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中原大地战火纷飞了百年之久。后来魏国权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政权,于公元266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灭魏自立,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为何仅仅存在了短短的51年就灭国了呢,单单是因为晋惠帝司马衷弱智和奢侈之风导致的嘛,我觉得不尽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1点: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导致人才流失,中央被门阀控制。

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不再是唯才是举。想当二品以上大员,首先得看出身,家族名气大,名声好,就可以进中央当大官。而真正有才能的寒门子弟,却只能在地方当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这样不仅导致人才流失,而且皇权也是被削弱。

第二点:后宫干政。

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不仅相貌丑,而且为人极度心狠手辣。掌权之后不仅杀死了晋惠帝的外公和太后,而且把太子也设法处死了,大肆铲除异己,祸乱朝纲。

第三点:分封制的实行导致了八王之乱。

司马炎当上皇帝之后,觉得魏朝灭亡的很大原因,就是没有外在的宗室亲王掌握军队。于是司马炎把司马家族的很多人都封了王,这些王刚开始还算比较亲近,但是隔代之后,关系就愈加疏远。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王国,大权在握,独自招兵买马,发展实力。在贾南风混乱朝纲被诛杀之后,“八王之乱”爆发,连续不断的战乱严重削弱了国力,被五胡趁机而入,进而灭国。

综上所述,西晋灭亡不仅是晋惠帝弱智和奢侈之风导致,还有更严重的制度和后宫干政所导致的。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最佳贡献者
2

我认为西晋灭亡原因有很多,比如统治阶级腐败,生活腐朽只是原因之一西晋刚建国,开国皇帝生活就开始带头腐败,晋武帝嫔妃太多,晚上不知道去哪个妃子那里,于是坐上羊拉的车子,车子走哪到哪个妃子那就在那过夜,妃子知道羊喜欢吃到盐的青草,于是纷纷在路上撒上带盐的青草。

贵族之间生活更加奢侈,王恺和石崇斗富的故事就出在当时。王恺和石崇的炫富攀比简直就是斗气。王恺用糖膏刷锅,石崇就用蜜蜡当柴烧。在蜜蜡流行的今天,石崇这种行为不知道被多少人骂“败家子”。王恺用蚕丝作路两旁的屏障,围了足足四十里,石崇就用锦作屏障,围了五十里。两人斗富的过程中,晋武帝司马炎也加入。他为了帮助舅舅王恺比过石崇,送给王恺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树,让他跟石崇比。结果,当王恺在石崇面前显摆时,石崇很不屑地用铁如意敲碎了它,又让手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都摆出来,让王恺随便挑一个赔他。王恺看到石崇的收藏,非常失落,也彻底心服口服。因为石崇的珊瑚树摆了一大片,其中,三、四尺高的有六、七棵,二尺多高的都数不过来。

原因之二晋武帝时为了加强统治让诸侯王领兵驻守各地,形成了类似西汉初期王国问题,只不过西汉初期王国问题被汉武帝用推恩令的方式解决,而晋武帝和他的后继者却没有这样的智慧。晋武帝去世后由于中央政权混乱,各诸侯趁机起兵加速西晋灭亡。

原因三少数民族内迁并受到残酷的民族压迫。后来少数民族趁当时西晋中央政权腐败纷纷起兵加速了西晋灭亡。

当然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帝只是西晋灭亡诱因,如果以上矛盾不解决西晋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3

西晋和清末民初还是蛮像的

300年,西晋皇后贾南风毒杀太子,引发司马家内部的诸王夺权大战。战起之后,诸王合纵连横互相征伐,感觉自身力量不足,东海王司马越联络了鲜卑,长沙王司马×联络了匈奴……

最终,东海王司马越获得最终胜利,可这时候匈奴已然做大,成了汉赵王朝

311年,汉国大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之后又攻陷长安,按照一般来说,西晋在这时候已经灭了。不过有大臣叫贾疋的,从领军从西而来,拥立司马邺为太子,并打下长安,让司马邺登基延续了西晋王朝

316年,汉赵刘曜重新围攻西晋陪都长安,晋愍帝司马邺被迫出门投降。317年初,听闻司马邺投降后,身在建邺的琅琊王司马睿登基,建立东晋,到这里,西晋算是正儿八经的灭亡

大清呢,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老佛爷和光绪西狩

不过他俩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并没有持续多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裕隆太后下了退位诏书,清朝自此灭亡

然而,最后一任帝王溥仪,1932年在日本扶持下,跑大清祖地建立了伪满洲国,算是又把他家的祖宗基业给延续了,一直到1945年

比较一下西晋和清末

说奢侈,西晋有点蜡烧灶炫富,清末有洗澡用掉100条毛巾;说内乱,清末是汉满民族矛盾、有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矛盾,西晋是世家、宗室以及华夷矛盾;说外敌,西晋有匈奴王有鲜卑大军,清末有八国联军……

