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京剧界历史上,新艳秋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京剧界历史上,新艳秋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2020-09-18 18:00阅读(62)

京剧界历史上,新艳秋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话说当时九十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新艳秋先生某年元宵节意外地出现在上海的荧屏上,东方电视台的元宵晚会组织了一个

1

话说当时九十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新艳秋先生某年元宵节意外地出现在上海的荧屏上,东方电视台的元宵晚会组织了一个四代程派传人的联唱《锁麟囊》的节目,堪称“戏曲人瑞”的新艳秋粉墨登场,一曲程腔幽咽委婉,其中是少了一些朗润,但是,细心的观众或许仍能听出一些当年的风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京剧“四大名旦”的称号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时髦名词,似乎是在宣布国剧开始了一个以旦角为主的新时代,而且,当时的新闻媒体还接二连三地掀起评选“四大坤旦”,“四小名旦\"等类似的活动。新艳秋就是“四大名旦”之后名闻遐迩的“四大坤旦”之一,那一年新艳秋还只有20岁,学演程派戏也不过五个年头。

新艳秋她是旗人(满族),到了她父亲这一辈,家里头已经穷了,她父亲叫王海山,他挺喜欢戏的,新艳秋本名叫王兰芳,她九岁开始就学戏了,跟她姐姐一块儿学河北梆子,她在两年后,她就改了学二黄(京剧)了,老师拜的是钱则诚老师。新艳秋学习的条件极为艰苦,买不起服装行头,练水袖的时候就用手绢,破衣服扎在袖口上练,没有大镜子,就在太阳地里,看着自己影子练,每天一早,就到天坛吊嗓子,跑圆场,晚上到华乐戏院去看戏,没有钱买戏票,就通过剧场管事的交情,偷偷地爬上三楼去看蹭戏。当时程砚秋先生经常在华乐园演出,三层楼上,都是看白戏人站的,哥哥在楼底下池子里看穆铁芬拉胡琴,那会儿没有简谱,记工尺谱,她在上面看表演啦,什么水袖,怎么表情,看他的戏,她就迷上了,就喜欢他的唱腔了,身上了,她都喜欢他。

1926年,新艳秋16岁满师了,由钱则诚借钱送礼,通过开明戏院老板李世甫“借台\"唱戏,当时的童伶都喜欢借大牌明星的名字为艺名,比如演老生的叫“小桂芬\"、“金桂芬”,演花脸的叫“金奎官”等等。新艳秋刚开始登台的时候,就起了个艺名叫“玉兰芳”。因为梅先生很红的,就借用兰芳的名字,叫玉兰芳了。头天演出的传统戏《贺后骂殿》,也许是她这个艺名与梅兰芳有关的缘故。当时,被称为“梅党”的重要人物齐如山先生去看了戏,齐如山说这孩子像程老四,怎么叫玉兰芳呢,他的意思想给她改个名,过了几天,齐先生就托人约她到家里去,并且为她改了艺名叫“新艳秋\",当时程砚(艳)秋先生的艺名,就是这个艳丽的“艳”,“新\"与“程”相对,取这个名字无非也是当时的一种时髦,与流行的“盖叫天”、“赛月楼”之类一样,是当时梨园界的一种风俗,并不像后来有人附会的那样,有跟程艳秋先生“打对台”的意思。

