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汉字为什么这么特别,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不一样?

汉字为什么这么特别,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不一样?

2020-09-20 07:31阅读(73)

汉字为什么这么特别,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不一样?:汉字就是一部天书,一个字几种用法,形象声词动词,和事物有关联,组词不达意,写不出好文章,归结起来,

1

汉字就是一部天书,一个字几种用法,形象声词动词,和事物有关联,组词不达意,写不出好文章,归结起来,变化万千,只要地球宇宙的东西,都能表达出来。

精通汉语了,你也就是天才人家了,奇妙的东西要认真去解释,做到老学到老,八十三岁还学巧,一辈子不吃不喝,全用在学习上,也有学不完知识,神奇之处。

书籍千万种,平时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离成功很近。

2

汉字,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

汉字,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与汉字同时代出现的象形表意文字都已经消失殆尽了,汉字是唯一幸存者。

汉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独特“造字法”和独特的“用字法”上。汉字六书,即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象形(如“水”字)、 指事(如“上”字)、 形声(如“殆”字)、 会意(如“好”字)、 转注(如“老‘”与“考”字)、 假借(如“蚤”与“早”字),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汉字的表意特征,使得华夏文明具有了强大的包容性与吸附力,使得历史上几个少数民族统治王朝,也不得不在华夏文明面前,俯首称臣,而归附、融合于华夏文明中,并逐渐被汉化。

有的是公开汉化,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就是王朝政府强制推行的汉化改革,有的是悄然推行汉化政策,如“元”、“清”时期。

为什么华夏文明会有如此大的魔力?汉字功不可没!

一、汉字传承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不管中国历史上何朝何代没有谁能离开汉字的,一旦离开汉字,必将寸步难行。

二、汉字的表意特征,可以让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王朝都能欣然接受。为什么呢?因为汉字只表意,不表音,所以她有着强大包容性,任何地域的人,任何民族的人都可以借用汉字,且仍然可读本地,或本民族的音。如“我”,可以有几十种说法(读音):北京“我”读“wǒ”、客家读“(捱)?ǎi”、我们宜丰读“(阿)à”、还有读“(我)?ě”的、读“(我)?ō”的、读“(咱)zán”的、读“(俺)ǎn”的······日语读“(私)ぉたし”等等。

三、有些汉文化圈的国家为了去汉化,强力推行本国自创的拼音文字,其结果差点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丢弃了,据说现在又在大力恢复汉字的使用与教学。

四、近百年来,也有一些仁人志士呼吁消灭汉字,鲁迅先生也曾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好在汉字没有灭,要不然,我们会悔之晚矣。

汉字不灭,中华文明永存!

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网络图片)

中国汉字(网络图片)

日本汉字(网络图片)

越南汉字(网络图片)

韩国汉字(网络图片)

历史上的西夏文字(网络图片)

3

汉字之所以特别,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不一样,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中国的汉字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具有独一无二的智慧。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的构成和使用方式是“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美丽画。这特点是包括英文在内的任何文字都没有的。

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这是按使用人口多少排名,汉语使用人口最多,占全球人口20%,在东南亚很有影响。

汉语的特点是:

1.优美性。汉字具有书法艺术美,古代许多书法作品如《兰亭序》《神策军纪圣功德碑》《玄秘塔碑》《祭侄稿》等都是无价之宝。

2.易辨性。汉字比英文等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阅读效率。

3.直现性、表意性。汉字是世界上单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从单位字符知道意思,形声字还可以知道读音。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表意的文字。

作为中国人,要热爱祖国文化,且不说汉字使用人口最多,唯中华民族文明几千年得以传承与汉字文化的智慧是分不开的。因此汉字最有智慧。

4

汉字的历史最悠长,汉字的形状最多样。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知道汉字故事的特别。我们一撒一捺的汉字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是不一样的,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特别之处,汉字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自己发明创造的民族特有的文字。开始是用结绳记事,后用象形画图记事,后来用甲骨文记事,最后发展成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四大造字法。而其它文字大多不是自己民族独创,是多个民族语言的融合体。

第二特别之处,汉字是按笔划顺序形成的文字。一点一提,横平竖直,一撇一捺,横折弯钩,共有53525个汉字。而世界许多文字就只是单一字母,如英文,只有26个发音字母。

第三特别之处,汉字一个字就能表达完整意思,还有多个词性,多个读音,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如而外文一个字母都不能表达什么意思,也只有一种发音方法。

