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节不保」者,历史上比比皆是。不过这里的「晚节不保」,我把它引申为「名节不保」和「壮志未酬」。

下面的这些「晚节不保」者,有的没保住名节,有的没保住事业,有的没保住生命,有的兼而有之。

(一)齐桓公------从「春秋霸主」到「晚景凄凉」

齐桓公的英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早年在名臣管仲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

到了齐桓公晚年,特别是管仲去世后,任用小人,国事日非。齐桓公病重去世后,五公子争夺君位,相互争斗,竟无人为齐桓公收尸。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足有六十多天,尸虫都从窗户飞出来了。

可叹齐桓公前半生叱刹风云,到头来却如此境地,让人不胜唏嘘。

(二)赵武灵王----从「胡服骑射」到「沙丘宫变」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君主。他在位时,进行大力改革,史称「胡服骑射」。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赵国实力大大增强,赵武灵王由此也名留青史,成为一代明君,

但是晚年时,接班人问题没有处理好,发生了「沙丘宫变」。一代雄主最后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

(三)唐玄宗----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具有极高的政治才能。先后除掉了韦后和太平公主这两大女强人,扫清了政治障碍。然后大展拳脚,励精图治,将唐朝推向了极盛时期,开创了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不过后来唐玄宗宠幸小人,沉迷于杨贵妃,重用安禄山等节度使。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没人没保住,江山也差点没保住。从此唐朝开始由盛而衰,走下坡路了。

(四)李斯----从「谏逐客书」到「沙丘政变」

李斯,早年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入秦辅佐秦皇统一天下,建立皇帝制度,力推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李斯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劝阻秦始皇驱逐六国人才,一篇「谏逐客书」洋洋洒洒,名垂千古。

秦始皇驾崩后,伙同赵高发动「沙丘政变」,废长立幼,拥立秦二世胡亥即位,留下人生污点。

(五)李善长----从「丞相」到「灭门之祸」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官至左丞相。

后由于朱元璋的猜忌及自身等诸多原因,最终酿成灭门之祸。

(六)韩信----从「齐王」到「淮阴侯」

韩信,被称作「汉初三杰」。能征善战,刘邦手下第一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排的上号的顶级名将之一。可以说,刘邦的天下,至少半个是韩信打下来的。

先称齐王,后封楚王。接着被诱捕至京城,降为「淮阴侯」。最后被吕后杀于长乐宫。

(七)项羽----从「巨鹿之战」到「乌江自刎」

西楚霸王,盖世无双,从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到垓下之围十面埋伏,项羽的故事无需重复。

本文就以霸王的「垓下歌」作尾,致敬项王!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佳贡献者
2

今天介绍一个晚节不保的人――红军第一叛将龚楚。

龚楚(1901年11月—1995年7月24日),曾用名龚鹤村,广东乐昌人。

△在红军时期,他是赫赫有名、职务较高的将领。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朱、毛井冈山会师后,成立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下辖2师5个团,龚楚就是29团党代表,团长为胡少海,他还是红4军前委常务委员,与朱德、毛泽东齐名。

△1929年12月11日,龚楚参加了广西百色起义,成立了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斌(即邓小平),参谋长龚鹤村(即龚楚)。 △在中央苏区,龚楚先后任过任红7军军长、中央军区参谋长,一度还接替刘伯承代理红军总参谋长职务,参加了许多战斗。

如果照此继续革命,那他也称得上是老一辈革命家,可惜,他走上了叛变革命的歧途。投敌后的龚楚成为蒋介石屠杀共产党的刽子手。

△1935年10,龚楚制造了北山事件,一次就诱杀了北山红军游击队60多人,逮捕了30多人。后来,他又诱捕项英、陈毅、杨尚奎、陈丕显等游击队领导人,结果未遂。

新中国成立后,龚楚隐姓埋名在香港定居。90年代,他致信中央领导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希望能允许回老家居住。后回到家乡,安享晚年,也算是叶落归根了。

3

生活作风不知算也不算?就拿白居易来说吧。风华正茂,忧国爱民,且看《卖炭翁》丶《观刈麦》、《轻肥》…从中可见对百姓饥困的同情与不忍,对宦官达贵们的深恶痛绝。几番风雨几番起伏,老年的香山居士又怎样了呢?沉溺酒色,忘却初心。\"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倚软偎柔,哪还有当年风骨。

4

历史上晚节不保的人物数不胜数,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要想做到从始至终凡事都尽善尽美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却可以吸取历史的教训,以史为鉴,尽量避免被人诟病,下面就列举几位历史上晚节不保的著名人物吧!

