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的很多“后发”国家中,只有中国大陆和“四小龙”实现了工业化,你怎么看?这是为什么?其他象东欧国家,实力也不差,为什么经济没有腾飞?:有人说
有人说世界上的很多“后发”国家中,只有中国大陆和“四小龙”实现了工业化,你怎么看?这是为什么?
我们常说,现在相对落后的国家,都具有后发优势。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确实,现在落后,只要方向对头,思路正确,确实有后发优势。但是,这种后发优势到底能不能成立,能不能变成现实呢,也是一个问题。
先来看亚洲“四小龙”,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确实很火,火得都快要成发达国家、强大国家了。但是,由于“四小龙”的快速形成,既与当时的工业革命有着密切关系,也与日本的货币泡沫化密切相关,大量货币走向包括“四小龙”在内的亚洲国家,且日本的工业技术外流带动“四小龙”等发展。然而,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美国资本大量撤离日本,加上索罗斯大举北上,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爆发。紧接着,“四小龙”集体陷入困境。所谓工业化,也就出现了停顿。
至于中国,可以说是发展最为平稳、政治最为稳定、社会最为安宁的国家。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具体的矛盾和问题,如产业结构、过剩产能等,但从总体上讲,还是发展得非常好的。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基本具备,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工业化水平,让工业化更好地带动现代化,让现代化促动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让广大居民能够充分享受工业化带来的一切。
最可怕的,就是南美国家,很快地就陷入到了“中等收入陷阱”。
主要有那么几个原因,政治稳定,政府权威大,世界经济产业转移等。
一、政治稳定,权威的政府主导经济。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时期,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都处于政府相对强势主导时期。这一时期,对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相对比较有延续性,而且由于政府比较强势,对于确定的经济发展方向能够集中力量进行投入和发展。韩国60年代起一直处于朴正熙掌权时期,直到1979年被刺身亡,总共掌权18年,带领韩国走向了工业化和经济腾飞。中国台湾则在70、80年代处于蒋氏统治时期,先蒋介石后蒋经国,这一时期台湾经济发展腾飞,进入发达地区行列。新加坡则处于李光耀政府的长期管理中,利用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二、抓住了全球产业经济的转移机会。上世纪60、70、8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慢慢的进入以金融服务,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新产业经济,原先的工业产业开始了转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一段时间,正好被亚洲四小龙抓住了机会,提出出口主导型经济,以加工出口为切入点,不断引入工业技术,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
包括我们的改革开放,也是处于政治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一直没有变,所以也得以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
而其它地区,则没有这种优势。尤其是政治形势总是在不断的变革中,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对于经济的发展,政策的稳定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比如泰国,就常常发生红衫军等社会政治问题。
四小龙之一的香港无工业!
“亚洲四小龙”除韩国外,都是华人为主体的社会结构,香港和新加坡是港口城市,以贸易立足,不能说实现了“工业化”,但经济比很多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还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还有韩国,应该算是实现了工业化。
这是为什么?
其实东亚地区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除中国大陆外,基本都是跟美欧等发达国家走得比较近的。台湾就不用说了,韩国、日本基本就是美国的附庸,新加坡一直当自己是美国的小弟,香港在97年之前是英国殖民地。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跟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和贸易联系有相当大的关系,然后就是华人文化圈具有普遍的重视家庭和教育的文化特征为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些地区在90年代之后,都抓住了中国大陆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中国已经是韩国、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台湾、香港、新加坡无一不是靠中国大陆在发大财。
只有大陆的情况比较特殊,除了改革开放之后外部条件的改善,最重要的三大国内因素,其一是规模巨大的市场潜力,其二是统一完善高效的政府治理,其三则是完整的工业基础和教育体系(尽管当时水平比较落后,但有体系和没体系完全不一样)。对比一下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就知道,印度面临的外部环境比中国好很多,在美苏之间可以左右逢源,但其糟糕的国内治理水平和较低的教育普及水平拖了发展的后腿。
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尽管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只要不戴有色眼镜,都是可以看得到的。这是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有一个在美国的印尼人是这样感受他们和华人的差距的:他跟一个华人同事同时进的公司,都是一穷二白的起点,但十年之后,他还在租房住,而那个华人同事已在开始供房了,那个同事经常加班,有时还找兼职,很少去娱乐场所,于是加薪升职的机会越来越多,积蓄也在逐渐增加。刚开始大家都差不多,但一年年下来,差距就出来了。
我想中国大陆这些年的发展,本质上跟这个故事是类似的。
亚洲四小龙,中国在没有实现工业化前,普遍都是底子薄,工业基础差,民众生话水平低。按照经济学家来说,亚洲四小龙刚好赶上了美日欧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中国则是步四小龙的后尘,也是承接了四小龙和日本等产业转移。那我想问一句,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为什么只有亚洲四小龙和中国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大家都知道,商人是以盈利为先机,他投资的目的就是赚钱,想赚钱首先要有一个相对来说要安全,稳定的社会,这点亚洲四小龙和中国都是具备的。第二条,吃苦耐劳。新加坡,香港,台湾都是华人居多,韩国虽然华人少,但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大,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我们的风俗。这些也是受到投资者较欢迎的。第三,储蓄率高。民众储蓄高,为国家起初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办任何事都需要资金,在二十世记九十年代,中国基建开始大发展,大建设,所需的资金来自国外的少。那时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中国不可能成功。第四,中国有十几亿人囗,这个庞大的市场也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根基。就拿客运飞机来说,目前世界基本上被波音和空客两大公司把持。日本的科技水平在全球来说都是较高的,但是在飞机领域日本却鲜有成果,主要是美欧的飞机制造水平高,另外研发资金大,生产出来的产品很难与其竞争。为什么中国敢于在飞机,芯片等这些高科技领域投资巨大,科技进步一部分,最主要还是国内的巨大需求,C919刚试飞成功就拿到了很大的订单,这些订单大多都是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订购的。我觉得中国和亚洲四小龙之所以能实现工业化,也是具备了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才是主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础工业、水利建设可以说是蓬勃发展,按GDP增速比现在强多了。只是那时国家底子太薄,难以立竿见影。到1972年中美建交,可以说搬掉了拓展国际发展环境的绊脚石,从此中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有人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我想说没有建国之初的全方位基础建没、和大国的搏弈开放只能是失败的选择。至于四小龙完全是搭载美国的顺风车,而中国大陆则是得益于和美国的建交,和欧美国家的跟风,一大批新技术引进促进了国内技术改造和升级。回过头来看,美国的技术和市场促进了四小龙的快速发展。而现在的中国,刚好可带动非洲、中亚、朝鲜乃至俄罗斯等国的发展。所不同的是,美国是进口型国家,四小龙赚的是美元而养活了自已,中国则是制造业大国,须培育海外市场来养活(最少是活的滋润)中国人。这是本人一点拙见。
我想继续往前看,往下看。因为也有人说中国人很贫困,二十年后还会更加贫困,可能连茶叶蛋都吃不起。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提醒,努力拚搏!不管是工业化还商业化,就让“事实化”说话吧!
