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端:

唐代诗人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安史之乱的时期也是贡献了很多的作品,虽然没有杜甫那般文采,但也是写实为主,主要体现在百姓的痛苦,更体现自己爱国的情怀。

关于他的故事:

汾阳王郭暖,特别喜欢吟诗作文的好友一起来往,更总是邀请文人一起来家里做客,有一次郭暖升官,摆好了宴席邀请了各方的名人雅客,李端也是其中的一位,这些人酒都喝的差不多了,升平公主知道李端能写诗,李端张口就来,有些人不服气,就跟李端说:“你那些不行,拿些以前的来糊弄事,用我们的姓来对诗才能苏那你能行。”李端自然不会怕他们,接二连三都给对了下来。

李端喜欢郭暖家中的一个婢女,他的眼睛也不老实总是出卖了他,人家弹着古筝,他就往婢女的那边去瞄,看来是非常的喜欢。郭暖也看见了,就跟李端说,你能以“弹筝”作一首诗,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婢女送给你。

李端就做了一首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以上纯是个人见解,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

最佳贡献者
2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唐朝诗人。大历年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最后官至杭州司马。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擅长写律诗,有《李端诗集》传世。

李端小时候在庐山读书,他的老师是皎然和尚,由于受到老师的影响,他从小就对隐居感兴趣。

成年后考中了进士,先是被朝廷授予秘书郎,他借口体弱多病辞官到终南山隐居,后来朝廷复授他杭州司马,他不愿意和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欺负百姓,辞官到虎丘隐居,不久又迁往衡山隐居。他这一顿操作把朋友们都弄懵了,纷纷写信询问,你辞官也就算了,怎么隐居还不固定地方,你这是隐居吗?是在旅游吧?李端觉得朋友们不理解他,他还挺委屈说:“我从小就喜欢求仙得道,炼丹讲经,可一直没实现。后来认识了我老师皎然上人和好朋友畅当,他们讲起佛教的好处,我感觉很不错,可是他们走了以后,我找不到修行的法门啊!所以只能四处寻找,希望得到高人指点。”结果高人没找到,他却找到了郭暧。

郭暧是郭子仪的儿子,老婆是升平公主。李端来到郭暧府中,正赶上郭暧升官大摆筵席,很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来了,这其中就包括大才子钱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郭暧宣布下面举行写诗比赛,大家心知肚明,在这样的场合下写诗,无非就是让大家夸郭暧。正当大家都在搜肠刮肚的想怎么夸郭暧的时候,李端大笔一挥已经写完了: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揪。

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二十功成”是说郭暧当官靠自己的本事,不靠郭子仪的后台,还有“荀令(荀彧)”、“何郎(何晏)”是说郭暧才高貌美。郭暧看完当时就乐了,大家也都说好。但是有一个人不服气,他就是拿惯了第一的钱起。钱起转转眼睛说:“这首诗不算,肯定是他昨天晚上写好了。有本事他再写一首,以我的姓为韵脚。”李端看钱起为难自己,心里很生气:“咱俩是朋友,你不帮忙还出来捣乱,你小子不地道啊!”心里骂着,手里也没闲着,笔走龙蛇又写下一首: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愿脱长裾逐少年。

这是夸奖郭暧家老有钱了,都拿铜钱来砌墙。

这下钱起也服气了,郭暧奖赏给李端很多银子布匹。李端却正低头用眼睛的余光向旁边乐伎那里瞄呢。郭暧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明白了怎么回事。郭暧说:“李端,我再考你一下。你要是能写一首《弹筝》的诗,我就把镜儿送给你做老婆。”镜儿是那个弹筝的乐伎,李端偷瞄的对象。李端听说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顺口吟出: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据说三国时期的周瑜精通音律,乐人演奏出错,他就会转过头来瞪眼睛吓唬人家。李端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早就知道镜儿也喜欢我,她故意弹错琴弦,是为了让我回过头来看她。郭暧哈哈大笑:“还真够你臭美的,好了,把镜儿送给你吧。另外,今天喝酒用的金银器具也都给镜儿当嫁妆。”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李端隐居隐到了驸马家里,一首诗不但赢得了钱财,还赢得了美人归,隐居隐到他这份少,也真是对得起自己。

