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独家原创】

“控制了中亚,就控制了世界”的说法,是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的。1904年,英国地理学家哈罗德·麦金德发表了一次在地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座,将现在称作“中亚”的这片地区,界定为“心脏地带(the Heartland)”,谁最终控制了它,谁就获得了超级大国地位。

麦金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中亚,是英国和沙皇俄国“大博弈”的前线。当时,沙俄刚刚吞并了中亚的各个汗国,兵锋直指向阿富汗。铁路技术的发展,也使沙俄能修建从欧洲到中亚的铁路,从而将部队运到波斯和阿富汗前线。而波斯和阿富汗则是通向英属印度的关键通道,是英国的核心利益所在。数不清的沙俄和英帝国的间谍、旅行家、传教士、行商活跃在阿富汗和中亚,进行着各种明或暗的较量。但是,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改变了英俄对峙的局面。面临德国在欧洲的压力,英俄决定搁置双方在中亚的较量,联手对付德国。这时,中亚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就一落千丈,不再成为“世界中心”了

英俄大博弈,俄国熊压着波斯猫的尾巴,一边的英国狮在虎视眈眈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在麦金德理论的基础上,将整个欧亚大陆比作“大棋局”,而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中亚也就位于棋局的中央。今天的中亚各国,因为深居内陆,都有强烈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联通的需要。他们对外寻求“平衡外交”,与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方某国都发展政治经济联系,因此成为各个外部大国竞相争取的对象。随着“新丝绸之路”的复兴,以及伊朗问题的升温,中亚虽然仍然不是世界舞台上最中心的区域,但是其重要性正在显著上升。

最佳贡献者
2

这是一个英国地缘政治学者的观点。

他用的词,是控制,而不是占领,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说,他的观点是地理咽喉论,而不是能源论。

首先中亚是对角两亚的贸易咽喉。

从近代文明之前开始看起,东亚地区由于物产富饶,气候相对平和,所以很容易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但是东亚东领大海,半边封闭,所以东亚的陆地贸易对象一定是往北亚和西亚延伸,其中由于北亚气候恶劣,地广人稀,所以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南亚和西亚,又因为东亚和南亚直接隔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且南亚也是可以自给自足,所以东亚的贸易路线一定是经过东亚到达西亚,由于西亚气候地理条件均不是很理想,所以对于东亚的物产依赖是很强的,故而这条贸易路线,无论是能源产业的西向东流通,还是手工业农业的东向西流通,都是具备高低势能和顺差优势的,因此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要,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丝绸之路。

其次中亚是亚洲安全的心脏。

以现代军事的观点,一旦控制住中亚,那么陆地上依托高山高海拔地理优势不但可以封锁住东亚和北亚的西进南下,还可以轻易控制南亚的优质半岛出海口,同时又依托沙漠地形虎视西亚,也就是说一旦占领西亚,三面来攻都不容易,东亚要越过高海拔的山地地区,北亚要穿过千里草原,西亚要走过戈壁荒漠,而南亚则是一片开阔。所以前苏联在这里摆放设置了自己很大一部分核武器力量,也打造了自己最辉煌时期的重工业基地,原因很简单,容易守住,不容易丢失。如果在中亚修建军事基地,尤其是空系为主的军事基地,那么对于东亚西亚是以逸待劳,对于北亚和南亚则是虎视和直接威胁其核心地带。

但是七师弟的观点确是觉得随着现代科技的推移,并不是得中亚者得天下,而是得地中海沿岸着得世界。地中海北岸,是相对富饶的南欧,这些国家军事实力已经弱化,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财富水平已经发达到了相应地步,东岸是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已经近乎世界仓库的西亚地区,南岸是古文明埃及以及利比亚突尼斯等非洲崛起较快的国家,打开了地中海东岸的土耳其和叙利亚大门,那么整个西亚和中亚就已经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凭借距离优势,欧洲的强势商业可以不再通过南亚和东亚转销,不再通过航空运输拉高成本,而是直接通过地中海航运登陆;非洲亦是如此,只要打开埃及利比亚的大门,那么教化未开的非洲直接通过埃及和利比亚的承接,也是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口中肥肉,更是产业转移的新兴落脚点。谁掌握了地中海地区,东边伸手拿资源,南边伸手卖商品,北边奴役慵懒的南欧,所以七师弟认为地中海沿岸国家才是当前世界的兵家必争之地。

