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历史不能当饭吃,更不能成为省会的唯一入门标准。
作为我国曾经的第二都城甚至第一都城,洛阳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可谓如雷贯耳、声名远扬。尤其是在隋唐两朝的300多年时间里,洛阳和长安作为帝国的双子星,和隋唐盛世一道,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但耀眼的光环在907年唐朝灭亡后彻底走向终结,虽然后唐在建立后仍将洛阳作为都城,但作为割据政权的政治中心,这只是洛阳的回光返照。因为五代十国的其他政权,早已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开封。
北宋建立后,虽然宋太祖赵匡胤有意将都城迁到洛阳,但遭到包括赵光义在内的几乎所有大臣的反对,从此开封取代洛阳长安,成为帝国的真正都城。
元朝建立后,北京后来居上成为新的政治中心,开封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但同样是风光不再,元朝时开封仍然是河南江北行省的首府,明朝时开封仍然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省会,清朝时开封仍然是河南省的省会,同时期的洛阳则默默无闻,泯然众人。
近代以来,我国被卷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理论上洛阳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随着列强侵略而不断延伸的铁路并未让洛阳东山再起,反而让几千年来默默无闻的郑县一骑绝尘,甩开洛阳开封成为河南第一城市,并在1954年最终成为河南省省会并延续至今。
那么,洛阳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昔日的双子星西安虽然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沉沦但终归还是陕西第一城,洛阳为何不能有这样的命运?关于这一点,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河南省的选择更多
之所以西安还是陕西乃至西北第一城,而洛阳则默默无闻泯然众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
陕西只有西安,而河南却有开封、郑州甚至安阳。
河南省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太悠久,古都太扎堆。在公认的我国八大古都中,一个河南省就有洛阳、郑州、开封和安阳四大古都,而其他的西安、北京、南京和杭州则分别位于四个省。
在这样一个古都云集的省份,洛阳说自己历史悠久,其他三个大概是不服的。你要非说历史悠久就可以做省会,那郑州作为古都也完全有理由稳坐省会之位。
历史发展一再证明,无论是大到国家省份,还是小到乡镇农村,历史作为过去式都不能成为政治中心的重要甚至唯一参考标准。历史和省会的结合,往往是现有省会后有历史而不是相反,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可以算一个典型案例。
所以,洛阳固然历史悠久,甚至有都城光环,但这不能当饭吃。
2、河南省定位更现代
自古以来,省会城市除了是领导的办公场所,还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所在,代表着本省的发展方向。
宋朝以来,开封地位之所以取代洛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洛阳地理条件更优越,虽然因黄河泛滥出现城摞城的奇观,但这里地形平坦,交通条件四通八达,能够形成“条条大路通汴梁”的局面。相比之下,被洛阳盆地和黄河包围的洛阳,虽然有较好的防御性,但对于整个帝国都没有边防的北宋而言,都城防御性的好坏似乎并不重要。
选择开封做都城,除了交通便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平坦的地形是粮食高产的重要保证。相比之下,狭小的洛阳盆地并不理想。
虽说自唐朝以来就形成了大运河南粮北运的局面,但这毫无疑问又回到了交通条件上,汴梁比洛阳更靠近大运河。
而当北京成为都城,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后,没有粮食救济的开封真的就只能靠周边的自产粮食了。
郑州的崛起,同样和交通有关,这就是卢汉铁路的修建。由于地理条件及袁世凯个人意志的干预,本应过开封南下的卢汉铁路最终西移到郑州。当河南省政府终于发现铁路的优势,并修建了汴洛铁路后,铁路十字交叉的郑州反而成了经济枢纽,经济发展异军突起,连开封也难以望其项背,最终于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
洛阳相比于河南省其他古都,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形封闭,这让洛阳享受到天险之固的同时,也在近代以来成为洛阳保住地位甚至东山再起的最大障碍。
建国以来,洛阳曾是共和国157项目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洛阳模式也风靡全国。60年代的三线建设也为洛阳带来了大量工矿企业,使洛阳在衰落了数千年后,重新成为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但工业实力不代表政治地位。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省会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绝不是洛阳可以支撑起来的。
所以,洛阳注定不可能成为河南省省会。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