3

李端,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李端少年时住在庐山读书,拜著名诗僧皎然为师。在皎然的影响下,李端不仅精通诗书,而且深得佛家清静虚无的要旨,对僧人极为敬仰。

大历五年(770年),李端考中了进士,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但李端从小就体弱多病,再加上生性淡泊名利,所以没过多久,他就辞去了官职,住在了终南山草堂寺。

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再次启用李端,任命他为任杭州司马。官职不大,但要整天面对诉讼用刑等琐事,这让他心中十分厌倦,于是他再次辞官而去。

李端在虎丘山下购置了田园。他喜欢探访名山胜景,后来觉得这里的溪泉山丘还不够幽深,就搬家到南岳衡山隐居,自称“衡岳幽人”。

在衡山,他弹琴,读《周易》,常常登上高山眺望远方,神态恬静安详。李端一直没有做官的欲望,他向往的是隐士的生活,他曾说:“我少年崇尚修仙学道,暂时未得前去。朋友畅当就用佛门来引导我,我心知必然如此,只是未得其门而入。”

李端的诗在“大历十才子”中独树一帜,当时的人说他是“才子中的才子”。

他当初刚到长安时,就声名显赫。

名将郭子仪的小儿子郭暧(就是地方戏曲《打金枝》里的郭驸马)娶了升平公主为妻,郭暧为人贤明有才思,喜欢招揽杰出的文士,包括李端在内的“大历十才子”都曾是他的座上客。

郭暧经常邀请这些诗人到他家来谈诗论文,同时大摆宴席,歌舞助兴,可谓名士云集,盛况空前。

郭暧府中有一个婢女名叫镜儿,长得极为美丽,而且还弹得一手好筝。来的次数多了,李端就喜爱上了这个镜儿,每次宴会上,总是偷偷地盯着她。他自以为没人发觉,其实他那充满了绵绵情意的目光早已被大家看在了眼里,到后来,连郭暧也知道了他的心意。

所以,在一次宴会上,郭暧笑着对李端说:“李先生如能以‘弹筝’为题写诗一首,并使在座的客人高兴,那么我定然不会吝惜美婢,就把镜儿转赠给您好了。”李端听了这话,喜出望外,他猛然站了起来,端着酒杯立刻赋诗一首: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诗是李端的代表作,后来入选了《唐诗三百首》。诗中用到了“周郎顾曲”这个典故,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不仅战功卓著,而且精通音乐。据说,只要人们弹奏曲调有所谬误时,他马上就会知道对方出现了错误,就会回头去看一眼,所以当时有一句谚语说:“曲有误,周郎顾。”而在这首诗里,李端用一种较为委婉的语气说明自己想要得到的美人,也将会像三国时那些弹筝奏曲的美女一样,故意拂弹错误来向自己求教。

诗一出口,就得到了大家的赞颂,在座的人们纷纷喝彩。郭暧哈哈大笑,当场就把美丽的镜儿赠给了李端,并且把宴席上摆放的金玉器皿也一起送给了他。一首诗赢得一位美人,当即成为了一段佳话。

《唐才子传》还记载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郭暧升了官,就举行盛大的宴会庆贺,升平公主也在场。酒酣耳热之时,公主突然吩咐李端作诗一首,李端欣然领命,片刻之间就写成了一首名为《咏驸马都尉郭暧》的诗: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诗写得又快又好,公主十分高兴,在座的人也都赞叹不已。同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却不相信李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他怀疑地说:“这首诗一定是李端事先准备好的,现在请用我的姓作韵脚再作一首。”

李端毫不示弱,立即就以“钱”字为韵脚又写成了一首诗: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愿脱长裾逐少年。

