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自1636皇太极改后金为清至1912溥仪退位,共传12帝,国祚276年。

在这276年的时间里,清朝共出了“铁帽子王”12位,其中8位是皇太极在位时所封的开国元勋,其余4位为清中后期雍正、咸丰等帝陆续封赏。

“铁帽子王”,顾名思义就是他们王爷的“帽子”是“铁打的”,伴随清王朝世袭罔替,保世世子孙永为王爵共享富贵

清朝的爵位分为世袭罔替与世袭降等两种传袭方式。

世袭降等,指的是在爵位的传承过程中,爵位每传一代便跟着下降一等。比如说自己祖父的爵位是和硕亲王爵,那么传给自己父亲的便是多罗郡王爵,再到自己便是多罗贝勒爵,到自己的儿子也是固山贝子爵、孙子镇国公、曾孙辅国公……直至无爵为止。且爵位在传承的过程中,容易因为犯错而被剥夺。

其一、世袭罔替,永不降爵

而“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的传袭方式,则没有降等世袭的限制,子孙世世代代均可享与先祖同等爵位。除了犯谋逆大罪,爵位不会被剥夺或降等,当然也有隔代后会恢复爵位的案例,如多尔衮的和硕睿亲王爵。

他们的爵位自受封之日起,便与清王朝捆绑在一起,除了王朝覆灭,永不受威胁。以代善为例,其和硕礼亲王的爵位世袭共传十世、12位王爷。

这边是“铁帽子王”的第一大特权——世袭罔替,永不降爵,同时这也是“铁帽子王”名号的来源所在。

其二、铁帽子王的尊崇地位

首先铁帽子王的王爵爵位属于超品爵位,地位远高于一品品级,同为超品爵位的公爵地位上也不如铁帽子王来的高贵。此外,这些铁帽子王们,基本上都是洲八旗的旗主,至于旗主在旗人中的地位有多高,相信熟读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的。

不熟悉历史的也没关系,像素以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一个桥段和大家说说八旗旗主的地位。《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军机大臣、一品大员的和珅跟金大烟袋起了嫌隙,甚至和珅还抬出了自己正红旗出身的身份想压金大烟袋一筹。哪知道这个金大烟袋是正红旗的旗主,作为旗人的和珅只能算是金大烟袋的奴才,吓得跪在地上不敢动。

要知道,当时的和珅已经是正一品、领班军机大臣、一等忠襄公。如此尊崇的身份,在金大烟袋面前可以说是屁都不是,还不是得乖乖给金大烟袋下跪行礼。甚至最后金大烟袋还说哪怕有一天自己落魄到大街上要饭,他和珅照样要跪下磕头行礼。虽说这是影视剧中的桥段,但这也体现了旗主地位的尊崇,反过来也证明了铁帽子王的地位可见一斑。

其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光有地位自然是不够的,就算是“铁帽子王”他也要吃饭要有钱,这样才能贴合自己的身份。清朝时,铁帽子王的年俸为白银一万两、禄米一万石。

按照清朝康熙时期的米价七钱银子一担米(142斤)来计算,“铁帽子王”一年的俸禄大概折合为二万五千石大米,按照我们现代的算法就是355万斤大米,按大米五元来算,价值斤两千万元的购买力,这有多可怕,不用像素多说了吧!

此外,清朝一品大员的年俸禄为一百八十两白银和九十担禄米。这在当时已经是极高的收入,但铁帽子王的俸禄却是一品大员的百倍。而普通人一月只有一二两的收入,一年也才一二十两,这对比起来,便能知道铁帽子王们到底多有钱。

以上便是铁帽子王的三大特权,也是为何说人人都想做“铁帽子王”的原因。不过俗语说的好,打江山难败江山易。这些铁帽子王们随着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不如一代,清朝覆灭后,他们连自己生活的能力都没有,可悲可叹啊。

文/@像素说 ,点击头像了解更多精彩历史。

最佳贡献者
2

官帽子可能就是这个得来的吧,看来铁帽子也不铁呀。[呲牙][呲牙][呲牙]


3

我是小生读史,来回答你的问题:

铁帽子王是清朝特有的爵位,获得者大部分都是为大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铁血战将。自然比起其他王爵多了不少特权,比如爵位世袭、永不降级、俸禄优厚、还有专属王府,相比其他爵位,铁帽子王实在是尊贵无比了。


铁帽子王这个称呼,并非就是字面意思理解的“王爷带铁帽子”,它的特殊含义是世代罔替的亲王的民间俗称,也是老百姓对铁帽子王的尊敬。清朝时候,一般来说大部分官级都需要降一个等级在继承,儿子比父亲的官位要低一档,叫铁帽子也是因为这个爵位是不用降级可以一直传承,直至清朝灭亡。


