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你这个提问就矛盾了,朝代发展得好,就该一朝永世,而不是朝代频繁更迭,更不会有清王朝才对,会被取代,就说明发展得并不好。

所谓发展那么好,封建王朝更多时候是一种假繁荣,阶级矛盾尖锐,积重难返,弊端暗藏,顾此失彼。

王权更迭

历史上封建王朝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在社会制度上也是费尽心机,革旧迎新,制度的发展其实也是在不断摸索中进化来的。

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是周朝,自建国共立32代37王,统治791年。后面的王朝统治时间长一点的,汉朝中间被王莽新朝打断了15年,西汉214年,东汉172年;宋朝统治统治319年,清296年,唐朝武则天的“周朝”15年,两唐共289年。

在周朝之前,夏朝是在原始母系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是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殷商,也慢慢发展成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周朝,武王时期实施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维系社会秩序,完全摆脱母系社会,过度到父系氏族社会,这种更细致的管理制度,在人类社会应该算是个新鲜事,周朝能统治这么长时间离不开这个因素。

分庭抗礼

人类各民族的历史都是分庭抗礼的历史。

而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商代就有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到了西周,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就如现今美国的联邦管理制度初级的形式。分封制体现了“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意义分封制实质上是把国家分成了诸多的小国,分庭治理,导致权力分散,中央大权旁落,名义上还是周朝,实际上周王朝皇帝有时候还要服从强盛的诸侯国权贵。

分封制和索马里曾经的酋长国制度非常相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这是制度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汉代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皇帝对各级管理的监察呈现制度化;隋唐时期设道州县和藩镇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宋代设路州县三级政府,压制武官的发展,致使地方的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而自元始的元明清朝代在地方政府实行行省制度,明朝时君主专制被极度强化,直至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但无论制度的名称怎么变,这些地方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郡县制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它的发展趋势是地方权力慢慢地被削弱,而中央集权不断地被强化。

郡县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它的推行是古代中国从奴隶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今我国施行的行政区划制度也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推动的是一个时代进步。

为什么有合理的制度了,历史上封建王朝还总是被不断的推翻呢?

主要因素在于高度集权专制,刚开始的王朝都是欣欣向荣的,但在世袭制度下,并不是哪一代子孙都那么优秀的,在奢侈的物质生活下,沉湎于享受的多,慢慢造成昏庸无道,放任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欺压,积贫积弱之下,造成人民的反抗,分庭而抗礼,更多是被逼无奈。

盛世假像

历史上,真正算得上盛世王朝的应该属唐宋。

  • 唐朝的首都长安,人口过百万,但“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坊和市分开,实施封闭式管理,日暮鼓动,坊市禁闭,路人绝迹,唯有逻卒;北宋的首都开封,人口也过百万,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开封和杭州,则是不夜之城,由于坊市合一,没有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的限制,人来客往,买卖兴旺。唐朝的禁夜和宋朝的不禁夜,日本历史学家内滕虎次郎的“唐宋变革论”认为,唐朝是中世纪的结束,宋朝是近世的开始。

开元盛世,唐朝(619年-907年)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了顶峰,疆域南到越南,北至库页岛、西大嘉峪关、东到大海。人口达到8000多万,不管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唐朝在当时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强国。

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国库充实,上层阶级的人们都富裕了。可是经济繁荣的背后,却是苦了一大批的百姓们。由于均田制度遭到破坏,当时一大批的农民都成为了流民。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再加上当时朝廷高层腐败不堪,尤其是杨贵妃一家权势通天,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日益显著,量变造成的质变,内乱成为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安史之乱的发生给整个大唐帝国带来了灾难,首先是兵灾,熊熊燃起的战火沉重打击了唐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使得中原经济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从此大唐就走上了衰退的路。内乱加上长期的腐败,是盛世王朝又一大天敌。

作为封建王朝从大唐的极盛到衰败的延续,北宋整个是对英雄不遗余力地进行迫害的年代。不论是传奇中的还是历史上的,不论是岳飞、杨业、狄青还是宗泽,都不会有好的归宿。更有施耐庵《水浒》里的108位梁山好汉。

宋朝从太祖皇帝开始,就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致使经济、文化和军事不成比例的倾斜。被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主后,中原的文化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由于种族的歧视,限制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使后来的朝代变的越来越保守,这是我国历史王朝由盛及衰大势的走向。

清政权的对内政策采取是奴化政策,康雍乾三位在这个政策上虽然长时间的让人们过上安定生活,也让中华民族陷入了沉沦。再加上对外闭关自守,在世界经济走向工业革命的形势下,完全落后发展,在社会制度上,民权运动在推进,列强不断侵略,而权利中心又腐朽不堪,内忧外患,王朝的结束也就必然了。