诗写成后,在场的诗人们无不既惊讶又佩服,钱起也表示甘拜下风。公主很高兴,赏给了李端很多黄金和绸缎。这件事,李端终身引以为傲,士林间也传为了美谈。

4

李端,字正已(743年一782年),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

李端仕途坎坷,安史之乱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写实作品,反映了这场战乱带给人们的伤害和灾难,表现出他爱国、报国的一腔热情和蓬勃朝气。晚唐诗人郑谷《哭进士李洞二首》中说:“李端终薄宦,贾岛得高名。”永泰元年(765年),李端在长安其诗名大噪。他凭借出色的才华,清新明丽的诗歌给人一种“立作即成”之感。当然,这些诗歌因缺乏斟酌而难成佳作,不过也有一些轻快淋漓之篇。如《送魏广下第归扬州宁亲》、《赠郭附马》等。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对当时社会亦有反映。

《拜新月》一李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5

那还要从这首诗说起 :

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郭府显才名

为大唐王朝建立过赫赫战功的汾阳王郭子仪的幼子郭暧,他为人贤明有才思;尤为难得的,作为尚升平公主的郭暧,很喜爱跟诗文水平高以及道德品质好的文人来往。为此,他还经常邀请一些文人到他家来谈诗论文,大摆宴席,邀歌导舞,真可谓不惜代价。一时间名士云集,包括李端在内的“大历十才子”都曾在他的府中流连忘返过。

素手传心意

郭暧府中有一个名叫镜儿的婢女,容貌极为艳丽,而且她还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对她很是喜爱,经常拿眼睛瞟她,对之真可谓情意绵绵;这事后来被郭暧知觉了。聚会时,郭暧便笑着对李端说:“李先生如能以‘弹筝’为题写诗一首,并使在座的客人高兴,那么,我就定然不会吝惜美婢,把她转赠给您好了。”

抱得美人归

李端听了喜不自禁,猛然站了起来,遂擎起酒杯写下了这首诗。

曲误周郎顾

“周郎顾”,三国时期吴国的周瑜,善于统兵更是精通音律,当一大堆乐师合奏乐曲,其中有人奏错了一个音,周瑜就会回头看着他,后来就有“曲有误,周郎顾”这个典故流传了下来。而郭暖府中的镜儿,必也是对李端有意,并且知书达理知道这个典故,在心上人面前故意弹错音,期盼着心上人回顾自己,这种含蓄又雅致的表达方式正是古人的高明之处,也可见李端当时必是文才卓著且潇洒,在郭府众多文人才士中才独得芳心。

6

李端妙句赚美女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李端《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其一)

这首诗的作者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李端风度翩翩,才情过人,但生性淡泊,不耐世俗。他于大历五年(770)就考中了进士,但一直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从九品的校书郎熬了一生,最后才是个杭州司马。我们知道,像白居易他们因事被贬,最低迷时才是江州司马这样的官,而这六品的小官却是李端一生仕途的顶峰。正如李端自己写的诗中所叹的那样:“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沉。”(《病后游青龙寺》)才气太高,有时却不宜当官。

李端一生好诗名句不少,打开李端的诗集,迎面而来的是满怀的清气、纵横的才情。像什么“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送友入关》)“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题崔端公园林》)等都是极佳的好句。

李端还对女儿家情怀摹写得极为细致,像他有诗写小女孩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拜新月》)短短四句,娇嫩少女盈盈含羞之态全出。而另一首“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闺情》),则又对独居少妇闺中的寂寞之情描画得惟妙惟肖。

诗中的郭驸马名郭暧,是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郭子仪乃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唐室能“起死回生”,郭子仪功不可没。网上曾用这样的话评价郭之功勋:“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嵌入了金庸小说中的人名,这“郭破虏”之“郭”指的就是郭子仪,“李莫愁”自然是说李唐不用发愁,有郭子仪平乱。