贪色误国唐玄宗

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唐隆元年(710年)六月,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清除韦后势力,拥戴父亲李旦复位为帝。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玄宗继位之初勤于政事,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使唐朝国力达到极盛之时,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但在执政后期荒怠政务,重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还厚颜无耻地强行占据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重用杨氏族人,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经过安史之乱后的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从此不问政事,几年后在郁郁寡欢中凄凉离世。

窃国大盗袁世凯

袁世凯早年随淮军吴长庆部赴朝参战,平定壬午军乱。总督朝鲜期间又平定了甲申政变,粉碎了日本染指朝鲜的意图。回国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新式陆军。武昌起义爆发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又迫使清室同意逊位,组建中华民国,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5年12月,袁世凯阴谋称帝,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引发了护国运动,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被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同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身亡,被称为“窃国大盗”

笃信佛教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他率兵讨伐东昏侯萧宝卷,因功升任大司马。中兴二年(502年)四月,齐和帝禅位给萧衍,即位为梁武帝,建立梁朝。梁武帝在位前期勤政纳谏、推崇节检、重视人才,在位四十八年间是南朝历史上最稳定和富足的时期。梁武帝晚年事事猜疑,压制功臣,偏袒皇亲国戚,又笃信佛教,潜心佛法、荒怠朝政,曾四次出家,每次都要群臣用巨额钱财赎回,最终引发了“侯景之乱”,都城被攻破,自己被囚禁,饿死于台城。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

所谓的晚节不保,应该首先有过“节”后来却没有保住,这样的人从古至今数不胜数,纵横主攻近代史,就来说说近代史上一些晚节不保的名人吧!

洋务领袖李鸿章——少年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

首先要说的这个人物就是李鸿章,一直以来李鸿章都是近代史上争议非常大的人物,有人说他功在千秋,有人说他汉奸卖国,这些都不一而是。

李鸿章主张进行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李鸿章的前半生中,是充满着光辉的岁月,梁启超曾经评价过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失败前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甲午战败、八国联军侵华,签约的都是李鸿章,致使李鸿章背负千古骂名,晚节不保,实际上这并不算什么,国家战败,个人又能做些什么。

李鸿章真正的晚节不保是差点放弃了东北,李鸿章是典型海防派,对于陆地则选择能控制就控制,控制不了就放弃,在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的时候,李鸿章就主张放弃,甲午战争之后,沙俄联合三国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因此当沙俄提出修复北满铁路的时候,李鸿章也没反对,正是此举引狼入室,最后沙俄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趁机入侵东北。

得亏李鸿章死了,不然真差点就把东北给彻底让出去了,这才是真正的晚节不保!

汪精卫——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要说晚节不保之罪,那绝对是汪精卫了,很多人都以为汪精卫天生就是汉奸卖国贼,其实是不对的,汪精卫这个人很有料!

早年时汪精卫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进行反清革命,由于擅长写文章,在革命党人中具有重大的声望,后来亲自去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时至今日这句话听起来都朗朗上口。

辛亥革命成功后汪精卫的呼声很高,但是汪精卫却急流勇退,表现出一副无心参政的形象,到外国去留学,到孙中山死的时候,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成为继承孙中山衣钵的人,即使在党内被蒋介石打压,最后也是国民党里面的行政院院长,以汪精卫的资历,在国民党里面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当时胡汉民已死,只剩下老蒋的情况下,即使做不了一把手,只要汪精卫愿意当,服从蒋介石当一个大佬还是很容易的。

可是最后汪精卫选择了背叛革命,投降日本人当汉奸卖国贼,这才真的是晚节不保。

汤恩伯——抗战名将,死在日本

写完李鸿章和汪精卫的,再来一个汤恩伯的。

尽管我们都以讽刺的角度来说汤恩伯是一个败军之将,实际上汤恩伯是少数日本人忌惮的抗日名将,在台儿庄大捷中,汤恩伯一战成名,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但是后来汤恩伯的部队在河南军纪败坏,对老百姓造成深重的灾难,河南死害,“水旱蝗汤”,最后的汤就是指汤恩伯。

紧接着在豫湘桂会战中,汤恩伯一败涂地,从此之后汤恩伯就没打过胜仗,可以说是晚节不保了,然而这并不算啥,汤恩伯真正的晚节不保在于,本身是抗战名将,却放跑了冈村宁次等日本侵华战犯,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汤恩伯的恩师陈仪要策反汤恩伯,最后被汤恩伯告发,陈仪被捕,可以说是死在了他的手上,

