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从整体战术水平来看,日军的作战思想其实一直停留在一战的水平。因此在已经开启机械化作战的二战时期,日军无疑落伍于时代整整20年。因此,对于这样一支战术思想落后的军队来说,它的军备其实也难以跟上时代。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日本的资源匮乏是影响日军装备升级的一个原因,但是从二战时期日本军部对士兵的操练方式来看,日军士兵最基本的训练要求其实是两点:熟悉刺刀战、步枪射击精准。因此,日军士兵在现代化机械化作战上面有所不通,也是一个必然。其实我们看看二战时被日本当成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就知道:当时日军将这个师团打造成一个军中机械化王牌,但在诺门坎战役中却被苏军吊打,甚至有传闻说苏军坦克直接在日军坦克上碾了过去,可见日军在装甲集团化作战上的技术水平、战术等都远远不及同时代的苏联。


而这样一支战术思想落后的军队,也影响了它在陆军武器上的装备。首先从日军装备最多的三八式步枪来讲。这种步枪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设计上都整体偏向于冲锋作战以及近战格斗,因为它的枪长完全可以断定是二战时期的枪械长度中最长的,加上刺刀都已经达到了1.7米,这样的长度是极难适应在战壕中的守卫作战的。虽然三八式步枪在中国战场上较于中国军队的汉阳造、中正式射程远,在东亚战场上和中国军队开打时比较有优势,但一旦和美军接触,它手拉式的单发射击设计在火力上就已经不能和美军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相提并论了。

而谈及陆军装备,除了步枪外,就不得不提轻重机枪。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装备的机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96式轻机枪,一种是92式重机枪,前者形似中国军队的捷克式轻机枪,是歪把子的改进版,后者则是日本仿制法国重机枪而研发出来的。


对于96式轻机枪而言,它和三八式步枪一样采用6.5毫米有板子弹,这意味着它能和三八式步枪通用一种子弹。而在设计上,96式兼具歪把子和捷克式两种枪的优点,使得其在火力上更加具备优势,就连当时使用捷克式轻机枪的中国士兵都有点羡慕它的威力,可谓是当时日军装备中的精品。

而92式重机枪在火力上也丝毫不逊色于其它机枪。它采用精度更高的7.7毫米枪弹,每发子弹相当于一发中正式步枪的火力,或者可以说它的射击相当于一把中正式步枪连续射击。在抗日战场上,中正式步枪给日军带来的杀伤力远远大于三八式步枪给中国士兵带来的伤害。一般而言,一发三八式步枪弹可能因为穿透力太强而穿透士兵身体,只造成轻伤或穿透伤,但中正式每一发子弹给日军带来的伤害都是非死即伤。因此,92式重机枪的火力之强也就不言而喻了。

说完枪械,我们再来看看火炮方面。二战时期,日军主要装备的火炮为92式步兵炮,还有89式掷弹筒。


92式步兵炮是一种完全根据亚洲地形研发出来的步兵炮,平射的时候相当于加农炮,曲射则相当于榴弹炮,这意味着它在任何地形上都能架起来使用,能在任何时候为步兵的进攻提供及时而强大的火力。当时的中国远程火力为什么比不过日本呢?其实不是因为中国军队的火力不行,而是中国的火炮多从欧美进口,这些火炮在平原上威力也不小,但遇到复杂的地形就没有日军的92式步兵炮方便了。(下图为中国军队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

而89式掷弹筒也是日军普遍装备的火力支援武器,它使用日军装备的91式手雷作为炮弹,但它的缺点是没有准星,瞄准全凭日军士兵的感觉。而它所使用的91式手雷类似于微型迫击炮弹,在携带时比手柄式方便,也易于轰炸死角、配合进攻,威力十分理想。


最后,说说日军军官装备的14式手枪。这款手枪完全是日本军备的败笔,射程极短,故障率极高。在战场上,偶尔会发生这么尴尬的一幕:有些日本军官在战败时想用自己的手枪自尽,但却发现手枪故障了,就只能拔刀切腹了。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日军战术单位通常为师团,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为: 士兵21945人,马匹5849匹,步骑手枪9476枝,576具,轻机枪541挺。重机枪104挺,野山炮64门,步兵炮44门。