最佳贡献者
2

中国历史上,从夏朝开始,有明确记载的朝代大大小小有数十个。再算上那些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的朝代和一些转瞬即逝的草头王。整个中国历史上差不多有近百个历史朝代了。在历朝历代中,每一个王朝的覆灭都是因为国家内部出现混乱所导致。而每个灭亡的朝代也都会出现昏君。但为什么满清这个中国的末代皇朝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呢?要知道满清的皇帝也不是圣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小毛病。但满清十来个皇帝挨个扒拉着数你可以发现,他们没有一个算得上昏君的。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叹莫名了。

清朝这个朝代非常的神奇。此前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一些漏洞和缺陷基本上都被清朝给弥补了。比如说清朝没有外戚专权,没有宦官专政,也没有什么地方政权割据。这些封建时期封建王朝的通病,清朝一个都没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皇位传承争夺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朝历代皇子之间为了继承人一位争的是你死我活的。而且都想着从精神到肉体上消灭对方。但这些情况在清朝就没有发生。清朝时期皇子们对于太子之争虽然也争的火热异常。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九子夺嫡”事件。但毕竟清朝的皇权争夺都被限制在一个框架之内。并没有影响到国家社稷,这才是最厉害的。而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应该是中国官僚制度最后发展到最巅峰的时期。

我们再从清朝皇帝勤勉方面来讲。清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荒淫无度之辈,也没有一个人是好吃懒惰之辈,更没有一个人懒政惰政。和其他历朝历代相比,清朝的皇帝简直就是皇帝之中的典范。比如和明朝对比,明朝中后期的皇帝简直一个个都成了吃喝玩乐二世祖。好几个月不上朝不理朝政都是平常事。这其中代表人物非万历皇帝莫属。但清朝就绝对没有过这种情况。但为什么清朝的这十二位“明君”就没有成为封建王朝帝王的楷模呢?反而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晾晒呢?

清朝的皇帝三分之二都很能干也都很有想法,他们也都不甘于平庸。而剩下那三分之一的皇帝虽然能力并不非常突出。但也绝非一事无成的无能君主。像明朝那种草包皇帝,恶霸皇帝,木匠皇帝,清朝是一个都没有。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能像清朝这样出现这么多具有很强能力又辛勤肯干的皇帝。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发展规律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历史上的王朝都是开国君主最为英明神武。接下来的皇帝越来越差。有时候中间可能会出现个别中兴之君。但最终都难免破败。就拿汉朝来说,汉高祖刘邦英明神武建立了汉朝政权。之后的汉武帝做的也算出色。但毕竟比不起刘邦。慢慢之后汉朝就会落败。要不然为什么会有西汉灭亡,而刘秀中兴汉室建立东汉呢?东汉自刘秀之后又是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慢慢消亡。但清朝为什么从康乾盛世到“道咸同光”的衰势就隔了一个嘉庆朝呢?清朝的衰败之快着实令人措不及防。

很多人对于清朝存在一定会的误解。多数人对于清朝的印象都停留在晚清被西方列强侵略时期。但你仔细翻翻史书,即使晚清时期的皇帝同样没有一个庸碌之辈。我们就拿清朝由盛转衰那一时期的皇帝道光来说。身为一个皇帝,道光的勤俭节约已经到了一个极致。历史上道光穿过打补丁的衣服。皇后过生日的时候主宴就是打卤面。就可着历史书扒拉也没有几个像道光这么勤俭节约的皇帝。道光时期曾经下令“宫中用度岁不可超二十万”。要知道清朝时期皇宫之中所有的嫔妃,侍卫,太监,宫女,皇子皇女加起来几万人是有的。但这几万人一年的经费只有二十万。可见道光勤俭程度。道光为什么这么勤俭呢?他的目的就是压缩宫中的开支支持前方禁烟。这样的道光不可谓不圣明。但恰恰道光是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第一人。因为道光年间爆发了鸦片战争。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很难以一个人的品质去评价一个人是好还是坏。

说完道光我们在说说道光的儿子咸丰。咸丰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咸丰皇帝继位后立刻大手笔对朝政进行改革,为了挽救清朝政权,咸丰皇帝开始革除弊政,重用贤才。其中又以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为典范。但咸丰一切的努力换来了什么?咸丰的努力并没有挽救清政府。相反换来的却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所以说一个皇朝的覆灭并非一定是由君主所导致的。

所以说,一个国家往往从积弱到强,又从强盛走向衰败,这已经是铁定不变的历史規律。如一些小国在其弱小的时侯它会选择忍让,谦虚,不断地积蓄能量,睦邻友好,不欺强凌弱,从而逐步强大,国与国之间团结,组合成强盛的大国,畜精养锐称霸天下。还在其他国家的追随下在世界上成为了強大的帝国。一旦坐上了帝国主义的宝座,就开始以我为中心,一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得听我的,一切以我为优先;二是在国际上搞拉帮结派,排斥和打击异已;三是以实力及军事力量打击他国,掠夺世界资源,四是紧盯比他较弱的国家,防止超过自己,所以不时地在国际上挑起矛盾,引发战争,在他国挑起内战,削弱他国崛起。但是在国际上其它国家对这种帝国会产生不满,也会团结起来,全力应对。另外帝国主义在国内在会经常发生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民族斗争,种族歧视,分配不公,王室及上层的家族腐败,时间久了就积畜而发展成内部战争,在一定的程度下,只要外部势力介入,这样的帝国就会分化瓦解,最终走向消亡!