近代史明白,知道大清是怎么亡的,那西晋怎么灭亡的也能懂个大差不差

清亡之后,中国之所以没陷入东晋五胡十六国时代,那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有共同使命:

团结一致,抵抗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分配不平衡。在西晋初年,晋朝宗室和贵胄与地方上的军阀实力派共同瓜分了政权。石崇王恺斗富就是其中的缩影,西晋的分封制也将整个国家的军事重镇全部都分封给了宗室,像是成都这样易守难攻的大城市,曾经作为蜀国的国都,但在西晋初年也被分封给了成都王。这就致使国家内部的力量完全被分散,在面对地方实力派的倾轧之下就会显得势单力薄。

而八王之乱更是进一步削弱了中央的力量,使得他们已经无力管控地方,从地方上吸取力量。五胡乱华时期,如果中央能够汲取地方上的全部力量,那么面对胡人的进攻,抵御住第一波冲击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再加上统治者不是昏聩就是狠毒,这就导致中央的虚弱,政策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奢侈之风并不能直接导致亡国,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经济对于政治的直接影响不大,或者换言之在中国长期就是政治影响经济,经济情况只能体现出国家的某些问题。奢侈之风一方面可以显现出国家物质层面的丰富,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国家政治领域的短视和后知后觉,沉迷享乐以至于忽略了国家日益腐朽的内核。西晋能够统一中华,实力不能小觑,但仅仅数十年后就亡了国,根本上就是政治上的不平衡最终撼动了西晋统治的根基。

5

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司马衷(也就是晋惠帝)的弱智或者说奢侈之风,当然题主说的这两点也是加速西晋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留下的烂摊子,后代没有处理好。

西晋从第一任帝王—晋武帝司马炎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亡国的种子。从建国到亡国,只历经了51年,整个西晋历史,可以说从第一任帝王就开始走下坡路,并且我觉得这是中国历史的黑暗年代,更是历史倒退的年代。

第一任: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

第二任: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

第三任: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

第四任:晋愍帝——司马邺(300年—318年)

为什么说司马炎留下了烂摊子?

其一:效仿西周分封制。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后,为了吸取东汉末年地方拥兵自重的教训,决定效仿西周,大搞分封制,也就是将司马家族的人,分封到全国各地做诸侯王爷,给各地兵权,在司马炎看来,自家人还是自家人亲,朝廷有难,自家人必定会鼎力相助,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导致了后面所说的“八王之乱”。

其二:得位不正。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后,彻底掌控曹魏政权,直到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时期,逼着曹魏末代皇帝曹奂把皇位“禅让”给他,因此他本就得位不正,下面的臣民,对他十分不友好。加之他没有安抚这些前朝大臣,又处处防备这大臣,士族做官心惊胆战,许多都远离了官场,跑去写文、喝酒等,成了一股潮流,国家人才凋零。

其三:后宫干政。晋惠帝妻子贾南风,贾皇后本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其相貌丑陋,又矮又黑,但却凶狠多诈,司马炎为了给儿子继承皇位打下基础,便把贾南风许配给了司马衷,但奈何司马衷天生愚昧,因此被贾皇后操纵,把持朝政,与当时的辅臣杨骏勾心斗角,弄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甚至连当时太子都被杀害。最后贾皇后设计杀死了杨骏,给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种子。而后来贾皇后也被赵王司马伦设计杀害,晋惠帝也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附八王之乱图:

上面所说的三个“烂摊子”,最终导致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直到晋怀帝司马炽继位后,“八王之乱”才结束。但十六年的内战几乎摧毁了晋朝的政权,田地荒芜,被屠杀的臣民,达百万之多,晋怀帝继位时期,已经国力虚弱了,北方胡人抓住机会,趁虚而入,大肆屠杀汉人,进入了中国历史的黑暗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到晋愍帝司马邺继位后,他爷爷晋武帝(司马炎)给他留下的“烂摊子”已经是积重难返了,当时,长安已被敌军团团包围,城中已经出现“人相食”的可怕场景,晋愍帝逼不得已,决定出城投降,西晋就此灭亡。

6

这个问题我来会回答吧。

西晋也是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之一,始于晋武帝司马炎亡于晋愍帝司马邺,享国五十二年,国祚时间并不长。关于西晋的灭亡原因,诸说纷纭,我想在那样一个战乱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灭亡原因无外乎互相吞并。那么西晋被外夷吞并也是实情,但是西晋的灭亡是外夷太过强大还是技不如人呢?我想都不是,我认为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把自己给打垮了,灭亡的“功劳”还得归功于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吧:

西晋的灭亡苗头不能全归晋惠帝。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在扫平东吴以后统一全国。但对待国政司马炎并非从一至终,后期便开始怠政并荒淫无道,各皇室宗亲当然也好不到哪去。司马炎在位期间做了两件自己为很成功的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分封宗室藩王。二是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长子早夭)。我认为,司马炎做的这两件事才是西晋灭亡的最大伏笔。

