽力的抚养胤祹,正是在苏麻喇姑的抚养教导下,胤祹自幼就谦逊低调内敛,远离政治纷争,更是从不参与九子夺嫡的皇位之争,可以说胤祹自幼就在苏麻喇姑的教导下开启了佛系人生。
胤祹在康熙时期无欲无求,没有太多的表现,所以康熙想封他爵位都没有由头,因此他在康熙时代只被封为固山贝子的爵位。
不过在苏麻喇姑死的时候胤祹所作所为倒是让父亲康熙对他很是欣赏,苏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93岁高龄去世时,胤祹以皇子身份坚持要为一生只是孝庄太后陪嫁丫头的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胤祹如此重情义的行为得到了康熙的许可,康熙由此认为胤祹是至诚至孝之人,对他这种行为大加赞赏。
后来康熙曾经让胤祹署理正白旗事务,这就相当于胤祹掌管了八旗之一的正白旗,权力还是非常大的,但是胤祹并没有因此而生出什么其他想法,即使有权力胤祹也依旧佛系没有野心,保持政治中立,不参与九子夺嫡。
所以说胤祹根本就不是雍正的竞争对手,雍正也不会像收拾老八和老九那样去收拾老实人十二弟胤祹。
佛系人生的老实人胤祹也被雍正欺负过
历史上的雍正虽然没有直接血腥的诛杀兄弟,但是他也算是有清代历史上对兄弟最为残酷的皇帝了,雍正继位后兄弟中他只对铁杆支持者老十三胤祥和文武双全且能力不凡的老十七胤礼最为信任和喜爱。
雍正对待其他的兄弟只能说还算过得去,雍正对兄弟中另外一个老实人老五胤祺和老十六胤禄也很不错。
雍正对老十六胤禄比较好是因为胤禄在康熙生前就被康熙过继给了堂兄博果铎为子,雍正继位之初,博果铎去世,雍正就让胤禄继承了博果铎的庄亲王爵位,所以老十六属于被过继出去的孩子,已经自动失去了皇位继承权,因此雍正对老十六也非常不错,在兄弟中老十六的待遇仅次于老十三和老十七。
老五胤祺是雍正政敌弟弟老九胤禟的同母亲哥哥,但是胤祺性格温和宽厚,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属于典型的三脚踹不出一个屁的老实人形象,所以即使老五的亲弟弟老九让雍正很不满,但雍正对老五还算可以了。
不过雍正对另外一个佛系人生的老实人弟弟老十二胤祹可就不像对老五那么好了,老实人胤祹也被皇帝四哥雍正狠狠欺负过。
胤祹为人至诚至孝,是典型的老实人形象,但是老实人大多在政治场上都混不开,也幸亏胤祹是皇子,如果是普通人,以他的性格也混不进政治圈了。
雍正继位后,胤祹立刻就被雍正撤回了权力,雍正将胤祹从贝子爵位晋级为履郡王,不过胤裪署理正白旗事务的权力则被雍正收了回去,这其实就属于架空,当然,正白旗本身就属于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之一,所以雍正继位收回正白旗权力也很正常,但这本身也说明了雍正对胤裪并不是很信任。
不过这对胤裪并没有丝毫影响,毕竟人家是佛系皇子,让我管正白旗我就管,要想收回去就收回去我也无所谓。
但是不要以为雍正真心想给胤裪晋级为履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一直被雍正当枪使主管宗人府事务的老十六胤禄跳了出来带头弹劾老实人哥哥胤祹,在这里简略说一下,历史上这老十六胤禄绝对是雍正的一把枪,雍正一般想收拾哪个兄弟都是老十六带头跳出来弹劾这个兄弟,老十六的战绩很辉煌,先后弹劾过老三、老八、老九以及老十二。
老十六以胤裪“治事不能敬谨,请夺爵”,这个罪名其实就类似于岳飞的莫须有罪名,说白了就是想挑事找个由头,尤其是处理皇家事务这个不能敬谨这个罪名可有可无,完全看当事者和皇帝的关系,如果当事者和皇帝关系比较亲近,也没人会去皇帝那打他的小报告。