3

每个朝代都有兴有衰,这就是所说的周期律,并非那个朝代比那个朝代发展的好坏的问题。

4

清朝的结束是必然的,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欧洲就已经开始大航海历史和中世纪复兴,断向往输出宗教和文化,完成了第一次血腥的资本积累,而清朝经历了康熙盛世就开始盛极而衰了,为抵御外敌气清朝选择了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走向衰败也并不意外。尽管在雍正的高度集权控制下,清朝勉强维持住了盛世,而在雍正死后,整个清朝本就不断衰败,又遇上急需打开新市场的列强,灭亡是必然的。

此外,也是封建主义制度走到了尽头。人类文化发源至今,经历了部落化、奴隶制再到封建制度,近代世界的进程由航海史推进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全球贸易打开了大门,一味闭关锁国,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经济,自然是反潮流,反发展的,被迫打开大门,成为鱼肉,而又反抗,重新站起来是必然的。

5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但为什么到了清朝就结束了”题主这句话的本意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到清朝结束了,而不是指清朝这个朝代结束了。

根本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到清朝结束了。下面我们就做一个简要分析。

一,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封建社会会怎么样?

虽然我不喜欢对历史问题做假设,但是对这个问题还是要假设一下,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封建社会一定会继续发展下去,即使清朝被农民起义或统治阶级内部的原因被推翻,一定还会有另一个封建朝代出现。这是因为。

1,中国农业文明的社会形态使中国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中央集权的社会制度,同时,普通民众也更信赖和依靠贤明的君主来进行统治。这也是自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存在2000多年的基础,这一点和西方商业文明所产生的原始民主制度是不同的。

2,中国的封建社会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地理因素。中华文明一直与其他文明相隔绝,中国在大部分时间里,四面被山脉,沙漠,和太平洋所隔断,因此中华民族具有保守内向的特征,虽然中国很早就与西方有过交往,但也只限于如丝绸之路的经贸和文化往来,而没有政治和思想的交流。同时这种地理因素,也使得中国文明没有出现像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被外族入侵的情况而中断。中华文明更具有连续性和独特性。

3,中华民族庞大的人口,也有助于这种文明的连续性。中国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种植粮食,所以能养活很多人,这个庞大的人力资源,使得中国人不管事态的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也被蒙古人和满人征服和统治过,但最终由于人口数量和文化上的优势,总能同化和驱逐入侵者,总能选择外来文化的某些方面加以改变,使之适合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从未向欧洲在遭到日耳曼人入侵时,或像中东和印度在遭到穆斯林入侵时那样,被迫接受外界的大规模的变革。

4,中华文明具有内聚性。构成这种内聚性的因素,一是中国文字,中国的汉字,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音,但不管发音如何,含义都是相同的。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成为中国历史统一和历史连续性的一个重要力量。二是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一方面为国家管理提供了人才,另一方面这种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养了一味顺从的性格,也加重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儒家思想被尊为统治工具,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有利于统治阶级进行统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不乏有被入侵,被统治,爆发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斗争,但仅仅是局限于传统框架内的朝代的兴亡替嬗,而非大规模的碎裂和新的开始。因此,如果没有外来因素,中国的封建社会会继续发展下去。

二,清朝封建社会的结束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战胜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果

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要取代封建主义社会,但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封建社会形态下,中国自身会产生资产阶级吗?我认为这很难。以前曾有一种理论,认为中国自明清以来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的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待商榷。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形成要透过国家体制,要有社会全民支持,绝非“缓慢”自然而然可以发育成长。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建立如英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1789年大革命,都是通过流血的斗争才取得的资产阶级的胜利。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不可能通过自身来完成。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当中国仍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时,西方的资本主义已经确立起来,并不断向外扩张,侵略。到19世纪中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只有东方的大清帝国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时的清帝国自居天下中央,实行自我封闭,完全不知道中国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还蜷缩在封建社会的蜗壳里不能前进,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末期,完全缺乏对内对外的应变能力了。也就是在这时,英国的大炮已开始对准了中国,这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发展的封建帝国,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独立进程。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结束了自秦以来的封建社会。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则彻底消灭了中国的封建社会,代之而起的是民主,共和的国家。

6

1.过高的统治成本,清帝国广阔的疆域和复杂的族群超出历史上各个朝代;

2.凝固和僵化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无法及时接纳新鲜事物;

3.国家权力或者说皇权太过集中,窒息了变革可能性。

7

因为天亮了老弟!

