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后代要纪念,就把皇帝放在家庙供奉。就像祠堂一样,放祖宗牌位的地方。
皇帝的名字不能直接称呼,就给予庙号,作为祭祀和称呼时使用。
庙号根据皇帝一生作为选择,有褒贬之意。
庙号仁宗,是给宽厚仁慈的皇帝的称呼。
赵祯一生对大臣百姓都称得上宽厚仁慈,因而庙号为仁宗。
后世对宋仁宗赵祯评价极高,认为宋仁宗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范祖禹说:“(仁宗皇帝)其事有五:畏天 、爱民、奉宗庙 、好学、纳谏。仁宗能行此五者于天下,所以为仁也。”
庙号,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后代要纪念,就把皇帝放在家庙供奉。就像祠堂一样,放祖宗牌位的地方。
皇帝的名字不能直接称呼,就给予庙号,作为祭祀和称呼时使用。
庙号根据皇帝一生作为选择,有褒贬之意。
庙号仁宗,是给宽厚仁慈的皇帝的称呼。
赵祯一生对大臣百姓都称得上宽厚仁慈,因而庙号为仁宗。
后世对宋仁宗赵祯评价极高,认为宋仁宗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范祖禹说:“(仁宗皇帝)其事有五:畏天 、爱民、奉宗庙 、好学、纳谏。仁宗能行此五者于天下,所以为仁也。”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加上性格有点优柔寡断,大事都由宰辅们去处理,低调到好像不是一个皇帝。
就在这碌碌无为中,中国帝制社会繁荣的时代却悄然来临,由于皇室不去干扰民间,这就使得社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的较为舒坦,也不用担心官府的骚扰。官员们也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话会被皇帝责罚,即使当面和皇帝顶嘴,也不会受到惩罚(如包拯,就经常当面指责仁宗)。仁宗朝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怀念的时代之一。
《题寐宫诗》农桑不扰几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过,东风吹唳洒昭陵。
仁宗不仅对大臣和人民仁慈,即便对敌国,同样保持谦让的作风。宋夏战争时期,辽国趁火打劫,以军事威胁宋朝,希望获得好处,仁宗为了避免开战,派富弼去谈判,富弼不辱使命,双方在原来岁币的基础上增加了银10万两,绢10万匹,通过这种方式保持了双方的和平。
对于这事,肯定有人会说不就是花钱买平安嘛,其实不止我们会想,仁宗时期也有人提出过异议,“认为财物是来自人民,不是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是仁宗却说:“财物不是一日取来的,不至于引起人民困顿,但是战争却可以瞬间造成民生凋敝,世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只能两害之间取其轻。”
这位大臣依旧不依不饶的反问仁宗,“如果辽国贪得无厌,索要您的亲生女儿,怎么办?”
仁宗却回答:“若对社稷有利,我怎么敢爱惜一个女儿?”最终辽国没有贪得无厌,在新增岁币之后,双方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
仁宗驾崩之后,消息传到辽国,使者报信路上,沿途百姓都是为仁宗哭泣,辽国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辽道宗,当他听到此消息后,也拉着使者的手感慨道:“四十二年不识兵矣!”
仁宗死时,北宋都城都陷入了巨大的悲伤,男女老幼哭成一片,整个京师都自发罢市悼念,数日不绝,就连乞丐都在城门前,边哭边烧纸钱,人民不仅仅在悼念仁宗,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
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仁宗驾崩之后,对他心怀感激的大臣们想给赵祯上一个独一无二的庙号,以表明他的特殊性,于是提出了“仁”字,所谓“为人君,止于仁”,一个“仁”字,表明了一个时代的大度,一个宽容和不干扰民间的完美年代。
我是读史逍遥今,感谢邀请问答。我认为宋仁宗的“仁”,是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分不开的。
宋仁宗赵祯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仁宗”的皇帝。他可能是皇帝之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尽管在位时间很长,但却没有显赫一时的政绩,然而,在朝野之中的口碑却一直很好。
宋仁宗(公元1010年—公元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之子。仁宗即位后,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尽量避免战争,注重修养生息。
到了公元1020年,北宋的人口与24年前签订“澶渊之盟”时相比,已经增加了大约474万户,甚至超过了唐朝“贞观之治”时经济总量的四倍。
宋仁宗时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用于流通的纸币——交子。纸币的诞生也印证了北宋商品经济较以往更加活跃。
同时,流传至今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出现或应用于仁宗时期。在封建社会,很少有这样各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了。
性格平和,举贤用能
宋仁宗人品极好,性格平和。有次出门闲逛口渴了,往后看了几次,也没有一个侍从给他水喝。他宁可一句话不说,直到回到宫中,就为了不想让侍从因为这件事被罚。
宋仁宗执政时期,能臣辈出。论学术有张载、周敦颐、程颐等人,论名臣有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人,论武将有狄青、曹玮等人。可以说,这样的豪华阵容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首屈一指的了。
宋仁宗既愿意用人,又会给他们充分的舞台展示自己。有一次宋仁宗打算给他的一个外戚封个“宣慰使”的官职,包拯不同意,争吵得激动时,包拯喷了宋仁宗一脸唾沫星子,他也不生气。
《宋大事记讲义》中这样评价他:“仁宗爱人物之心,在位四十二年,未尝一日而忘其诚,庙号曰仁,不亦宜乎!”
