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太监是怎么来的?

太监是怎么来的?

2020-09-19 04:02阅读(62)

太监是怎么来的?:一说到太监,在人们心目中或是在影视屏幕上出现的,都是大白脸、没胡子、说话娘娘腔的,一看就知道是被阉割了的男人。给人的感觉:-太监

1

一说到太监,在人们心目中或是在影视屏幕上出现的,都是大白脸、没胡子、说话娘娘腔的,一看就知道是被阉割了的男人。给人的感觉都是魏忠贤、李莲英这样的,都不是啥好东西。年龄大、主事的称大太监;年龄小、跑腿的叫小太监。

其实不然,太监本是官名,虽说后世一般是指被割了命根子送入宫去,伺候皇帝、宫妃以及在一些王侯府中做事的阉人,但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称呼的,这个说起来还相当复杂。

皇帝的名称还没有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已经存在了。《礼记》、《诗经》中对这个事都有记载,但那时候一般称作宦官。周王朝和各诸侯王都设置了宦官,建立了宦官制度。但宦官并非都是阉割了以后才能从事这个工作,最初没有阉割的人也可以从事。到了东汉以后,才完全由阉人专门从事这个工作。

之后,又称作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等。但不管叫啥名堂,想要应聘这个工作,不看文凭、不看学历,但必须是阉割了的男人。这是硬指标,像吕不韦那样,弄一个假的去糊弄秦赵太后的情况,比较特殊,但也不是唯一的个例。或许是没有嫪毐本事大,整得动静比较小,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罢了。

之所以需要阉割的宦官充实内宫,一般是因为深宫内除了帝王,全是女人,也毫无生趣。弄些男人出出进进,难免会出现暗度陈仓的情况,帝王宁肯让自己的女人闲着,也不能便宜了别人。于是就想到了把男人全部阉割了才能充任的想法,虽说不很完整,但还能凑合着使用。再说,皇宫内院有些粗活、重活,也不适合女人从事。搞一些五大三粗的女人,在眼前晃来晃去,也大煞风景。为了让女人们袅袅婷婷,还把小脚丫给缠起来,就更没法干活了。

要不说老祖宗聪明呢,就想到了这个好办法。

一般情况下,男人不太会愿意随便割掉了命根子,去从事这个工作的。尽管周围都是美女,但只能看不能用,更是悲催的事。因此,给宦官们的待遇都比较好,还允许他们与宫女们结对过家家,一般称作对食。这个名字也很有趣,就是相互陪着吃饭。至于睡觉的事,纯粹就是睡觉了,也整不出啥名堂来。

宦官仅仅是负责宫廷杂务,不得干预朝政。但在内宫混久了,这群人精力过剩,既不能生儿育女,也不需要养家糊口,自然就多事了。特别是遇到小皇帝的时候,太后喜欢干政,不适合出头露面,就依仗宦官们通风报信。一来二去,就掌控了大权。

这些是宦官们从事这个工种的基本情况。

但宦官称作太监,那是唐朝以后的事。

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让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宦官才称作太监。而且并不是只有被阉割的人才称作太监,如巡、元官署称其主官为大监,这个”大“就是”太“,这与宦官毫无瓜葛。

唐太宗时规定,宦官最高为三品,数额也有限制;唐中宗时,被授予七品以上的宦官多达千人,县太爷一般才是七品,这可比十年寒窗弄个县太爷要轻松得多。安史之乱后,有的宦官甚至被封为王爵,位列三公。

到了明朝,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但主官以下的宦官,则没有太监之名。

明朝宫廷外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如国子监设置祭酒、司业、监丞、博士等职,主官就不称太监或大监。钦天监的主管称作主薄,设监副辅佐,有时主官直接称作钦天监,也不叫太监。因此,这些事务也不是全部由宦官担任。

在明朝时期,只有内十二监,全部事务都由宦官管理。所谓的监就是相当于具体的政府部门及职责,只有总领事才称作提督太监,太监位居四品。

到了明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势日益膨胀,人们才把宦官都尊称为太监,太监就成了宦官的专有名词。

