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若干年后追赏时,曾写道:合肥之役,辽、典以八百步卒,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不排除张辽可能会有少许骑兵,但这主要是一场步兵战!张辽并没有兵种优势!
2、东吴陆战是“战五渣”水平。
东吴长于水战,陆战确实不如曹刘。
但是,在此战的1年前的皖城之战中,吕蒙、甘宁曾在一顿饭的时间就攻破皖城。
而在数年后的夷陵之战中,曾在汉中挫败曹军的刘备,在陆上对吴军也一筹莫展。
对手不是“战五渣”,张辽也没有什么兵种优势,张辽要“八百破十万”,要靠运筹之能!
曹公的安排
215年,孙权率10万大军前来攻打合肥。
当时,曹操大军远在汉中,合肥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的7000人。
护军薛悌打开曹操留下的盒子。
曹公的部署是: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得与战。
廖廖数字,曹操已经确立了此战的指导思想。
1、明确指挥关系。
当时的曹军,众将往往各统一部,互不统属。
当曹操不能亲临时,一般会安排护军、督军协调各军。
曹操的部署,明确了指挥关系。
首先,护军不要发言!
护军薛悌受命协调各军,但在张辽、乐进、李典面前,他显然只能算“外行”。
所谓护军勿得与战,就是告诉薛悌:别把自己当大领导,打仗的事情,你闭嘴。
其次,张辽、李典、乐进的指挥关系。
三将各统一部,显然不利于统一作战。但张辽、乐进、李典三人资历、名望相近,直接指定任何一人担任主将都难以服众。
所以,曹操的部署是:守城的事情,乐进统一指挥;出战的事情,张辽、李典负责安排。
寥寥数语,指挥关系明确了下来。曹操御将之能,可见一斑!
2、积极防守的作战思想。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守城方通常采取的方法婴城而守,死守待援。
不过,此时,曹操大军远在汉中,远水难解近渴。守合肥,你们不能指望外援!
如果放任孙权轻轻松松地环而攻之,那么,合肥必然失守!
只有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不失时机的出城反击,打乱敌军部署,挫败敌军士气,才可能成功挫敌!
张辽的具体部署
曹公能作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具体什么时候出击、带多少人出击,临阵如何指挥,就看张辽们的了!
在看到曹操的安排后,“诸将皆疑”,不得要领。
张辽领会了曹操的意图,并提出了自己的具体部署。
1、执行曹操思想。
张辽向诸将解答了曹操的意思。
曹操远在千里之外的汉中,等到他过来救,我们早就被破了!
所以,请不要疑虑,一起执行曹操的意见!
2、出击时间。
“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
趁孙权大军尚未会合,立刻出击,挫敌锐气,安我军心。
与张辽有仇的李典率先表态:好!
随即,张辽从军中募得勇士800人,喝酒吃肉,饱餐一顿,准备次日的出击!
袭击“红利”
次晨,张辽披甲持戟,身先士卒,率军出击。
张辽居然敢出来打,实在出乎了吴军预料。
吴军前沿各部准备不足,阵列未成,遭到这样的打击,当然会有或长或短的混乱期!
混乱期有多长,取决于两点:攻方的冲击力、守方的素质。
吴军前沿部队的素质并不差!
徐盛、宋谦,都是从孙策时开始征战的,多有战功。
陈武所率的庐江军,更是当时江东少有的精锐。
不过,张辽的冲击力,是碾压级的!
徐盛、宋谦受伤,陈武战死,吴军溃败。
除此之外,吴军另有一未知大将也被杀。(《三国志》说张辽斩两大将,说明除陈武外,另有一大将被杀。)
不过,吴军的素质倒也不是太差。
此时,潘璋赶来。他亲自斩杀了徐盛军中后退的两名士兵,整顿队伍,重新杀回了战场!
吴军从初期混乱中渐渐走了出来,张辽的袭击“红利”看起来快用完了!