避战立国,百姓安居。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迎来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后来与西夏的战争,也以宋朝纳贡结束。
虽然对外的战争看似都是北宋吃亏。但相对于北宋的国力,纳贡并不能动摇宋仁宗的统治根基,相反,还侧面帮助他开创了一个相对安定稳固的国际国内环境。
我所认为的仁宗之“仁”
宋仁宗的“仁”,起码在当时的百姓看来,是非常受用的。他死后,洛阳城一时间白纸飘荡,即使是在辽国,当地百姓也无不痛哭。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宋仁宗的“仁”,主观上,是自己缺乏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安于做个“守成之君”。
客观上,是因为当时北宋尽管强敌环伺,但是边境无忧。同时国内相对朝野安定、社会进步、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让他安心的做个“仁君”。
《宋史》给他的结论是:“《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仁”。
宋仁宗有一次用餐,正吃着,突然吃到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宋仁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关心下人。
包拯曾反复进谏,阻止皇帝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说到激动处,“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口水都喷了自己一脸,宋仁宗仍没有像李世民对魏徵那样,气愤得要杀掉臣子。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当政时间最长的君主,因为仁,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包拯、狄青、蔡襄……等名臣辈出,还有“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个人全部在宋仁宗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
他当政后期,经济繁荣、文教发达、科技兴盛、政治清明,达到了北宋的巅峰,留下了“嘉祐之治”的美名,人人向往那个“”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的时候。
“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这是后人对宋仁宗的评价,宋仁宗的“仁”是当之无愧。
我是刀笔传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锦衣玉食,奢华无度的,昏庸皇帝酒池肉林的记载比比皆是。
然而,宋仁宗的衣食非常简朴,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故事。有一次,他批阅奏章到深夜,腹中饥饿,特别想喝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但却一直忍着没吱声,就这么饿着肚子就寝了。第二天给群臣说起这事,群臣们都说您要喝就吩咐御厨做就可,而赵祯的回答却出乎预料:“倘若朕随便索取,侍从会将此看成惯例,朕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羊,以备朕不时之需,那么一年下来要杀数百只羊,年年如此,宰杀之数不堪计算。就因为朕一时的口腹之欲,宰杀这么多生灵,朕于心不忍,所以朕宁愿忍一时之饿。”
宋仁宗赵祯在生活上对待自己严苛,对待他人却很仁慈宽厚。有一次用餐,他吃着吃着,“嘎嘣”一声,被沙粒硌了牙。他赶紧吐出来,非但没有大发雷霆,还不忘叮嘱陪侍的宫女:“千万别声张,朕吃到沙子,相关负责人可是死罪啊。”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
在宋仁宗的带领下,宋朝进入巅峰时期,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宋仁宗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这几天回答了好几个关于仁宗的问题了,赵祯为什么庙号是仁宗呢?他的仁都提现在哪些方面呢?
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
对百姓仁
仁宗处处以安养百姓为怀,对百姓的生死大事,思虑周到,施惠百姓也很宽厚。
在百姓遭到灾难时,减少自己的膳食、减损美味,同时停止娱乐,诚惧内省,查察自己的掌政是否违反人道?是否符合天道?
