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因为伊朗霍梅尼政府是反共产主义的。

谁都知道,霍梅尼推翻的巴列维王朝,是高度亲美的。

巴列维和美国的关系非常好,好到美国人可以把珍藏版的F14战斗机卖给伊朗。

当时苏联对巴列维王朝恨之入骨,用尽一切方法给予颠覆。

巴列维王朝之所以垮台,就有苏联的功劳。苏联派遣很多伊朗共产主义人士,回到该国做工作。

巴列维王朝抓住这些人,一般都是监禁或者驱逐出境而已。

搞笑的是,巴列维王朝垮台以后,苏联狂喜不超过三秒,就傻了眼。

霍梅尼上台以后,立即宣布七个反对:“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共产主义、霸权主义、西方化和世俗化。”

针对苏联的渗透,霍梅尼政府毫不手软。他把苏联叫做“红撒旦”,视为最大的敌人。

因为美国虽嚣张,毕竟在遥远的美洲。而苏联直接和伊朗接壤,历史上对伊朗也有很大影响力。

巴列维时代对于亲苏的政治活动分子主要是监禁,普通的活动分子则放任不管。

霍梅尼将这些人全部抓捕,情节比较严重的一律处以死刑。

苏联傻了眼,开始强烈谴责伊朗新政府。

同年,苏军入侵阿富汗,伊朗的旗帜鲜明的站在阿富汗这边,痛斥苏联。

这又让苏联极度不满。

其实说来说去,苏联认为巴列维王朝虽亲美,还是可以打交道的,政教合一的伊朗则不可理喻。

多年后,伊朗和苏联关系才有所缓和。

最佳贡献者
2

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真的太少了。苏联并没有抗议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相反,苏联是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的特殊“盟友”。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苏联是第一个给予承认国家,勃涅日列夫亲自发去贺电,哪有什么抗议?


苏联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关系是这样的:


霍梅尼内心既反美也反苏,因为他是一神论者,苏联是无神论国家,怎么可能一条心。但是在伊斯兰革命期间,霍梅尼的首要敌人是巴列维国王,巴列维国王的朋友是美国,那么美国也是霍梅尼的敌人。

美苏冷战期间是死对头,既然巴列维是美国的朋友,那么也是苏联的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苏联和霍梅尼就结成了奇特的互相利用的盟友关系。


苏联当时也在伊朗地区渗透,想在伊朗搞共产主义革命,它在伊朗境内扶值的代理人是伊朗Communist party,但伊朗Communist party的力量很弱小,需要寻找统一战线对象;而霍梅尼也想寻找尽量多的盟友一起打倒巴列维国王,于是两边就这么走到了一起。

伊朗伊斯兰革命中攻占美国大使馆,扣押美国外交人员,造成世界著名的“伊朗人质危机”。


有些事情,霍梅尼不方便去做的,就让伊朗Communist party去办了,所以当时伊朗很多激进左翼党派都与霍梅尼建立了统一战线。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美国也是巴列维的特殊盟友,可以说是猪队友,尤其是美国卡特政府,而且美国的很多媒体是天天给巴列维找麻烦,甚至支持霍梅尼的。美国卡特政府逼迫巴列维放松对霍梅尼一派的打压,释放他们的人,允许他们组织结社办刊办报,霍梅尼的人四处策划爆破和骚乱,力量壮大起来,伊朗的政治和社会才开始大动乱。


然后在美国的威胁下,巴列维性格懦弱,海陆空三军本来很忠诚,但国王不敢下令镇压,最后放弃王位,流亡国外。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后,霍梅尼开始逐个清除统一战线中的盟友,他虽然无法容忍无神论的伊朗Communist party,但看在苏联的面子上,尽管对之有打压有限制,还是暂时让这个党存在 。