轻武器: 1. 军刀篇:32式军刀(俗称32马刀):日本陆军军刀采用传统“阵太刀”的形式



日本二战98式军刀



2. 手枪篇: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提起南部十四式手枪,估计没有几个听说过。但是如果提起王八盒子”手枪,恐怕就大不一样了。此枪为日军在侵华战争中装备的主要手枪。他不但样子怪,威力也小,由于这枪的皮套有个圆形的盖子,所以中国民间俗称其“王八盒子”,臭名昭著的王八盒子。


3.步枪篇:“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与王八盒子一样臭名昭著。在中国大地上的城乡村野、街头巷尾,有谁不知道“小日本鬼子的大盖枪”呢!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单兵武器,也是装备量最大、装备时间最长的一型单兵武器,直到日本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停止使用,用整整40年。

重武器:1,轻机枪,歪把子:


“歪把子”是中国广大抗日军民给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起的一个俗名。这个俗名既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又蕴含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恶与仇恨。

2.九二式重机枪



被日军称做除了重量偏大以外没有任何缺陷的重机枪,是整个战争时期日军最重要的重机枪,战场上这种重机枪,号称枪响人亡绝非夸大

3 .迫击炮、山炮:



日军60式迫击炮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

支援火炮:



四一式75毫米山炮



50毫米口径的八九式掷弹筒,具有一定近战火力优势。

高端武器:

坦克:



三式中型坦克,重约18吨。四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为30.8吨

飞机:



川崎九一三菱九六

3

二战日军分为海军、陆军,各自师团编制,装备大不相同。其中威力最大的有大和的舰炮,自杀式人操鱼雷,威力最小的,可以是一把军刺。在这里,仅仅罗列一下二战中常见的日军单兵轻武器装备。


  1. 军刀

众所周知,日军是少见的几个到了二战还佩戴军刀的现代化军队,一方面是日本人有武士道的文化传统,一方面是日本人在明治维新后积极学习欧美,而一战时期的欧美军队,有将领佩戴指挥刀的习惯,指挥刀来自于骑兵部队广泛使用的马刀和古典骑士的佩剑。

日军军刀和武士刀是有本质区别的,日本武士手工打造武士刀,视其为个人身份,家族传统,荣誉的象征,武士刀和大马士革刀、马来克力士剑并称世界三大名刀。而日本军刀是1934年至1945年间,日军发动侵略战争中量产并装备军队各级指挥官的制式指挥刀。

日本军刀以传统太刀为原型,发展出94式军刀,后演化出98式,95式还有将校式。

当然一些具有武士家族传统的日本军人会带自己打造的武士刀上战场。飞行员带这些金属锻子上飞机影响罗盘导航,装甲兵带它们进战车行动不便,论刺杀效果不如加了军刺,长近两米,如同长矛的三八大盖,论劈杀效果,不如抗日军民的大刀片子,说实话实战中日本人的军刀是非常鸡肋的物品,但是,一些变态的日军也将其发展出了变态的用法,比如——百人斩比赛。作为一件军品,不能杀敌,而是为屠杀百姓屡建奇功,实在臭名昭著。

2. 南部九四式手枪

九四式八毫米手枪,是日军在1934年装备部队的专门为战车乘员,汽车兵,飞行员等非直接战斗人员所装备的自卫手枪,精准度高,重量轻,便于携带和射击。

该枪的缺陷有两个,一个是威力不足,仅限于自卫,一方面是在不关闭保险的情况下,如果上弹上膛的话,特别容易走火。因此对非专业人员和使用习惯不好的人员来说非常容易误伤。

3. 南部(大正)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

是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南部麒次郎以其南部陆式手枪作为基础而设计出来的军用手枪,发射同为由南部麒次郎设计的南部弹,因此又称为南部十四式。号称是东方的鲁格,实际上只是一个外形类似鲁格,粗劣的仿制品,甚至算得上是对精良的德国P08鲁格的侮辱。