加速灭亡的八王乱政。

司马炎为了巩固江山社稷,对各宗室人员设立了藩王。众所周知,晋惠帝司马衷的智商的确是有问题的,司马炎不会不知道,有可能他觉得还不算太糟而已,但是立长为安的皇家传统还是让太子之位落在了司马衷的身上。可能当时司马炎也认为,儿子弱智有众藩王坚守各地,江山社稷能出什么问题?而后司马衷继位,由于没有能力治理朝政,致使皇后贾南风专政。

我们都知道,西晋是一个由世家家族控制的统一国家,众藩王在各地雄居一方,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家的事被外戚掌控?所以贾南风专政直接引起了各藩王的不满,遂为争皇权群雄逐鹿,瞬间使国家乱做一团。

据资料显示:参加八王之乱的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八王之乱的内耗,致使西晋国力空虚,为后来五胡十六国的杀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其结果也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五胡十六国的到来,西晋已无力回天。

西晋建国以来,各方的外夷民族大批的迁入进来,他们的地位当然是非常低的,基本都是在达官权贵们的差使或奴役中生活的。

八王之乱使西晋国内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皇权旁落。这时就给这些外夷各民族起来反抗的机会。加上塞外的少数民族趁西晋国力空虚之际,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与西晋南北对峙。随后就是我们知道的五胡乱华,皇室南迁,西晋灭亡。

综上所述,西晋的灭亡原因,不单单只是因为晋惠帝的弱智和宗室的奢侈之风,而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的。

以上是我的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斧正!谢谢。

7

西晋的灭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内部的权利争夺所导致的。司马家族的内斗导致了西晋王朝迅速衰弱,在西晋自身衰弱的同时,胡族又迎头赶上再次强大了起来。他们趁着西晋内斗的过程中开始大肆向中原地区拓展吞并。最终此消彼长之下,胡族全面占优,西晋内部由于内斗消耗了太多的实力,所以导致西晋在面对来势汹汹的胡族时,根本无力抵抗。之后就发生了西晋灭亡,衣冠南渡建立东晋政权,和北方的胡族形成格局对峙的局面。

西晋的灭亡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从一个点逐渐扩散到一个面。最终导致政权全面奔溃。它属于一环套一环的。并非某一个单纯的因素所导致。西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或者说诱因,就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继位。而司马衷这个白痴之所以能上位,又是晋武帝司马炎一手操控的结果。司马炎明知道司马衷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但司马炎出于自己的私心,他不愿意皇位易手其他支系血脉,所以在明知道司马衷是白痴的情况下,却依旧把皇位传给了司马衷。这就导致了后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司马炎死后,司马衷即位。因为司马衷脑子不好使,所以他对于自己的皇后贾南风十分的信任。而贾南风本身也是一个权欲心很强的人。很快贾南风就架空了司马衷,甚至以司马衷的名义开始撰写诏书开始了专权之旅。贾南风掌权后,先是杀死了太宰司马亮,之后又害死了皇太后,最后甚至开始出售迫害太子司马遹,废除并且杀死了司马遹,贾南风的举动激起了司马宗族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起了夺权之心。因为晋惠帝司马衷就是个白痴,完全没有任何威慑力。所以晋朝各地藩王开始了争夺权力的过程。

虽然历史上把这段时间称之为“八王之乱”。但事实上当时参与争权夺利的藩王远不止八人。只不过其中实力强大的藩王一共有八人,所以才称之为八王之乱。从八王之乱开始,西晋内部就开始了内斗的过程,也正因为八王之乱内斗,不仅消耗了国家实力。还使得胡族势力大举进入中原。西晋统治权大家相互争夺不休,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西晋元气大伤却是事实,所以西晋在面对当初内迁的胡族的进攻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最终短暂的西晋政权灭亡。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8

西晋的灭亡,无论是晋惠帝弱智还是奢侈之风都是表象。实际上是东汉以来的世家豪族统治的破产,经历战国至汉初三百余年来封建社会大转型,汉代形成了政治、军事、文化上的繁荣,两汉经学的繁盛就是百年兴盛开出的花、结出的果;东汉至魏晋时期是由鼎盛至衰落的演变过程,地方豪族的强大就是这一过程中的结果,政权开始由世家豪族统治,国家陷入分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陷入衰落。



世家豪族一面吸着底层农民的血汗,一面瓦解中央政府的权威

随着汉代察举制弊端的凸显,世家豪族实力越来越强大。地方官员原本需要推荐贤良方正等人才,但是国家稳定的时间一长就演变成了仅有举孝廉一途,于是官员的任免权力便由中央转移到了地方,而随着大族官员势力做大,地方政府的权力也就转移到了地方豪族的手中。地方政治权力与豪族庄园经济合体导致国家的人才上升渠道遭到阻塞,形如一个人得了血栓病,血液不能得到及时的输送,行动便会渐趋缓慢直至不能行动,一个人不能行动就会死去,一个国家行动能力丧失也会衰亡。

