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坚可以说是最被忽视的大一统王朝皇帝,而英国《剑桥中国古代历史》把杨坚评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三个最伟大君主(另外两个是秦始皇与李世民)。而杨坚之所以被忽视原因在于隋朝立国时间太短。丧失话语权,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印记。第二就是杨坚得天下太速太易。用《大唐双龙传》里,黄易借宋缺之口所说:自古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杨坚,寇仲则大拍岳父马屁,大概是时运到了。杨坚,即隋文帝。鲜卑姓氏普六茹。是汉化鲜卑人。出身关陇集团。是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应该是瞎认祖宗)大隋朝开国皇帝,在位23年。最大的功绩就在于结束了长达265年的南北朝分裂。确立三省六部制,但杨坚是如此发家篡位的呢?

北周实际开国皇帝是宇文泰。杨坚的父亲杨忠关陇集团。而当时5岁的杨坚就被加封为县公,16岁晋封为骠骑大将军一代权臣宇文泰对于同殿称臣的杨虎的儿子也是十分感慨,此子日后绝非池中物。

公元578年,周武帝驾崩,周武帝在位19年,死时39岁。可以说,如果周武帝宇文邕不死,一定是统一天下的皇帝,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杨坚,这是杨坚运气。周武帝驾崩以后,宇文赟登基做皇帝,时年20岁的宇文赟当皇帝以后,让自己的死党郑译为大将军,也就是此人日后投靠杨坚,矫诏辅政。帮助杨坚篡位,成为新朝功臣。当了皇帝的宇文赟天天是胡做非为,国家法令朝令夕改,弄的朝臣无所适从。由于宇文赟作的太厉害。公元579年22岁的太上皇宇文赟驾崩。8岁的皇帝宇文衍与太后孤儿寡母惶惶不可终日,就在此时,宇文赟的第一宠臣郑义假传圣旨,让宇文赟的岳父杨坚辅政。为宰相。这一决定得到了皇后的支持,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实际上杨皇后和杨坚是名义上的父女,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北周隋唐一脉相承,三朝皇室皆出自于关陇贵族。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层。而皇帝本身很弱。只要杨坚控制了关陇集团基本上当皇帝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可以说,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就立即展开就开始了篡位计划,当时的周静帝拜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皆听命于他。以郑译为长史,刘昉为司马,设置丞相府官僚。可以开衙建府。杨坚当大丞相后,减轻律法,为政宽和,崇尚节俭(杨坚真是节俭了一辈子),一个八岁的孩子又如何掌管江山,宇文赟在位 的时候,为了防止宗室造反,基本上不授予宗室实权,而几个有能力的宗室也被杨坚给杀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都死于杨坚之手)。南北朝时期篡位比比皆是,北周自己也是篡位登基,别人也是有样学样,而朝中各个势力,和天下之人心无不归附于杨坚了。在581年,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 同月,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为帝。时年40岁。杨坚生性残忍,在登基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把北周宇文氏皇室宗亲诛杀的干干净净。节闵帝后裔子孙6家,周武帝后裔子孙12家,北周末帝自己的外孙宇文衍被杀时候才9岁。北周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而且留下统一雄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杨坚篡位控制了北周的庞大疆域,随后完成了统一。杨坚本身功绩不大。

自公元581年。杨坚篡位登基。代周建隋。公元582年杨坚伐陈成功。天下重归一统。大隋经三帝,历时38年,也是一个短命王朝。但杨坚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最佳贡献者
2

杨坚用一年的时间就成功的建立了隋朝,如果和其他征战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开国皇帝相比,看起来确实很容易。

可是如果将杨坚所经历过的种种列举出来的话则会发现,每个能够成功的人都不容易,包括得国相对容易的赵匡胤也同样如此,而杨坚在开始争夺时,甚至还不如赵匡胤,赵匡胤依靠兵将做到兵不血刃,杨坚手里却没什么兵。

那么杨坚是如何一步步获得天下的?

众所周知,杨坚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父亲杨忠是十二将军之一,妻子独孤伽罗是八大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女儿。他本人十四岁就进入了仕途,十六岁便官任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北周文帝宇文泰见面直夸,“此儿风骨,非世间人。”待到20岁时,逢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再次加封为大兴郡公。

杨坚身上的标签一个赛过一个,自己却是无尺寸之功,全凭父亲杨忠的功劳而获得的。

这种倚仗福荫得到的官职在他父亲去世之后,就失去了保障。可是,此时确实要赞叹杨坚的运气。

后周的朝政大权在宇文泰之后,全部掌握在侄子宇文护的手中,直到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亲自出手打死宇文护,才算是真正掌控了军政大权。宇文邕是一位雄主,一心想一统天下。

杨坚倚仗父亲遗留下来的福荫,跟随周武帝东征西讨,建立下功勋,逐渐在北周一朝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一方实权人物。

也就是在此期间,由周武帝做主,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聘为皇太子妃,日后成为了皇后,杨坚一跃成为北周朝中的新贵。

如果照这样下去的话,杨坚可能就不会生出篡夺的心思来。然而,在578年,也就是杨坚38岁时,宇文邕病逝,时年36岁。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宇文赟即位了。