宦官们听了倒很高兴,可把一个好端端的名字搞臭了,以后除了宦官,再也没人愿意被称作太监了哈。

到了清朝,就延续了把所有宦官称作太监的习惯,一说宦官就以为是太监的,这就是太监的由来。


2

太监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就像金庸笔下的门派一样,根据来源大体上分为五种流派:

出现最早的流派祭祀和奴隶,这两个流派谁出现得更早,由于年代久远就很难考证考证了。

一、祭祀派,该流派源于原始宗教里的生殖崇拜。

弗里吉亚宗教的赛比勒女神,被人们供奉为大母神和众神之母,主要的职责就是掌管繁殖。

赛比勒女神的情人阿提斯,为了要侍奉赛比勒女神,就自阉成为了赛比勒女神庙的祭司。赛比勒女神庙的祭司,从此就全部由阉人来担任。阿提斯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阉人。

阿提斯派之后又分裂成两宗。

一个就是南汉,要想当官就要先当太监。就南汉那么小的一个国家,竟然能有两万多太监官员。

另一个就是春秋时期的竖刁。竖刁为了侍奉齐桓公,就采用了自宫的方法。这一宗比较有名的传人就是魏忠贤。

二、奴隶派,该流派是太监最初的主要来源。

奴隶的地位其实就和家畜一样。人们为了使家畜更加得驯服,往往会对一些雄性家畜进行阉割。

最初奴隶的来源,有很多就是战俘。为了使这些战俘的性格温顺一些,更便于对他们进行奴役。所以往往会把战俘进行阉割。

在这两种流派之后,相继又出现了宫刑、招募和卧底三个流派。

三、宫刑派,取消奴隶之后这就成为太监的主要来源。

宫刑也就是阉割,在当时也是刑罚的一种。接受了宫刑之后,自然也就成为了阉人。尤其是以宫刑替代死刑之后,又有更多犯了死刑的人选择接受宫刑,从而成为了太监。

四、招募派,这是最后太监的主要来源。

皇宫里面需要太监这种职业,所以也就对外进行招募。在经过专业的净身师傅给净身之后,再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

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就被送进皇宫当了太监。

五、卧底派,这是太监里面的另类。

很多宗族世家,为了保证自己宗族的最大利益,都会选出一些宗族的子弟,送到宫里去当太监。

这些进宫当太监的子弟,时刻和自己的宗族保持联系,及时地向自己的宗族传递最重要的信息。从而使自己的宗族能够做出最重要的决策。

另一种卧底就是敌对势力派遣到皇宫里的。比如八卦掌的宗师董海川,就有种传说,说是捻军或太平天国派去当卧底的。

此外还有一种天阉,就是一出生就有残疾,所以也就选择去当太监了。由于人数很少,谈不上是一个流派。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3

那就扯淡一下这群引刀成一快的勇者们吧,其实太监这个词有三层意义,并非完全是彻底毁掉烦恼根的猛士。而且这个词出现的比很多人想的晚,如果我们在历史电视剧里看到汉朝有人喊太监,你大可喷编剧傻X的。

太监的原意

在朱元璋定都南京称帝后,这个历史上出身最惨的皇帝开始设计自己帝国的制度,关于皇室的内务,他在洪武十七年设计了十二个部门,统称为十二监,之下又四个司与八个局,加在一起统称二十四衙门。

这十二监的一把手被称为太监,为正四品官,下边还有少监和中监帮衬,主要负责皇室的各种服务工作,大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物业公司。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并没有规定十二监首必须割了才能当,洪武和永乐年间像都知监这类下下衙门的太监是没割的。

另外太监这个词也并非明朝首创,大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最初是女官职位,叫大监,可能经常被写白成太监。大监到了唐朝时期根本就是外朝官职,和内宫无关,宋朝时则又恢复成女官职位。所以太监的原意就是一个官职名称而已。

太监的广义

后来明朝皇室大抵是为了贪方便,十二监的头目习惯性的都指派被割了的担任,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习惯性的把高级割鸡分子称作太监。尤其是明成祖得到很多割鸡分子帮助抢下皇位后给了他们不少权利,司礼监的三大高手都能称为太监。

