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晋这种东西是满语,翻译成汉文的意思,就是夫人的意思。在努尔哈赤时代附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职位,努尔哈赤自己的夫人和侍妾都统称为福晋,只不过正室称为大福晋,其他的侍妾和小老婆都称为福晋。

到了后来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学习了中原文化,自然一切事情都按中原的来,所以这个时候皇帝的嫔妃也不再叫福晋,而高人一等,用中原嫔妃皇帝的封号。但是其他王爷的夫人及侍妾都按这个来,例如正室的话叫叫做福晋,而侧室的话叫做侧福晋,侧福晋事实上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平妻。

平妻地位比正妻的地位要低一点点,但是比其他的夫人和老婆地位要高,其他的庶福晋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妾室。庶福晋只是一个体面上的说法,至于直接称的侍妾,那地位就更低了,恐怕也就和通房丫头差不多。所以说从这些人的称呼人来看,就能看出这些人不同的差别。

一般的王爷有一个正福晋,再加上一个侧福晋,这两个是朝廷所认可的,经过正式册封的,并且在皇家记录中。而其他的庶福晋和侍妾,则是王爷自己所纳,在朝中没有正式的记载,也没有什么册封仪式。到了现代社会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也就不存在着这些差别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最佳贡献者
2

福晋”在满语里面的意思就是夫人。

顺治十七年规定,亲王、亲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晋,侧室则称侧福晋。 

努尔哈赤有16个老婆,统一都叫"福晋"。

(福晋)

正室称“大福晋”,继室称“继福晋”,侧室称“侧福晋”。后来满靖建立宫庭制度,就把大福晋称为皇后,其他的侧福晋称妃子。

清朝入关后,为了表明自己也是文明人,后宫的称呼就慢慢多了,也有了划分。

但直到康熙时才形成完整的制度。

福晋又叫“嫡福晋”,专指正室大老婆;侧室一律称“侧福晋”。

嫡福晋的孩子就是嫡出,侧福晋的孩子则是侧出。但是侧出不是庶出,侧出也是嫡子。

(侧福晋)

侧福晋是经过朝廷认证的,身份远远高于庶福晋及妾的,侧嗣的地位也要高于庶子。

“庶福晋”不是个封号,只是对妾的一种客气的非正式称呼。

庶福晋就是婢妾,没经过朝廷册封,在皇藉中不登记入册,也没有冠服。

她们在家庭中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享受不了"妻"的待遇 “嫡福晋”是家中第一女主人,是正妻。“侧福晋”也是妻子,是平妻。

正妻和平妻的孩子都算是嫡出。“庶福晋”则是妾,地位远远不如侧福晋,所生子女是庶出,比嫡福晋和侧福晋的孩子差多了。

“侍妾”连妾都不如,她们一般都来自下层家庭,甚至是战败方的礼品。

(侍妾)

"侍妾"是相比"妾"多了一个字,这个字注定她们比妾更加低等,"妾"还有一个名份,但"侍妾"代表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身份更加低贱。

一般"侍妾"都是陪嫁丫鬟给名份升上来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冯生

3

侧福晋的地位虽低于嫡福晋,但也是拥有正式朝廷诰封的命妇,入宗籍之册。而侍妾也就是“格格”,并没有这样的待遇。所谓“庶福晋”只不过是旁人对侍妾的客套称呼而已,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命妇品阶

满洲语中的福晋意思是“夫人”,类似于于汉人所说的“妃”。满洲入关之前,各种妃妾制度并不完善,比如努尔哈赤的16个妻妾都叫做福晋;皇太极时才完善了后宫制度。

“福晋”之前所加的“嫡”、“侧”,突出的就是嫡庶地位。嫡福晋就是正妻,而侧福晋就是侧室。其实在满洲入关前,侧福晋更类似于汉人所说的“平妻”而不是妾室,大多数情况下嫡福晋只不过是先过门或者家世更高而已。侧福晋所生的孩子当时也属于嫡系,地位并不比嫡福晋之子低。入关后,嫡庶尊卑开始建立起来,嫡福晋与侧福晋的区别才真正显示出来。

