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奇失踪的人,从古到今,不胜枚举!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古人避世隐居、隐姓埋名,最后江湖不再有传闻,渐渐变成离奇失踪的人。

按时间顺序,简单罗列一下:

1、老子:

骑着青牛,紫气东来,作道德五千言,西出函谷关,从此得道升仙?



2、鬼谷子:

史传鬼谷子受道于老子。

鬼谷先生,晋平公时期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许人,受道于老君。--《道藏目录详注》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鬼谷子传纵横术与张仪苏秦,为纵横术鼻祖,还是奇门遁甲、道家、兵法家、谋略家共同认可的祖师。鬼谷子其具体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史称东周卫国人,在世数百年,后不知去向。秦始皇曾向鬼谷先生讨求长生不老草:

"神州之上有不死草,似菰苗,人已死,此草覆之即活。秦始皇时,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鸟状衔此草坠地以覆,死人即起坐。始皇遣问北郭鬼谷先生,云东海瀛州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求玉蔬金菜,并一寸葚。"《箴戒篇》

由此可见,世人皆知,鬼谷子有长生之法,后来猜测其兵解成仙。



3、西施与范蠡:

与越王勾践、范蠡一起谋划,以美人计迷惑吴王夫差、乱吴国。吴亡后和心爱的人范蠡驾一叶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终。



4、徐福:

秦朝方士,曾向老子求道,秦始皇派他携3000童男童女东渡寻不老药,但一去不归。传闻东渡去了日本,至今日本还建有徐福庙。



5、杨贵妃: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逃亡途经马嵬驿,发生兵变,逼迫唐明皇赐死杨贵妃,安史之乱平定后,始终找不到杨贵妃的尸骨,后来却有人在日本发现了杨贵妃的墓。杨贵妃是死后失踪第一人了。



6、建文帝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将皇位传于孙子朱允炆,建文帝朝政后,开始建文新政,削藩之举触动了藩王的利益,引发政局动荡,朱允炆的叔叔朱棣感到极大的危机,也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随后发起了靖难之役,久经战阵的叔叔很快打败了侄子,皇宫一把大火后,留下一具疑似是朱允炆的面目全非的尸体,传闻朱允炆逃亡南洋。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密诏,去搜寻建文帝的下落,结果是依然不得而知朱允炆的踪迹。



说了那么多古代的,再罗列几个现代离奇失踪的人员:

7、彭加木:

彭加木,新疆科学院副院长,3次进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进行探险,1980年6月17日在罗布泊失踪。有人说彭加木借口寻找水源,不顾劝阻、执意外出,而那时传闻罗布泊出现了双鱼玉佩,传说双鱼玉佩有神秘力量,有人猜测彭加木得到双鱼玉佩后穿越回古代,变身为王莽。




8、陈彪: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彪,1992年11月10日,从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出发,去南京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一去不返,不知其踪。



9、胡文生:

胡文生,1984届安徽省岳西县的理科状元,后就读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胡文生1986年曾往家里寄信,称放假后于7月15日坐火车离开广州,先到江西南昌,然后去九江庐山游玩,最后再返家。可他不仅没有返家,还从此渺无音信。近日有媒体报道胡文生家人寻找失踪状元一事。在这里,期盼胡文生早日回家。





结语:

其实,现代很多报案,为人口失踪案件,不少案件不了了之,至今未结案。其中有多种可能,有的可能找到一个山清水秀的避世了,有的可能是被拐卖了,有的可能是遇害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和古代离奇失踪人士的情况有些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古代人士即使不是在世外桃源避世而居,而是在市井里坊中生活,如果他们隐姓埋名,渐渐江湖就没有他们的传闻了吧。

最佳贡献者
2

要说历史上的,这范围实在太广,只能抽出其中某一个案。若论近现代最受关注的失踪案,无疑是 “彭加木失踪事件”。这事件虽已过多年,可至今仍是热度不减。

事件发生的当年,就已相当的轰动,及至近年,这一事件再度引来不少的揣测,甚至于网络上还冒出一些来历不明的所谓 “真相”,让整个事件渐渐成了光怪陆离荒诞不经。

“彭加木失踪事件”,早已广为人知,甚至在盗墓小说《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多少也存有这事件的影子。更有人说,小说就是以此事件为蓝本而进行的二次创作。

彭加木失踪事件

彭加木,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之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农业化学专业。新中国成立又到了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

1956年,彭加木主动放弃出国学习机会,奔赴边疆各地调查资源,并且曾有过十五次进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1979年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先后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我国的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进入罗布泊考察。在6月17日的上午十点,考察队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扎营,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彭加木决定独自一人外出寻找水源,后来失踪,政府及民间组织曾多次寻找彭加木遗体,均未找到。