其实也正是由于中亚之重要,西亚的大门之重要,所以当前世界各方势力才在围绕着叙利亚进行着一场半代理人式的激烈争夺。

3

谁控制了中亚谁就控制了世界,这个说法由来已久,英国人麦金德1904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宣读了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提出了世界划分为枢纽地区、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星月形地区三大部分,其中俄国所在的东欧中亚广大地区为枢纽地区。到1919年在麦金德的另外一篇论文当中,他将自己的思想概括为:“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这就是陆权理论的经典版本。虽然麦金德的观点是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大陆,但如果把东欧替换为中亚,按照麦金德的理论和逻辑,也是成立的。东欧和中亚都在俄罗斯周边,是俄罗斯向欧亚大陆这个所谓世界岛的周边地区扩展影响力的关键,只是方向有所不同而已。麦金德的理论对后来二十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有人认为二战前夕希特勒的对外战略都和麦金德学说很密切的关系。然而,即使是与麦金德同时期的人们,也对他的陆权理论提出了很多批评,其中最为致命的一点是技术的进步极大改变了陆地的通行情况,使得原本非常关键的东欧-中亚草原的决定意义明显下降。控制一大片草原甚至控制某一片自然地理区域的手段与条件是在不断变动的,仅仅强调地理特性的约束并不能捕捉到问题的本质。麦金德的理论很大程度上是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崛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并不能将之作为确定无意的规律

4

这是典型的地缘政治的观点,带有地理决定论的偏颇。可能衍生于英国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是陆权派代表人物。其知名观点就是三段论:“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其中世界岛主要是指欧亚大陆,只认也包括中亚地区。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把这个话给传歪了。把中亚提升甚至取代东欧的地位。显然,这一说话靠不住。中亚一般是指中亚的五个斯坦外加阿富汗。从历史上来看,除了中亚的边缘地带阿富汗外,其他中亚地区并未成为大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这和近代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欧显著不同。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亚大多为内陆国家。既缺乏优越的交通便利条件,也不如中东国家那样石油产量丰富。阿富汗更为被成为大国的坟墓。试想一下,既无财富,又无便利交通,中亚凭什么能够成为控制世界的钥匙啊?再举出一个打脸的例子,历史上苏联曾经长期控制中亚地区,但是还是在美苏竞争中一败涂地。中亚有那么重要吗?

时过境迁,地缘政治的观点已经变了好多次,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权论、陆权论、控权论、边缘地带轮等观点不断出现。未来的整体趋势是自然地理的作用会下降,所谓控制中亚就能控制世界基本上是站不住脚的,都什么年代了,还相信地理能够决定一切,国际政治的观念也太老化了。

5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其实不尽然。

这个说法来自英国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他于1904年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他把欧亚大陆视为“世界岛”,而中亚位于“心脏地带”,因此谁控制了这一地区,显然就控制了东西方交通的要道。

这种讲法充分看到了中亚在地理位置上的价值所在,但是过度夸张了中亚以及欧亚大陆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毕竟,麦金德演讲当时还是以大英帝国为中心的,并没有充分考虑与认识到后来美国的崛起。另外,海运的迅猛发展,恐怕也完全超出麦金德的预料。

历史上,美国并没有控制过中亚,也没有控制过高加索与东欧,但照样成了超姐大国与世界霸权。这说明世界性的超级大国的崛起,控制中亚并不是必然条件。

当然,控制中亚、东欧等心脏地带,的确具有世界意义。苏联控制了中亚与东欧,与其成为超级大国恐怕也是有一定关联的。但最后,苏联依然解体了。说明问题的实质并不是控制中亚。

问题的实质是中亚自身的发展,会大大促进东西方的大交流,让欧亚大陆得到大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向更高的融合水平与普惠方向发展。我们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对欧亚大陆,对全球发展的深远意义!当然,这也必须是今天人类基础设施技术高水平发展,政治经济合作高度融合,有能力克服中亚地理环境所带来的交通建设上的挑战。

6

中亚的地缘政治重要性随着时代不同而变化。地缘政治学大师麦金德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前半页,正处在铁路满世界延伸的时期。铁路让陆地强国获得无与伦比的机动优势,几乎可以媲美游牧力量在前工业时代的武力。