侧福晋、格格均属于侧室,不过不同的是,侧福晋虽是妾,却与嫡福晋一样有正式冠服,由礼部册封。侧福晋的名字也入宗室之籍,相对于嫡福晋而言只是地位较低,却也是正儿八经的正式命妇。

而低阶侍妾也就是所谓的“格格”,就没有侧福晋的这些待遇,朝廷都不会正眼看她们一眼。除非生育子嗣后,皇帝同意才能晋封成侧福晋。清朝的“格格”多指的是侍妾或者贵族家的女儿,“庶福晋”虽带着福晋两个字,却只不过是旁人对她们的客套称呼而已。格格也就是庶福晋,其地位就是婢妾,地位也就比王府中的侍女高一点。

康雍乾时期,亲王可有侧福晋两人、郡王只能封一位侧福晋,《甄嬛传》中果郡王同时有两位侧福晋其实是不可能的。乾隆朝,亲王可以册立四位侧福晋,亲王的世子以及郡王可以册立三人。

相对于侧福晋有明确的人数限制,侍妾就没有了。格格,或者说是庶福晋想要多少都可以。以乾隆皇帝潜邸时为例,除了嫡福晋富察氏,侧福晋那拉氏与由格格晋封的侧福晋高氏,当时弘历府里的珂里叶特氏、苏氏、金佳氏、富察氏、陈氏、黄氏、柏氏等均为格格身份。

所谓子以母贵,生母身份不同自然其子嗣待遇也不同。清朝嫡福晋所生的儿子,除世子外均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女儿封郡主;侧福晋与庶福晋虽然都是妾,却也不同。侧福晋儿子为镇国将军,女儿为郡君;侍妾所生儿子封辅国将军,女儿没有明确的相应爵禄。

4

侧福晋的地位高于庶福晋、侍妾,而庶福晋与侍妾,这两者其实就是一个意思,没啥区别。

首先,侧福晋、庶福晋(侍妾),本质上来说,都是小老婆。但是,虽都为小老婆,可地位却有着天壤之别。



侧福晋,是清代亲王、郡王的侧室夫人,地位低于嫡福晋、继福晋。清制定:“亲王、亲王世子、郡王的侧室,凡生有子女者,可每年一次由宗人府汇奏请封侧福晋,经过皇帝的认可后,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入册”,就是说,在清代,侧福晋与嫡(继)福晋一样都是由礼部进行册封,都有着朝延定制的冠服,都可享受到相应的與服待遇。

简而意赅的说,侧福晋是被朝廷认可的小老婆,是有名号的。而在清代,也正因侧福晋是被认可的存在,是要入皇家族谱的,因此侧福晋的人数也是被严格限制的,顺治、康熙、雍正时期,亲王可封侧福晋两人,郡王可封侧福晋一人。乾隆时期,亲王可封侧福晋四人,亲王世子、郡王可封侧福晋三人。



庶福晋(侍妾),说得好听,是“福晋”,但这福晋却是不受到朝廷承认的,这只是别人对于那些亲王、郡王最宠爱的,但却没有得到朝廷认可的妾室的一种客气的称呼。说白了,庶福晋的地位仅仅只是比婢女高一点而已,实质上,她还是一个婢女,一个可以被呼来喝去的奴婢罢了。

由上可知,侧福晋的地位显然是要高于庶福晋的,毕竟侧福晋是被朝廷承认的,是被朝廷正式册封的,被皇帝所认可的,是可以入皇家族谱的,而以上这些,庶福晋都得不到,她只是一个无名无分的小妾,在有些时候,侧福晋都可以随意的使唤庶福晋。



同时,如果要具体的说侧福晋与庶福晋的区别,那就是比如亲王侧福晋所乘的轿子、马车可用红盖,红帏,盖角青缘,青垂幨;郡王侧福晋的轿子、马车可用红盖,红帏,盖角蓝缘,蓝垂幨,而庶福晋单独出行时,却什么都不能用。再如亲王侧福晋冠顶等可饰东珠九颗,所穿吉服褂可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郡王侧福晋冠顶可嵌东珠七颗,可服用蟒缎、妆缎,各色花、表缎,而庶福晋却是什么都不能穿。