据现有的资料,在6月16日下午2时许,考察队来到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此时,车上所带的汽油和水都几乎耗尽。按原计划,还有400公里的路程。经讨论,他们决定就地找水。

当天下午没找到,晚上开会决定,向当地驻军发电求援。彭加木亲自起草了电报稿: “ 我们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维持到明天。” 彭加木起先并不同意发电报求援,只希望自己找水。

因为当时向当地驻军求援送水的话,要用去大约7000元的资金,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少的数目。最后,在大家的压力下才同意发出电报,但内容不是要水,而是汇报了当时他们严重缺水的情况。

6月17日上午9时,部队回电同意给予援助物资,并要求提供营地坐标。下午1时,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取衣服时,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点30”。

在彭加木罗布泊神秘失踪之后,中国科学院先后进行了4次的寻找,最后一次更调动1029人参与了搜寻,搜寻面积达到了1011平方公里。搜寻是以当时扎营的地方为中心,经过一个月的寻找之后,还是未能找到彭加木的遗体。



疑问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彭加木失踪事件”充满了疑问。首先,彭加木留下的纸条为什么偏偏要放在汽车里的一本地图册里夹着?

其次,如果不让其他队员担心,为什么不放在显眼之处?直到司机王万轩上车取衣服,又刚好在这时会翻动地图册,所有人此时才发现,作为队长的彭加木已于两个多小时前,就独自去寻找水源。

最后,是发现彭加木的足迹。在罗布泊地区,经常会刮大风,沙漠上的沙子会随着大风到处移动,为何会留有足迹?

在17日早上九点,当地驻军已经发来电报回复,同意科考队的请求,组织派出运送物资。在这种情形下,彭加木于上午十点半的时候,是基于什么原因仍坚持自行不辞而别去寻找水源?

这事件虽存有太多的疑问,可近年的一些所谓“真相” 却刷新了智商上限,其精彩程度不啻于一部科幻大片。

各种猜测早已超出了事件本身

对彭加木事件的各种猜测,早已超出了事件本身。不过,这类传言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别人的嘴里听来的,或祖父辈、或某部门的亲属…等等。

同时,这些传言在出现的时间点上,刚好是在盗墓小说《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风行之后,在内容上显然是在精绝古城的基础上人为杜撰而成。

这类传言分为两个故事,一是 “沙人事件”,一是 “双鱼玉佩”。

所谓的 “沙人事件”,就是精绝古城+生化危机

沙人事件,是说5、60年代在罗布泊经常出现异常,一些青年去罗布泊的一个古城遗址淘宝,结果死的死,疯的疯,最后更成为丧尸一样。经调查发现,是食用了古城遗址内的有毒植物。

于是,来个一石二鸟,直接在此处作为原子弹试爆之地,用原子弹消灭掉,这就是所谓的“沙人事件"。

在5、60年代发现的是一座汉代古城(即编号LE城),考古研究所称之为“方城",位于铁板河末流的河网地带。

“沙人事件"故事中的古城正是此处,城内有神秘的有毒植物。这与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描述的内容大致相当,城内有一株神秘的植物叫尸香魔芋。整个故事活脱就是“生化危机+精绝古城”。

“双鱼玉佩”,一个脑洞大开的科幻故事

“双鱼玉佩”这故事,没拿到年度科幻故事奖确实可惜了。故事的发生时间是5、60年代,地点就是发现的古城遗址内,即考古研究所称之为“方城"的汉代古城。

这古城里还藏有一个巨大的建筑设施,一般的说法是说,设施内全是些不明装置,这些装置是当时人类科技水平根本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其中就包括被称为双鱼玉佩的装置。

随后部队接管了这个地方,彭加木被秘密派去参与研究,对外则封锁消息。 彭加木等人进入设施后,在其中一个装置内进行实验,先放了一条活鱼进去,让在场所有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活鱼居然被复制了,变成了两条活鱼。

因此,这个装置被取名为“双鱼玉佩"。其后,彭加木连同参与实验的所有人,包都被复制,产生大量的复制人。于是,有好事者将上达两个故事串在了一起,嫁接到了 “彭加木失踪事件”上。就故事本身而言,并没有多少的可信度。

结语 :

“彭加木失踪事件”,只是历史上众多失踪事件的其中之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自会大白于天下。

3

历史上神秘失踪的人物实在太多了,特别是中华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 虽然不能一一举例说明,但是下面我就举例三个人来探讨一下。分别是:老子、鬼谷子、朱允炆

