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严格意义来说西魏和东魏都是傀儡政权,分别是宇文泰和高欢掌握实权,积累的力量足够了,就开始篡夺政权,分别建立了北周和北齐。北齐建立于550年,北周建立于557年,有七年的差距。

西魏、北周一脉相承,东魏、北齐一脉相承,北周能够消灭北齐必须从东西魏谈起。

东魏、西魏、南梁三国鼎立。

534年,在高欢的主导下建立东魏;535年,在宇文泰的主导下建立西魏,此时形成了典型的三国鼎立时期,如下图:(535-540年,三国鼎立态势图)

东西魏分裂之后,南梁的战争压力日趋平缓下来,此时的南梁政权却日趋衰落,根本没有把握住良好的机会发展壮大自己。在梁武帝萧衍的统治下,又没有多少战争的压力,士大夫集团日渐骄奢淫逸,整个一个坐山观虎斗的架势。三国鼎立的绝大部分时间的战争是在东西魏之间展开的。

东西魏之间的大战共有五次,全部是东魏攻打西魏,可以想见东魏的国家综合实力是高于西魏的。

此时东魏、北齐占据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经济中心已经东移到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开始向南方长江中下游转移。西魏占据的关中地区已经开始衰落,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东魏攻打西魏的五次战役分别是:

1、536-537年的潼关之战(小关之战)

东魏趁着西魏关中大旱,粮食歉收,发兵攻打西魏。宇文泰击溃高欢一部,高欢撤退。

2、537-538年的沙苑之战

东魏高欢战败,洛阳、梁州、荥阳等东魏州郡归顺西魏。

3、538年的河桥之战。

东魏、西魏相持不下。

4、543年的邙山之战。

西魏宇文泰部被高欢击溃主力,损失六成兵力,宇文泰差点被俘。(邙山之战如)

5、546年的玉璧之战。

东魏高欢猛攻玉璧关,双方相持不下,高欢因自己病重和士气低落的原因撤围,不久高欢去世。

如此看来,东魏、西魏火拼,南梁是坐山观虎斗的架势。

西魏崛起的三大事件。

在宇文泰主导的西魏有三大事件对西魏影响非常巨大,分别是三大战争事件,两次胜利,一次失败,对西魏影响巨大。

一、沙苑之战——西魏进军中原

537-538年的沙苑之战,东魏高欢占据优势,手下大将侯景建议前后两军分列前进;而斛律羌则建议分兵偷袭长安。这两位大将的建议对西魏来说无疑都是致命,但高欢不听,导致轻敌,军队在撤退之中被追击、落水者甚多。

宇文泰凭借此战,夺取了洛阳、荥阳、梁州等地,触角进入中原腹地。

二、邙山之战——汉人武装大规模进入西魏军队

543年,宇文泰部10万主力于东魏高欢战于邙山。主要是东魏豫州刺史高仲密的妻子被高欢儿子高澄调戏所致,高仲密投降了西魏,高欢起兵讨伐。

宇文泰的主力约有10万人,一战被东魏击溃,6万多人被杀,精锐丧失殆尽,宇文泰差点被俘。如果高欢继续进军的话,可以轻易统一西魏,但高欢却撤军了,丧失了统一北方的大好机会。这对宇文泰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原来北魏以及之后的东西魏的军队绝大多是鲜卑人,而汉人一般不允许加入军队之中的。西魏宇文泰一战主力丧失,关中地区少鲜卑人居住,如何招收新的兵源是成了大问题。

办法很好找,当时关陇地区汉人地主豪强大都养有私人武装,这一部分是属于地方武装,尚没有解散。于是宇文泰广泛招募豪强地主率地方武装加入西魏的正规军,并让关中地区有名望的汉人率领,这也是关陇汉人贵族的崛起之时,这对西魏以及北周的未来走向非常重要。

三、侯景之乱——西魏夺取巴蜀、江陵

侯景原为高欢部将,高欢临死之际嘱咐自己儿子要小心侯景。果不其然,高欢一死,侯景立马叛变,他率领河南十三州之地先投靠西魏宇文泰,宇文泰对他十分小心,并且要求他解除兵权到长安。侯景自然不愿意,于是南梁接受了侯景的投降。

547年侯景投降,548年他就反叛进攻南梁国都,551年称帝,552年败亡。侯景叛乱对三国之中南梁的影响最大,西魏趁机夺取了襄阳以上的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有四川、汉水流域等地。554年,攻占江陵。如下图:(相对于西魏初期疆域,到西魏末期疆域扩大了一倍多,民众也显著增多)

经过这三次大的历史事件,西魏国力大增,汉人武装大规模进入军队,西魏的上层建筑之中不单单是鲜卑人,融合了很多汉人。

北周为何能快速灭亡北齐?