伊斯兰革命期间,苏联在伊朗的小弟组织“伊朗Communist party”是霍梅尼的统一战线盟友,图为他们在街上发动抗议巴列维国王的游行。


霍梅尼接见的第一个外国使节就是苏联大使,霍梅尼刚上台,也需要利用苏联,他承认1921 年《苏俄波斯友好条约》中被巴列维政府否认的第6 条款有效。根据这一条款,如果伊朗受到反苏力量侵略时,苏联有权出兵进行干涉。


苏联出兵阿富汗,伊朗坚决反对,1980 年1 月霍梅尼宣布废除了《苏俄波斯友好条约》中的第5条和第6 条,害怕苏联利用这些条款如法炮制出兵伊朗。与此同时,霍梅尼还呼吁抵制1980 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在世界解放者代表大会上骂苏联为“大撒旦”,苏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大使馆,伊斯法罕的领事馆都遭到了袭击。

霍梅尼因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而痛骂苏联,呼吁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但苏联出于战略考量,采取了容忍策略,继续援助伊朗。


苏联虽然心里不爽,但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怕伊朗倒向西方,因为苏联很看重伊朗的战略价值,反而对伊朗加大了经济和军事援助。紧接着由于霍梅尼输出革命,引爆了两伊战争。


苏联一开始政治上是保持中立的,因为伊朗克和伊朗它都不想得罪,只是根据战前协议,对伊拉克继续提供军援,但没有追加;同时苏联也允许通过自己的盟友或第三方,如古巴、叙利亚、利比亚等向伊朗提供武器。也是根据战前的协议,苏联还援助伊朗建设了一百多个项目,3000多军事顾问和大量苏联联专家被派到伊朗。

两伊战争中的伊朗士兵。


直到1982年,伊朗在两伊战争中开始占据优势,逐渐反攻进入伊拉克境内,苏联认为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如果蔓延开来,也不利于苏联。于是开始加大对伊拉克的军事援助,让伊拉克稳住了阵脚。


这下把霍梅尼惹毛了,他于1983 年正式彻底取缔伊朗Communist party,并将其成员基本杀了个精光,剩余没逃出国的也全部被抓进监狱。同时,霍梅尼驱逐苏联外交官,这才标志着苏联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关系破裂。

3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开始高调反美,一下子把苏联高兴坏了。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规律,勃列日涅夫第一时间发来贺电,盛赞伊朗伊斯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家,在伊朗人质危机期间,苏联也是力挺伊朗。然而,没过多久,苏联又傻了眼。

这也挺容易解释的,人家霍梅尼主义的主旨是——“既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所以,在霍梅尼眼中,苏联也比美国强不到哪儿去,都是帝国主义+异教徒,魔鬼的家园。

这种立场下,要把伊朗建成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神权国家,自然需要把所有的“异教徒”势力彻底清除出伊朗。

很快,伊朗与苏联感情破裂的导火索出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霍梅尼高调抵制,还在世界解放者代表大会上大骂苏联为“大撒旦”。苏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大使馆,伊斯法罕的领事馆都遭到了“不明分子”袭击。然而,一向霸气的苏联,出于战略考量,竟然选择了忍气吞声,继续援助伊朗。

被人骂,吐沫星子溅了一脸还得花钱供着,苏联虽然心里不爽,但都忍了。

此外,早在巴列维时期,苏联就开始在伊朗地区渗透,想在伊朗搞共产主义革命,花了不少精力,在伊朗境内扶值了自己的代理人——伊朗共产党,还与霍梅尼建立了统一战线,然而,革命成功之后,霍梅尼他老人家“只要伊斯兰”,所以,无神论的伊朗共产党也成了打压对象。对此,苏联还是忍了。

因为,苏联怕伊朗倒向西方(其实这个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苏联很看重伊朗的战略价值,一边被骂和“诅咒”,一边反非常下本儿的对伊朗进行经济和军事援助。

