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抗日神剧中经常会出现三青团(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的组织,但是三青团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最终又是怎么消失的?笔者简单来讲一讲三青团的事情。
三青团成立于 1938年,它与一般的政治组织团体是不同的,备受蒋介石的重视。本来在它成立的酝酿过程中,有人提议它没有必要独立组团,只需在党内成立一个青年部就行了,类似俱乐部性质,但遭到了蒋介石的反对,他对三青团的推崇让人吃惊,称它是国民党的“新血液”。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三青团发展得很快,到了万人以上,它的主要领导成员也大都由蒋介石的心腹嫡系组成。团的重要干部除了1946年,已经达到一百三十系和黄埔系,蒋经国系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而且有后来居上之势,似乎想把三青团变成培养蒋太子的政治势力和声望的基地。
在组织性质上,三青团也具有浓厚的私人政治集团色彩。三青团奉蒋介石为最高领袖,根据团章规定,三青团设团长一名,由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担任,团员必须服从团长命令。
三青团在社会政治活动中也是蒋介石的有力帮手,它同共产党积极争取青年,大搞特务活动。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蒋介石对三青团青睐有加,他甚至私下里盘算过以三青团取代国民党的地位,进行一次大的政治改革。
所以,三青团从一成立起就气势咄咄,虽然三青团的干部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但他们的内部矛盾却十分激烈.CC系的优势和工作重点主要在国民党内,当时即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而三青团的大权却在黄埔系手里。因此, CC分子就有意识地要降低三青团的地位,把党团关系说成是三青团从属于国民党,这让三青团的绝大部分成员和黄埔系分子感到不满。因此,当时三青团的组织处长、黄埔系的骨干分子康泽就尖锐地攻击CC,强调三青团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将蒋介石的话引申发挥,认为三青团是国民党的未来希望,承担着组织全国青年的重任。在这种思想鼓励下,全国各地的三青团组织也积极地与当地国民党基层组织争权势、争地位,摩擦事件时有发生,让蒋介石也深感苦恼。
到了1944 年,蒋经国取代康泽的地位,上述矛盾更尖锐了。由于蒋经国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三青团的气势更旺,甚至有了独立组党之议,即三青团组成新党,与国民党轮流执政,蒋介石兼跨两党领袖,蒋经国亲自领导。这种议论终于在三青团“二全”大会.上被公开提了出来。这一提议对CC分子极为不利,如果通过,那么他们掌握的党权就要从此失去。因此陈立夫专程赶到庐山,向蒋介石进谏。CC系反对三青团另组新党的理由简单而实际:既然蒋介石一身兼两党领袖,当两党相互指责攻击时,他将何以自处? CC的意见终于说服了蒋介石,同意取消三青团组党的提议。
三青团不仅与CC系有矛盾,蒋经国系与黄埔系也积怨甚深。自从蒋经国取代康泽的青干校教育长这一拥有实权的职位后,康泽就以消极的态度进行抵制。实际上,蒋经国除了他从江西带来的那班人马外,对三青团基层干部组织的使用和控制根本谈不上得心应手,而且自庐山会议独立组党计划失败后,更是心灰意冷而怠于问事,团的工作也就愈益散涣松懈。
最让蒋介石恼火的是,三青团积极参加了当时的各种政治竞选工作,由于蒋经国将精力转向其他方面而无暇过问三青团,三青团的一部分干部开始和其他政客相互结纳,操纵团员参加竞选。另一方面特别与CC过不去,比如在国民党“六全”大会期间,在选举中央委员问题上,CC为了帮助蒋介石控制选举工作,自称他们一向服从领袖,自愿将选举权奉献给蒋介石。而三青团则不知轻重,特别针对这--情况联名.上书表示反对,以为选举权不能私相授受。这当然要让蒋介石不快了,CC 也乘机攻击,痛陈党团对立之害,强调日后势必有其他党派进行竞争,而国民党再分散力量,后果堪忧。
以上种种,终于促使蒋介石下了合并三青团的最后决心。然而里面还有 一个奥妙,根据党团合并的有关规定,三青团的中央委员也全部被承认为国民党中央委员,蒋经国因此顺理成章地进入国民党中央机构,从而完成了子承父业的重大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