不过,说起“新”艳秋和“程”艳秋的关系,确实是很微妙的,可以说,新艳秋是程派最早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但是,程砚秋先生明言不收女弟子,所以,新艳秋一直没有机缘拜程砚秋为师。程先生那会儿,他们没说过话,没说过话,到梅兰芳先生那儿拜年去,过节,梅先生爱说笑说,嘿,旧老板(程砚秋)来了,新老板怎么还没来,他们大伙儿都笑了,每当新艳秋来看戏,程砚秋先生往往就临时改唱腔、改唱段,但是,新艳秋为了学到程派艺术,特别是程派的新戏,往往就悄悄地躲在剧场的一个角落里偷着学,就是他们内行人常说的叫“捋叶子”,程砚秋,程先生那会儿他都是新腔,他一有戏,他们就去看,除了吃饭,还在哼哼他的唱腔。1932年,程砚秋先生赴欧洲考察,暂时离开了舞台,解散了自己的剧团,新艳秋就把程剧团的许多角儿请到自己的剧团里,来演出,在那个时期,程派的戏迷们看不到程砚秋,可是从新艳秋惟妙惟肖的演出中,得到了慰籍和满足,新艳秋的声誉也越来越高。程砚秋先生回国以后,改变了他对坤伶的看法,终于破例去看了一次新艳秋的演出。她演《红拂传》,他程砚秋去看了,戴着帽子,在廊子底下看,程先生来看戏来了,跟着吴富琴两个人,她一出场也看不见,等末一场舞剑的时候,侯喜瑞说,你看,你看在那边哪,她一看,哎哟可不是程先生吗,戴着墨镜那样子,她心里想,别害怕,他笑嘻嘻的。这一次,他们之间仍然没有见面说话,反正由于各种缘故,几十年间,他们就只说过一次话,那就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程砚秋先生破例收了女学生,新艳秋这才有机会和她崇拜的老师说了一次话。

新艳秋一直是程派的私淑弟子,但是,在程派传人中她也是功力很深,成就最高的一位。这除了她个人的天赋之外,还跟她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她学程派,不是简单地去学程派的某些外表,而是从程派的基础学起,她先后拜了三位程砚秋的老师为师,第一位,荣蝶仙,第二位,梅兰芳,第三位,王瑶卿,提起王先生来,他,对程派艺术的形成起过关键的作用,很多程派的新戏,都是王先生帮助设计的,新艳秋从王先生那儿陆续学了全本的《缇萦救父》,《贺后骂殿》、《貂蝉(婵)》、《红拂传》等等。

他们那会儿,女的没有什么科班,也没有文化,就是给她本子,叫她哥哥教她本子的词,哥哥念,她记上,等把词念好了以后,再到王瑶卿先生那儿学腔,学身上呀,学表演,他说戏很细致,对她的帮助很大。这些名师们对新艳秋都十分地垂爱,尤其是梅兰芳先生,有一年,梅先生在上海马斯南路的寓所里接待了他的几位女弟子,他向大伙儿介绍说,这位,也是我的学生,她叫新艳秋,不过,她可是唱程派的。1928年,杨小楼被批准在北京组织男女同台演出,新艳秋有幸被邀,成为与国剧宗师杨小楼合作的第一位女演员,而与杨小楼合作过的演员,当时还健在的除了远在台湾的另一位“四大坤旦”章遏云以外,恐怕也已经绝无仅有了。那会儿女的跟女的唱,没有男女合演,后来跟杨小楼先生创造男女合演,唱戏,她就跟杨小楼先生唱《霸王别姬》、《长坂坡》。她又去请教梅先生去了,梅先生很高兴的就给她说《别姬》的身上,舞剑,还有两人分别的时候的表演,“力拔山兮\"的几个姿势,等分别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灵内的感情,跟着他嘛还是笑,心里头都背着他哭,后来演《长坂坡》,是跟王先生学的,别人唱《长坂坡》,抓帔就是一脱,帔就下来了,王瑶卿王先生,他们老师,他就不是这样,他披着,兵都来了,又带着阿斗,她想怎么办呢,她就说,你看贼兵又来了,她把阿哥搁在地下,她一转身,这一寻摸,她寻摸了十几天,这个线尾子这么一来,帔就抓下来了,学了几次,慢慢学,终于学会了。她自己后来也创作一些戏,什么《霸王与别姬》。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新艳秋在艺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如果能够一帆风顺,继续发展,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世道多变,在那战乱频仍,时局动荡的年月,作为一个年轻貌美艺精的女演员,她的命运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瞬息之间,往往就有灭顶之灾。新艳秋每当回想起自己那曾经被蹉跎的年华,真要发自内心地哀叹,冤、冤、冤哪。

新艳秋晚年定居南京,主要传授程派艺术,偶尔也参加一些演出,“回首繁华如梦渺\",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曲折,新艳秋不太愿意多谈往事,可是像她这样一位亲炙过众多京剧表演大师的“过来人\",当时还没有一本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