这支枪的缺点是撞针容易断,弹夹容易掉,经常卡克,扳机护环不够大,极寒地区戴手套的士兵手指伸不进去。

因为该枪皮枪套外形类似乌龟壳,所以也被抗日军民戏称为王八盒子。

4. 壹式将佐手枪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在东南亚攻城略地,攻势凶猛,占领了很多国家地区,军官需要参加各种受降仪式,而王八盒子背在身上很难看,所以,专门为此开发了一种便于佩戴,小巧好看的壹式将佐手枪,外形类似比利时勃朗宁M1910,这种枪配发给高级将领,因此并不多见。

5. 30年式刺刀(三八军刺)

又称99式刺刀,是为日军制式步枪三八大盖专门设计的军刺,长度达30厘米,假装在长达一米二的三八大盖上,长达一米五,简直就是一个长矛,因此侵华日军在单兵肉搏拼刺刀的时候占尽了优势,30年式刺刀也从此臭名昭著。但是,刺刀肉搏这一套老掉牙的东西在远东诺门坎和太平洋战场上,面对苏军的装甲坦克兵团和美军的自动化火器,就只是笑话了。

6. 三八式步枪(三八大盖)

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开发研制,1905年(明治38年)装备部队的制式步枪,其设计思路仿造的是德国的毛瑟步枪,因为枪机上有一个金属防尘盖,所以得绰号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有两大特点,一个是长,一个是穿透力强。

欧洲的一战主要是堑壕战,过长的步枪在堑壕中非常掣肘。因此各国都在努力缩短步枪长度,并且努力开发速射武器,而日本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兵肉搏单挑的思维模式,面对的东亚各国实力极弱,并不需要大火力自动化速射武器,同时也有节约资源的考虑。所以,日本人努力把枪往长了做,三八大盖全长一米二,当时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不过也才一米五左右,插上刺刀就是长矛一支。

枪管长,外加不断改进的弹药,三八大盖拥有低伸平稳的弹道与终端弹道,有效射程达800米,是当时中正式步枪的一倍。尴尬的是,子弹射程远,穿透力过强,停止作用却有限,往往命中目标后形成一个贯穿伤,不会留在体内,所以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另外在近战时特别容易穿透敌军而误伤友军,所以日军陆军操典中明确规定,肉搏战中,需要将子弹退膛,所以在很多抗日神剧中我们得以看到这一情节。

7.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

是日军在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定型为制式装备的一款轻机枪,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被设计为向右弯曲,在中国获得绰号“歪把子”。

这应该是历史上公认最差的轻机枪之一。

首先,支架高40厘米,而当时的全世界标准都是30厘米,所以日本兵趴着射击的时候,比别人多高出一个头,简直是活靶子。其次,采用奇怪的漏弹斗供弹,而每次只能五发五发地填装,填装了半天,最大载弹量只有30发,还要一排五个一排五个往填弹斗里面放。第三,结构复杂,容易损坏。

8. 九六式轻机枪

因为十一式轻机枪臭名昭著,效果十分坑爹,因此日本官兵一直要求有新武器将其取代,因此九六式轻机枪诞生,这是仿造当时大名鼎鼎的捷克ZB26轻机枪设计生产的一款武器。最初其6.5毫米子弹缺乏穿透掩体的能力,于是在1937年后又采用7.7毫米子弹加强火力。实战证明,这款武器即耐用又可靠,被看做是二战中日军最先进的机枪,一直被使用到战争结束。


9. 九二式重机枪(啄木鸟)

1932年研发生产的一款重机枪,采用92式7.7毫米子弹,气动原理,风冷散热,射速400 - 450 发/分钟,有效射程800米。

这支枪唯一的缺点是有点重,连三脚架重55.3 公斤,机动性不足。但是当日本人把它放进碉堡、工事,形成一个固定火力点,就比较麻烦了。

10. 九七式手榴弹

日军自行研发的破片手榴弹,但是击发方式为撞击其底部的敲击器,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日军投弹时要用它在头盔上敲一敲这一幕。这种手榴弹有两个缺点,杀伤力不足,同时引信不准确,非常危险。