有本写中印比较的书(名字忘记了),谈到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区的经济腾飞,或者说工业化过程,比较有特点。我个人理解中国工业化成就,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内因是在苏联援建基础上的国家工业体系起步,这个是第一代领导人留下的基础,这个重工业的底子其实非常关键。
其次是东亚区经济联动。这个背景其实是二战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以及老美领导的经济全球化。美帝的产业升级,使得低端制造流向日本。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是东亚现代化的先驱,自明治维新起就如此,二战后政治上不完整的日本,在经济上对东亚现代化做出了关键的贡献。产业链从欧美,延伸至战后日本,继续延伸四小龙,最后是大陆。大陆在关键的时刻接棒,也正式并入全球化产业链。也正因为巨大的体量,中国几乎吸纳了所有的工业生产机会,并不断升级产业。客观讲,也在不断侵蚀其它国家的工业版图。
东亚文化圈是背后的助力,港台,海外华侨华人,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儒家文化思考致富的理念,也催生了无比奋发图强的意志。
这里不得不佩服邓公明锐,审时度势,也抓了最后的机会窗。因为这宝贵的40年,是和平发展的良机,在工业必然走向机器自动化倒数计时中,中国利用其庞大的人力储备,饱满的享受了人口红利,完成了初步的产业升级。
当中国的人力成本不断提升时,也会从国内向更低成本区传递产业分工,但中国的工业人口体量,和广大的疆域,延缓了这个过程。加上智能化工业时代已经来临了,留给其它国家做原始积累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中国大陆也好\"四小龙\"也罢,基本没跑出华人圈。不过鉴于台湾和香港本身属于中国,建议在“后发\"国家后面加上\"地区\"二字。
台湾、香港分别属中国的一个地区,新加坡80%是华人,韩国不仅是东亚人,而且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政经和血缘方面的联系。
这状况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华文化。\"四书\"\"五经\"不必说,“三纲五常\"是必提的,因为\"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中国大陆是\"五常\"之根,仁义礼智信是生存之本。新加坡虽然离开中国一个多世纪,但儒教文化却印在血液中。
李光耀正是用儒教文化培养和创造出了新加坡的奇迹。当世界经济以西方社会的掠夺文化走向文明的时候,人们从儒家文化看到了未来。上世纪80年代,东方世界四龙腾空而起,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4个\"后发\"国家(地区),一跃进入发达国家(地区)行列。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四小龙“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进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这时人们电信号转为数字信号,用来恐制整条生产线,从而使西方发达国腾出人力物力发展以金融服务、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新产业经济,并将原先落伍的工业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经济不发达国家转移。
\"四小龙\"抓住机遇,及时发展出口主导型经济,以加工出口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外贸加工企业,并不断引入先进技术,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年之年,中国大陆也是以加工出口为切入点,不断引进外国技术和投资,逐步发展起来。
当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的李光耀、台湾的蒋经国都治国(省)有方,十分注重经济发展,同时台海形势也比较稳定。韩国和香港也都进入了一个稳定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把工作重心转的到经济建设上,再不搞政治运动,一心一意谋发展,都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日本在经济上的帮助也是不可否认的。当然总体上日本是主观为发展自已,客观上帮助别人,但虽然嘴上不承认,实际也有为二战恕罪的因素。
这个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首先后发先至的都是亚洲黑头发黄皮肤(包括目前发展势头很好的越南)的人种,这类人骨子里就充满了不服输的个性,有衣锦还乡的情结,具有很强的荣辱感,所以在工业化进程中决不会向西方低头。其次是重视教育,整体文化素质在短时期提升很快,对高科技的追逐契而不舍。第三人口基数高,吃苦耐劳,在劳出密集性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人口红利优势。第四悟性高,具有模仿、制造、创造的能力。第五重视裙带关系,这对于个人,家族,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強的凝具力。第六政府对工业化在政策、资金和环境上具有宏观上的支持,而且有具体的经济发展计划和实际行出。总之,宏观上政府有支持,微观上人们愿意付出,这使中国及亚洲四小龙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