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事能力说,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堪称强到无与伦比。
当然,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历代的吐槽也不少。最出名的就是《三国志》里的这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所谓“诸葛亮不会打仗”的论调,好些都是参考的这句。但参考《三国志》原书,就知道这是严重的断章取义。
这一句话,出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这句话之前,更有洋洋洒洒的一大段,说诸葛亮作为相国很成功,执法严格却让人心服口服,安抚百姓治国有方,整个蜀汉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简直到了“管、萧之亚匹矣”的境界。也就是管仲萧何的等级。比起这样的辉煌成就来,他军事上未能北伐成功,才显得有点逊色:“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也就是说,《三国志》里原来的意思是:跟做丞相的执政水平比起来,诸葛亮强大的军事水平,却是差了一点点。这哪里是说他不会打仗?
恰恰相反,同样是《三国志》里,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字里行间都是百分百认账。就说最基本的治军能力,《三国志》直接来句“治戎为长”。那强到什么程度呢?“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大军整齐划一,行军打仗令行禁止,纪律无比严明。如此钢铁般的凝聚力,与后世的“岳家军”等劲旅如出一辙。实打实的铁血虎师。
当然《三国志》除了夸,倒也“贬”了下,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但连起来的意思是,比起诸葛亮这打造钢铁劲旅的带兵能力,出奇制胜方面的谋略,诸葛亮稍微差了些。这就好比金庸武侠小说里,有人说“倚天剑刺杀效果强,但砍人效果比起屠龙刀来还是差一点”。诸葛亮的谋略能力,就是“短”到倚天剑等级。
如果说“奇谋”还稍“贬”一下,那么说到战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三国志》就直接写实了:“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每一条,都不知收了后世多少膝盖。
所以,就是被很多人拿来当“诸葛亮不会打仗”证据的《三国志》,其实却恰恰以详细的笔墨,心悦诚服的告诉了后世读者,伟大的三国政治家诸葛亮,更是一位何其优秀的军事强人。其强大程度,正如《三国志》中一句无奈叹息:“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能打败诸葛亮这样杰出的军事家的,只能是命运啊!
那么问题又来了,《三国志》里这些近乎五体投地的好评,放在诸葛亮的戎马生涯里,到底靠谱不?
首先一条,就是战略眼光。典型《隆中对》。躬耕南阳的诸葛亮,面对求教上门的落魄将军刘备,毫无压力侃侃而谈,所谓“天下三分”的狂言,先荆州再益州的发展战略,放在当时看,简直是画饼充饥的疯话,却在之后多年里严丝合缝的实现。如此拨云见日的战略规划能力,只能用奇才形容。
然后是实际带兵水平。精于识人的刘备,把军政大权临终前悉数托付给他。就在这场托付三年后,诸葛亮就用一场南征证明了实力:以大军渡过泸水不毛之地,几乎是以轻松吊打的方式,令各叛乱部落悉数臣服,甚至终生奉诸葛亮为神明。南征,这个中国古代叫无数名将吃血亏的高难度动作,诸葛亮稳稳完成。
而在诸葛亮穷尽心血的北伐里,对照《三国演义》里各种出神入化的神发挥,历史上的诸葛亮,手里根本没有野史里传说的三四十万大军,能动用的最大规模兵力不过十万人,却要每次横挑兵力地形绝对优势的曹魏精锐,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任务完成的怎么样?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恐怕最有发言权。诸葛亮军团的令行禁止和战力凶悍,所有交过手的曹魏军队都是集体认账。至于诸葛亮比较“短”的奇谋?231年出祁山时,就虚虚实实叫司马懿上了当,硬在司马懿眼皮底下割走魏国上邽小麦。吃饱了后迎击司马懿,又剁了三千多魏国精锐脑袋。哪怕被猪队友李严构陷,放弃好战局撤军,撤退路上还捞了一票,把追上来的魏国悍将张郃射杀!
而在几次交手后,哪怕在诸葛亮最不济的“奇谋”领域,诸葛亮都把号称擅长奇谋的司马懿折腾出毛病。每次迎战诸葛亮,就是死守不出来,“奇谋”“正战”全不接招,就靠优势兵力物资干耗。耗得诸葛亮溘然长逝后,更是追到半道又赶快回来,就怕中诸葛亮的招。倘若说诸葛亮的军事水平是短板,那么司马懿又“短”到什么地步?司马懿本人有原话:“(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以这些实实在在的战例说,《三国志》称赞诸葛亮军事才能的那些桥段,哪里是夸张?南北朝学者裴松之就嫌夸的不够,又狠狠注了一段:“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以,实彼孔明自来自去。”
也就是说,能够做到以只有魏国九分之一的土地人口,向占据兵力地利物资绝对优势的曹魏司马懿大军发起攻击,打得司马懿龟缩不出的厉害人物,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唯有一个诸葛亮。
了解了这样真实的强大,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两千年以来,这个终生没有突破祁山的诸葛亮,却得到了无数帝王将相,特别是横扫天下的战神级人物们,心悦诚服的敬重膜拜!
因为识英雄,重英雄,正是历经考验的中华民族,永远生生不息的高贵品质!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