随即,霍梅尼自信心爆棚,开始输出革命,两伊战争爆发。

此时,除了,伊朗,伊拉克也是苏联的盟友,所以,开始阶段,苏联非常尴尬,只能宣布中立的,毕竟伊朗克和伊朗它都不想得罪。

之后,好不容易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

根据战前协议,苏联继续对伊拉克提供军援;同时苏联也支持通过自己的盟友或第三方,如古巴、叙利亚、利比亚等向伊朗提供武器;也是根据战前的协议,苏联还继续援助伊朗建设了一百多个项目,3000多名军事顾问和大量苏联联专家被陆续派到伊朗。

结果,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充斥着AK47和一系列的苏制地对地战术导弹等各色苏式装备。

伊朗这边,越打越顺利,除了苏联的直接援助,还有美国暗中向伊朗出售伊朗急需武器装备,特别是美式飞机的零部件和反坦克、地对空导弹,这就是“伊朗门”事件。

(两伊战争中,身背美制导弹的伊朗士兵)

之所以美国开始偷偷摸摸的帮死对头伊朗,是因为,此时美国认为伊拉克跟苏联关系更密切,而且伊朗一旦撑不住,可能会分裂,苏联会借机非常容易的把持伊朗,这当然是美国无法接受的。

到了1982年,伊朗在两伊战争中开始占据优势,逐渐反攻进入伊拉克境内,苏联认为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如果蔓延开来,非常不利于苏联。除了国际方面的负面影响外,苏联由于国内也有大量穆斯林的存在(比如“不省油”的车臣),非常担心伊朗成功输出伊斯兰革命,会威胁到苏联政权。于是,开始加大对伊拉克的军事援助,帮伊拉克稳住了阵脚。

这种情形下,霍梅尼对苏联的敌视也不再藏着掖着了。1983年,伊朗共产党被彻底取缔,主力成员被处决,剩余没及时逃出国的也全部被抓进监狱,陆续“被消失”。同时,霍梅尼下令,驱逐苏联外交官,这标志着苏联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感情正式破裂。

不过,风水轮流转,进入90年代,特别是本世纪开始,俄罗斯和伊朗作为美国的遏制对象,两国又开始联手称兄道弟的,成了全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

尤其是叙利亚内战,为俄伊深入合作创造了机会。俄、伊联手,彻底扭转了叙利亚战场的局势,使阿萨德政府军转危为安,美国费大劲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还是那个规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4

题主的题目和小编的认知有些出入,搞得本人有些困惑,就仔细查了一下,看看这个“苏联予以谴责”到底指的什么?

但很遗憾,没有找到具体内容,到现在也搞不清楚这个谴责具体指的是什么时间上的哪个事件,好吧,那就全当它不存在,我们就简单探讨下“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苏联的关系”,这样或许能自由些,也更容易将问题搞明白。

先阐明下小编的观点,这俩哥们的关系按咱们老百姓的话,“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如果我们想搞清楚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就得先弄清楚那场改变伊朗命运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性质到底是什么?那小编总结应该有两点:

第一,民族主义属性:也就是驱逐侵害伊朗独立自主的西方势力;

第二,伊斯兰意识形态属性。

双方的蜜月期;

讲道理,信仰“一神论”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与信仰无神论、“唯物主义”的苏联在意识形态上是天然对立的,但霍梅尼反西方、反美的姿态对苏联非常有吸引力。同时,霍梅尼把TG的“统一战线”也玩得贼溜,霍梅尼曾公开表示“在伊朗社会,马克思主义将拥有表达他们观点的自由。”