又过了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在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超级割鸡分子的带领下,这个自残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拥有了特殊的社会地位。人们又开始把所有割鸡分子统称为太监,但这是不对的,没有四品官还敢叫太监?这是对高级割鸡分子的侮辱。

另外再给明朝辟个谣,很多野史里说明朝太监泛滥,从洪武时期就有十万割鸡分子,这其实算个误会。二十四衙门里不全是被割的,里面有大量从各地征调的工匠,这些人不进皇宫,所以压根没割。朱元璋又没疯,拢共就那么点人口,再割掉十万人,还要不要帝国人口兴旺了?

割鸡分子的来历

大抵上我国割鸡活动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专门的“阉”字,但目前没证据显示那时代的阉人从事过皇家物业服务。吐槽机估计在那时候割鸡活动应该是一种刑罚,目的是为了剥夺生育权。

到了西周,人们显然已经发现阉人的物业服务功能,《周礼》中已经有了“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的记载。只是那阵子他们并非公务人员,只能算贵族家中地位低下的家臣或者奴隶。

这帮人正式进入政坛应该是王权强化的战国时期,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在赵国举荐蔺相如的就是宦官缪贤。能够为国推举人才,足见那时候的阉人已经掌握了一定政治权利,大抵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宦官的称呼。


大体上太监的来历也就这样了,在西方割鸡文化也源远流长,目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而且他们搞物业服务比咱们还早,最初就是“卧室服务员”的意思,只是后来到了中世纪因为技术流失,割鸡死亡率太高,所以才较早停止使用了。扯淡完毕。

4

太监这个职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皇宫里有女人,而且有很多女人。

皇帝嘛,老婆太多,又得让人照料,但是毕竟皇帝只有一个,万一哪个嫔妃红杏出墙怎么办?为了不让皇帝戴绿帽子,除了皇帝以外,宫里不能有其他男人。

可是问题来了,宫里太大,成百上千的人住在里面,什么洗碗、吃饭、穿衣、睡觉……各种重活得有人干,女的体力跟不上,男的又不保险,所以,只好不男不女了。

5

大家好,我是炒米,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太监起源的故事。

太监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不太可考,应该是有人类的时候就可能已经有了。因为在甲骨文里就有关于阉人的记录。


(甲骨文是不是很形象?)

而且太监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里都有记载,虽然最初的目的或许未必是为了服务皇宫,但是基本个战争有关。


一直到明朝我们的先人还在延续着一个传统,那就是把战争俘获的幼年男孩进行阉割,然后在分配到皇宫和王府。下西洋的郑和就是明军在攻伐云南时俘虏以后阉割分配到燕王府的。


历史记录最早主动阉割的是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狠下心不但把儿子烹了,给齐桓公吃;为了能够留在齐桓公身边,还一狠心把自己割了。真是个狠人啊!

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亦有宠,桓公许之立无诡。


历史上最后一个有名的主动自宫的太监,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李莲英,不过李莲英完全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6

谢谢小的邀请,水煮汗青为您解答。

太监这个官职最早并不是指宦官(阉人),比如在元朝的时候就设有太府监、少府监等职位,这里的“监”属于官职,而太监在所有监里算是二级官。一直到明清时期,太监与宦官才划上了等号。

最早的宦官我们很难查证到,但从史料上的记载来看,齐桓公的宠臣竖刁应该是第一个。

竖刁为了得到齐桓公的宠信,亲自挥刀自宫,以此换来荣华富贵。齐桓公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不但给了他权力和财富,还过继一个儿子给他,称为公子刁

齐桓公的这些举动让管仲担忧,在管仲临终的时候告诫齐桓公,不要宠信三个人,分别是易牙、开方和竖刁。但齐桓公没有听,最后这三人策谋造反,把身患重病的齐桓公关了起来不给饭吃,还另外立公子无诡为齐国的国君。最后齐桓公饿死在宫中,六十七天都没人来看,尸虫都爬到门外去了。