如上可以看出,庶福晋的地位真的要比侧福晋低的太多了,虽然她们都为妾,但地位却真的是差的太多,一个是有名分的,而另一个却是没名分的,一个在阳光下,另外一个却只能在黑暗中。

5

顺治时期,正式创造出侧福晋,意思就是比嫡福晋地位低的夫人。后面到乾隆时期,正式规定侧福晋的数量,亲王皇子四,郡王贝勒贝子二至三人。侧福晋需要正式册封,由礼部下达书面文书,有正规服制、车马,也享有工资年金待遇。

庶福晋并无法律规定,实际是客人及奴仆对满清贵族比较得宠的小妾进行吹捧。既没有正式册封,也无相关待遇。

侍妾,是低于妾(法律意义上的妾,需要三方在官媒婆处登记人口,所以妾属于家庭的正式成员,具备微博待遇)的近侍女子。侍妾通常与姬婢相关,来源不是外购的姬,就是由丫鬟晋升负责起居侍寝的女子。与通房丫头几乎等同,但法理地位稍高于通房丫头。

6

侧福晋、侍妾、庶福晋有多大区别?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叫侧福晋、侍妾、侧福晋。要弄清楚这些,我们还要搞清楚她们的“参照物”——嫡福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何谓嫡福晋

现而今的清宫戏彻底玩坏了“福晋”这个称呼!只要是个爱新觉罗,他们的夫人都称福晋。在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甚至连福尔康、福尔泰兄弟的母亲也被成为了“福晋”……可事实上呢?清朝能够被称为福晋的女人并不多!女真、后金时期和清初,因为制度不健全,福晋称呼乱用是事实存在的,这里就不去赘述了。但是,在形成定制之后,清朝只有皇太子、亲王、郡王和亲王世子的正室、侧室可以称福晋,正室叫嫡福晋、侧室叫侧福晋。这些人的小妾都没有资格称福晋,就更别说是其他女人了!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看明白了,清朝只有郡王及以上宗室(短暂设置过的亲王世子待遇大概其等同郡王)的正室才能被称为嫡福晋!实际上,嫡福晋并不只是一个称呼,它是正式的封号,是经过清朝官方正室册封的封号,与皇帝后宫的皇后、皇贵妃等等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级别要低一些而已。

何谓侧福晋

侧福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通俗讲,侧福晋其实就是清朝郡王及以上宗室有正式名分的妾。不要小看了侧福晋,她们可不是普通小妾。普通小妾是用纳的,但侧福晋同样是明媒正娶、是有正式封号和对应政治和经济待遇的!清朝乾隆之后形成的定制规定,亲王可以娶四位侧福晋、亲王世子和郡王可以娶三位,皇帝特旨赏赐者不限。当然,这里所说的几位指的是“编制”,你可以不娶,但不能多娶!编制只有四位,死了、休了可以递补,但在位者不能超过这个“编制”。至于皇太子,清朝没有可比性,因为他清朝只有一位皇太子,即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史籍记载胤礽共娶了一位嫡福晋和六位侧福晋,但“编制”是多少,本人没有查到具体资料,不便乱说。

侧福晋与普通小妾最大的区别除了礼仪待遇之外,主要体现在子女的待遇上。清朝对于未承袭爵位的宗室实行“考封”,即以父亲的爵位和母亲的等级确定基准爵位,通过考试降级,全优者授予基准爵位,成绩全劣者甚至无爵可授。根据清制,以亲王为例,亲王的一个儿子可以承袭郡王爵位,这是降等承袭,这里就不去铺开赘述了。嫡福晋的其他儿子以不入八分辅国公为基准爵位,侧福晋的儿子以二等镇国将军为基准爵位,而其他小妾的儿子却只能以三等辅国将军为基准爵位。晚清时期的肃顺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他的哥哥郑亲王端华是其父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的嫡子、承袭了郑亲王爵位。但肃顺是小妾所生,他的生母连侧福晋都不是,所以最初肃顺只得了一个三等辅国将军爵位。