这让苏联对伊朗产生了很多幻想。。。

1978年6月,伊朗公布宪法草案,其中明文规定伊朗国内不允许部署任何外国军事基地。

1979年3月,伊朗退出了美国主导组建的中央条约组织,打破了美国封锁苏联的军事同盟体系。

以上措施对于苏联都极为有利,同时,在巴以问题上,革命政府反对以色列、支持巴解组织,与苏联的立场相同。

伊朗的态度让苏联非常受用,投桃报李的事情苏联人也玩的贼溜。

1978年11月,苏联领导人警告美国“不要干涉、特别是武装干涉伊朗的内部事务,对伊朗这一苏联邻国的干涉行为将被视为对苏联安全利益的威胁”。

1979年4月经过公投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之后,苏联第一个予以承认。

伊朗人质危机后,美伊关系进一步恶化,伊朗宣布废除了1959年签署的《美伊合作条约》。

同时,伊朗承认1921年《苏俄波斯友好条约》中被巴列维政府否认的第6条款有效。根据这一条款,如果伊朗受到反苏力量侵略时,苏联有权出兵进行干涉。

双方关系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之初迅速升温,两国貌似进入了蜜月期。但此时双方的意识形态分歧并未消除,“反美”成为了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为了各自的利益,这俩个意识形态明显向左的国家捏着鼻子在那里眉来眼去。

好景不长,苏联入侵阿富汗成为双边关系的转折点;

在国内获得领导地位的霍梅尼很快就举起了他的“泛伊斯兰主义旗帜”,其在政治外交上的主要观点就是“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在霍梅尼看来,实行“法基赫”制度、代表真主主权的伊斯兰政府不应局限于伊朗一国国界之内,而应统一整个伊斯兰世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伊朗在伊斯兰国家中积极推行“输出革命”政策。

此时的苏联拥有四千多万穆斯林,伊朗输出革命的做法在苏联感到很不舒服。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但小编看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苏联希望在阿富汗建立一道防火墙,防止伊朗伊斯兰革命通过阿富汗向苏联境内(如今中亚那几个斯坦)蔓延。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苏联入侵阿富汗同时也让伊朗人感受到了威胁,伊朗政府的态度开始迅速变化。

1980年1月伊朗再度废除了《苏俄波斯友好条约》中的第5条和第6条,以免苏联利用这些条款如法炮制,干涉伊朗。

霍梅尼在呼吁苏联撤出阿富汗的还是还宣布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

1980年8月,霍梅尼在世界解放者代表大会上谴责苏联为“大撒旦”式的霸权。苏联在德黑兰的大使馆和位于伊斯法罕的领事馆也受到了袭击。

坚持不到一年,双方的关系就开始迅速降温,这速度,翻脸比翻书都快。。。

两伊战争,苏联和伊朗、伊拉克的三角关系;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伊拉克和伊朗两家对于苏联可谓是“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俩人争风吃醋给苏联忙乎得满头大汗。

伊拉克当时算是苏联的小兄弟,但这小兄弟也不是什么老实人。实际上,伊拉克一直非常警惕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1978年萨达姆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拉克共产党的大规模镇压活动,大量伊共党员被复兴党处决,伊拉克共产党与复兴党随后公开决裂。但不管怎么闹情绪,伊拉克在当时的中东都是苏联的传统盟友。

当时的伊拉克算是苏联的一个关系并不那么紧密,却也只能在一起对付的“老情人”,而伊朗则是“新欢”,虽然这个“新欢”的脾气不小,因为阿富汗的事儿不停给苏联甩脸子,但反美的基本盘并未变,对于苏联还是充满了诱惑。

这就让苏联人非常难办了,站哪头都不对,既然站哪边都不好,那我就干脆哪边都不站。苏联人来了个“严守中立”。

苏联一方面跟伊拉克履行战前协定,提供了约定中的武器,但绝不追加军事援助,一方面又苏联允许自己的盟友或通过第三方,包括叙利亚、利比亚、朝鲜、古巴等国,向伊朗提供了大量武器。算是在表面上维持着自己“中立”态度。

但很快,战争的局势就发生了变化,1982年伊朗在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后反攻至伊拉克境内,形势对伊拉克非常不利。如果充满意识形态狂热,致力于输出革命的伊朗取得了最终胜利,或者伊拉克迫于战争压力而倒向西方或者彻底崩溃,对于苏联都是一场灾难。