清朝的官员管理制度非常严格,要求文武百官必须都居住在京城,不能任地方官,也不能拥有兵权,当然了官位的降低对应的俸禄也相应的减少,但是铁帽子王不在此列,他的俸禄较一般爵位优厚且不会被降级影响。


虽然最后,沿袭下来的铁帽子王已经不是权力的象征,它渐渐变成一个荣誉头衔。但在最初,成为铁帽子王的人却都手握兵权,尊贵无比,还拥有自己的铁帽子王府,是清朝级别最高的爵位。而由于设置的条件严格,达成的人数也很少,比如一代豪杰多尔衮就是其中一位铁帽子王。正是这些组成因素,铁帽子王的传说才能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接下来在写一些扩展的知识,认识下大清存在的几个铁帽子王:

  1. 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被称为“古英巴图鲁”。
  2. 郑亲王——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3. 睿亲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因军功被赐号“墨尔根代青”。
  4. 豫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15子豫通亲王(多铎)。
  5. 肃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
  6. 庄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
  7. 克勤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
  8. 顺承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
  9. 怡亲王——始封祖为怡贤亲王允祥。
  10. 恭亲王——始封祖为恭忠亲王奕訢。
  11. 醇亲王——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譞,奕譞是清宣宗旻宁第7子,咸丰年封醇郡王,其福晋为慈禧胞妹。
  12. 庆亲王——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世爵的亲王。

4

清朝铁帽子王是清朝的吸取了前朝爵位上的弊端,也就是在明朝的爵位制度上改良而来。

在清朝276年的国寿中,一共出现了12位铁帽子王,而且其中的8位是清朝开国元勋而受封的,只有四位是后来册封的,可见清朝的铁帽子王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因为在明朝的时候,宗室都册封王爷,然后分封领地,最后到了明朝末期的时候,国家是封无可封,且宗室开支几乎快要占到了国库的一半,可以说明朝是被宗室拖垮的也不为过。

有人笑称明朝对待宗室的策略是“养猪策略”,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猪养肥了还可以做贡献,可是明朝的王爷们就是只进不出的那种,最后明帝国倒台,这下就真的变成了“猪”了,任人宰割,大把的财富就这样便宜了清朝。

好了回到清朝,清朝统治者深感这种做法的弊端,于是在爵位上做出了调整,只有做出了大功的宗室才能有铁帽子。而向其他臣子的无论多么大的功绩都不封王。

在清朝拥有一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的爵位,基本上就是只要清朝不灭亡那就是人上人,无论是如何清朝政府都养着你。而且除此外,这个爵位还是一个免死金牌,只要不犯造反的罪,无论多种都最多就是剥夺爵位,给与其他旁系继承。

而且所有的爵位都是超一品的存在,在京城碰上了朝廷大员的时候,如果对方没有爵位的话,还需要行礼的,地位可是非常之高的。

所以铁帽子王的最大的特权就是只要不造反,那就是一块免死金牌。

5

谢邀!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朱元璋建立明朝说起。当年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内心当中感慨万方,纵观历史像自己这样的身份当上皇帝的还是独一份,老朱又想到了这几十年来受的苦,在内心中暗自发誓,自己的子孙后代一定不能过这样的苦日子,打今天起,只要是我朱元璋的后代,只要大明朝没有倒闭,那么国家养你一辈子!

这可能是最早的溺爱,这也导致了明朝末期藩王数量急剧增长。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当时明朝的宗室人口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七千人,朝廷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要用来喂饱这些“皇亲国戚”,而这些活宝还要想方设法的克扣当地百姓,用国家的蛀虫来形容他们十分的合适。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清朝统治着清楚地认识到明朝藩王制度的弊端,并且也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首先获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官职,每过一代便降一级,这样就避免了国家养一大堆闲人的情况。

而在清朝建国期间,有一些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军事将领,鉴于他们卓越的功勋,朝廷赐予他们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铁帽子王”,这样的“铁帽子王”在清朝建立初期一共封了8位,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到了后来,又有四位大臣因为对稳固朝廷统治做出巨大的贡献,分别是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同样的被封为“铁帽子王”,这样一来清朝“铁帽子王”的数量一共是12位,可谓凤毛麟角。而他们所获得的权利也是十分巨大的。

1、“世袭罔替”是铁帽子王最大的特权,也是自己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财富。别人的爵位可能传几代就没有了,而铁帽子王只要大清没有倒闭,那么子孙后代就都能继承这个爵位,十分诱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整个清朝也只有12位铁帽子王。

2、铁帽子王的福利也非常的好,每年光俸银就有1万两,还有1万斛禄米,而当时清朝一品官员的俸禄为一百八十两白银和九十担禄米,二者地位的差别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年收入,再加上一些别的官员的“孝敬”,足够一辈子过得舒舒服服的了。