而汤恩伯到台湾之后,心心念念就一件事,到日本去,刚开始的时候老蒋并不同意,说有大过的人就没有资格到国外去看病。快死的时候老蒋才同意,然后到了梦寐以求的日本,最后死在了日本,想起来也算时抗战名将的晚节不保了。

6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当年陈庚大将随蒋介石东征的时候,一次败仗深处险境,陈庚拼死把蒋介石救了出来,成了蒋的救命恩人。

后来有人说,你干嘛当初救老蒋啊,要是没救,岂不是不用这么多仗了?陈庚说,要是我不救他,他就真成了烈士了。

所以说,看一个人,就得看他的历史时期,看他走下历史舞台的节点,看他是不是始终如一。

如果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的时候被砍头,他就是个革命志士,可能今天还有他的雕像;哪怕他死在全面抗战之前,国民党政府估计也能给他个哀荣,但是他偏偏命长,最后成了投敌分子,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时间是检验一个人的最真实方法,一个人从头到尾坚持原则,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那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

汪精卫这种人是初有一腔热血,后开始争权夺利,又政坛失意,在日寇席卷国土时又暴露了他懦弱的特点,两次生死之间的经历实际上已经把他的胆吓没了,加之又斗不过蒋,投敌成了必然。

五代十国的后唐庄宗李存勖,高中课本的《伶官传序》说的就是他,他可能一直是个爱玩爱享乐的人,但是父亲的嘱托和身负仇恨让他发奋图强,他击败了所有的仇人,建立了国家,但他却没有平定整个乱世的大志和自控力,最终兵败身死。

而像是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明君,到了年迈之时也变得暴虐,这是皇帝这个孤家寡人职位和权力的长期熏陶,让他们的内心逐渐变得极端。

7

晚节不保的人物很多,但是最出名得就是汪精卫吧。

年轻的时候,作为革命党和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汪精卫曾以身犯险去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后被关进牢笼,在监狱里汪精卫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悲壮诗句,其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杀身成仁的决心可见一斑,也正因为如此,同时也是为了拉拢革命党,载沣没有杀掉汪精卫。

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汪精卫出狱,从此成为革命党中的政治明星,受到孙中山的重视和赏识,以致孙中山去世时的遗嘱也是由汪精卫所起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彼时的汪精卫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以说是最坚定的革命党和爱国者。

孙中山死后,汪精卫在和蒋介石的夺权中失败,多少年来一直被蒋压制。

再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的气焰十分嚣张,汪于是对抗战持悲观态度,于是寻求与侵略者合作,妄图曲线救国,在其夫人陈壁君的怂恿下,汪终于投靠了日本,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出名的汉奸。

少年时的最坚定革命党,晚节不保,成为了最臭名昭著的汉奸!

另外提一句,汪精卫的颜值还是很过关的,作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曾经迷倒过无数少女。

但无论如何,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8

我理解的“晚节不保”,就是英雄才子名声在外,迟暮之年却做出了败坏名声的事情。

当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的脑海中立即显现出一个人——唐玄宗李隆基。他早年励精图治,英明果断,甚至在统治时期形成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十分发达。

可以说,是他,将唐朝推向鼎盛时期;也是他,将唐朝推向深渊。

晚年的唐玄宗,贪图享乐,昏庸无道。他宠幸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任用小人,让奸臣当道,百姓苦不堪言。而“安史之乱”的爆发,是使唐朝跌落神坛的加速剂。

唐玄宗,年轻时是令人称赞的开明君主,晚年却成了令人诟病的昏君,实在是令人唏嘘。

9

汪精卫,原同盟会会员,1910年冒死参与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被俘,在狱中他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表达了他赴死的决心。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他侥幸逃过一劫。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他成为国民党的领袖人物。经与蒋介石的多年争斗,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他成为国民党政权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1938年,55岁的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建立了汪伪政权,成为抗日时期中国第一号大汉奸。

贝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法国最高指挥官,随着凡尔登战役的胜利,他被誉为一战时期法国民族英雄。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6月6日法国败降,84岁的贝当出任由德国扶持的傀儡政府——维希政府元首,他由法国民族英雄沦为法国人民的叛徒。

10

在历史上晚节不保的著名人物数不胜数,下面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好人变成衣冠禽兽的王莽。

说到历史名人晚节不保,王莽也算是个典型人物。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人,今河北省大名县。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子,新朝开国皇帝,在位时间,公元9年1月10日至公元23年10月6日。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在没有篡汉以前,是个人人称赞的大好人,讲文明、懂礼貌、守诚信,当时很多大臣对王莽的人品都是赞不绝口。但是等到王权已经没有约束力和统治力的时侯,他选择了篡夺大汉江山,建立了新的王朝。他当上皇帝后,把国家管理的乱七八糟,一无是处,导致民怨四起,天下大乱,很多人都不服他的统治,天下人皆骂他是乱臣贼子,不得民心。