为了自己的利益,苏联人只能呼吁停战,但已经打红眼睛的霍梅尼显然不愿意就此罢手。苏联迫于无奈恢复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援助。

这一举动又一次激怒了伊朗,霍梅尼驱逐苏联外交官,并开始在国内清洗亲苏势力,苏联失去了在伊朗体制内部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此时的苏联虽然加强了对伊拉克的援助,但在确保伊拉克不被击败的前提下,苏联还是在竭尽全力保持着与伊朗的关系,伊朗国内的亲苏势力成为了苏联的“弃子”,苏联捏着鼻子保持着克制态度,并保证对伊朗的军售不会受到政治关系的影响。

截至1985年,苏联对伊朗的军售价值已经达到25亿美元,1985年3月,苏联还向伊朗提供具有战略价值的“飞毛腿-B”弹道导弹。

伊拉克国防部长在1985年的一次军事胜利后表示:“我们所缴获的伊朗武器中有80%来自苏联”,证明了苏联对伊朗事实上的有力支持。

写到这里小编就有些想笑,这三角关系简直不是一般的乱,苏联夹在中间真是把“里外不是人”这句话表演得淋漓尽致,真是有些难为苏联,两头都想拉住,却哪个也拉不到怀里。


实际上,苏联和伊朗的关系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但再写下去就太长了,估计也没有人喜欢看,咱们一笔带过。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调整苏联的对外关系和手段,双方的矛盾缓和。1988才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苏联终于促成了两伊双方停火。同年,苏联开始在阿富汗撤军,苏伊关系中的障碍基本消除,苏伊关系发展进入高潮阶段。然而,那时的苏联已经开始风雨飘摇,苏联与伊朗的关系即便好转,实际上也没好上几天。

总得来说,这俩个国家的关系基本上就是“相爱相杀”、“相互提防”,就像小编在开篇时候说的那样,“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又把回答弄长了,也不知道会有几个人看完,没办法。

感谢您的阅读,觉得对您有帮助就请点个赞吧。

5

1979年的伊朗革命是反美的。这没有错。

可是,新生的霍梅尼政权依旧是反苏的。霍梅尼是标准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不仅反美反西方,同样对苏联制度很仇恨。

而原教旨主义者历来都是国际主流社会反对的。

6

关于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得提到伊朗这个国家的国家属性,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是那种专门替别人打工,给别人做打手的那种国家吗?

不是!伊朗这个国家和印度有些相像,印度是要在印度洋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伊朗就是想要在中东做一个独立的国家,没错,按照伊朗的思想,伊朗所要做的事情特别简单,做一个独立的国家,把国家主权独立,国家自己富足,不依靠任何外力,这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但是对于全世界很多的中小国家来讲,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各大强国之间互相博弈的一个棋子,尤其对于第三世界的国家来讲,他们的主权的独不独立,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在伊朗推翻了亲美政府以后,伊朗的国家局势对于前苏联来讲很喜欢,因为这个国家干得漂亮,把美国的那些势力全给驱赶出去,这样的国家值得前苏联跟他们一起建交,但是前苏联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大国沙文主义,他认为跟他在一起的盟友不是互相合作,伙伴,地位也不是相等的。对于前苏联来讲,跟他合作的盟友必须得保证前苏联一家独大。大人都听前苏联的,谁叫我实力最强大,是不是?但是前苏联往往忽略了一个国家的自尊心。

这件事情前苏联干了,不是一回两回了,按照前苏联的意思,你伊朗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就是我一个打手,就是替我去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但伊朗却说我不会这么干,我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我有自己的思维,我必须为自己国家利益奔走,你的国家利益不代表我的国家利益。

而者之间就形成矛盾上面的冲突,当时前苏联自己心里明白,这个时候不能够去挑战伊朗,毕竟只不过是一个新朋友,能够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谁又不乐意了。但是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伊朗感到了很重的压力,因为阿富汗,伊朗太近了,这个距离对伊朗来讲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距离,前苏联入侵一个具有主权的国家,也确实引起了伊朗的警惕,所以伊朗对于国内的那些前苏联扶植起来的共产党,也是表现出了自己的敌意。