唐代宗自然对郭家十分恩宠,特地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暧。

说起郭暧和升平公主,又有一段故事。戏剧《打金枝》中所说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他们两口子身上。在戏剧中说是郭暧打了公主一巴掌,其实查《资治通鉴》上的原文,根本没有打公主一说,只是吵架而已。

矛盾起因是这样的,当时规矩就是公主与臣子结婚,那叫下嫁。唐制规定,公主下嫁,不拜公婆。所以,升平公主自打结婚那天,就没给郭子仪老夫妇俩磕头行礼过。

这天郭子仪过寿,郭暧想让公主去拜寿,公主不肯。郭暧在气头上说了句,别以为你老爸是皇上就这样牛,要是没有我们郭家,你们李家指不定还坐不坐得住皇位呢!公主一听火了,带上贴身丫鬟马上回宫哭诉告状。这边郭子仪也慌了神,听说郭小六不知天高地厚说了这种话,连忙将他捆了带进宫中请罪。郭暧这话要是传到个阴损的皇帝如朱元璋之类的耳中,那可是要有塌天大祸的。好在唐代宗比较宽容,并不追究此事,反而亲热地和郭子仪聊了回家常,说这是他们小夫妻的私事,咱做长辈的不用管——“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即便如此,回家之后,郭子仪依然大棍子伺候了郭暧一顿。

郭暧挨了这顿揍,估计以后再也不敢惹公主老婆生气了。不过,虽然郭暧进了“怕老婆一族”,但高官厚禄还是少不了他的。本篇这首诗就是在郭暧加官后,大摆宴席中李端写的。说来这首诗,虽然是李端的应景之作,但是并无真情实感在其中。但通过描写在宫中“金距斗鸡”、宫前“玉鞭骑马”的情形,把郭暧备受荣宠、春风得意的神态描绘得相当生动,“杨柳陌”“凤凰楼”(暗用吹箫引凤的典故)之类的词,更是显得余韵无穷,依然体现了李端过人的才气。因此公主和郭暧听了十分欢喜,举座也就都赞叹不已。但这时同是“大历十才子”的钱起心中酸溜溜的不舒服,他站起来说:“这必是李端早就准备好的诗,这样,让他以我的姓——“钱”字为韵脚,再作一首看看。”结果李端不假思索,须臾之间,就又吟出一首七律: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其二)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此诗以“钱”做韵脚,虽然用了邓通(汉文帝的同性恋男宠,后来失宠后被饿死)这个典故,有点不吉利,而最后那句“原脱长裾学少年”,意思是愿意像郭暧的奴仆一样鞍前马后地效劳,也有点不顾身份、屈身奉迎的意思。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意境还是不错的。短短时间内顺口就能吟出这样一首七律来,钱起等都自叹弗如。公主和郭暧大喜,重重地赏了他不少金帛。

不过赏赐金帛,只是小意思。李端在郭驸马府中赚到的可不单是钱,据说还赚到过一个姑娘。《琅嬛记》中说,又有一次郭暧开宴会时,有一个家姬镜儿出来待客,姿色绝代,且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当时也在座。这个镜儿看李端风流潇洒,立刻喜欢上了他,李端也对她有意思,两人眉来眼去的。郭暧瞧在眼里,却没有生气,反而说:“李生能以弹筝为题,赋诗娱客,吾当不惜此女。”李端当时就吟道:“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听筝》)

郭暧听了,大加赞赏,当场将镜儿赠予李端,并把桌子上所有的金银酒器都让他俩拿去作为镜儿的嫁资。李端用来赚老婆的这首诗,《唐诗鉴赏词典》选有,此处不详解。从艺术性上来说,确实比《赠郭驸马》那两首诗更出色,毕竟这是李端的真情实感,可见,“诗有别材,非关文也”,关乎什么?“情”也。

7

一次郭爱升官,宴请大家,李端也在。郭府有位擅长谈古筝的婢女,技艺精湛,貌美如花,李端一见钟情,不时拿眼镜瞟人家,被郭爱发觉,于是逗李端说:“先生若能以弹筝为题赋诗一首,并使在做客人都开心,我就把婢女送与你”