任何一项政治制度都有它的寿命;

封建制度的发展是不断集权的一条路,

随着权力的不断收紧,封建制度到达了顶峰!

结果盛极而崩岂非天意乎

8

从广义上说并没有结束,封建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家庭、生活。如果您指的是帝王制度,到清结束应该是历史选择或者说是机缘巧合,大清也想搞君主立宪制,但各种原因失败了。

9

到了该亡的时候!

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到1911年清亡,历二千一百多年,只有王朝更迭,这种"家天下“的体制从未动摇过。

皇权有巨大的诱惑力,普天皆王土,四海皆王臣。皇帝以“天子“自居,生杀予夺,一言九鼎,权力和财富世袭罔替,只要不被别人抢夺,就可以江山永固,富贵万年。

因此,王朝建立后,他们无不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巩固统治。严刑峻法自不必说,主要还是思想上大加钳制,使忠君思想深入中国人的骨髓。时至今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通常还是以“忠奸“为唯一标准。

王朝有一套成功的驭民术,皇帝自称天子,受命于天,是个半人半神的存在。皇帝下诏是“奉天承运“,代上天行使权力。长期洗脑使子民对这一切坚信不疑,皇帝有个三长两短,子民慌慌不可终日,王朝灭亡,遗臣遗民念念不忘,似乎都患上了王朝依赖综合症。

大清之前,虽然也有朝代更替,但人们相信这是"有道伐无道“,是上天的旨意,从来没有人怀疑这种“家天下"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有人说,"清朝无昏君、无奸臣“,这话真有点道理。清朝前期,还迎来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乾隆之后,几乎毫无征兆地以不可阻挡之事快速衰落。

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角度来看,乾隆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君主,以他的智慧,不会不知道洋人制度与科技的先进,但他还是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他知道,大清朝受不了思想上的冲击。于是,防水防火防洋人,成了天国上朝的基本国策。

但是篱笆扎得再牢,也挡不住坚船利炮的攻击。镇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后,清庭君臣一心,搞起了洋务运动,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王朝回光返照,迎来了短暂的繁荣。

彼时,清朝有亚洲最大的海军,建立了一大批近代化工厂、新式学校,但一场中日甲午战争,很快就将清朝的努力化为乌有。这时候,一部分人才意识到王朝落后,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

戊戌变法,希望在制度上进行微调,但保守势力坚持反对。1900年庚子之变,再次促成清庭求变,可这种变革是被动和无奈的。废科举、公派留学生,预备立宪……清朝为苟延残做最后的努力。

此时,人们的思想已经彻底的转变。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革命党人吴樾扔炸弹,他们早已不满这种皇权体制下的改良。最后,清庭建立的新军,反而成了自已的掘墓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朝制度被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王朝制度阴魂不散。

清帝逊位,使得"忠臣"如丧考妣,不知他们是真的留恋王朝,还是舍不得既得利益。民间也为蓄发还是剃发纠结了很长时间,也许人们对没有皇帝的日子不适应吧。

王朝制度所以能延续二千多年,还是有生命力的,就像埋在土里的草根,有机会就会发芽出土。1915年,袁世凯公然称帝,自称洪宪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洪宪帝制"遭到了各方的反对,老袁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后宣布取消帝制,自己也很快一命归天。

可是还有人不死心,1917年,拖着大辫子的“忠臣“张勋,率领自己的五千“辫子兵“进驻北京,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城,"襄赞复辟大业“,拥立溥仪复辟,这次复辟在反对声浪中仅仅上演了12天,成为一场闹剧。

作为二千多年帝制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直不死心。1931年,又在东北复辟,成了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的皇帝。直到解放后,经过抚顺战犯管理所十年改造,这个皇帝才真正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普通人。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

10

因为时代变了,大人。

你的认识中,是清朝太搓,所以封建王朝才结束了。

但是实际上,是随着列强完成工业化,封建农业王朝不行了。国家是否经历过完整的工业化,对于国力的影响远比你想像的要大。工业化意味着生产力的解放&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你把清换成明也是一个样子,两者除了统治阶级的民族有差别,其他没什么两样。旁边的本子,明治维新有天皇亲自站台,再加上列强都盯着清朝,这才推行了工业化。

而我们这片土地,封建制度传承了数千年,早已根深蒂固。清国也想过维新,也尝试了变法,但结果失败了,造成失败最主要原因就是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也是因为过于强大的原因,所以普通的药(君主立宪)是没有疗效的,必须下重药,因此封建王朝自清结束(袁大头不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