当然二者直接的关系,虽然有裂隙,但并没有到那种互相之间言语相向的地步,真正造成二者之间闹矛盾的事,什么事情,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我们仔细去看的话,实际上双方使用的武器装备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一个国家,苏联一会儿双方都是拿着ak47在互相之间雪冰。

这种奇葩的情况,诸位有没有想过是怎么诞生的?很简单,两个国家都曾经是前苏联的盟友,当然前苏联对伊拉克的援助更加多一点,这也就造成伊朗在这次战争里面,事实上是处于一种弱势方的战争会输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国家快灭亡了,这个时候还谈不谈什么,期间不谈了,赶紧去找一个靠山,此时此刻,伊朗找到了美国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前苏联当然是着急了,我做了这么多最起码的底线,你就是别和美国人搞的一块儿去,现在你违背了这个底线,你叫我以后怎么做人,我给你那么多援助,等于就是为了一个白眼狼,所以前苏联站出来单方面指责伊朗,说伊朗你背信弃义。

但事实上我们仔细去想想,伊朗这个时候有什么办法,他没其他办法,如果不找美国人进行援助,伊朗这个国家就要亡国了,亡国了,这个时候你前苏联就不可能跟他合作了。

当然,前苏联无意义的指责惹怒了伊朗国内的执政者,伊朗站出来指责了前苏联的无情无义,不仅如此,驱逐了前苏联在伊朗的外交官,而且取缔了前苏联在伊朗扶植起来的共产党,这一点让前苏联彻底爆发。

二者之间陷入到了漫长的口水仗里面,这件事情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一直持续到前苏联倒台,两国之间的关系才稍有缓和,也就是俄罗斯和伊朗之间。

很难想象吧,现如今两个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的国家,过去,居然会有这样一段历史。

7

子虚乌有,苏联从来没有什么谴责,事实上伊朗亲美期间,苏联就一直试图插手伊朗,与美国争夺伊朗的好感,增加自己地缘政治的话语权,霍梅尼革命势力推翻亲美巴列维政府,苏联高兴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吃饱了撑着,去谴责伊朗?国与国之间苏美冷战时期,这方面的争夺很厉害的,往往为了对方在公开场合丢一份面子,不惜自己私下丢十分面子!包括美国,被伊朗弄的里外不是人了,一方面扶持伊拉克打伊朗,但为了伊朗不彻底倒向苏联,暗中照样朝伊朗输送武器,才闹出更丢人的伊朗门事件。

同样,伊朗霍梅尼是宗教领袖上台,兼任世俗政权,要建立的是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因为以色列的关系,持极端反美态度,但也没准备亲苏,后来没多久,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也同时持反苏态度。即便如此,两伊战争中,明着苏美双方争抢着支持伊拉克,暗地里同样争夺伊朗倾向,朝伊朗送军火武器。所以不存在苏联谴责伊朗的事,从来没有过这事情,反而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严词谴责过苏联,苏联还捏着鼻子认了,没跟伊朗翻脸。

冷战过后,美国一超独大,完全没制衡到说不上,跟冷战时有个苏联顶着怼时比,轻松很多是真的,国家战略布局明显从容,游刃有余,伊朗的形势则相反,基本被美国摆成示众的人样子,要不是伊拉克萨达姆主动跳出来作死,伊朗还得更惨,那么也只得认清现实,跟同样被美国当靶子打的俄罗斯越来越亲近,不然的话,以伊朗的国际关系,中东这块上,等着卖他的人都多着呢。在阿拉伯世界里,伊朗就一直被当个异类,从没有什么兄弟之国跟他站在一起抱团。

