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修长城和修始皇陵,看似都是拉动内需的一种好的方式,毕竟国内大基建,让很多相关产业的人员都有饭吃了。可是在秦朝这种事情成立吗?真的有拉动内需吗?

对不起,这个真没有,拉动内需是在有外汇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一种说辞。而秦朝始终是一个封闭的,朝向针对自我的一个朝代。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外汇,外面的世界还比不上秦朝。所以秦始皇修长城和修始皇陵,都是一种耗费人力财力物力的事情。


大基建工程,没有外汇的支撑,只是表面繁荣。

不断卖地盖楼,这似乎是近些年把城市变得豪华的一种方式。可是高楼遍地,真的是一种繁荣的表现吗?我看未必是这样。

大基建工程,的确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让很多老房子得到了拆迁,新房子逐步取代老房子,现代化的气息立刻就出现了。

与此同时,大基建工程,还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但凡跟建筑业有一点沾边的行业,都能够受惠,比如说建材行业、运输行业、机械行业等等。

可以说这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不过我们有没有想过,让这么多老百姓挣了这么多钱,这钱该花到哪里去呢?

于是乎所谓的消费升级也就这么出现了,过去街边的一碗麻辣烫,只需要七八块钱。这样消费多慢啊,于是街边小店被取代了,大型商场出现了,商场里一碗类似的麻辣烫,就要花上四五十块钱。


你质问为什么这么贵,人家会说,店租你给吗?这话说得是有道理的,毕竟大基建工程之下,房价在蹭蹭蹭往上涨,这房租自然也就高了起来,毕竟是新的商场,房租高了,肯定是要转嫁给消费者的,商家不可能做慈善,赔本赚吆喝,这就是消费升级。

房价高了,你辛苦在工地上挣来的钱,自然也就很容易再次被吸纳回去,这就是房产资金蓄水池的作用。你肯定会说,反正我又不买房,这个不用你担心,你不买总归有人会买,这就是人家有底气的原因。

为什么呢?因为大基建之下的房产,绑定了孩子的教育,学区房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东西,为了孩子的教育,你只能把工地上挣来的血汗钱,再次撒出去。

当然了,这里存在一个买卖自由的情况,也就是说你可以不买。不买的人当然也会承担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说孩子教育不到位,比如说房租年年在增长等等。

所以说大基建工程,如果一直这么玩下去,肯定是玩不转的。光靠国内的这种拉动消费的方式,无法长期这么玩下去。于是就必须要依靠外汇的力量。

因为只有外汇大量进入,那么你手里的这些钱才能真正拥有价值。没有外汇,那只有国内承认你手里的钱有用,可是有了外汇,你的钱到国外去一样是有用处的。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大基建可以搞起来的原因。


秦朝大基建为什么就不能拉动内需呢?

秦始皇是个高瞻远瞩的皇帝,他13登基以后,就开始着手给自己修皇陵,一直到50岁死的时候,都没能修筑完成,还是靠他儿子胡亥添砖加瓦才搞定的。

这一项大基建工程,带动的就业,应该相当庞大了吧?据记载,巅峰时期,动用的工人多达80万人之多。

此外秦始皇还有一项大基建工程,那就是修长城。过去秦国、赵国和燕国这些北方国家,都有各自的长城,以此抵挡匈奴。

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以后,决心将这些长城都连起来,修筑成为一条万里长城,以此抵挡匈奴南下。这一项工程,动用了200多万劳工。


那么干这些活有没有工钱呢?当然是有的。虽然是在服徭役,也就是国家规定的义务劳动,可是秦始皇依旧要给这些劳工们包吃住,再给点基本工资,要不人家打死也不愿意来。

可是贪官污吏实在是太多了,一层层盘剥下来,真正落到劳工们手里的,根本就没几个钱。所以几百万人维持的大基建工程,钱却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

这种不协调的状态,其实也就造成了大基建无法拉动内需的后果。几百万老百姓们白白付出了劳动力,很多人连小命都搭进去了,却依旧无法有对等的回报,于是陈胜吴广刘邦这些人就冒出来了。


阶梯式人均收入,比GDP更容易反映真实情况。

现在每个城市都在攀比GDP,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呢?也就是城市的生产总值。很多一二线城市,都将进入万亿俱乐部当成一种荣耀。

那么GDP真的可以体现老百姓们的生活状态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就目前来看,一般一二线城市房产占据了GDP最主要的部分。一栋楼一个亿,那一个小区轻松就给城市创造了几十个亿的GDP,这一切没有多大意义。

我认为真正能够反映百姓贫富差距的指标,应该是阶梯式人均收入。光靠人均收入是不行的,毕竟你跟马云一搞人均,你也有万亿的收入了。

所以应该搞一个阶梯式人均收入,比如说按照年龄段来划分阶梯。30到35岁一个阶段,36到40一个阶段这样来比较人均。

再比如按照学历层次来比较收入,高中以下一个阶段,大专一个阶段,本科一个阶段,这样来算出一系列的均值。

亦或者可以按照职业水平来比较,普通民工一个阶段,公司职员一个阶段,各行业公司经理再分一个阶段等等。

这么一来,你想知道的贫富差距,应该就能够体现的出来。看总量看不出个名堂来,那是忽悠人的,只有具体指标才能够看清一切。


总结:秦始皇的大基建,的确提高了GDP。

秦始皇陵的价值几何?万里长城又值多少钱?这是根本无法估计的价值。所以从GDP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的这些大基建工程,的确提高了秦朝的GDP。

可是为什么秦朝还是灭了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大基建不利于百姓们的生活。百姓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回家种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虽然这么做GDP下降了一些,但是老百姓们的生活搞好了。统治者难道不应该从老百姓的生活角度来考虑问题吗?GDP真的是一个没用的指标,废除也罢。

参考资料:《史记》

最佳贡献者
2

??#原创首发# #头条首发#

△秦始皇修建长城,历时五年时间,征集调用了三十多万青壮劳动力,相当于当时大秦王朝全国男性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沉重的劳役之中。少数有幸生还者,或留下了残疾,或患病在身……

△秦时修建长城的民工队伍,都是“军事化”管理,民工们只能服从,不可违抗,导致了有些民工被打死或致残……

△民工随时从全国各地征招调用,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土地荒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朝廷总收入大幅减少,人民生活负担加重,苦不堪言,积累下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大秦政权潜伏着危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