3、铁帽子王一般都是八旗的旗主,对军事力量拥有一定的指挥权,所以在朝堂之上皇帝也要敬让三分,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在清朝,铁帽子王的权利是最顶尖的,也是无数满族人所向往的。

6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知道铁帽子王是什么?难道是字面意思带着铁帽子的王爷吗?显然这不是正确答案。这个称号只出现在清朝,是当时的民间俗称。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

其实在明朝时,皇帝们为了安抚宗室,已出现了“铁帽子王”的雏形。到清朝时继承了这一制度,并加上了满洲人自己的特色。

但以为后代可以承继爵位,并且无须降等,就代表着铁帽子王拥有者无可比拟的特权吗?其实并不是,在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特权的庇佑,因此也不能够太任性。

如何能成为铁帽子王

(1)功封

清代铁帽子王共有12人,但在清朝开国之初的时候,只有8人。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看这些人的名字,就可以发现了两个共同点。除了都是皇室宗亲外,他们都是在大清建国中立下卓越功勋的重臣。比如在征讨女真、明朝途中屡立战功的代善;比如指挥清军入关,入主中原的多尔衮。

这些人在大清夺取天下之初,所发挥的作用,跟所获得的功劳都是无人可比的。他们能成为铁帽子王,是用一刀一枪戳出来的功劳换来的。这就是功封,是成为铁帽子王的方式之一。

(2)恩封

战将勇士大多希望出生在乱世,因为动乱的环境才能给他们提供建立功勋的机会。而到了治世中,人臣发挥的作用就稍显逊色了。为什么呢?天下基本大定,再不能掀起多大波澜,他们自然也就缺少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但并完全不代表,身为人臣者就再没建功立业的机会了。因为虽比不上打天下时的真刀真枪流血牺牲,可是君王治天下,维护统治也有很多地方都需要重臣的效力。

就好比清朝,虽然结束了汉人统治江山,但在建国初期他们的政权其实也是内忧外患。而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就是因为清朝在巩固江山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皇帝也对他们加以敕封,配享太庙。这种就是恩封,是成为铁帽子王的另一种方式。

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

通过上文所述,就能发现一个现象。铁帽子王并不是因为封王才得到权势,在他们封王之前其实已经位极人臣了。所以铁帽子王对他们而言,更多代表的一份荣誉,一份可以绵延后世的荣誉。说到特权,相比其他亲王实际只多了三点。

第一就是世袭罔替。一一点确实足够其他亲王羡慕了,并且隔代都不降爵。

第二就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第三就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民间也称之为铁帽子王府。

这三点关系到爵位、俸禄、面子,可恰恰就是特权中最重要的“权”没有。也就是说“铁帽子王”的并没有给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带来更高的权利和法律庇佑。如果他们有不法的行为,同样会被严惩。

铁帽子王如果犯事,也会被纠察惩处。铁帽子虽然不会因此受影响,可是戴铁帽子的人随时可以因罪更换。比如礼亲王就因为凌辱大臣,并在府内对下人滥用私刑,结果被削爵,圈禁近一年。

可见“铁帽子”并不能给这些王爷当尚方宝剑用,更不是免死金牌。

结语

自周朝实行分封制以来,一直被后世王朝效仿。可是裂土封王对中央政府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不但让诸侯王可以培养自己的势力,有异心者则会对朝廷构成威胁,而对君王加强中央集权来说,更是起了反作用。

到清朝的“铁帽子王”,表面上是给了诸王偌大的荣誉。但实际对诸王而言,既无封地,又无属国,只能在京城居住,不能到地方任职,更不能掌握军队,一切归国家掌管和约束。看到这里就不难发现了,所谓的铁帽子王,更多的只是被清统治者用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武器。从这点讲,铁帽子王更不会被赋予太多特权。

清朝铁帽子王有特权吗?有一点无关紧要的。但真遇到点事,还真不好使。

7

铁帽子王指可以世袭罔替王爷爵位的亲王。清朝铁帽子王一共12位,早期因为战功得到封王的8位。

1 礼亲王 代善 ,努尔哈赤次子,皇太极之兄。

2 睿亲王 多尔衮, 顺治帝早期清朝实际掌权者。

3 豫亲王 多铎,努尔哈赤15子,打败李自成,俘虏南明皇帝朱由崧。

4肃亲王 豪格, 皇太极长子,射杀张献忠。和多尔衮争夺皇位失败被下狱自杀。末代肃亲王善耆有个女儿叫川岛芳子。

5裕亲王 硕塞 ,皇太极第5子,俘虏朱由崧有功,后世改庄亲王。

6郑亲王 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侄子。后世郑亲王瑞华和肃顺等八个咸丰顾命大臣被慈禧所杀,称“辛酉政变”。