8

千万别非白即黑。

1、当年的美、苏和伊斯兰是三大阵营的,现在的美、俄、伊仍然是三大阵营。只是美国太强势,俄罗斯和伊朗相对弱势的两大阵营,在某些时候会抱团取暖而己。

2、世界是很复杂的。势力范围是不少的,还有欧洲,英国又脱欧单过了。还有印度。当然还有我们中国。互相之间的合作和搏弈是很复杂的,不是单向的,有时甚至不至双向,是多向的。

3、不仅仅是势力范围多,而且,许多国家也是多向的。大多数不是谁是谁的附属,铁板一块是不多的。各个国家基本上是以国家利益而动的。

9

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了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领导的伊朗君主立宪政体,阿亚图拉(革命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在伊朗成功建立了什叶派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垮台

伊朗什叶派教士与君主政体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巴列维的父亲礼萨汗将军早就以西方法律取代伊斯兰教法,又禁止传统的伊斯兰教服饰、性别隔离及妇女穿戴面纱(希贾布)。1935年,什叶派教徒在伊朗什叶派最神圣的圣殿(伊玛目礼萨神殿)发动叛乱,礼萨汗暴力镇压。礼萨汗被英、苏推翻后,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美国的支持下成为伊朗统治者,巴列维专注于现代化以及西方化而漠视宗教和民主意识的发展。

在不断激化的矛盾下,伊朗国内于1978年1月发生反对巴列维王朝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巴列维被迫在1979年1月中旬流亡海外,而霍梅尼在两星期后以胜利者的姿态重返德黑兰。

我们应该了解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巴列维的倒台是各方势力联合的结果(知识分子左翼、民族主义者、共和主义者、宪政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伊斯兰教士阶层),而霍梅尼以宗教意识把这些人联合到一个联盟下,巴列维流亡后联盟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内斗,最终以保守派教士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附图,1979年德黑兰阿扎迪塔广场的示威者

巴列维王朝到底是如何垮塌的?

伊斯兰革命的发生使全世界感到错愕:它的发生没有那些引起革命的惯常因素,更倾向于价值观,西方化生活形态、世俗化宗教与传统而保守的伊斯兰思想之间的深刻矛盾。伊斯兰革命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亲美巴列维政权所推崇的、物质主义的世俗化政策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以法基赫的监护(伊斯兰法理学家的管治)之下的神权性政教合一政体,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一位来自库姆的80岁流亡宗教学者监护下,伊斯兰共和国需要进一步证明它的存在价值”

我们惯常认为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共和主义以及随着事态发展而牵涉进来的什叶派催生了这一次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宗教保守派对西方化和受到西方支持而进行激进世俗化的沙阿政权所作出的强烈反弹,即便是非保守派的人士也不满社会不公、旧制度的缺失以及激进改革下的种种弊端。沙阿政权的失职在于其过于雄心勃勃的经济计划使经济面临瓶颈、衰退并出现通货膨胀,这直接刺激了早就不满的教士阶层。

伊朗人大多数为虔诚的什叶派教徒,他们认为沙阿不应该成为非穆斯林西方势力(主要指美国)的傀儡以及西方文化会沾污伊朗,霍梅尼以及伊斯兰意识形态极力宣扬伊斯兰复兴以及反西方化的意识。在外15年的流亡生涯给予了这位宗教领袖极高的道德及政治威望,他成为“半神”一般的人物。沙阿政权及反沙阿的世俗主义者低估了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运动,沙阿政权认为霍梅尼的威胁不及伊斯兰社会主义者,而世俗主义者则误以为霍梅尼会持观望态度。