第四特别之处,汉字形体多样,是精美艺术品。用行,草,隶,篆,楷五种书法艺术形式写出的汉字具有不同形状的美。而外文字母却没这一功能。

汉字是中国劳动人民独自创造发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文化艺术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一字一音,东方神韵,一撇一捺,大有乾坤。我们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几百名演员扮演的活字印刷字模通过不断变幻,用大篆、小篆、楷书三种不同字体展现了同一个汉字――“和”。那玄妙画面惊艳了海内外,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好评如潮。而这个“和“包含“和谐”“和平”“和睦”等意义,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意愿。因此被评选为“最中国”的汉字。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山西临汾陶寺遗址的陶制扁壶朱书“文”(约4500年前),明显是书写的痕迹,字迹饱满,带有笔锋。这足以证明汉字至少六千多年的历史,是全球使用时间最长没有出现断层的文字,汉字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传承至今并硕果仅存的文字。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和“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关于“仓颉造字鬼神哭”的故事也流传了几千年。其实,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日积月累,逐步成形,不断优化完善的,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而我国古人用软物书写,容易掌握,无须平滑过度,无须对符号形态做太多的限制,自由组合都能轻易实现(只要大家都统一认识就行)。所以,我国古人很早就使用了二维码来做为文字,而其他地区的人只能用一维码来做为文字。

汉字的表意性又使汉字成为世界上单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因此容易辨识, 利于联想,这也为加快阅读速度带来极大的便利。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6

汉字就是一种图画,一种真实记录事实的的图画,每一个汉字都表达一件事情,而不是一个意思。

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像人,甲骨文是怎么表示的?

这一个就是人,人为什么要不是我们现在印象中的一撇一捺而是这个样子呢?

这表示直立行走的,走的时候身体是有一点点弯的,还有一根短一点表示的是摆动的手臂。

这就是古人看到的人。人与动物在外形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直立行走。

所以你看,汉字厉害吧!

再来看一个字:千

千字还保留着一点甲骨文上人的味道。不过他在人的大腿上加了一根横。


你腿上有什么?自然是腿毛了,那腿毛有多少?很多。

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他就会选择向别人怎么解释千到底是多少,你数一数你的腿毛,你对千的概念马上就有印象了。

然后单人旁的信,休,体等字都是建立在人这个字的基础,讲了一件详细的事情。比如休就是一个走路的人最后像一棵树一样了。树能不能动?当然不能动了。人本来表示行走,行走的人像树一样,自然就是休了,你也很快能明白休就是停止的意思。

再比如“比”和从字,这是两个人。



往东走的就是从,往西走的就是比。

古人劳动的时候一般都会向东走,东属木,属生机。一个一个地往田里走,心情会怎么样?自然不怎么样,因为这是劳累的一天,所以一个跟着一个就是从。

往西走为什么开心呢?因为西边是自己的家,下班回家你不开心吗?你当然开心极了。所以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激动。因为可以休息了。

所以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表达着一个故事,一件事情。

但是后来汉字为了交流的需要,表达的需要,以及传播的快捷化,所以汉字开始像抽象化,简化,独字无意义化方向发展。

从字到词语的变化是印刷水平提升原因。

古人为什么惜字如金,因为印刷水平不够,像现在网络小学动不动就几千万字,在古代那得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才能完成,完成之后怎么传播?

所以大家在读古文时发现他们表达的非常简洁。



当然文字表达越来越繁琐化这是一个大趋势,因为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了。我现在写了之后发网上,你一复制,不用一秒时间就变成你的资料了。

在远古这么多文字没有几天是搞不定的。

至于世界上其他字,大部分是拉丁字母,它的切入口不是从意思表达入手,而是从零件入手。

什么意思呢?

他们的字就像一个又一个零件,然后组合成就是他们的文字。

我们是从整体入手,是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来做。至于后来的部首是因为字太多后产生的,音序这些是拉丁化之后产生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在行事上的差异,他们的出发点与我们的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那我们应该保持这一种,不要简化,丢掉多可惜。汉字简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因为知识的传播是用图快还是用字快?所以这是传播的本能需要。

现在让你去记甲骨文,用甲骨文写,别人不认识有什么用,而且词汇量也没有那么丰富。所以好东西不是永恒不变的,一切都在变中又不变。这就是阴阳之化。

7

我不是文字专家,不过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老祖宗几千年前在生活实线中就创造了甲骨文,这比世界其它文明都要早得多。而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发扬光大,有了金文,小篆等,最后定形现代的成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现行的简体汉字。)汉字是我们民族最值得自豪的文化瑰宝!

西方世界,大都是符号文字,如英语,拉丁语,俄语等等。而我国却独树一帜,主要是象形会意为主。符号呢,'只是个别现象(大都后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的)这就显得与那些符号文字格格不入。在文化交流上带来了些许的不便甚至麻烦。

但,我们汉字从苍颉造字起,就赋予了每个汉字都具有丰富内涵这一特点。(这大摡是,起初只能在有限书写材料上如甲壳,骨头等狭小空间刻划的缘故吧;)不像符号文字那样,需要许多字母来组合。所以显得更凝练,更感情丰富。(往往只写一个,别人就懂得你所要表达的意愿了)

博大精深。

易学,也是一大特点!一般,人们只要会认识三千左右汉字,就能够读书写字作文了。符号文字却繁琐得多!

班门弄斧了![呲牙][呲牙][呲牙]

8

我的理解是,我们汉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到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是随着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化而成的!