11. 八九式掷弹筒 (膝盖迫击炮)

八九式掷弹筒是日本陆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使用的榴弹发射器。射击范围为190米至700米间,可发射十式手榴弹、八九式掷榴弹、九一式掷榴弹、烟雾弹、燃烧弹。掷弹筒比迫击炮更轻更小,便于携带和隐藏,虽然精确性不如炮击跑,但是有效弥补了手榴弹和炮击炮杀伤力、射程上的空白地带,如果被经验丰富的射手操作,则是一种成本低廉,威胁巨大的武器。

美军将其命名为膝盖迫击跑。

12. 九二式步兵炮

1930年服役的日军对地火炮,一般作为大队支援火力,也被称为“大队炮”。这门炮非常小,骡马,甚至人都能拉着走,便于运动、隐藏,而高低射角居然从-10°度到+75°,既可以平射,也可以相当于迫击炮,所以适用范围极广,是一款成本低廉,却非常务实高效的武器。

13. 百式冲锋枪

日本人是有冲锋枪的,自行研发了百式冲锋枪,然而其战术思想是以节约弹药为本,所以,这种武器未得到大量装备。

14. 九七式狙击步枪

根据三八大盖改造的狙击步枪,加装光学瞄准镜。采用6.5mm有坂子弹。

这款武器设计上并无突出之处,但是一个巧合使其在实战中令人畏惧,当6.5mm子弹的小口径的弹头经过约24寸长的枪管时,火药燃烧充分,枪口几乎不残留闪焰,因此,射手躲在暗处射击时,人们根本看不到任何光亮,这支枪成了十足的“冷枪”和“毒舌”,特别是在太平洋的丛林里,令美军痛恨不已。

二战的日均武器大多透着逗比和邪性的特点,然而,在二战中,日本人拥有完整的军工体系,能够自行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各种军火,并发动侵略战争,其野心和实力不容调侃,至今依然如此。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国防强军,需常备不懈。

4

在步枪方面。日本步兵使用的主要步枪是日本国产的“三八式”步枪。它是侵华战争中日本陆军装备最普遍、中国居民最熟悉的步兵武器。“三八式”步枪于1905年的日本明治38年定型生产,由于依据天皇年号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此该枪原型为?日本“三十式”步枪,后为防止沙尘进入枪机,导致操作不良,在枪击上设置了一个拱形防尘盖故又被称为三八大盖。这种枪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射击时后坐力,小易于控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很少出现枪栓断裂的情况,射击精度好;射程远,有效射程达460米,枪身长度为1280毫米,加上长度五百毫米的单刃刺刀,非常有利于小个子的日本兵进行白刃格斗。但由于子弹口径小,仅6.5毫米,弹头飞行稳定,穿透力强,停止作用却比较差,杀伤力反而不高。子弹“打进去多大眼,打出来多大眼”。当时中国居民戏称:“用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又能继续抗日。”从轻武器的主体——步枪看,中国军队在数量上始终占优势。从1937年至1945年日军对华作战总兵力保持在50万至105万之间,其中半数装备枪支。(多数炮兵和勤务人员不配枪)在中国方面,国军一线兵力则保持在200万至300万,也有半数配备枪支;此外民间武装也有大量枪支;当时中共军枪支数量不详据相关资料记载至1945年夏八路军总数约九十余万,枪支37万余只,平均每支不足二十发子弹。同时从当时双方主要装备的枪械重量来看,可谓各有优劣,“三八大盖”的射程和准确度优于“中正式”,“中正式”的杀伤力强于“三八大盖”两者各有长短,难分上下。但中日步枪的对比不仅仅是枪械性能的简单对比,由于中国钢产量低(每年刚产量仅几万吨),军工生产能力不足,缺少步枪和弹药一直是中国军队的最大难题。每次作战步枪子弹配备每人仅为二十到五十发。同时历次大战失败也使得国民党军队损失的步枪武器难以得到补充,一个国民党师军师级作战部队到1945年时拥有步枪不到两千支,相当于近三个人拥有一支步枪。同时除了装备较好的中央军外,国民党杂牌军装备简陋,使用仿制德国一八八八委员会步枪的“老套筒”(因为当时所用枪管材质不好,在使用时经常炸膛。为了安全起见,在原枪管外面又套上一根钢管,是以闻名)。还有就是清光绪年间江南制造厂仿德国毛瑟枪生产的“江南造”步枪。这些老式步枪由于使用时间太长,保养不足,膛线磨没了,打出的子弹都是拐弯儿的,标准设施也因磨损严重而难以使用。还有部分从十几个国家购来的枪支,因品牌杂乱,维修保障困难,战时经常出现件不对枪、弹不对膛的情况,还受到出售国能否及时供应的制约。而日军军工生产能力强,步枪子弹补充较为及时,同时装备为国产,后勤补给压力也较小。因此在步兵对抗中常常占有优势。