附图,伊朗

伊斯兰革命与“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思想

从1979年至1982年,伊朗处于“革命危机状态”,经济、政府、军队瓦解。到1982年,霍梅尼以及他的支持者粉碎了其他派系,巩固了权力。

许多人认为这场革命是“开始时由众多反沙阿势力组成的真诚、反独裁的群众革命,不久后却转而成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夺权行动”。除了霍梅尼的忠实支持者,反沙阿联盟认为霍梅尼只打算成为一名精神领袖,而不是成为宗教统治者,霍梅尼本人也曾经说过“宗教领袖不是要去统治别人”但事实是霍梅尼“在意识形态、政治及组织领导权上占了压倒性的优势”,非神权的派系从未真正对霍梅尼的运动提出挑战和得到群众支持,霍梅尼以及他的支持者在革命组织里实施伊斯兰共和国所应用的“法基赫的监护”,利用他们的盟友使霍梅尼成为最高领袖,然后把这些对手清除。

在伊斯兰革命发生前,左翼的知识分子和活跃份子都认为霍梅尼的政治和宗教理念是稳定和进步的。然而在霍梅尼当权以后,他的政治理念与现代主义者、非宗教的伊朗知识分子和世俗主义者发生冲突,大多数报社、政治组织都被政府关闭、取缔,霍梅尼甚至愤怒地告诉知识分子与世俗主义者:“没错,我们是反动分子,而你们是受到启蒙的知识分子,你们不会想把我们带到1400年前的。你们渴望自由、一切事物的自主及结社自由,然而那些自由会腐化我们的年轻人,那些自由也为暴君铺路,把我们的民族推向万丈深渊。”

霍梅尼以及整个教士阶层因为其反西方化意识而大受欢迎,苏联也因此乐意见到亲美的巴列维王朝的倒塌。然而作为一名虔诚的伊斯兰主义者,霍梅尼宣扬以反抗甚至是殉教来对抗不公和暴政是什叶派伊斯兰教的所为,穆斯林应该要抵制自由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的影响,遂出现了“既不倚东,也不靠西-伊斯兰共和国!”的口号。

在反巴列维早期,奉行共产主义的伊朗人民党及伊朗人民敢死队组织受到政府的压制而被削弱,但是这些游击队在最后关头解除了保皇派的武装抵抗,给予“沙阿政权致命的一击”,然而伊朗伊朗人民党等共产主义者受到革命派的打压。霍梅尼致力于统合反对派,但除了奉行无神论者的马克思主义者。

附图,1979伊朗伊斯兰革命游行

与苏联的关系

霍梅尼反对一切形式的世俗主义,尤其是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无神论。霍梅尼在取得权力后随即号召穆斯林世界发起伊斯兰革命,“在世界各地建立伊斯兰国家是革命的伟大目标”,沙特、黎巴嫩、伊拉克等许多阿拉伯国家都受到这场“伊斯兰复兴革命”的冲击,而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伊朗也支持伊斯兰圣战者。

霍梅尼以“既不倚东,也不靠西”的口号将自身定位为革命明灯,号召中东以至全世界推翻资本主义、美国的影响力以及社会上的不公,呼吁在全世界建立伊斯兰国家。他的伊斯兰革命不仅冲击阿拉伯、西方世界,也对苏联产生了消极影响。

1989年1月1日,霍梅尼写信给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指出解决共产主义问题的方法并不在于资本主义: “如果您想在此关键时刻用投靠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办法解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经济方面的棘手问题,不仅不能医治自己社会的病痛,而且需要他人来纠正您的错误;因为今天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和社会方法上已隐入僵局的话,那么西方世界在此问题上当然是以另外形式以及在其他问题上也已陷入灾难...因为其理论是唯物主义,用唯物主义不能把人类从不信仰理性的危机中解救出来,这是东西方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病痛。”他说:“理性的东西也在科学范畴之内,尽管感觉不到它...科学的实质就是超越物质的存在;任何思想都超越物质,不受物质法则左右。”

附图,霍梅尼

一个要用伊斯兰教拯救世界,一个要用共产主义解放世界,二者有着根本性的矛盾,这种矛盾甚至比世俗化、西方化更为严重。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10

伊朗的口号是不要东方(苏联),不要西方(美国),只要伊斯兰(偏偏周边大部分逊尼派国家都讨厌他)。自己装的逼,跪着也要舔完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