李端立马做下一首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8

 李端(737-784) ,字正已,出身赵郡东祖房,诗人。文宣帝皇后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

  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诗作代表

  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寇衡作品 李端拜新月诗意画

  寇衡作品 李端拜新月诗意画

  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咏驸马都尉郭暧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这首诗的前四句赞美了郭暧大器早成和的俊逸风采,后四句夸奖郭暧就像风流少年和英俊的一样多才多艺,并描摹了时人对他的仰慕,是一首即席助兴的好诗。

  "钱"韵诗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这是以"大历十才子"的姓氏,钱字为韵即席赋诗,原是钱起为难李端,李端知道韵脚后,略微沉吟便开口朗诵了此诗,自此,钱起对李端很是佩服。

  轶闻故事

  中国的音乐历史极为悠久。我们从最古老的诗歌总集《》里便可读到大量关于描写乐器的句子;当然,那都是先秦时期的产物了。而有一种乐器名字叫做"筝"的,据《风俗通》说,它是秦时戍边大将发明并予以制作的。可见蒙将军也真是多才多艺,他除在边疆地区建功立业外,还时不时地因他那独有的发明创造,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实用型的东西。比如,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毛笔的发明和制造,就是基于他的杰出贡献。

  说起乐器"筝"这名字的起因,也真的颇有意思。据《因话录》称,秦时有一对兄弟为了相争着鼓瑟(瑟也是一种乐器),一时争执不下,一位长者就出面斡旋说:"依老汉我来看,你俩就不用再争执了。这样吧,把它分成两份,一人各持有一份,你们还用得着再去'争'吗?"事情就这么定了;所以人们便因谐音关系把它叫作"筝"。筝有弹筝、搊筝两种,但它们现已都失传了。只是根据《音乐指归》一书说,"筝形如瑟,长六尺,以应六律。弦有十二,象十二时。柱高三寸,象三寸。"当然,也有说是十三弦的。只是这些说法跟现在人们仍在使用着的筝,已经颇有些距离了。《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原本跟音乐息息相关的诗歌艺术,自然是离不开音乐。所以诗人都会有意无意地使用音乐器具入诗,也就成为自然而然之事。唐代诗人李远即有《赠筝妓伍卿》诗,便足可证其一端了。

  说过了这"筝"的背景,我们现在便要说说另一位诗人因写有关于弹筝的好诗而喜得弹筝女的趣事。代宗的驸马,也就是为大唐王朝建立过赫赫战功的汾阳王的幼子郭暧,他为人贤明有才思;尤为难得的,作为尚的郭暧,很喜爱跟诗文水平高以及道德品质好的文人来往。为此,他还经常邀请一些文人到他家来谈诗论文,大摆宴席,邀歌导舞,真可谓不惜代价。一时间名士云集,包括李端在内的"大历十才子"都曾在他的府中流连忘返过。

  一次郭暧又升官了,他便大摆筵席宴请各方面的客人;诗人李端也在座。酒过三巡,大家正在兴头上,早些时候就已知道李端善于写诗的升平公主,更是热情地邀请他当场赋诗,用以侑酒助兴。李端也不客气,当即吟成了一首七律;而同座的著名诗人钱起便很不服气了,说那定是李端早就写好了的,不能作数,要求李用他自己的姓来押韵写诗。但这仍然也难不倒他,反而使大家更为心服口服了。所以,作为郭暧座上宾的李端,许多场合自然就少不了他。

  郭暧府中有一个名叫镜儿的婢女,容貌极为艳丽,而且她还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对她很是喜爱,经常拿眼睛瞟她,对之真可谓情意绵绵;这事后来被郭暧知觉了。聚会时,郭暧便笑着对李端说:"李先生如能以'弹筝'为题写诗一首,并使在座的客人高兴,那么,我就定然不会吝惜美婢,把她转赠给您好了。"