而在冲锋枪方面。中国军队装备的为德国九毫米米伯格曼MP18和汤姆森冲锋枪,在战争后期使用美国从驼峰航线运送而来的m1a1级M3“喷油嘴”等型号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日本军队主要使用于1940年定型的“百式”冲锋枪。该枪全长九百毫米,重四点一千克,弹夹可放置三十发子弹,有效射程一百二十米,最大射程六百米,射速每分钟四百五十发。但日军笃信精准射击是步兵作战的核心,加之受武士道精神影响迷信白刃战,因此对发展冲锋枪并不重视。而接受美援的国民党军队则大量使用汤姆森冲锋枪等自动武器。特别是在缅北丛林战中,中国军士兵和日本兵在密林中往往走到几十米距离才能发现对方。此时,手持冲锋枪的中国士兵以相当于日本八倍的火力倾泻弹雨,使没有冲锋枪的日军饱尝了苦头。

在轻重机枪方面。日军的“歪把子”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面对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zb—26轻机枪和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时,虽然略逊于中国军队所装备的机枪,但日军装备充足,训练有素,充分发扬其机枪优势,死死压制住中国军队。而中国军队兵源素质差,整体火力不足,军队配置的机枪严重缺编,所以往往处于劣势。

总结:抗日战争向世人昭示:武器装备虽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战争的正义与否、民心的向背……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作为最后的战胜国,我们为了赢得胜利,毕竟付出了近半国土饱受战火蹂躏,3500百万同胞失去生命的沉重代价。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与一个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进行战争,在军事工业和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只能依靠数量不足,无法有效补充的“万国造”进口武器与实现武器国产化、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硬拼。虽然赢得了战争,但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抗日战争给我们血的教训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值得全体国人记取和铭记

5

其实在抗战中,日本军队的很多武器装备相对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而言是很差的,尤其是在技术装备方面,差距更是很大。但是由于亚洲多国的实力太过薄弱,因此显得日军实力很强。

在陆军方面,日军几乎就是一支一战水平的军队,其在军队作战方式,武器装备水平,战术思想等等方面均比较落后。比如其军队轻武器中自动武器稀少,主要是38式步枪(海军为99式步枪),少量的92式机枪,大正11年式机枪,96/99式机枪等,根本没有冲锋枪(后期有极少量百式冲锋枪),其轻武器水平甚至还不如一些中国军队,就拿中央军而言,其甚至还装备有冲锋枪等武器,这在近战中优势很大。

这些武器性能综合而言比较一般,但是面对像中国这样的对手还是有优势的。比如其整体弹药系统简洁,不会出现中国军队弹药混杂难以补充的麻烦。而且日本的工业实力要比中国强,在弹药供应方面压力也更小。

日军陆军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炮兵武器,除了最著名的92式步兵炮,还有像九四式75mm山炮,九九式105mm山炮,四年式150mm榴弹炮等等这些武器,但是这也仅仅是相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国而言的,面对美国等强工业国差距很大。比如在1941-1945年间,日本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大口径火炮,而70毫米到105毫米口径的火炮也只有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