北周之所以能够消灭北齐,从四个方面阐述原因:

一、兵源分析对比。

东西魏都是承袭北魏的兵制,鲜卑人主要负责军队和军事作战,汉人负责生产,截然分开,以保障鲜卑人统治。纯鲜卑人或者有鲜卑血统(主要按照父系)的人是军队士兵主要组成部分。

543年的邙山之战对西魏打击非常大,鲜卑士兵精锐丧失殆尽。宇文泰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将大量的汉人武装编入军队作战。这对西魏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此开始汉人很快占据了军队主体,一大部分人汉人成为西魏、北周上层建筑的一份子。

而北齐疆域是鲜卑人生活的主要区域,鲜卑兵源充足,鲜卑人在政治上享有高度的权威,而汉人在上层建筑中虽然有,但是左右不了北齐的大局。后期虽然有了汉人兵勇,但地位都非常低,改变不了北齐的大局势。(李虎像,鲜卑赐姓大野氏,李渊祖父,西魏八柱国之一,汉人进入西魏乃至北周上层建筑的典型标志之一)

西魏、北周按照鲜卑八部设置了八柱国将军制度,鲜卑人、汉人都有担任柱国将军。如李虎、独孤信等,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独孤信的女儿和隋唐皇室都有姻亲关系。

邙山之战后,西魏、东魏的历史走向开始分野。

二、民族融合对比。

西魏、北周时汉人进入军队乃至上层建筑,必然要求汉人同鲜卑人分享权力。西魏、北周的统治者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也让渡不少权力给汉人,这使得鲜卑人和汉人的融合加剧,很多汉人高层的妻子大都是鲜卑人血统。譬如隋唐时期皇室之中都有鲜明的鲜卑血统,这是分享权力,民族融合的重要标志。

西魏民族融合的比较快,形成的国力合力比较大,反观北齐鲜卑人享有特权、汉人只负责生产的状况相比,北齐民族矛盾加重,内部在政治上有明显的差异。

三、综合国力发展对比

西魏、北周延续发展,国土疆域纳入中原部分地区、荆州、巴蜀、汉中地区等,疆域几乎夸大了一半,这样综合国力节节上升。与之相对比,南梁、南陈明显缩水了不少;东魏丢失了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北魏及其之后的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以及南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崇信佛教。佛教寺院及其僧侣们都享有特权,形成鲜明的寺院经济。寺院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自政权的支持,寺院的田地不用交税,僧人不用服劳役。长此以往,很多地主和百姓将土地纳入寺庙体系,人也归寺庙,这样省去的赋税、劳役就会与寺院分肥。这样的结果就是国家赋税减少很快,劳役人员也减少不少。(北周武帝宇文扈像,推行府兵制、均田制、铲除佛道特权——灭佛)

周武帝宇文扈时期,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他下令毁佛,史称“周武帝毁佛”。释放了不少寺院土地,不少民众也脱离寺院,也有很多寺院被拆毁。如此下来,均田制、府兵制得以顺利推进,兵源增加了,国家赋税增加了,国家实力更加昌盛了。

反观北齐,由于鲜卑人有特权,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奢靡生活,奴役民众,在经济上没有做大的改革。国力日趋下降,虽然占据经济中心位置,仍旧免不了衰落的趋势。

四、北周、北齐领导者对比

北齐立国自550-577年,凡六帝,除了高欢之外,几乎个个都是暴虐凶狠淫乱,被后人称为“禽兽王朝”。除了高演还算是一个明君,不过即位不到两年就病死了。而北周都是宇文家族控制,有著名的权臣宇文泰、周武帝宇文扈治理,国家日渐强盛。