冷静的“嚣张”
如果张辽只是匹夫之勇,那么,这800人现在差不多也该掉头了。(当然,也可以一头扎进吴军的人海中,有去无回)
如果是这样,此次出击也就最多只能起到骚扰的作用,难以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毕竟:靠这800人,能实际斩杀多少敌人呢?
张辽不是匹夫之勇!
张辽把目标瞄准了吴军的要害:孙权!
张辽在突破前军后,直接冲入营垒,直扑孙权!
孙权大惊,只好走到高处,令军队立长戟自守!
孙权就在眼前,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呀!
可是,张辽的头脑很冷静。
张辽军能一路杀到这里,不完全是因为自己牛逼,还在于吴军的混乱。
此时,孙权护卫部队立长戟列阵,虽然慌张,但毕竟已经严阵以待。
而且,孙权的护卫中,至少包括了一千余“车下虎士”,数量比张辽多,战斗力也非常强悍。
严阵以待的对手,不可能“一冲而散”,张辽要与之作战,只能是一刀一枪的阵战。
而此时,刚刚被冲散的吴军正浩浩荡荡围了过来!
张辽头脑冷静,没有再继续冲击,而是选择了另外一种挫敌锐气的方法。
张辽挥舞长戟,在阵前大呼:孙权,出来单挑!
孙权又不傻,当然不会出来!就算他想出来,身边的护卫也会拉着呀!
吴军士气沮丧!
突围:理智的“豪气”
该掉头了!
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披靡,无敢当者。——《三国志.张辽传》
这不仅仅是一次壮烈、豪气的突围,张辽在此处的指挥更显良将之风。
我们从《三国志》中的廖廖数语,来看张辽的指挥。
1、左右麾围,直前急出,围开。
张辽令军队向左右两翼运动,做出要从侧翼绕过的假像。
吴军见状,当然要把队伍拉开,分别向两翼堵截。
吴军虽然重新回到战场,但毕竟是急忙赶来“救主”的,指挥系统仍然未整,运动中,自然难免混乱,很难万全。
趁此机会,张辽亲率身边数十精锐,直接从中央选择薄弱处突围!
正常情况下,吴军中央再是薄弱,张辽数十人也是不够给人家塞牙缝的。
可是,吴军在混乱之中遭遇急击,有谁敢去堵张辽的路?
如此,张辽和身边数十人突围!
2、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张辽在突围后,又翻身杀回重围。
即使在严阵以待的情况下,阵后也是薄弱点,是容易引发混乱的地方。
何况,在张辽的连续引导、冲击下,阵型已经混乱呢?
张辽自阵后杀入,会合军队。
随后,大军一起突围!
吴军先是在张辽的“左右麾围”中,阵型被拉薄,又在张辽连续的进进出出中陷入混乱,何以抵挡士气正旺的八百勇士?
如此,张辽军杀出重围。
吴军披靡,不敢上前,张辽安身回城!
后记
此战后,吴军士气大挫。
吴军随后围合肥十余日,终难克城,被迫退军。
退军过程中,孙权再次出了一次洋相。
张辽的追击,险些生擒孙权,再次“威震逍遥津”。
不过,张辽的追击作战,史书没有记载其规模。
以常理而言,当时孙权主力已经撤退,仅仅只有孙权、甘宁、吕蒙、周泰等部分军队,曹军没有后顾之忧,应当不会只带800人出来!
所以,张辽追击作战中的威震逍遥津,应该不能算入“八百破十万”。
此战,张辽展现了史诗级的良将之能。
精准、果断的出击时间:孙权虽号十万大军。但张辽此次出击打的,只有吴军的前军。吴军中军中贺齐是在孙权被围时才抵达战场。而吴军中的吕蒙、甘宁、凌统、周泰等人则还没来得及参战!
对战局的冷静把控:他先是袭击乱敌,后又在胜势中头脑冷静,及时调整、掉头,最后在突围时来去自如。
什么时候打,在哪里打,怎么打,都是张辽说了算!
他自始至终都牢牢把握了战局走向!
智勇足备,说的就是张辽这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