此外,日本军队在航空武器方面优势很大。抗战早期中国装备的霍克3,伊15等战机还能和日军一战,但是随着零式,KI43隼式等出现,中国空军难以应对,中国军队饱受日本空中优势的打击,损失不小。直到战争后期得到了美国的P47,P51等战机才扭转了战局。而当时日军的主力依然是Ki43一式战等,只有少量的Ki84五式战等先进战机,最终覆灭。

6

有网友问:抗日时期日本军队装备什么武器?这些武器的杀伤力大吗? 有网友认为,日军在二战时期,在武器装备上处于一战水平。当然,这是错误说法,准确来说,应该是处于二战早期水平。

比如在苏德战场,德军一开始投入了19个坦克师和14个摩步师,以及112个步兵师。日本没有那么多坦克师,但是日本步兵师确实按照德国模式建立的。同样是三三制(38年以后,日本陆军师团相继全部改为三三制)编制。

同样在步兵营设置步兵炮,掷弹筒(迫击炮),同样在步兵团设置75毫米步兵山炮,反坦克炮。也同样在步兵师团设置1个炮兵团,只是德国配备的是105-150毫大炮,日本配备的是75-150毫米大炮。

就连步兵战术,日本也是采用一战以后,才完善的德国机枪群战术,突击群战术。步兵群战术核心是轻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同样,日本也和德国一样,支持和发展空对地支援作战。

一个标准日本师团的武器,无非就是38式或者99式步枪,歪把子,96式或者99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掷弹筒,92式70毫米步兵炮,41式75毫米步兵山炮,81毫米迫击炮,37毫米速射炮,这些都是日本步兵基本武器。

日军师团级武器,就是那个炮兵联队了。山炮师团就是75-105毫米山炮,野炮师团主要就是75毫米野炮一直到150毫米重型榴弹炮。

7

总体上来说,轻武器方面,中国军队所用的步枪,机枪性能都比日军的强。轻型火炮,包括掷弹筒,迫击炮上,日军略强而且数量多,重型火炮上,以及机械化装备上,日军明显优势。更何况还有空军支援。后勤补给和工业生产能力,更是差的十万八千里。整个八年抗战期间消耗的弹药还不够美军打一次冲绳战役。

但是相比于武器,训练强度,到战术配合,战术动作,指挥思维。日军更是压倒性的优势。以淞沪抗战为例,日军在上海的战斗部队中,能达到当时国军神射手标准的比例在90%以上。弹药生产和储备就更惨了,一次长沙会战就用掉了当年储备量的一多半。不要说训练,连正常战役使用都不够。

抗战的技术兵器和战术运用,双方实际上距离一战的欧美军队,都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是新一军,新六军在全部美戒化并全部接受美军标准训练后,明显战斗力比日军的18,56师团要强。

8

德国陆军是围着闪电战理论发明武器,空地一体快准狠!

美军是围绕火力至上论!讲究陆海空配合,后勤保障。

日本是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一切以节约为主,不注重后勤,所以日本军队是军纪最坏的部队!

9

38式步枪,迫击炮,大正十四年手枪,大正十一年式机枪,九六式轻机枪,维克斯重机枪,九八式投弹筒,89式坦克,97式坦克,92式曲射步枪炮及生化武器等。造成中国军队大量伤亡,历史上,对于中军的阵地,日军来说简直易攻难守。

10

二战时期,日本士兵武器在欧美国家相比属于二流,在亚州各个国家中算一流。日本是属于岛国,自然资源缺少。

工业水平虽然在亚州第一,但在全世是属于二流。日本的步枪是三八步枪,子弹配120发,欧美都是半自动,属于落后武器。但与当时中国相比,又高中国武器一节。

日本工业与欧美相比基础差,造出坦克没法与欧美相比,但当时中国是制造不出来。日本造出坦克,个小皮薄,我们都叫它豆丁。欧美的国家看不上日本制造坦克,但是在中国战场横行,给中国军队造成重大损失,中国士兵拿人命去炸日军坦克
。曰本士兵受武士道精神洗脑,在战争变的疯狂不怕死。日本人在二战时期,给亚州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