一强一弱对比之下,北周立国20年就消灭了北齐政权,速度不可谓不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灭北齐四年后篡权建立隋朝。

最佳贡献者
2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北齐后主高纬就是那个熊将,而北周武帝雄才大略,不打北齐打谁,柿子软了就得捏。随后北周丞相杨坚代周立隋。

3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后,西魏权臣宇文秦毒死魏孝武帝元修,改立南阳王宝炬为泰帝,大权在握,独掌朝政。他三次大败高欢扶持的东魏,奠定了宇文氏在关中的地位。

宇文泰知人善任,使部下能人各尽其才,他大力提拔的杨忠(隋太祖)为隋朝杨氏打下基础。宇文泰南征北战,为儿子宇文觉建北周奠定了坚实基础。

557年,宇文泰侄子、权臣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禅位,宇文觉称周天王,建北周。宇文觉不满宇文护擅权,欲除之,反被出卖,先遭宇文护废黜,继而毒死。

之后,宇文护先后立周明帝(亦遭其毒杀)与周武帝,后被周武帝诛杀。

周武帝颇有雄才大略,诛杀宇文护后,他独掌朝政,改革农业与军事制度,收回兵权,扩大兵源,准备兼并高欢之子高洋建立的北齐。576年10月,北周伐北齐,仅用3月就俘获北齐后主父子,灭北齐。

故,北周能灭北齐原因有二:一为北周武帝“沉毅有智谋”,是个称职的皇帝。除去宇文护后,他励精图治,进行各项改革,使国力大增,国富民强;一是北齐的“无忧天子”荒淫腐化到了人神共愤地步,政治混乱,民不聊生,已如腐木般不堪一击。

可惜,北周武帝创下的伟业家底,被儿子北周宣帝彻底败光。外戚杨坚趁机擅权,北周静帝被迫禅位,杨坚称帝建隋。

4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北周和北齐分别继承于西魏和东魏。因为北齐继承的领土和资源都多于北周,包括中原富庶地区也在北齐的掌控之下,所以北齐的实力一直是强于北周的。但是最后却是北周灭掉了北齐,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北齐不敌北周的主要原因是当权者的统治日益腐朽。从武成帝高湛到高纬都开始不理朝政,滥杀无辜,宠信奸佞。国内经济一落千丈,军事上先后杀掉兰陵王高长恭和名将斛律光,自毁长城。这种情况下被北周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另一方面北周在周武帝宇文邕从权臣宇文护手里夺回权力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实行均田制,府兵制,同时拉拢和维系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整个北周政权一副蒸蒸日上,国力不断提升,逐步缩小了和北齐的差距。

最终待时机成熟后,宇文邕亲自带兵攻打北齐,经过多次战役后,北周灭亡了北齐,北周基本统一了北方,只可惜宇文邕英年早逝,灭亡北齐不久就重病身亡。不久北周政权被权臣杨坚取代,建立了隋朝,此时的隋朝已经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了。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5

北周能灭北齐最大的原因是对待汉人政策的正确性。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分别为高欢和宇文泰两位权臣掌权,两人都为了富强东魏和西魏而进行各项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北齐和北周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北齐和北周先后建立之后,北齐的国力一直凌驾于北周之上,尽管不是一边倒,但北齐总比北周强一点,这跟北齐继承了北魏的大部分,还有北齐占据中原富庶地区密不可分。北齐鲜卑族和汉人士族之间矛盾尖锐。北齐统治者鲜卑化很深,对汉人及汉族的统治方法持排斥态度。这种比较紧张的民族关系,造成:使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百,不能团结,削弱统治力量;对汉人的排斥态度,不利于北齐度对境内的汉族百姓进行统治;在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北齐统治者对汉族统治方法的排斥不利于国家的强大。北齐崇尚佛教的现象。北齐崇尚佛教,一方面大量财富流入寺院,使国家财政紧张;另一方面,大批人专出家,减少了劳动力,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相反北周经过周武帝灭佛运动,增加了国家财富和劳动力,国力强盛。北周时期鲜卑人已经高度汉化,与汉人的关系相当融洽。北周宇文泰时引进儒家文化,吸引汉族有文化的士子入朝参政,改变汉人种地胡人当兵的传统,不仅缓和了胡汉矛盾还为国家治理网络了大批有用的人才。宇文邕亲政后大力发展经济,劝课农桑,释放奴婢和杂户,减轻赋役,促进生产。其次,采取措施控制宗教发展,减轻了国家负担,促进了生产发展。 北周的的这一系列的措施使的国家的综合国力从整体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政治清明,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整个北周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最后北周在“关中本位政策”的融合之下,民族关系得到解决,越来越强。北齐之弱,再加上后主昏庸与天灾,天灭已经成为必然之势。北齐内部的衰弱,再遭北周与陈的外部进攻,最终亡国。