就比如乾隆的五弟弘昼,历史上出了名的荒唐王爷,殴打军机大臣讷亲这种事都干得出来,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弹劾弘昼不能敬谨呢?因为乾隆非常宠爱这个弟弟,所以大家知道即便打了弘昼的小报告,乾隆也不管,万一惹恼了连军机大臣都敢打的弘昼再把自己揍一顿怎么办。
所以老十六弹劾老实人十二哥胤祹的罪名完全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但雍正却是当真处理了,然后将胤祹的还没坐热乎的履郡王爵位就给削爵了,又将胤祹贬回了康熙时代的固山贝子爵位。
这还不算完,胤祹在固山贝子这个爵位上也没带热乎,不到半年,雍正又挑毛病,因为胤裪在起草雍正册立封妃金册时出现失误和遗漏,所以雍正又借题发挥了。
同样这个错误其实也算是完全看皇帝心情惩罚与否的事,其实按道理这种错误如果是和皇帝关系比较亲近的人犯了,顶多罚俸一年,削除爵位,但是基本事后皇帝都会在找由头恢复回来。
而胤裪很明显和他四哥雍正关系可能不是亲近,所以雍正将他罚俸夺爵,褫夺了他固山贝子的爵位,直接降成奉恩镇国公了,这件事还不算完,不久雍正又发现胤裪将乾隆老妈钮钴禄氏误写成了钱氏,雍正再度将胤祹贬为了护国公,作为一个皇子,最后只成了公爵,这是非常惨的待遇了。
当然胤裪将乾隆老妈姓氏写错对后世影响都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后世野史流传乾隆生母可能是汉女钱氏,这段野史的流传正是源于老十二胤祹的一个失误。
其实按理说这本来不算是一个大错误,但是胤祹却因为这个失误变成了公爵,而且雍正也没找由头恢复胤祹之前的爵位,胤祹顶着公爵的爵位一直顶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在后期心地变得祥和了才恢复了胤祹履郡王的爵位。
像发生在胤祹身上这种事,如果换做是别人肯定就特别郁闷了,甚至害怕遭到皇帝的猜忌而得上抑郁症,在清代皇家发生过很多这种事,比如雍正将老三胤祉圈禁之后,老三就在两年后抑郁而亡;再比如乾隆对六弟弘瞻就是因为苛责过重,褫夺了弘瞻的爵位,导致弘瞻在33岁的时候就抑郁而死了。
但是抑郁症这种东西肯定发生不到佛系皇子胤祹身上,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人家胤裪根本不拿这些事往心里去,一如既往地佛系人生。
正是胤裪的佛系人生理念,外加老实人性格,雍正都不忍心再欺负他了,所以最终恢复了他的爵位。
其实历史上雍正对于胤裪确实有些苛责过严,胤裪之前毕竟没有参与过争夺皇位,所以雍正如此严厉的整治胤裪也是有些欺负老实人的行为。
不过胤裪也很有可能是受到雍正猜忌,才被如此对待,史书没有交代胤裪与哪个兄弟关系亲密或不好,但是史书有交代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胤裪曾经和还是皇子的雍正以及老三胤祉的世子弘晟替康熙去盛京祭祖,有可能这段时期胤裪与雍正不太对付,或产生一些矛盾,也有可能胤裪与老三的世子弘晟关系亲密,弘晟在雍正时期因为与老八过往甚密,有党附八爷党的嫌疑被打击迫害的很厉害,因此胤裪可能是受到雍正猜忌或者之前兄弟之间发生过不愉快,所以才在雍正继位后被雍正如此对待。
乾隆即位后对佛系皇叔胤祹非常好,因此胤祹得享天年
胤祹除了在康熙时期署理过正白旗事务之外,在康熙和雍正两朝时期大多数时期胤裪都是很少过问政治,都是负责处理一些礼仪和宗室事情,比如王公贵族婚丧嫁娶,不过胤祹倒是主持葬礼比较多。
