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也一直是宝岛在宣传,后来有了手机网络了才传过来。。。。苏联航空队比较憋屈,当年就是顾及《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秘密援华的,苏联政府,日本政府,国民政府都装着不存在这支部队。后来苏德战争爆发了,苏联自己缺少飞行员,加上苏式战斗机水平已经干不过日本战斗机了,这支部队就离开中国战场了。。。再等到抗战结束,冷战开启,国民政府更不会提起这支部队的功绩,甚至到了共和国建立之后,也没好好发掘和宣传这支部队的战功,中苏交恶后就更不会提起来了。。。
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因素。六十年代初中苏交恶以后,苏援就正式场合提到很少了,提到也是比较笼统的说法。当然,那时候美援提到的更少。但是,八九十年代以后,舆论更加自由时,这些历史就又被提起。此时,中国的新闻媒体工作者中,仰慕美国的人相当多,美国也很注意自身的文化宣传,再加上这段援助确实真实,所以飞虎队为代表的美援自然被大量提起。而此时苏联的援助——中国既没有多少仰慕苏联的人,苏联这个国家又没了,俄罗斯这德性自己更谈不上什么文化输出,何况俄罗斯自己对如何继承苏联遗产都一再纠结,这种情况下,包括援华航空队在内的苏援自然很少有人提及了。
中国人对于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的纪念也由于各种政治、文化上的原因是断断续续的,1956年,武汉解放公园建成,武汉市政府把15名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烈士的遗骸迁葬到公园的西北角,建 立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烈士墓。重庆市渝中区的鹅岭公园建有苏军烈士墓,纪念两位在重庆上空与日军作战中牺牲的卡特洛夫上校和司托尔夫上校。重庆市万州区也为格里戈里·库里申科建立了纪念碑。
图为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里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与之相比,飞虎队的飞机是国府高价购自美国,人员也是以数十倍于中国飞行员,数倍于美国飞行员的薪水聘用的雇佣兵。与以完整编制、官方身份参战,军纪军容更优秀,还是在中国最危难的抗战初期给予有力援助的苏联援华航空队相比,虽然各有千秋,都有卓著的功勋,然而,在后世被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记住的,却还是前者,后者仍是鲜为人知,不能不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贴一点中国战后对外国援华航空队的纪念和研究经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那个与苏联友好的时代中,中国曾经一度将苏联志愿队视为两国之间友好的象征,不过毕竟这支单位当年在中国,是协助国民政府作战的,也因此没有非常详细地去探讨这支部队的战史。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对于苏联飞行员的纪念活动也明显减少。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飞虎队”的故事逐渐令人耳熟能详,在这之中“飞虎队”这样响亮的名头也给其带来了种种利好。飞虎队 一般而言所指的就是美籍志愿大队,这个名称狭义上并不包含之前的第14国际志愿大队以及之后的驻华空军特遣队或14航空军,与后来同样获得飞虎队徽称呼的 中华民国空军第5大队也没有直接的关联,然而如今许多两岸的新闻媒体乃至大部分的民众依然一律以“飞虎队”称呼所有抗战期间驻华的美军作战单位,甚至连非 陈纳德所指挥,空袭东京后降落于中国浙江的杜立德机组人员以及装备B-29超级空中堡垒驻防于成都的第20轰炸机指挥部都以“飞虎队”称呼,形成一些误解。
而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于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的纪念更少了。此后经济条件较好的美军老兵喜欢满世界跑寻找自己曾经战斗过的战场,苏军老兵则少有如此举动。此消彼长间,公众对于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的记忆越发淡去。
后来,中俄关系改善,继续纪念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历史,不过在北京抗日战争博物馆中的画像中,里面的I-16战斗机所漆的是苏联红军的红色五角星机徽,而非战时的青天白日机徽。
由于政治因素,海峡对岸的台湾当局一向对苏联在抗战时期之援助不多加宣传,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在此项政策以及苏联生还者并未像飞虎队般公开考证战史,加上战后日本以及国民政府大多档案皆散佚于各处,因此苏联志愿队之实质战果至今尚未有经过详细考证数据。
当然遭遇这一待遇的并非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美国的“飞虎队”亦然。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兴起所谓“本土化”潮流,绿营人士于取得政权后为了否定与 中国之间的相关联系,刻意逐渐淡化所有国民党执政时期抗日战争与其它的相关历史,民进党籍台北市长陈水扁甚至在1997年1月将50年代即陈列于台北新公 园(后称二二八纪念公园)的陈纳德铜像移出,引起飞虎协会老兵们极大的不满,此后飞虎协会更倾向于与大陆接触进行纪念事宜。更令人感伤的是,如今的苏联援华航空队老兵们,有的在卫国战争中牺牲,有的在战后过世。如今,他们已经全部离世。
可能,这也是这支部队不为人所知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贴一张苏联援华航空队的I-16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