6

北齐皇室把民族关系搞的好,重用汉人,不分阶级,以前的府兵制也对所有人开放,只要体质好年龄过关就没问题,所以兵员就有了很大保障,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使国力强大起来。反观北周,除了分家带走的那三十万兵马以外,征兵只征鲜卑族的人,北周皇帝也不重视民族之间的关系,所以导致统治阶级内部和民族之间内部矛盾很多,国力日渐衰弱!

7

1.强大的北齐

北齐和北周虽然并立于北方,但实力并不相当。其实,早在东魏和西魏并立的时候,两国的差距就很明显——东魏处于攻势,而西魏处于守势。这是因为东魏继承了北魏大部分的国力,而且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上,东魏拥有山东半岛和中原大地,沃野千里且有渔盐之利,与之相比,偏西的西魏毫无优势可言。到了北齐和北周的时代依然如此。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北周和北齐以黄河为界,每到冬天黄河结冰的时候,北齐的骑兵就可以踏冰西进,北周无力迎战,只能派兵驻守河边,每到河水结冰,就马上用木棍将冰捣破,以此防守。这非常能够说明两国实力的差距。

2.北周武帝的雄才伟略

尽管北齐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事在人为,成败仍然取决于双方的君主。

北周武帝登基以后,忍辱负重,摆脱了权臣宇文氏的控制,并决心扭转敌强我弱的态势。在减免赋役、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周武帝展开灭佛运动,再次把比较入世的儒学树立为主流,将隐匿于寺庙的劳动力和田地挖掘出来,使得“租调年增,兵师日盛”。同时,北周武帝还与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朝交好,占得外交上的先机。

在武帝的带领下,北周的实力逐渐增长。

3.北齐的衰落

当然,因为双方实力悬殊,若仅靠武帝的奋进,北周尚不能成为北齐的威胁,对于北齐来说,致命的伤害来自于其内部。

这个内部的伤害就是北齐的统治者——齐后主。齐后主相当昏庸,他的荒唐事迹不胜枚举。例如,他非常喜欢声乐,于是,就让很多戏子优伶做了大官;他也非常喜欢养宠物,竟然让自己的猫狗莺鸟也做了大官。这样的脑洞,即便是在昏君当中也不多见。

另外,齐后主还沉溺女色。很多人都知道一个非常香艳的成语——玉体横陈,这个成语讲的就是齐后主和他的宠妃冯小怜的故事。据说齐后主相当宠爱冯小怜,以至上朝的的时候都要把冯小怜搂在怀里,还时不时做出亲昵举动,令大臣十分无语。

可想而知,当北周军队打过来的时候,齐后主将会如何迎战。

576年,北周军队攻打平阳,当地官员派人到首都报信,然而,此时的齐后主正在与狩猎,晋州告急的消息就被竟然被丞相以不破坏皇帝兴致为由拦了下来,直到傍晚,平阳陷落,齐后主才知道了这个消息,准备去救援,然而,此时的冯小怜还不尽兴,央求齐后主继续打猎,齐后主竟然就依从了她的要求,导致平阳附近的晋州也被攻陷。有感于此,李商隐曾作诗讽刺: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在北周和北齐交战的过程中,齐后主一再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贻误战机。577年,北齐最终被北周灭亡,北周统一了北方自北魏以来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而齐后主、冯小怜则都成了北周的俘虏。一手好牌就这样坏在了这对昏君奸妃的手里。

8

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北齐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军事、经济实力较强,但实行纵容各级官史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政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至后主高纬时,更是腐败不堪,不胜其弊。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虽军事、经济实力不如北齐,政治却比北齐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力日渐强盛,于是宇文邕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