汉字本身就是一部气势磅礴,精彩纷呈,鸟语花香,充满神奇和魅力的成长发展史,再加上我们自古以来的多民族人民在广袤神州大地上的大迁移,大聚合和大融汇,还有我们智慧的各民族思想和交流之间的大碰撞,无限热爱和深情,骨子里的浪漫,都引导着,汉字做为沟通,交流,记录的工具,不断的做着和历史相同的指数运动而发展,无论文字上的表现形式怎么变化,都是中华民族精华中的不断传承和延伸,未来也必将源源不断,与时俱进!

9

汉字是象形字,按照时髦的话说,是事物的直接具现,是描绘大道本源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起源,乃是按照事物形象作

描绘,或者形容成雕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衍变......

让语言在组织人众时能更有效率,更有组织能力的时候,又衍生了第二个需求——尽量的简化文字!

在不断简化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国时期的繁体字。更进一步,中国大陆做出了更进一步的简化。

......

而汉字,当然特别,也肯定和世界上其他文字不一样。

首先,汉字是单音节字体。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件事,也不知道是文字影响了宗教,还是宗教影响了文字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神话中,都有神灵念咒语之说。比如佛教的,道教的,都是单音节。

当然,汉字最大的特点,在于中国古人用汉字编制出了无数美好教人向善的故事。

在古时,一个文字就代表一段故事,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在文字上花了多少心血。

而中国文字或者说语言,当真大成的时候,是在宋代!

从赋、辞、诗、歌、词、曲的发展来看,一种本身包含了无数寓意与故事的文字,再加以各种的艺术衍变之后,就变得灵活、生动、完善,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所以,汉字当然特别!

他不但是象形字,也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画家、诗人、艺术家来传颂他,歌颂他!

10

俯察万物众生,较高等的禽兽已能够利用声音传达信息,但止于直接交流,人类所以能从禽兽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创造了文字,文明由此诞生,文字可谓人类的第一次资讯革命,知识从此可以流传久远,大幅度地超越时空的限制。根据《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当年从中小国学书中读到这部份记载时,只觉古人夸张其辞;今天看到文明的發展,才知道文字的重要,如没有文字,今天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都不可能存在。

从文字源起,可知先有图然后有文,古文中很多时是图文相通,所以中文曾经被称为像形文字。实际上,除了甲骨文还多少是像形外,先秦的篆书、秦汉的隶书已走向抽像,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简单解释了中国文字从篆到隶的演变过程和原理,不过许慎当时好像不知有甲骨文这种字体,比较奇怪。到魏晋之后,无论楷、宋、明体,绝大部份已失去具体的像形功能,所以现在正名为表意文字(ideogram / ideograph)非常正确。

由此可知,中国文字一脉相承,属原创文字的直系后代。拼音或表音文字(phongram)则不然,按理不会有人先创字母,然后拼成文字。从日文的演变可推测,由于后进文明的语言有音无字,遇到先进文明后,便借用先进文明的部份文字作为音符,标示本身语言中已有的词语,日文的五十音名便是例子,没有的便直接借用,日文中的汉字便由此而来。西方的希腊罗马字母亦应该是根据同样原理产生,本身语言已有的词语便用字母标音成字,没有的便直接借用外语的读音拼成文字或直接应用,估计字母的来源是更早期的古代文明。英文中便有极多直接从拉丁文或法文中引入的字词。这种标音方法因为学习门槛低,所以广泛地流传到不同语言的地区,渐渐形成今天世界各地的拼音文字。所以拼音文字应该属于次级文字,不像中文,从组成文字的部首和方式能大致猜到做字的原意。

至于表意文字或拼音文字孰优孰劣的问题,曾有一段长时间是一面倒地向拼音文字倾斜的,尤其是中文初期对电脑化的适应能力非常差,令一些人对中文在未来科技發展的适应性或扩展能力有怀疑。随着中文输入和内码对应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个疑虑已大部份消除。而且,中文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近乎无尽的扩充能力;中文是二维文字,按康熙字典索引所示,部首(或语素)是214个,按九宫方位二维排列, 理论上固然可以创造214^9个单字,实际上,台港大五码繁体字共约万个,国标码2312的简体字少于7000个,大家常用的中文字不过4千多,已足够组合成现时所有的词语,而且大多从字面上可大概猜度到造词的原意。拼音文字也有字根(root),但不似中文般有个确实的上限,据谷哥的搜寻器登记的英文单字字数,早已超过一百万个,而且每天也在增加,很多是无法从字面上猜测到其中意义的。以一般人的记忆能力计算,记忆几万个单字的拼写方法和意义已是极限,大学生可能达十万个,所以拼音文字表面上是学习门槛低,读音和拼写较一致,可是扩充能力有限制,线性串连音素的方法对造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表达同一意义上,音素的使用效率极差,比较同一文件的中外文版本便会發觉,无论用直观的字数或电脑记忆单位计算,中文都比较少。

顺带一一提,阿拉伯数字是方块字,不是拼音字,才能够方便对应位值,如换上中文字,不会影响运算,只是不习惯,但换上拼音文字如英文,怎么算?所以,中国文字对数理科技没有排斥性或负面影响,和近几百年的科技落后没有关係,只是代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