太监的自宫行为是自愿的

从竖刁自宫可以看出,他是自愿的。包括后来的太监也是如此,特别是明朝时期,通过自宫来应聘太监的人越来越多,朝廷也立法禁止这种行为,但收效不是很大。

明朝著名大太监魏忠贤,原本是一名市井无赖,平时就是玩耍赌博,最后穷得没办法了就挥刀自宫,到皇宫里去寻个前程。结果他的这一刀还真没有白挨,进宫后飞黄腾达,最后成为权倾朝野的太大监,把大明朝搞得是乌烟瘴气。

清朝满人入关后继续沿用明朝的太监制度,这时候太监的自宫依然是自愿的。有部电影叫《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讲述的就是穷人为了能够摆脱贫穷的生活,把儿子阉割后送到宫里去做太监,结果满清被推翻,帝制被废除,这位太监就成了牺牲品。

结束语

太监从竖刁自宫换来权利开始,就不断有后来人跟随着他的脚步走,通过自宫取得皇帝的信任,换来荣华富贵。

随着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有了太监的机构和管理他们的制度,太监就开始逐渐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实际上太监这种行为又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是相矛盾的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在历史中,太监的阉割行为几乎都是自愿,这一点确实让人费解。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7

太监本来代指的是一种官位,后来逐渐演化为广义的形容丧失男性功能的,在皇宫之中负责大小事物的男性官员,其最早的起源要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起初的太监并非是简简单单,何人都能够担任的存在!

历史上真有未阉割的太监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当时的太监也就是宦官,并非完完全全由丧失男性特征的男子担任,本来就是专门供皇帝差使的京城内府官员,而且就连西汉时期也并非完全如此,但在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皇宫之中的男性官员,如果有正常能力的前提下,极易与深宫之中的皇帝嫔妃发生关系,这哪里能使皇帝受得了,所以为了使得自己不再被绿,到东汉时期,皇帝们就下定决心,对整个宦官制度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要在皇宫中工作的男性官员,皆会进行阉割处理。

世界范围内阉割制度都广泛存在

关于太监这一职务,其实纵观整个世界范围内,也并非只有我国独创,毕竟在那个生产资料不足的年代,男性之间对于繁殖后代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也并非有现如今的一夫一妻制,这样协同稳定发展,中国皇室用这样的制度,保证了皇族血脉的纯正,就拿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朝鲜和越南地区,也经常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对皇宫之中的内部侍卫进行处理。而且就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埃及,以及现如今的人口大国印度,他们也都会采用此种方式。整个世界范围内,当然也包括白人太监,只不过数量相对稀少而已。

身为太监也是好处颇多

这个世界本就该如此,有得自然有失,尽管宦官们失去了作为男人的基本权利,但同样他们也不可能不被重视,历史上我国就存在很多宦官干政的例子,本来在当初的设立初衷上,并不允许宦官的权力过大,也并不希望他们染指政治,但是宦官的特殊职位与作用,也让他们在整个朝廷之中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所以逐渐的宦官们在整个朝廷之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拥有大量的财富,而且地位也是达到了许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总体而言,太监就是在宫廷中当差,而且拥有一定实权,在皇宫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却丧失了男性生殖能力,不能够继续繁衍后代的一种皇宫御用内侍群体。

8

但凡世界上每一种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尽管有些是不合理的,比如太监。太监是一种职业,也算是一种文化,不过比较残酷与黑暗,甚至难以接受。因为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正常的男人为什么不去做一个正常的男人,而是把自己弄得残缺不全,让人都觉得他“不正常”。

太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群体。说熟悉,是因为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鼎鼎大名的太监,比如乱秦的赵高;东汉与外戚及士大夫斗的你死我活的典型代表张让、赵忠等人;唐朝以“定策国老”自诩,蔑视皇帝为“门生天子”的李辅国、鱼朝恩之流;明朝将帝王“家务”大包大揽的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滚滚诸公。可以说,差不多每个朝代都有太监们赫炟登台,大舞特舞的机会。而且,在我们观赏历史剧的时候,总能看到往来于宫廷之中那些垂手而立、低眉顺眼或衔枚疾走的身影;让人感觉陌生甚至费解的是,很少人知道太监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人,是怎么产生的,及有那些历史渊源。接下来,我们就对“太监”进行一个而全面剖析。