正是基于铁路的大发展,麦金德才认为,当时是一个陆权的时代,而中亚恰恰是亚洲这个世界第一大洲的中心。试想,如果一个超级强权牢牢控制了中亚,并借助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四处扩张,整个欧亚大陆可能很快就会被踩在其铁蹄之下。而在陆权为王的时代,海洋力量根本没有办法对陆上强权形成实质性威胁,因此路权控制中亚后,很可能就主宰全世界。正是依据上述逻辑,麦金德才说: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即中亚),谁就控制了世界岛(即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但是,在麦金德之后的地缘政治学家,根据根据技术进步状况、全球军力分布,修正了其学说,典型代表是“边缘地带论”,也即地缘政治的决定性力量在边缘地带,而不是心脏地带。为何?因为,随着海洋运输手段的进步,特别是随着航母的兴起,海权超越陆权,具备更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海权陆权的争斗中,世界岛的边缘地带,也即日本、英国、东南亚等地,则成了关键。而曾经的心脏地带,则变成了陆权的大后方,变得不那么紧迫。

而到了如今,军事力量已经超越陆权、海权、空权等单一范畴,成为结合陆海空天等多种要素的体系力量。心脏地带的重要性就进一步下降了,其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存在感不强,正在成为有待开发、有待了解的“封闭地带”。

7

地缘政治中的“陆权论”了解下?借用并修改下麦金德老先生的三段论,那就是控制了中亚,就控制了核心地带;控制了核心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欧亚非大陆),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这就是本题所说控制中亚与控制世界的内在关联,了解了?。

当然麦金德原文不是这么说的他说的是控制东欧,而非中亚。这里就不争论到底是控制中亚还是控制东欧了,因为刚刚过去的历史证明,即使俩都控制,也控制不了全世界。不是吗?苏联控制了东欧,也没见它控制了整个世界岛,也就遑论控制世界了。而且中亚当时就是苏联的一部分,也没见因此控制了世界。可以说苏联有双重保证,不过也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何也?

如果没有海运技术的兴起和海权国家的壮大,其实以上学说绝对站得住脚,可惜现在是海权的天下,陆权国占据中亚对控制世界并没什么作用,但是如果美国这样的海权国家控制了中亚,就不一样了。假设美国最后拿下吉尔吉斯,甚至哈萨克等中亚国家,那就意味着海权势力增强,老牌陆权国俄罗斯的地盘再一次削减,美国将以中亚为“地锁”,将俄罗斯锁死在欧亚大陆北缘。如此进而某种程度上美国实现了对世界的控制。

所以,对美国来说,控制中亚,就控制了对俄罗斯的“地锁”,锁住了俄罗斯,就控制了欧亚非这个大国博弈的大棋盘,于是乎就控制了世界,如是而已。

8

这套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人麦金德(H. Mackinder)。

他在1904年的皇家地理学会上宣读了一篇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章,即《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一文。文章提出了世界岛和心脏地带的概念。

简而言之,麦氏将欧、亚、非三大洲合称为“世界岛”(World-Island),此岛的心脏地带(Heartland)是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大兴安岭以西,南自喜马拉雅山脉,北迄北极海。根据这个划分,还衍生出一套世界霸权的理论公式:

谁掌握了东欧,谁就可以控制心脏地带;谁掌握了心脏地带,谁就可以控制世界岛;谁掌握了世界岛,谁就可以控制全世界。

麦金德提出这套陆权理论的背景,是由于1870年以来,大英帝国在与德、美等国的全球霸权的竞争中,逐渐失去经济和政治主导的地位,所以他转而注意到历史上欧亚大陆腹地的重要意义。

换言之,海权的竞争时代已经结束,未来世界将是陆权竞争的时代。麦金德认为欧亚草原幅员辽阔,而且充满各种自然资源,故而将俄国所处的欧亚腹地,命名为世界政治的枢纽(Pivot area)。

同时,麦金德还警告所有的海权国家,如果陆权渗透海洋地区,譬如出现德国、俄国结盟的情况,那么世界将出现超级大国,所有与海洋关系密切的国家都会受到影响。

自此以后,不断有人补充、践行麦金德的理论。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以及美国的地缘政治学者斯皮克曼(Nicholas J. Spykman),另外还有著名外交家、美国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ński)等,都是麦金德理论的信奉者。