东汉政权的衰亡跟世家豪族的壮大是息息相关的。三国时期也曾有过两次努力尝试,一次是曹操三下求贤令,曹操虽然吸收士族进入政权,但是不唯士族,曹氏宗亲、寒门士人都得到任用。正如曹操所说,唯才是举是他的选人原则。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较为可惜的是,曹操选举官员的办法未能形成成熟的制度,曹丕登上帝位后,采用颍川士人陈群的“九品官人法”,士族将察举制转变成为新的任官制度——发展成为“九品中正制”,于是士族再一次强势进入政权,曹操扩大政权基础的努力化为泡影。

另一次是诸葛亮以法家治理蜀国,建设廉政奉公的政治生态,他当政时蜀国的确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但是诸葛亮去世之后,益州士人大批量进入政权核心,于是当初诸葛亮为国家建设所做的努力也变成一纸空文,而在蜀国被灭之后,诸葛亮等人的政权建设的痕迹也就不复存在了。



西晋基于儒家理想的政治建设重蹈了东汉的覆辙

西晋司马家原本就是颍川士族,随着司马懿在魏国地位的不断提升,司马家权势越来越大,代表士族阶级利益与魏国皇族争权,结果当然是士族的力量占据了上风,在司马炎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不得不继续维护士族的利益,奢侈之风也随着士族掌握权力大行其道。

士族阶级掌握权力后,必然要重新将儒家主流意识形态树立起来,于是儒家理想主义的分封制就复活了起来,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也导致弱智的司马衷获得了皇位继承权,而晋惠帝即位后不能正常行使皇帝权力,于是皇后贾南风逐渐掌握政治权力,外戚开始专政,东汉以来产生的国家问题就在西晋王朝又重新发生了一次,于是诸侯割据就发生了——“八王之乱”,民族矛盾也跟着爆发了——“五胡乱华”,中华大地陷入了最黑暗的沉沦时代。



政权开放性极低的晋朝注定了短命

司马氏能够获得政权一是靠大士族的支持,一是靠阴谋政变。靠大士族的支持就必须保持政权掌握在部分士族的手中,维护士族的利益;靠阴谋政变就必须广树藩王以拱卫中央。掌握政权的只有宗室和士族两种身份,大量寒门精英无法进入政府任职,当然就会形成严重的阶级对立,而东汉末年以来五胡大量进入中原衍生的民族矛盾,地方割据、阶级对立、民族矛盾每个问题都很严重,只等历史出现一个爆发的时机,因此西晋的灭亡是可以预见的。

琅琊王司马睿在中原爆发战乱之后逃往江左,与南逃的大士族共同维护南方政权。“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又为晋朝延续了一百年,士族门阀也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留存了下来。

9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初步成形的封建化国家,和尼德兰革命时代的欧洲资本化时代的开创意义,以及公元前3140年之后埃及的初步统一尝试的第一批文明国家的开创意义是相同的。

然而,开创者,全面的立新,必然带来发展的脆弱性。西晋的快速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但是一个时代的伟大不会因为一个时代的结束而逊色。西晋第一次让东方全面领先于西方,尼德兰革命时代,欧洲也第一次做到了全面领先东方。

公元前3140年起,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的制度和生产力及其文化,也第一次全面超越了亚洲其它地区。

社会形态级别的反超,是在东西方之间轮动的,这是历史发展的最易路径。

西晋的开创性导致了发展的脆弱性,更进一步是,西晋开创的是封建化生产方式的社会,这个社会形态非常容易碎片化。西晋的快速灭亡就更加显得仓促而不可避免。

10

答:主要是腐化的奢侈之风和《八王之乱》,最主要的外敌入侵,(公元316,匈奴攻入长安)至此【西晋】灭亡。西晋统治时期,豪强大族的势力得到发展,士庶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门阀士族的空前发展,构成了与皇权的矛盾,也直接成为其动乱的根源。这一时期统治集团奢侈腐化,聚敛了大量财产,互相争豪(斗富)。然而许多士人,面对现实,消极悲观,不问政事,终日喝酒清谈,玩世不恭,于是《玄学》之风一时大盛。特别是【晋惠帝】统治时期,朝廷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力争斗,诸王相继卷入。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齐王【囧】,成都王【颖】,长沙王【?】,河间王【颙】,东海王【越】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一带相互攻杀,战乱历时16年之久,兵民死亡高达数十万人,城市被焚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使本来经济就不发达的西晋耗尽了国力,从此逐步走向《崩溃》!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