何谓庶福晋

庶福晋从来都不是清王朝的一级正式封号!说白了,所谓庶福晋实际上就是“如夫人”,是对小妾的一种“尊称”而已。清朝官方对于亲王和郡王小妾的称呼通常只有两种,即“格格”和妾,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一个是满语称呼、一个是汉语称呼而已。清高宗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在清世宗雍正帝潜邸时期的身份就是这个所谓“格格”,就是没有正式名分的妾,这是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换言之,如果场面上客气一些,彼时的钮祜禄氏也可以被称为庶福晋,但这仅仅是一个称呼而已,与嫡福晋、侧福晋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就好比称呼人家小妾为“如夫人”,难道她真的就如夫人了?显然不是!

综上所述,所谓庶福晋与侍妾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亲王、郡王没有正式名分的妾,有时候这些人也被称为“格格”。侧福晋则是亲王和郡王明媒正娶、有正式封号和待遇的侧室,虽不是妻,但享受部分妻的权利。嫡福晋则是亲王和郡王明媒正娶的妻,是王府的真正女主人!

7

我是炒米,我来回答。

福晋就是就是夫人、老婆的意思。满蒙在关外的时候,实际并不属于汉人那种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

所以只要是老婆都叫福晋,不管此前是离异还是丧偶,嫁过来之后,仍然可以被无差别对待,唯一区别不过是受宠程度和嫁妆丰厚程度导致的地位差异罢了。但是唯一不同的是男人的第一个老婆,被称之为大福晋,其他的都是福晋。


但是满人入关后, 才发现汉人对老婆的管理,那是有着严格的制度的,妻与妾的尊卑地位是截然不同的,皇帝的妃嫔制度更是复杂。

所以在入关后的顺治朝,满人在后宫制度上开始逐步向汉族皇帝接近,也变成了传统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但是还是保留了一些满人平妻的传统。

清朝官方认可正室和侧室,侧福晋和福晋一样,是可经由宗人府汇奏请,经过皇帝的认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入宗册的,有资格享受朝廷俸禄待遇的。

所以一般亲王如果继承了皇位,福晋就是皇后,而福晋就是贵妃或者皇贵妃。


当年四阿哥胤禛被封为亲王,就是为了给娶年羹尧妹妹凑指标。因为只有亲王才能娶两个及以上侧福晋,而此前胤禛已经有了福晋和侧福晋。而后来胤禛转正后,年羹尧的妹妹果然就被封为敦肃皇贵妃,受宠程度远超皇后乌拉那拉氏。

而皇子未转正前,受朝廷认可的就是侧福晋一级,以下的各类侍妾、丫鬟们甚至都不被历史记录。但一旦转正,每个帝王的规格就都不一样了。

继续拿雍正简单作比。他的后宫,有两个皇后、两个皇贵妃、三个妃子、一个嫔、六个贵人、七个常在、四个答应、两个格格、一个官女子。其中那个官女子就是传说中和珅的前世,被弘历调戏,受辱自杀的云惠。


而庶福晋并非官方称呼,属于下人们私底下的某种“尊称”,实际上就是婢女、侍妾一类,不享受朝廷待遇,不入宗册。

只不过府里的更下等的仆役们当着这类人的面,总得说得好听点。这就好比当你落到打劫的土匪手里时,你总不能叫他“强盗、土匪”吧?还不得乖乖叫句“好汉”?

