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刘备刘皇叔驾崩于白帝城之后,诸葛亮实际上掌管了蜀国整个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蜀国也已经成立了新的政权,汉式得以保全。那么为何诸葛亮要一直致力于消灭曹魏而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呢?笔者窃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白帝托孤的影响。刘备在白帝城对诸葛亮托孤,并且劝告诸葛亮,可以对刘禅取而代之。俗话说,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这里我们不分析刘备的话里有几分真心几层假意,单说任何人听到这样的话,难免不会感激涕零。同样,诸葛亮也是一样。也就有了后来十几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刘先主一生的宏愿是什么?就是匡扶汉式江山。所以说在刘备死后,从精神层面上看,对于这么一位为自己着想的先主,实现他的愿望也就成了实现诸葛亮自己的愿望。

二、地域方面的因素。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魏蜀吴三分天下了,西蜀的实力相对最弱,所以现在反而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当时的经济重心基本都在北方,常年的战乱,也就两京附近的经济环境好一点。另外,因为曹魏地盘更广大,人口更多,所以他增长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时间一长的休养生息,西蜀必为曹魏所灭。所以,从经济上看,与曹魏的战争是硬着头皮不打也得打。

三、军事方面的因素。彼时的蜀国,虽然万人敌的关羽和张飞均已阵亡,不过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尚在。新一代将领上,关兴张苞等也已经初露锋芒。而鼎盛时期八大将的曹魏,死的死病的病,并且随着曹操的离世、曹丕的称帝,这些武将原来名义上还是汉臣,而现在变为了魏臣。道义上已经站不住根脚。武将厮杀,除了武艺,更多的还是心气,自我暗示的气势。如果光凭武艺,那吕布早就一统天下了。所以在道义上,西蜀的武将占据了上风。武力胜之,这也是诸葛亮一直孜孜不倦出兵曹魏的原因之一。

四、西蜀内部综合优势。刘备死后的西蜀,伴随着他的托孤。西蜀已经从原来他进川时候两方势力变成了诸葛亮一家独大。对于这样一位有能力肯干活的能人,没什么比这样的平台更舒服了。于是诸葛亮展现了他在政治生涯上的强大能力。对外,通过“七擒孟获”的怀柔政策,实现了对偏远地区名义上的完全统一。直到蜀国被灭亡之时,南蛮部落仍然感激诸葛亮所做一切,誓死捍卫西蜀政权。对内,任用选拔了一系列的青年干部,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西蜀历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使西蜀呈现出了国富民丰的景象。成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说的就是这段时期百姓的生活状态。这也是诸葛亮的一大功绩。

五、外交转变。关羽在荆州死于吕蒙之手,张飞因为讨伐东吴被人睡梦中摘下首级,刘备被陆逊大败后病死在白帝城。按理说刘关张的死亡都跟东吴有着直接的原因,西蜀刘备最早就是桃园三结义而来的。那么西蜀跟东吴有的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当然西蜀与东吴的政治联姻也占了其中的一部分。刘关张死后,诸葛亮忍下了常人的不能忍,力排众议,主张与东吴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共同对付曹魏。当孙权称帝的时候,竟然还派使臣去祝贺孙权。这里不是说诸葛亮已经不想统一中原了,是时势所迫,逼得他不得不与东吴委曲求全。最终,他的隐忍也使西蜀成功的曹魏和东吴的腹背受敌的境地中摆脱出来,反而与东吴抗击魏国,一起有了共同的目标。

刘备死后的十一年,诸葛亮也病死了。十一年间,诸葛亮恩威并济平定了南蛮,与东吴建立友好外交。西蜀国富民丰,百姓安居乐业。算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与期望。唯独与曹魏的对抗中,六出祁山,最终没有获得一寸土地的实惠,自己反而病死在五丈原。但是虽然表面看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功绩,却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西蜀政权的寿命。确实是无愧于他在《出师表》中提到自己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