胤祹自康熙时期就先后主持过皇祖母仁宪皇太后即顺治的孝惠章皇后的葬礼;还有康熙二哥福全之妻、也是胤祹二伯母的葬礼。
不过胤祹主持葬礼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幕就是主持四哥雍正的葬礼,雍正去世后就是由胤祹主持的葬礼,也正是由于胤祹主持葬礼非常让大侄子乾隆满意,所以乾隆以胤祹主持雍正葬礼有功为由,即位之后就册封胤祹为履亲王爵位,命他专职掌管宗人府和礼部事宜。
可以说乾隆是充分发挥了这位十二叔胤祹主持葬礼的强项,乾隆最喜爱的嫡子永琏夭折去世葬礼由胤祹主持;乾隆最爱的原配皇后富察皇后去世葬礼也是由胤祹主持。乾隆凡是有需要祭天、祭孔、祭社稷等一切祭祀活动,全部由胤祹代替乾隆出席主持。乾隆算是把胤祹的主持葬礼和主持祭祀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
乾隆对胤裪和定嫔母子非常不错,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乾隆以胤裪为自己诸皇叔之中最为年长的皇叔,给予了胤祹御前免跪的待遇,还特批他可以乘轿子进入皇宫。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又下诏任命胤祹为议政大臣,可以说胤祹到了乾隆时代彻底得到了乾隆的信任和重用。
但即便如此,身为议政大臣的胤祹也极少过问政治,他基本就是去充数的,胤祹在政治上从来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所以胤祹迄今为止史书中所记载的事迹大多是主持葬礼和主持祭祀,没有记载胤祹对于政治方面有过什么献言献策,可见胤祹不仅是佛系人生,更是谨小慎微,深知皇室最无情,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
而乾隆也正是非常喜爱十二叔胤祹这种佛系人生的理念,所以对胤裪和其母定嫔非常的好,胤祹的母亲定嫔活的寿命很长,因此乾隆尊其位祖母皇太妃,逢年过节或者定嫔过寿,乾隆必定亲自到胤祹府上去问候定嫔。
乾隆这一生写的4万首诗中还有很多诗是写给胤祹和他的母亲定嫔的诗,可见乾隆对胤祹这位叔叔和皇祖母定嫔还是非常不错。
胤裪的母亲定嫔去世时,乾隆还特意下谕旨宽慰叔叔胤祹,乾隆在得知胤祹的独子夭折之后,直接下旨将自己的儿子永珹过继给胤祹为孙子,胤祹死后乾隆甚为悲痛,给胤祹上谥号为“懿”,并且让其子永珹以孝子贤孙的身份为胤祹守孝百日。
胤祹生前给别人主持了很多场葬礼,他的葬礼则是乾隆特派了非常爱办葬礼的弟弟弘昼主持,乾隆令弘昼和五子永琪为胤祹披麻戴孝,将胤祹以亲王之礼风光大葬。
这都可见乾隆对于这位佛系皇叔胤祹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尊重,其实想想乾隆相比于父亲雍正还算是比较宽仁的皇帝,他对于像胤祹和弟弟弘昼这样看得比较透彻,知道明哲保身的皇亲还是非常不错的。
写在最后
胤祹在康熙朝不冷不热,在哥哥雍正朝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到了大侄子乾隆朝才得到了真正的尊重和礼遇,也算是大侄子乾隆对他比较不错了,而且胤祹寿命还很长,所以在康熙的所有儿子中就属胤祹的佛系人生结局最好。这也是胤祹母子在苏麻喇姑影响下开启佛系人生得到的好结果。
所以说欲望越高得到的越多可能失去的也就越多,而且一不小心连本钱都会折没了,不信看看老八输的多惨,因此平淡才是最真,在最是无情帝王家的环境下佛系人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