拿出内藏钱币、丝帛给理财的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作为救济灾民之用,他指定这些钱用来贸易、调度谷粮,赈济河北灾民。并令河北官府给流离失所的灾民盖了庇护的房舍,安置灾民定居。
给灾民买谷种,免除税赋,赡养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诏天下设置广惠仓,使受灾百姓能够及时得到赈济。
处处以安养百姓为怀,对百姓的生死大事,思虑周到,施惠百姓也很宽厚。
对官员仁
仁宗善于纳谏,从未有文臣因言或罪。
典型的有谏臣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
赵祯儿子早夭,被全体官员逼着立其他皇族的子嗣为褚君,赵祯被气的半死,依旧没有惩罚任何人。
仁宗特别爱惜人才。
狄青从一个普通士兵,因为作战勇猛,履立战功。在文官无底线打压武将的社会背景下,被仁宗破格提拔为枢密使。
苏轼,一个超级无敌大嘴巴,丝毫不懂人情事故的人。只因诗词文章出众,得到仁宗赏识,竟然一度担任兵部和礼部尚书。
因为赵祯的善于纳谏,不因言获罪,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所以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
对异国仁
仁宗在位时期,很少有对外战争,一般都是用岁币买平安。这也使得国内与异国同时得到了修养生息。促进了民族融合。
仁宗去世时,辽皇耶律洪基都握着宋使的手痛哭失声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范祖禹评价:仁宗爱人物之心,在位四十二年,未常一日而忘其诚……庙号曰仁,不亦宜乎。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非常感谢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其中有四个朝代都有至少一个在位超40年的皇帝,那就是西汉、唐、北宋、清。我们更加熟悉的是西汉汉武帝唐玄宗清康熙和乾隆,其共同的特点是存在感,非常非常强,一提 到某王朝大家都会自然的想到他们,在其指挥下王朝走到强悍之巅,称之为名震寰宇也不为过。宋朝同样拥有一位在位超40年的皇帝,你第-一时间会想起谁?懵住了吧,是赵匡胤还是赵光义?还是徽钦二宗?都不是,这个人叫赵祯,庙号宋仁宗。宋仁宗13岁继位54岁去世,在位42年。
为什么宋仁宗会迥异于其他朝代的那几位皇帝呢,没有历史上的存在感,也没有世人口中的丰功伟绩,似乎庸庸碌碌一生。甚至他治下的任一臣子都比他有名。司马光、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全是响当当的人物。可是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民间杂谈,说到宋仁宗都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比较注重休养生息,一个老好人很有人情味儿,好像还有点傻。但是为什么会这么没有存在感呢,这样是不是宋仁宗的悲哀,尽管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仁宗。
事实上,皇帝都有其特点的庙号。仁宗的都跟伟大扯不上关系,也都没什么存在感,这源于国人崇拜雄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开疆裂土的强人是国人心中最好的皇帝。提起这些人,很多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仿佛那是自己的带头大哥为自己谋得了千般富贵,万世太平。
于是我们记得几乎所有的太祖太宗,连发动玄武门之变、同室操戈的李世民也被赞为千秋大业,但是谁也无法否定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仁宗历朝,世界上第张纸币也诞生在仁宗历朝。四大发明有三项或出现或开始应用于仁宗历朝。人文科技金融这三项现代人最重视的软实力竟然如此钟情宋仁宗。那些光耀千秋的泰斗们及人物全然汇集于他在位的40年是那个看起来缺乏大事件的朝代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啊,穿越2000年风烟,想找出一个比宋仁宗更好的朝代。恐怕也相当的难,连乾隆皇帝都说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庙号是什么。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我们熟悉的太祖,太宗,世祖,世宗都是属于庙号。当然仁宗也是一种庙号,而且世代王朝更迭中,总共也只有五位被称为仁宗。宋仁宗赵祯就是第一位,也是被后世最为认同的一位。那具体他因何被称为仁宗呢?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宋仁宗赵祯是真宗之子,宋朝第四位皇帝。即位后十年开始亲政,励精图治,锐意进取。
赵祯即位后,多次亲自从基层把官员提拔上来。其中就包括包青天包拯。包拯谏言从来不顾仁宗的面子,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
就连一向以善于纳谏著称的唐太宗李世民对待魏征都没有如此的胸怀,可见其多么宽容。而且他不仅是对待臣子如此,连对待任何人都没有皇帝的架子。几则小故事,了解一下。
对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
对读书人也比较宽容。嘉祐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赵祯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据说,诗人柳永因词作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得罪了赵祯,在科举中被划掉,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但实际上,柳永是宋真宗一代的人,到赵祯登基时,他已经三度落榜。景祐元年,赵祯亲政,出于对老年考生的同情,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才得以入仕。
