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人,今河北省大名县。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子,新朝开国皇帝,在位时间,公元9年1月10日至公元23年10月6日。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在没有篡汉以前,是个人人称赞的大好人,讲文明、懂礼貌、守诚信,当时很多大臣对王莽的人品都是赞不绝口。但是等到王权已经没有约束力和统治力的时侯,他选择了篡夺大汉江山,建立了新的王朝。他当上皇帝后,把国家管理的乱七八糟,一无是处,导致民怨四起,天下大乱,很多人都不服他的统治,天下人皆骂他是乱臣贼子,不得民心。
公元23年9月23日绿林军攻入长安,10月6日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在位15年,享年67岁。
王莽之所以身败名裂,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篡汉的正当理由,如若他找到了篡汉正确的充足理由,他的下场也不至于这么惨烈。
二、半途而废贪色误国的李隆基。
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9月8日,卒于公元762年5月3日。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又称李三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于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清除韦后势力,拥戴父亲李旦复位为帝。于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
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初,勤于政事,任用姚崇、朱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使唐朝国力达到极盛时期,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但在执政后期,荒怠政务,又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还厚颜无耻地强行占据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重用杨氏族人,最终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在他的手上走向鼎盛,也在他的手上走向衰落。最丢人的是,被太子李亨即位,遥尊其为太上皇。
玄宗晚年生活凄凉,连太监都敢欺负,一代雄主的形象瞬间崩塌。从此不问政事,几年后,在郁郁寡欢中凄凉离世。
三、信仰佛教误入歧途的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公元464年至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名练儿,系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人,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曾钦令编篡《通史》600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期间两次参与了抵御北魏,深受齐明帝宠信。公元500年,起兵攻讨东昏候萧宝卷,因功升任为大司马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公元502年4月,齐和帝禅位给萧衍,即位为梁武帝,建立梁朝。
梁武帝在位前期勤政纳谏,推崇节俭,重视人才,在位48年间,是南朝历史上最稳定和富足的时期。但梁武帝到了晚年,遇事多疑,压制功臣,偏袒皇亲国戚,又笃信佛教,潜心佛法,不理朝政,曾四次出家,每次都要群臣用巨额钱财赎回,最终引发了"候景之乱″,都城被破,自己被囚禁,饿死于台城。
四、窃国大盗阴谋称帝的袁世凯。
袁世凯(公元1859年至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随淮军吴长庆部赴朝参战,平定壬午兵变。总督朝鲜期间又平定了甲申政变,粉碎了日本染指朝鲜的意图。回国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新式陆军。武昌起义大暴发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又迫使清朝同意退位,组建中华民国,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于1915年12月,袁世凯阴谋称帝,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引发了护国运动,南方相继宣布独立,被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同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身亡,被称为"独夫民贼"、"窃国大盗″。
五、媚日卖国沦为汉奸的汪精卫。
汪精卫生于1883年5月4日,死于1944年11月10日。又名汪兆铭,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地广东三水,字季新。
汪精卫系同盟会的元老,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他参与起草过同盟会章程。在《民报》上发表过《民族的国民》、《论革命之趋势》、《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等一系列文章,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保皇党论战。是一个非常标准的革命党形象。
不仅如此,汪精卫也是一个大帅哥。一辈子没有三妻四妾,就只有一个老婆。这在当时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好男人。
后来汪精卫只看到日本的强大,看不到中国得道多助的优势,被恐日情绪所围困,被日本的淫威所压到。
1938年12月潜逃到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12月与日本特务机关签订《日华新关糸调整纲要》,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后来在卖国的歧途上一步步滑向深渊,直至身败名裂。
汪精卫把自己搞成了大汉奸。投敌也就算了,居然还死在了日本。这不仅仅是中国人要杀他,连日本人也要杀他。最终成为了汉奸的代名词。
六、贪心太重晚节不保的林语堂。
林语堂出生于1895年10月10日,病逝于1976年3月26日,原籍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为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土、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担任校长职务。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取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总之,林语堂在教育界和文艺界是个颇风光的人物。
但为什么说林语堂晚节不保呢?主要是因为他在担任南洋大学校长期间,将自己的女儿、女婿、侄子都安排到了大学的主要岗位,工资是世界第一高。还要求把侨乡用血汗钱新盖起来的教学楼拆掉,重新盖世界一流的教学楼和办世界一流的大学。并提出来要管董事会负责的基金管理。董事会不答应,就找律师把董事会告上了法庭。结果律师都感到林语堂做的有点过分,不愿帮他。最后董事会研究说,就这样吧,给钱,你就回美国吧。从此林语堂离开了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事件,对林语堂晚年的名声造成了颇不好的影响。
因此,高晓松用晚节不保来形容林语堂,很多人认为并不过分。
总的来说,晚节不保的著名人物,皆是将自我无限放大,私欲极度膨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