8

福晋是满语,在汉语里就是夫人的意思。努尔哈赤自己的夫人和侍妾都统称为福晋,只不过正室称为大福晋,其他的侍妾和小老婆都称为福晋。

正室称“大福晋”,继室称“继福晋”,侧室称“侧福晋”。

比如还没有入关之前,皇太极的大妃,哲哲就是大福晋,而孝庄在当时也不过是个“侧福晋”,受到的宠爱并不多。

而侧福晋这个词,这个称谓是淸代的原创名字。称清代亲王、郡王的侧室夫人。我们知道正室的嫡妻,称为嫡福晋。而侧福晋是为了区分正妻以外的妻子。

相比较于侧福晋,庶福晋地位比较低了。只相当于婢妾,不入册,也没有冠服。庶福晋则只是别人对她们的客气称呼,是没经过朝廷册封的。只是下人们对女主人的客气,你不能当真。

庶福晋算妾,不过是妾里面身份地位最高的。

侍妾是陪正妻出嫁来的通房丫头。

“妾”本身还有一个名份,但“侍妾”,就是呼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奴婢,身份比起“妾”,更加低贱。

总之不管是什么称呼,在封建社会,都没有任何自由可言。

9

满清没有入关之前,是一夫多妻制。所以皇太极的哲哲、海兰珠、大玉儿、娜木钟及巴特玛璪都是妻子,只是后来发达了,学习汉制,有了皇后、宸妃、贵妃、淑妃、庄妃的封号,以前都是叫福晋。而且那时候婚姻没啥讲究,哲哲海兰珠大玉儿是姑侄,娜木钟巴特玛是寡妇,据说海兰珠可能也是二婚。

清顺治以后入关,学汉制,要册封女眷。才有了什么嫡福晋和侧福晋,成了一夫一妻多妾制。但是侧福晋出身也不低,要经过朝廷册封,冠服也是内务府统一,不过宗法上还是妾室,高贵一些的妾,大多是皇帝指定,嫡福晋也不能随意处置。

其余庶福晋不过是客气的称呼,并没有什么宗法上的地位,像妾、侍妾、格格不过是称呼不同,大多一般出身。像乾隆的高贵妃做了10年的侍女才册封为侧福晋,那十年大概就是侍妾的身份。

10

区别很大。

福晋是清朝皇室贵族妇女的封号,用汉语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夫人”的意思。

清朝的后妃制度最初并不完善,努尔哈赤共有16个妻妾,都被冠以“福晋”的名号。顺治十七年才完成制度化,规定清朝皇太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的正室夫人都封嫡福晋,简称福晋,妾室则称侧福晋。



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廷定制的冠服,并在宗人府登记造册。至于福晋、侧福晋的数量,则各不相同。福晋作为正妻,无论何人,只能封一人,侧福晋的数量则有不同的规定。康雍时期,亲王可封侧福晋两人,郡王可封侧福晋一人;乾隆时期形成定制,亲王可封侧福晋四人,亲王世子以及郡王均可封侧福晋三人,奉特旨赏给者则不限额数。

而嫡福晋、庶福晋所生子女,其地位也不尽相同。嫡福晋所生子嗣自然是嫡出,侧福晋所生子嗣叫侧出,享受嫡出待遇,与庶出有本质区别。以亲王为例,福晋所生子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所生女封郡主,侧福晋所生子封二等镇国将军,所生女封郡君。



庶福晋其实就是妾,所以它不是一个封号,只是一种客气和委婉的称呼,目的就是让妾室不那么尴尬,既无须礼部册封,也无须宗人府登记。庶福晋所生子嗣是庶出,地位与嫡出和侧出有明显差别,但亲王的庶福晋也可以封三等辅国将军。

至于侍妾,又称为格格,她们连妾都不如,一个“侍”字说明了她们的身份,不过是侍奉男主人饮食起居的下人和丫鬟而已,或是在府中从事端茶倒水、浣洗衣物、缝补衣裳等工作。但她们有些姿色,被男主人看上,然后霸王硬上弓。有一些运气比较好,生下子嗣,子嗣又被父亲所喜,由此完成了阶级跃升。比如乾隆帝的母亲就是一个侍妾,但由于生下了乾隆,乾隆又被他爷爷康熙看上,最后才当了太后。所以康熙第一次看到乾隆,就立刻召见身为侍妾的乾隆母亲,并意味深长地说,她将来一定是个“有福之人”。



当然,大多数侍妾的运气就一般了,被男主人霸王硬上弓后,就没了下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