太监的起源

太监又称宦官,雅称“寺人”或“宦人”等,“太监”一词的使用始于隋唐时期,此后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结束。宦官可归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最初并不是土生土长于中原,而是源自于生活在渭水西部农业社会多妻制度的周部落。

(秦宦官赵高剧照)

公元前十二世纪时,周部落开始东扩。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众诸侯联军灭商建周,专门滋生太监的宦官制度也随之进入中原。宦官制度本质上是残酷的,但它是封建王权社会的必然产物,而且在世界史上随处可见他们的事例。

就其范围而言,西方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希腊、罗马帝国及伊斯兰诸国;南方有印度、越南等国;北方有俄罗斯;东方的中国及朝鲜半岛。差不多都是延续了数千年,随着奴隶或封建帝王制度的消灭而中止。世界上唯一没有受宦官文化洗礼的国家,恐怕只有日本。

太监产生的缘由

帝王是一夫多妻制的倡导者,更是践行者,当他们拥有宠大数量的妻妾(妃嫔)后,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比如玄宗皇帝坐拥近四万佳丽。帝王分身乏术,不可能面面俱到、雨露均沾,所以他们会担心众妃嫔有不轨的行为与想法。为了防止她们“以身试险”,于是帝王们想出了两个办法:

一、修建高墙深院,将其隔离,也就是住进所谓的宫殿。

二、杜绝她们与别的男人接触,斩断出现意外的可能。

这样一来,旧的问题虽然解决,但又会滋生新的问题。因为宫廷中总有些抛头露面的事情需要去做,比如采购东西、为皇帝办一些私事儿,或是传达一些口谕,甚至是到臣下府邸宣读圣旨等等。如果将这类事情由女人去做,且不论合适与否,势必又给了一个女人接触外界的机会。长此下去,必生事端。

如果由男人负责所有的宫廷琐事杂务,在个别事情上又不可避免地给了他们深入后宫的机会。这样,帝王照样不能安心。最终,帝王们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将这部分男人阉割,变为“废人”,以供差遣。因此,太监也成为多妻制度下,男人(帝王贵胄)与他们的女人之间最理想的媒介。

太监的来源

世界上还没有男人喜欢阉割自己,某小说中的情节,不过是位为练就旷世神功而误入歧途的“武痴”。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太监的来源只能有两种:

一、为金钱所诱惑。

二、受到生活所逼迫。

然而,宫廷中并不接受成年太监,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又不懂“舍身取才”。所以,最终还是收买了那些因穷苦而无法过活的父母,孩子们被连哄带骗,带入宫中。

太监的命运

作为太监坯子的孩子们被阉割之后,有生之年是不能再与父母相见的,宫廷就是他们的生老病死的第二故乡。然而,太监们的命运很悲催,因为他们面对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宫廷生活的黑暗,远超世人的想像,如果没有足够的谄媚和机警,他们连自保都做不到。

如果想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需得到资深大太监的庇佑,被其收为养子,近而得到接近皇帝的机会。因为皇帝是权力的魔杖,只有接近了皇帝,才可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因此一位资深的老太监,身边必有一群前呼后拥的“儿子”。

然而,按惯例来说,往往幸运者寥寥无几,不幸者熙熙攘攘,大部分孩子会悲惨的死去,少部分继续忍辱偷生,极少部分受到命运的眷顾。所以,特殊的生存环境,惨痛的生活经历,也养成了太监们别致、难以置信的性情。

太监的性格

到此为止,可为太监归纳出几个特点:

一、自卑。因为他们没有生育能力,算不正常人,更羡慕正常人。

二、目不识丁,才学匮乏。因为他们幼年入宫,生存下去才是最迫在眉睫的事情,根本不会得到接受高深教育的机会。

三、仇视常人,极具报复。因为他们因贫穷而变为“不正常”的男人,而这一切并非自愿,在他们心底有一种歇斯底里的绝望,一旦遇有机会,必然会释放。

四、目光短浅,麻木苟且。因为宫廷生活极度狭窄和现实,活下去,活得滋润虚荣,是他们永远且唯一的追求。

五、浑浑噩噩,没有节操。因为宫廷物欲横流,轻视节操,如果太监想做君子,那么更是一种不幸,因为他们来错了地方,投错了胎。

总结:太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始终是皇帝手中的工具,只有被利用、发挥作用的同时,才会体现出昙花一现般的价值。如果失去利用价值,等于重新回到生命原点,但唐朝的部分太监却是个例外,因为手中他们掌握了军权。中国的太监有三个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个“宦官时代”,即东汉、唐朝、明朝,而且都处于朝代的中末期。

事实上,从太监诞生之日起,他们也被富人当作奴隶买卖和使用。宋朝时,政府下令禁止民间蓄养阉奴,从此太监才被贴上了专门服务于皇家的标签。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9

太监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人对“生殖的崇拜”。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我国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的罗布沙漠中,发现了著名的“小河墓地”遗址。2004年的时候,这个遗址还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而考古学家在这个遗址最“有特色”的发现,就是一片密密麻麻矗立的胡杨木柱。这些木桩有140根,根据性别不同,形状也不一样。

树立在女性墓前的木桩,为多棱形的上粗下细,高度一般1.3-1.5米左右,上部涂红,缠绕毛绳、固定草束。这些木桩代表了男性的“生殖”器官---男根。

男性墓前的木桩多为形似木桨的立木,大的高达2米、宽0.8米左右,其上涂黑,柄部涂红。这些“木浆”代表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女阴。

贝格曼在《新疆考古记》中写道:“不管怎么说,这些桨形物预示着埋葬在这里的人们生前经常划桨。”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最初以为这些“木桨代表着当时人热衷于划桨这项运动。。。。”捂脸。。。)

这些形制夸张的黑色″女阴″,和粗壮的红色“男根”,生动的展现了当时“惊世骇俗的生殖崇拜文化”。

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崇拜文化,当时的古人在祭祀的时候,会让男性割掉“男根”。将其祭祀跟神灵。当然,这些被用来祭祀的人,基本上都是战俘或者奴隶。。。。。

这,就是最早的太监。可以说,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侍奉”了神灵。这些人割完以后,如果不死,还要继续侍奉他的“主人们”。

古代最早有记录的阉割太监是竖刁。

竖刁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齐桓公身边的寺人(同“侍人”)。这个人善于阿谀奉承,他知道齐桓公好内色,又没时间管理后宫的事。他就把自己阉割了,然后,主动要求掌管内侍及女宫。

齐桓公很开心,竖刁成了阉人,就不会给他戴绿帽子了。于是,齐桓公就放心的把后宫的事交给竖刁。就这样,竖刁成了齐桓公的宠臣。

后来,齐桓公病重之时,他带头作乱,不给桓公饭菜,把齐桓公饿死了。齐桓公死后六七十天都没人收拾,尸虫怕的到处都是。

先秦时期,宦官不一定自宫。可是,有了竖刁获宠的先例,后来很多内侍开始主动自宫。等到秦汉之后,开始统一要求必须自宫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10

太监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制度的产物,最初起始于奴隶社会,兴胜巅峰期在封建社会,最后又消亡在封建社会末期。

太监也叫宦官,幼小孩童时,家境贫寒,为了生计,被自己的家人叫专门从事阄摘术的阄人,残酷的摘除了男性的睪丸,使之成为无性功能的人,而后通过关糸进入皇宫高墙里面,从事伺候皇上和后宫大小嫔妃的差使。

这一庞大群体伴随华夏几千年文明混迹在皇宫朝廷各个角落,吃香的喝辣的,挣着银两资助老家父老,这是绝大部分走太监之路的由衷。

太监在宫庭也分着三六九等,经历着勾心斗角,大部分仍过着任人宰割的生活,小太监受着大太监唤使,只有极个别资历深的头脑灵醒的太监活跃在皇上身边。

太监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太监群体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是残酷的人生,用今天时尚的话说,是反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