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听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北宋缺将,南宋缺相,甚至说北宋唯一拿得出手的将领只有狄青了。南宋的将领就比较多了,中兴四将,刘琦,吴阶吴磷兄弟,辛弃疾,孟洪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局面呢?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制度,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起因就是“杯酒释兵权”。宋朝开国武将还有很有战斗力的,比如曹斌,石守信,潘美等都是跟着宋太祖打天下的将领,军事能力都可以。自从宋太祖弃武从文之后,开国将领们就无用武之地了,就算有本事也不敢过分表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杨业也就是杨家将的当家人杨令公的死。当时统帅是名将潘美,但还是要受到监军的节制,导致杨业无援兵战死沙场,潘美毫无办法(还被冤枉了几百年)。

自从太宗两次北伐失败之后,再无雄心壮志了,太宗自己都是受伤骑着驴逃回来的。从此武将没落,士大夫的时代来临。两宋三百多年的国土都没有追上汉唐,甚至可以说偏安一隅,军事重地燕云十六州直到明朝才收回来的。

北宋著名的宰相是非常多的,比如赵普,寇准,吕蒙正,吕端,范仲淹,王旦,王曾,韩琦,庞籍,王安石等,而且还都是才子,到仁宗的时候达到顶峰。所以说宋朝是文人的巅峰,唐诗宋词。宋朝的文艺空前的,宋朝的经济占了当时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多。

经济富裕,而军事薄弱,武人的地位一落千丈,一个七品县令都看不起而且武将,当年韩琦府上的歌姬都直接说狄青刺面郎。可想而知武人的身份何等低微,甚至低贱。当时韩琦当着狄青的面杀了他的爱将焦用,跪地磕头都无用,狄青说焦用是良将能打仗,是个好儿郎,韩琦不屑的说了一句东华门走出来的才是好儿郎,狄青只能起身退出。

狄青是真正从小兵一路靠军功坐到枢密使这个位置的,也是最后一个武将枢密使,从此以后枢密使这个位置只能文官坐。当初韩琦,庞籍,欧阳修都是非常欣赏狄青,最后拉狄青下水最厉害的也是他们,庞籍还好,但是也保护不了狄青。起初文官一直打压狄青,仁宗皇帝还是一直提拔他,甚至力排众议让狄青坐上枢密使,仁宗说狄青是忠臣,他们说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仁宗无奈。最后狄青落得四十多岁壮年郁郁而终。

再看看南宋,另一方面,就“南宋缺相(但是不缺武将)”来说,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这一历史阶段,因为金国占据了北方中原地区,并且对南宋朝廷的生存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由此,不管是夺回北方中原地区的需要,还是维护自身王朝的安全,南宋朝廷自然不能像北宋初期一样极度压制武将了,而是需要借助各地的武将来对抗来势汹汹的金国。在此背景下,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吴阶吴磷兄弟,刘琦,还有一介书生抗金的虞允文,金戈铁马的辛弃疾等。

在南宋的将领中,前期有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人,而即便到了中南宋后期,也有孟珙等良将,就孟珙来说,在抗击蒙古铁骑上获得了多次胜利。和北宋相对应的是,南宋却几乎没有什么名相,不管是汪伯彦,黄潜善还是韩侂胄,贾似道,对于南宋朝廷来说,秦桧等奸臣当道,不仅让忠良的文臣难以成长,更是对岳飞等抗金将领进行了迫害。只有到了南宋后期,也即生死存亡之际,才出现了李纲,文天祥,陆秀夫等铮铮铁骨,但为时已晚。

其实两宋都不缺将,自从杯酒释兵权之后的制度就注定了武将和军事成就达不到汉唐时代的高度。

最佳贡献者
2

很容易理解,北宋时名相有赵普、吕蒙正、李沆、王旦、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等。名将则仅有曹彬、杨业、狄青等几人。南宋名相则有李纲、张浚、赵鼎等几人,名将则有岳飞、韩世忠、宗泽、刘琦、吴玠、吴璘、虞允文、李世辅、孟珙等等。所以世人便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

3

资本财阀和帝王共治天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