  李端听了喜不自禁,猛然站了起来,遂擎起酒杯一脸微笑着赋诗道: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诗前两句因使用专有名词用来切题外,其大意并不太难理解;而后两句却涉及一个典故,其主人公就是时的都督。跟大将蒙恬一样,周瑜也是一位精通音乐而且战功卓著的儒将。他24岁时就已声名鹊起,加以风度翩翩而又才能出众,被吴中人士称为周郎。只要人们弹奏曲调有所谬误时,他一下子便知道对方究竟在哪里出现错误,所以当时有一句谚语说:"曲有误,周郎顾。"而在此诗里,李端用一种较为委婉的语气说明自己想要得到的美人,也将会像三国时那些弹筝奏曲的美女一样,故意拂弹错误并向自己求教的。事实上,李端也正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后来他辞职不干了,就以弹琴和阅读《周易》自乐,以至度过其后半生的。

  诗人现在已按照郭暧的要求把诗写成了,而且还写得如此风华无限,蕴涵多端,大家当即报以热烈的掌声。不用说,帅府的公子爷自然不肯食言,当场便把这美丽的镜儿赠给李诗人不算,还把在宴席上摆放着的那些金玉器皿,一股脑儿地赠给了他。这样一来,原本很为喧哗热闹的宴会,当即又掀起了新一轮兴高采烈的热潮。

9

一次郭暧升官了,大摆筵席宴,诗人李端也在座。酒过三巡,大家正在兴头上,早些时候就已知道李端善于写诗的升平公主,便热情地邀请他当场赋诗,用以侑酒助兴。李端也不客气,当即吟成了一首七律;而同座的著名诗人钱起便很不服气了,说那定是李端早就写好了的,不能作数,要求李用他自己的诗。

郭暧府中有一个名叫镜儿的婢女,容貌极为艳丽,而且她还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对她很是喜爱,经常拿眼睛瞟她,对之真可谓情意绵绵;这事后来被郭暧知觉了。聚会时,郭暧便笑着对李端说:“李先生如能以‘弹筝’为题写诗一首,并使在座的客人高兴,那么,我就定然不会吝惜美婢,把她转赠给您好了。”

李端听了喜不自禁,猛然站了起来,遂擎起酒杯一脸微笑着赋诗道: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其大意并不太难理解;而后两句却涉及一个典故,其主人公就是三国时吴国的都督周瑜。跟秦朝大将蒙恬一样,周瑜也是一位精通音乐而且战功卓著的儒将。他24岁时就已声名鹊起,加以风度翩翩而又才能出众,被吴中人士称为周郎。只要人们弹奏曲调有所谬误时,他一下子便知道对方究竟在哪里出现错误,所以当时有一句谚语说:“曲有误,周郎顾。”而在此诗里,李端用一种较为委婉的语气说明自己想要得到的美人,也将会像三国时那些弹筝奏曲的美女一样,故意拂弹错误并向自己求教的。事实上,李端也正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后来他辞职不干了,就以弹琴和阅读《周易》自乐,以至度过其后半生的。


10

李端《下第上薛侍郎》却表明他大历三年曾应试落第。诗称:“明镜方重照,微诚寄一 词。家贫求禄早,身贱报恩迟「“薛侍郎”当指大历二年至五年为礼部侍郎的薛邕(券《登科记考》)。“重照”表明诗作于大奋发三年。据《登科记考?凡例:“其应举者,乡贡进士例

于十月二十五日集户部,生徒亦以十月送尚书省,正月乃就礼部试』则李端大历二年十月已 在长安,准备考试。

李端进士及第后?姚合《极玄集》、《旧唐书-李虞仲传》作授校书郎,《唐才子传》作授 秘书省校书郎。唐代校书郎,一属弘文馆,一属秘书省(《新唐书?百官二》)。据卢纶《得 耿讳司法书因叙长安故友零落兵部苗员外发秘省李校书端……》诗题,当以秘书省校书郎为 准确。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