首先我们来说说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岁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春秋晚期,陈国古县。中国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人物。

说到老子,我们都知道他是到派创始人。 可是他具体去了哪里,文学上记载缪缪无几。有《史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著书,留下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道德经》。然后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 这也是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得不到认证的一件事情。

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神秘人物。

鬼谷子,王诩(约公元前400年—公元前270年)。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创始人。 生卒年岁不详,华夏族,战国时期显赫人物。不仅懂得国家以国家的外交指导,还懂得政治,天文,地理,军事。有一说师尊老子,弟子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等。

鬼谷子可能比老子还要神秘,连史书上都没有正确记载关于他发生了什么,甚至连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知道。

最后再来说一下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生辰年月和身份都有记载。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至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后世称建文帝。

朱允炆作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年代离我们相对来说比较近一些。 关于和燕王朱棣的斗争,我们就不过多描述。

史书记载,宫中起火,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意思就是说正史里面说朱允炆被火烧死了;可是这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说法。民间和史学家们流传着出家为僧,遁入道家之说。

而且朱棣登上皇位以后,曾下令搜寻朱允炆。这也是历史事实,朱允炆真正的下落,至今是一个未解开的历史之谜。被大家学者认为最广泛的一个说法就是朱允炆没有死,走了后门,到山中做了和尚。




4

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书中人物,看着看着就消失了,也没了后话,就像是作者挖的坑,然后忘了填一样。

徐福到底怎么了?

聊聊秦始皇时期的徐福,这人是什么身份就不说了,说说他干的事儿吧,当时他是在秦始皇手下混饭吃的。徐福流传度最广的事儿是什么呢,就是“徐福东渡”。


主要目的就是寻访海外,为秦始皇寻找能够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出发的时候,声势浩大,童男童女有数千人,其他的如粮食、衣物之类的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斥巨资出行。这一出行就是数年,可是出行之后,秦始皇没有等到徐福带着不死仙药回来。

那么徐福去了哪儿呢?说法不一。


有说徐福带着人寻到一地,发现那地儿不错,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就带着人在那定居了,过的潇潇洒洒;也有说徐福没有找到药,就找了个秦始皇找不到的偏远地区生活了,避免杀身之祸;也有说徐福在寻访过程中葬身大海……

《史记》记载: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总的就得出一个结果——徐福的下落不明。

建文帝是生是死?

估计对于明成祖朱棣来说,靖难之役的最后一步操作是有变故的,因为当时的建文帝下落不明。


朱棣把他的侄子从龙椅上拽下来,自己成为了皇帝,可是在他攻入宫城时,宫中起大火,虽有尸体从火中寻出,但是身份不明。尸体是否为建文帝,不知;若是,如何证明,不知;若不是,重兵包围下,建文帝如何逃脱,不知。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后续也有好多说法,有说建文帝葬身于火海之中的;也有说他逃出了宫城,隐姓埋名逃往海外的;也有说他出家为僧的。结果也是一个——宫中大火后,明朝建文帝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5

太多了,捡记着的说说。

一是西去老子。

老子大家都熟悉了,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记》记载,老子晚年骑青牛云游天下,传讲道家学说以经国济世,西行至函谷关被令尹尹喜强留,写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经》。之后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后人附会,说老子出散关赴西域经流沙奔印度,对天竺人施以教化,这就是“老子化胡说”。这里面的“化”字,有两层含义。一是“点化”,“教化”,一是“化身”,“转化”。不管哪种意思,都把印度佛教起源归结到老子身上。一种典型的中国中心主义。

个人猜想,老子是应该隐居在茫茫大漠中了。


二是东渡徐福。

徐福,也有称徐市的,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

《史记》载,秦始皇28年,徐福上书奏说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上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可用三年的粮食,衣物,药品,耕具入海求仙,耗费巨大,数年未有结果。秦始皇37年,秦始皇东巡至琅琊,徐福推说东海有巨大鲸鲛阻拦,无法远航。秦始皇派人射死了一条大鱼。后徐福再度率500童男童女,3000工匠出海,一去未归,不知下下落。

传徐福带人到了“平原广泽”,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百姓友善,便“止王不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的方法,自成一国。


这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产物。个人觉得,很大概率,徐福的船队在海上遇到大风暴,全队覆没,就好像后来元朝忽必烈派遣船队进攻日本遭遇风暴全军覆没一样。

三是南下建文。

建文帝朱允炆,明兴宗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

1398年,建文帝继位,重用文官,宽刑省狱,改革弊端,史称“建文新政”。期间大力削藩,激起了四叔朱迪的反抗。朱棣以800府兵起事,一路势如破竹。建文四年六月,燕军兵临城下,谷王朱橞,景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城遂破 皇宫起了一场大火,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几具烧焦了的尸骸,无法辨认。据太监说是建文帝,皇后和长子朱文奎的尸体。