公元23年9月23日绿林军攻入长安,10月6日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在位15年,享年67岁。

王莽之所以身败名裂,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篡汉的正当理由,如若他找到了篡汉正确的充足理由,他的下场也不至于这么惨烈。

二、半途而废贪色误国的李隆基。

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9月8日,卒于公元762年5月3日。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又称李三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于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清除韦后势力,拥戴父亲李旦复位为帝。于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

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初,勤于政事,任用姚崇、朱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使唐朝国力达到极盛时期,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但在执政后期,荒怠政务,又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还厚颜无耻地强行占据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重用杨氏族人,最终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在他的手上走向鼎盛,也在他的手上走向衰落。最丢人的是,被太子李亨即位,遥尊其为太上皇。

玄宗晚年生活凄凉,连太监都敢欺负,一代雄主的形象瞬间崩塌。从此不问政事,几年后,在郁郁寡欢中凄凉离世。

三、信仰佛教误入歧途的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公元464年至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名练儿,系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人,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曾钦令编篡《通史》600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期间两次参与了抵御北魏,深受齐明帝宠信。公元500年,起兵攻讨东昏候萧宝卷,因功升任为大司马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公元502年4月,齐和帝禅位给萧衍,即位为梁武帝,建立梁朝。

梁武帝在位前期勤政纳谏,推崇节俭,重视人才,在位48年间,是南朝历史上最稳定和富足的时期。但梁武帝到了晚年,遇事多疑,压制功臣,偏袒皇亲国戚,又笃信佛教,潜心佛法,不理朝政,曾四次出家,每次都要群臣用巨额钱财赎回,最终引发了"候景之乱″,都城被破,自己被囚禁,饿死于台城。

四、窃国大盗阴谋称帝的袁世凯。

袁世凯(公元1859年至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随淮军吴长庆部赴朝参战,平定壬午兵变。总督朝鲜期间又平定了甲申政变,粉碎了日本染指朝鲜的意图。回国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新式陆军。武昌起义大暴发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又迫使清朝同意退位,组建中华民国,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于1915年12月,袁世凯阴谋称帝,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引发了护国运动,南方相继宣布独立,被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同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身亡,被称为"独夫民贼"、"窃国大盗″。

五、媚日卖国沦为汉奸的汪精卫。

汪精卫生于1883年5月4日,死于1944年11月10日。又名汪兆铭,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地广东三水,字季新。

汪精卫系同盟会的元老,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他参与起草过同盟会章程。在《民报》上发表过《民族的国民》、《论革命之趋势》、《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等一系列文章,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保皇党论战。是一个非常标准的革命党形象。

不仅如此,汪精卫也是一个大帅哥。一辈子没有三妻四妾,就只有一个老婆。这在当时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好男人。

后来汪精卫只看到日本的强大,看不到中国得道多助的优势,被恐日情绪所围困,被日本的淫威所压到。

1938年12月潜逃到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12月与日本特务机关签订《日华新关糸调整纲要》,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后来在卖国的歧途上一步步滑向深渊,直至身败名裂。

汪精卫把自己搞成了大汉奸。投敌也就算了,居然还死在了日本。这不仅仅是中国人要杀他,连日本人也要杀他。最终成为了汉奸的代名词。

六、贪心太重晚节不保的林语堂。

林语堂出生于1895年10月10日,病逝于1976年3月26日,原籍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为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土、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担任校长职务。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取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总之,林语堂在教育界和文艺界是个颇风光的人物。

但为什么说林语堂晚节不保呢?主要是因为他在担任南洋大学校长期间,将自己的女儿、女婿、侄子都安排到了大学的主要岗位,工资是世界第一高。还要求把侨乡用血汗钱新盖起来的教学楼拆掉,重新盖世界一流的教学楼和办世界一流的大学。并提出来要管董事会负责的基金管理。董事会不答应,就找律师把董事会告上了法庭。结果律师都感到林语堂做的有点过分,不愿帮他。最后董事会研究说,就这样吧,给钱,你就回美国吧。从此林语堂离开了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事件,对林语堂晚年的名声造成了颇不好的影响。

因此,高晓松用晚节不保来形容林语堂,很多人认为并不过分。

总的来说,晚节不保的著名人物,皆是将自我无限放大,私欲极度膨胀所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