但是,我们看看现实状况,就能知道这个理论的可行性到底如何了。

9

这话最早出自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之口,原话是谁能掌控高加索地区和中亚,谁就能霸占整个世界。从历史上形成的地缘关系来看:广义上的中亚除了今天中亚五国外,还应当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和中国新疆地区。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印度孔雀王朝、中国汉唐时期、阿拉伯帝国以及蒙古帝国等等都曾一度将自身势力拓展至这一地区,到了近代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瓜分了这一地区:满清获得东部的新疆地区并一直将其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传承至今,沙皇俄国获得了中亚西部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中亚五国。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则通过自己的殖民地印度也就触角伸向了中亚,形成了中亚历史上的英俄大博弈局面。冷战结束后中亚五国独立,美、俄之间又围绕中亚地区展开新的争夺。

其实单纯控制中亚并不能真正控制世界,否则昔日的沙俄、苏联早就成为世界霸主了。中亚的战略意义在于四通八达的地缘优势:东面是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北面是军事实力强劲的俄罗斯,南面是发展势头迅猛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西面是伊斯兰世界。当今世界的主要大国除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几乎清一色地分布在亚欧大陆,而中亚地区正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几乎能对所有大国构成影响:无论是希望和这些大国发展关系或是希望压制其发展势头。

在古代航海技术极不发达,那时的世界贸易主要依托从中国长安出发经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罗马的丝绸之路,中亚无疑是这一国际贸易通道的重中之重。谁控制了中亚就等于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咽喉。

中亚地区四周皆是海拔高耸的巍峨山峰——依托高山高海拔的地理优势不但可以封锁住东亚和北亚的西进南下,还可以轻易控制南亚的优质半岛出海口,同时又依托沙漠地形虎视西亚。

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中亚在国际贸易和军事屏障上的作用已被大大削弱:近代以来的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海洋进行,之后空运也日渐普及,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甚至可以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无现金交易,可以说国际贸易对陆上通道的依赖是逐渐削弱的。我们甚至能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中看出这点来——汉唐时期因为丝绸之路的缘故,靠近中亚的西北地区是繁华富足的所在,江南地区则是山越部族出没的蛮荒之地;宋明以后江南成了温柔富贵之乡,西北却呈现日渐衰败之感。所以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由于控制了国际海权和新兴的电子商务技术就可以将严重依赖陆权的苏联阵营死死压制在亚欧大陆动弹不得。中亚在军事上的意义也被削弱了:如今的战争依赖的是高科技的应用——高山大河可以阻隔人的脚步,还能阻隔导弹吗?以现在的精确制导技术,藏得再深也保不齐哪天就让人打了。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中亚就完全失去了价值:毕竟国际贸易对陆上通道的依赖和高原山地的军事屏障作用只是被削弱,但并未完全消失,中亚依然是沟通整个亚欧大陆的桥梁咽喉。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亚会在整个亚欧大陆的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10

为什么说控制了中亚就控制了世界呢?我们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中亚是地理位置十分突出

中亚地理位置正处于亚洲大陆通往欧洲大陆的一个中心。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西起里海,东至中国新疆。该地区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从国际全局出发的国家战略眼光看,中亚的稳定发展影响到中国、俄罗斯、欧盟的发展。中亚地理位置十分突出。

中亚是连接中国、俄罗斯、欧盟的经济纽带

因为中亚自古就是连接东西方文明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商贸繁华。古代中国就通过古丝绸之路跟欧洲贸易。汉朝、唐朝尤为突出。现在国家提出重走丝绸之路的国家经济战略。放眼现在中亚五国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是拥有极丰富的土地资源,那里地广人稀。矿产资源、石油资源也是丰富。中亚被许多大国窥视。

中亚的稳定影响东亚和欧洲局势

中亚五国曾经都是苏联国家。如果中亚地区像海湾、两伊那样发生大规模局部战争的话,至少亚洲和欧洲会动荡。因为中亚靠近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都不想被他国来扰乱中亚。影响边境安全。尤其我国每年依靠从中亚地区进口石油天然气资源。

之所以霸权主义不敢拿中亚开涮,主要我认为是中亚依靠着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那里有石油资源,就染指他国内政,还派军队参与像海湾战争、两伊战争、叙利亚局势等军事活动。毕竟,不知道哪天美国会将黑手伸向中亚,我们需要警惕。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