但建文帝的下落终成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是否真的被烧死了,不久就有传说建文帝没死,逃到了南洋,为此朱棣不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个人觉得,建文帝应该就是死了。之所以会有这个传言,大概是朱棣的阴谋。因为一旦证实建文帝真的死人,朱棣“臣弑君”,“叔杀侄”的大逆不道的罪名就坐实了,放出一个建文帝还有可能活着的传言,对于安抚朝廷旧臣,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还是很有裨益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6

看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建文帝朱允炆。历史上建文帝的生死一直是个谜。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得以扶正,朱允炆为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元璋死前,遗诏立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帝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这位年轻皇帝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建文帝继位后,为了加上皇权,采纳了削藩的政策。藩王中实力最强,又不想坐以待毙的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战争。在叛乱前期,燕王兵力上处于劣势。他手上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除了封地北京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南京的建文帝可是有一支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军队,拥有全国的经济。但燕王的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却非朱允炆可比。朱元璋的死之前杀光了能征善战的开国功臣。本来是为了保护朱允炆能顺利登基,但战事一开,建文帝陷入到无人可用的地步,不然随便一个开国武将便能把朱棣按在地上摩擦。

建文四年,朱棣帅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门投降。燕军进京后,皇宫内起了大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太监指认其中有朱允炆的尸体

但朱允炆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传闻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朱棣也曾四处派人寻找朱允炆。官方的记载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不能名正言顺地称帝。




7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成迷

1398年,70岁的朱元璋驾崩,因太子朱标早于朱元璋去世,帝位传给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朱标长子也早逝),是为建文帝。虽然建文帝颇有思想,有心将“洪武”向“建文”转变。然而燕王朱棣早有野心,他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当其军队入得皇宫时,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后,有关建文帝已经出逃的传闻颇多,朱棣对此总是不放心,这件事也几乎成为他的一块心病,在位期间多次派人到全国寺庙中查访,朱棣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到处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后共20余年。甚至郑和下西洋也有可能与查找建文帝有关。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综合各家说法,主要有“焚死”说和“逃亡”说两种。


8

朱允炆下落之谜

自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破帝都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其实一直便是千古谜团。《明实录》指出,当朱棣杀入皇宫时,只见火光冲天,宫内烈焰遍布,朱允炆自焚而亡。但是,在各史料中,对于朱允炆最终的结局,却有不同的记载。有认为他削发为僧,遁入空门的。有认为他信仰道教加入道门的,还有人认为他为求自保,逃亡海外。不过,这些都是猜测,朱允炆真正的结局究竟如何,却并无人知。

2006年,来自贵州镇宁自治县的苗族老汉朱永斌,突然向社会公开了一枚奇特的大印。正当大家对此一脸茫然时,他却说:我就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后裔。

一个平平凡凡的老农,为何敢公开声称,自己是朱允炆的后裔呢?其背后又有何证据呢?据老农所述,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正藏在这枚大印中。而对于朱允炆后人为何会出现贵州境内,他也作出了一些解释。

老汉声称,当年朱允炆逃离京都时,曾在慌乱中带走了他7岁的儿子朱文奎。在护卫的护送下,一行人隐匿踪迹,走走停停,最终在安顺西秀区及镇宁、紫云三县的交界处定居。后来,朱允炆于此地去世,而朱文奎则娶了当地的苗族姑娘,在此地繁衍。

为了进一步论证朱永斌的身份,专家对他所拿来的大印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发现,该印确是明朝文物!在印台之上,铸有一神兽,一般情况下,该神兽唯有皇室才敢使用。而在印的底部,则用九叠文书“正雕反盖”,书有9个大字:“大仃国王都行省之印”。但令专家犯难的是,在历史中,并未听过有大仃国之名。那这个大仃国是咋回事呢?

对此,贵州民族考古学者林明璋先生,提出了个人看法。他说:在历史中,所谓的大仃国其实不存在,更不可能是我国邦属,若单以仃字来看,在《辞海》等书中,对其解释基本为孤苦,孤独的意思。也正因此,所谓大仃国很有可能不是国名,而是指国家发生大劫,帝王却被迫离开帝都,孤苦流离失所,用以表达自己的悲愤。同时,“大仃”或许也有与“大明”作对,势不两立的想法。

不过。仅凭这枚印章,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身份,更不能轻易得出结论。大家认为,这枚印章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9

梁怀吉

10

调露二年,骆宾王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其代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何托)”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