对犯人也有耐心。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应予以严惩,赵祯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没几人能做到。
对外
仁宗即位后,李元昊称帝,国号夏。触怒龙威,仁宗当即出兵。展开三次大战,宋军皆先胜后败。而西夏虽在宋夏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但自身亦伤亡近半,国力难支。在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宋、夏于庆历四年十月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自此后,维持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宋、夏战事紧张之际,辽兴宗在群臣支持下,决定以宋修边防与攻夏为借口,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萧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态势。一面于次年初派萧特末、刘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后周世宗攻占的关南十县。赵祯派大臣富弼与辽国进行谈判,其严词强硬,博征旁引,打破辽国索要后周时期柴荣夺取的三关之地的企图。同时,为避免两面作战,赵祯最终决定以每年增加岁币为代价,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史称重熙增币。但岁币支出对宋而言并非沉重负担,也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这就是为什么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对内对外,对国对人,都是如此宽厚仁慈,也不难怪把称为仁宗,实至名归。
赵祯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在大中祥符。在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后继位,直到1063年去世,终年54岁,一共在位42年。
赵祯在位期间秉承着仁德治世的方针,对待官臣更是尊敬宽德,其中包拯在做谏官的时候,好几次都犯颜进谏,甚至说的唾沫星子都飞到了宋仁宗的脸上,但是宋仁宗并没有因此而责怪包拯,反而一边有袖子擦脸,一边还虚心的接受他的意见。
那么对于真正的宋仁宗,不知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宋仁宗为何会成为,乾隆最佩服的人之一。
宋仁宗虽然没有驰骋沙场,为大宋开辟更多的疆土,也没有改革成功,以一种新的形式发展宋朝,可他能守祖宗法度,能够自我约束,并且知人善任,有一腔抱负,也足以配得上“仁宗”这个庙号了。
《宋史》中评价:“为人君,止于仁。”这个“仁”就算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了。而乾隆之所以佩服他,也是来源自这个“仁”字。那么宋仁宗的“仁”体现在哪?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仁政宽容
宋朝重文轻武,往往从文更有前途,因此更多文人学士,都在宋朝发光发热。而宋仁宗更是善待读书人,对他们倍加敬重。有一次苏辙参加科考,他在试卷中直言不讳,说自己在来的路上,听说皇帝整天沉迷于声色,不关心百姓疾苦,也听不进逆耳忠言。
考官看到后大吃一惊,都认为苏辙是有意诽谤皇帝,因此不敢让他中榜。宋仁宗知道后,不仅没生气,还很开心能够有苏辙这样的人,敢于直言进谏。于是下令,必须要给予苏辙相应的功名。
著名诗人柳永,在真正走上仕途之前,其实已经落榜三次了。在宋真宗时期,他并未得到任何机会,到了宋仁宗这里,柳永年纪已经不小了。宋仁宗亲政后,认为应该给老年考生一些机会,特地恩准他们来应考,柳永这才得到机会 ,从而走上仕途。
就是因为宋仁宗的“仁”,才使得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柳永等等,这些我国古代的著名文学家,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有机会名留史册。
二、广纳谏言
一个皇帝要想治理好天下,就必须有广阔的胸襟,对于臣子的忠言逆耳,要听得进去。就像魏征犯言直谏,常常说得唐太宗下不来台,可后者仍然将他比作自己的镜子。而宋仁宗,也是这样一位君王。
都知道包拯是个正直的人,他只要看到宋仁宗做得不对,马上就会耿直提出来。有时说到激动之处,唾沫都会飞到宋仁宗脸上,但宋仁宗从不打断他,每次都是一边听,一边默默将脸上的唾沫拭去。
有一次刚有美女进献到宫中,宋仁宗见了很是喜欢,决定将她们留下。这时谏官王素却说,如果留下她们的话,恐怕又会传出,皇帝喜好美色的谣言。宋仁宗听后,便随即叫人,打赏这些美女各三百贯钱,然后送出宫去。
其实宋仁宗十分不舍,王素看到后赶紧又说,既然已经进献,过段时间再打发也不迟。可宋仁宗却说,现在已然舍不得了,如果过段时间,到时候自己与她们有了感情,便更不好打发了。
就是因为宋仁宗的“仁”,就连自己喜欢的美女,都不能做主留下来。却因为这样,像包拯、王素这样的谏官,才敢大胆进言,使得宋朝可以更稳定地发展。
三、勤俭律己
宋仁宗对于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为了提倡节俭,不兴奢靡之风,他的吃穿用度都很朴素。有一次晚上他想喝羊肉汤,但一直忍着没说,第二天早上起来,他才告诉侍从。侍从问他为何不当即让御厨做,宋仁宗则说,如果今天做了,恐怕今后会形成惯例,那样就不好了。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于下人却十分宽容。有一次吃饭吃到沙子,他赶紧嘱咐左右,不要将此事宣扬出去,不然必定牵连很多人。每次下人犯了错,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宋仁宗都不会计较。
就是因为宋仁宗的“仁”,才让宫中少了奢靡之风,让宫中很多犯了小错的人,得到宽恕的机会。也因为他的“仁”,使得宋仁宗虽没有什么大成就,却能在后世留下美名。也因为他的“仁”,才让乾隆皇帝如此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