两位郡王

7克勤郡王 岳拖,代善长子。死后被追封郡王。

8顺承郡王 勒克德浑,代善第三子,顺治五年因战功封顺承郡王。

这四位是清中后期封的

9 怡亲王 胤祥,康熙第13子,咸丰死后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被慈禧赐死。

10 恭亲王 奕訢,道光第6子,咸丰帝兄弟,“辛酉政变”支持慈禧,后成议政王。洋务派代表人物。

11醇亲王 奕譞,道光第7子,兄长咸丰,侄子同治,儿子光绪,所以宣统。福晋是慈禧的胞妹。

12庆亲王 奕劻,慈禧60大寿被封,和李鸿章一起主持辛丑议和。配合袁世凯劝溥仪退位。

铁帽子王的特权有三个

1 世代袭爵位,不像其他亲王会一代一代降爵。

2 俸禄很高,银子一年一万两,米一万斛。

3 王府世袭。

亲王属于权利的中心人物,享有特权中的特权,不过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也会死,上面写的亲王就有好几位是被赐死的,后代也有被剥夺爵位的。

好不好使的看犯了多大事,一般是无上荣光的。

图一多尔衮。图二奕訢。图三奕譞




8

终清一代近300年,一共只有12位“铁帽子王”,其特权也是非一般爵位可比。

清王朝建立之初,便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专属于皇族的爵位制度,从等级上来看,皇爵共有十二等,分别是: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名称上之所以怪怪的,是因为这些爵位的制定是在承袭明朝汉制爵位的基础上加入了满清特色,属于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

而比名字更具特色的是,如果没有特别指出,就算是和硕亲王,在传给儿孙时也要降级,每传一代便要降一级。

这是因为清王朝看到了明王朝的皇爵制度中亲王爵位不降造成的弊端,到了明末,各代产生的亲王爵位遍地都是,为了养这些人,国家要付出巨大的财政支出。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清朝便制度了这么一个“全民降爵”的招数。

但这也有点残酷了,皇帝再喜爱的儿孙,只要他做不了下一代国君,经历了几个世代,后代岂不是只能时最低爵位了呢?


其实不然,根据爵位最初起点的高低,降到一定程度后就不用降了,以该爵位继续传给子孙。具体说来,和硕亲王爵一直递降到奉恩镇国公就不会降了;多罗郡王则降到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降爵到不入八分镇国公;固山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奉恩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

而且根据每一代人在当朝中的贡献,当代的皇帝是有权利免降他的爵位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激励,想要保留住封爵,就继续一代一代的好好干。

当然,我们今天说的“铁帽子王”便是跳出这套降爵制度的例外。在建国的过程中,以及在各朝各代为稳固江山做出卓越贡献的皇族,会被封为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也就是“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在建国时期共产生了八位,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可以看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并非都是亲王,但却拥有普通亲王所没有的特权:世袭罔替。

除了建国时期的这几位铁帽子,还有四位铁帽子王在清王朝的中后期产生,他们是怡亲王胤祥,也就是《雍正王朝》等出镜率极高的号称“侠王”的十三爷,他在辅佐四哥雍正皇帝时功勋卓著,被破格封为铁帽子王。

之后到了清末,还产生了三位铁帽子王,即恭亲王奕訢,俗称“鬼子六”,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的生父,清朝海军主要奠基人;庆亲王奕劻,被戏称为“皇族内阁”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

9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是清朝一种特有的爵位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拥有更多的特权和更优厚的福利待遇。大清朝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他们或战功彪炳,或治国有方,或功勋卓著,都为大清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铁帽子王有何特权,我们不妨来一起看看:"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可以祖祖辈辈,世代传承,子子孙孙都荣耀,有地位);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不愁吃喝,长期饭票,二世祖的不二选择);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家大业大,既风光又有权势,房子在什么时代都是重中之重,而且这是御赐的豪宅)

10

“铁帽子王”正式名叫“大清世袭罔替亲王”,俗称“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并不是头上真的戴一顶铁制帽子。说白了,就是这顶王爵的“帽子”,像铁一样,世代传承,世袭罔替,子孙后代永远戴在头上。

最最重要的一点:其子孙后代永远继承王爵,永远不降级。

“铁帽子王”一般拥有四大特权:

一、世袭罔替,尊贵象征。代代为王,永不降爵。

二、俸禄优厚,地位崇高。铁帽子王,地位高于一般亲王,俸禄优厚,一年有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三、开衙建府,赐予铁帽子王府。坐拥有世袭罔替王府,荣耀无比。

四、死后拥有资格配享太庙。丧葬规格高于一般亲王,死后享受皇室膜拜和祭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