周宣帝宇文赟,确实荒淫无道。在与杨丽华大婚的前后,已经与宫中的朱满月生下了后来的周静帝宇文阐,而朱满月还比宇文赟大上十多岁,而当时的宇文赟不过是十五岁的少年。之前还有他父亲周武帝宇文邕约束,不过比较简单粗暴,犯错就打,犯错就罚,使得宇文赟性格过于叛逆。

宇文赟即位之后,没有了父亲的管束,开始由着性子折腾,父亲严禁他喝酒,他即位之后天天烂醉如泥,清醒的时候也不处理什么政务,天天琢磨这个有没有反心,那个有没有反相,即位没几天随便安了个谋反的罪名就将亲叔大将宇文宪勒死。空余下来的时间,基本是拉后宫佳丽来打板子,要不就是大被同床,淫乱后宫。就这样折腾了一年多就病倒在床。口不能言,只能以目示意。

宇文赟在病倒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将朝中有些名气的大将一扫而空,可谓人人切齿。

可是如果真把宇文赟当做一个十足的败家子,也确实不合适。毕竟,对于北周驻扎在各地的王室成员他却极少触碰,使得宇文泰留下的大根基,还在。

所以,杨坚如果想要据扬州而起兵谋反,可能瞬间处于王室大军的铁骑之下。

然而,杨坚此时却在长安,原本他是要离开长安去扬州赴任,恰巧宇文赟病倒,杨坚托辞脚病,并未离开长安。

此时的杨坚的确有了篡夺北周的心思,而这个心思早就生出,而且早已开始实施。

按照史书记载的话,杨坚被认为有人君之相,可以追溯到十六时,在周文帝宇文泰夸奖之后,周明帝宇文觉即位之时。

作为十六岁的少年被人认为有帝王之相,听起来如同笑话一般,可是这或许奠定了杨坚篡位的心理基础。

然而,当时的杨坚只不过是一个有着虚衔的官宦子弟,并没有可以倚仗的筹码,即便有篡位的心思,也无能为力,他还需要多方的帮手。

关陇贵族集团是由宇文泰一手培育起来,在这个基础之上又形成了八柱国制度,上马管兵,下马管民。

自534年宇文泰接替贺拔岳统率关中部队之后,一直与东魏高欢互攻,八柱国制度也因此日益成长成熟。其中的人际关系也越发复杂。

杨坚的父亲一直追随在独孤信左右,以能征惯战,勇略过人获得独孤信宠爱,遂结成了儿女亲家。杨坚就是在如此的关系网之中慢慢成长起来,所结识的人多是与他身份差不多的人。在他十六时已经被人多次提醒暗示,日后将成为一国之君,杨坚便着手开始拉拢各方面的人才,但是杨坚有个缺点,目光外射……,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

那么杨坚是如何聚拢人心的呢?

在《隋书?食货志》里记载了这么一段话,开皇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帝(杨坚)曰:"朕既薄赋于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用处常出,纳处常入。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于是乃更辟左藏之院,构屋以受之。

如果仅是这种手段的话,也的确低劣了一点。杨坚便以自己的才能和智谋征服对方。

上(杨坚)潜龙时,尝从容与(宇文)庆言及天下事,上谓庆曰:“天元(宇文赟)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又复诸侯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未几,上言皆验。

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可以说天下大事已经汇于杨坚胸中。所以,在宇文赟病重之时,前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以帝皇后之父(杨坚),众望所集,遂矫诏引帝入侍疾。

而后,杨坚仿照宇文泰都督内外军事,掌控了军权。之后,平叛,灭宇文氏五王,完全掌控住了局面。

当然,杨坚也是人不是神,在他平定尉迟迥和司马消难期间,也是惶惶不可终日,惧怕失败;遂四处拜访相师,以求心安。

独孤伽罗一句话便坚定了杨坚继续谋反的决心。

"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高祖受禅,立为皇后。

3

杨坚家族十三世为官,并非是暴发户;宇文氏虽然是皇族,但实际上关陇贵族对其的支持度很低。杨坚篡位时,并非是以杨氏一家之力单挑整个北周政权。而是杨家和宇文家单挑,外公赢了外孙

也就是说,杨坚是运气和实力并存。一切有利于篡位的条件,全让他赶上了。所以他的篡位才会那么成功。

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最初只是大将军贺拔岳的行台左丞,平时替贺拔岳处理一些政务上的事情。后来因为高欢使离间计,唆使侯莫陈岳刺杀了贺拔岳,而贺拔岳的残部又推举宇文泰为新元帅,他这才上位。

后来宇文泰凭借高超的个人能力,以及比较合理的政治平衡,让贺拔岳残部以及关陇当地的贵族对他是俯首帖耳,他才得以稳坐西魏八柱国之首的位置。

注意了,当时宇文泰和其他柱国大将军,不是君臣关系,而是盟主与盟友的关系。他能当上西魏相国,一是因为他能力强,二是大家抬举他。并不是说他当了老大,他就是大家伙的君主。不是这样的。

宇文泰病死前,让侄子宇文护监国摄政,辅佐宇文觉。因为宇文觉年纪太小了,需要宇文护帮他,否则他根本镇不住场子。

后来,宇文护连杀宇文觉和宇文毓,发动宇文氏的家族内战。在此期间,关陇贵族的权益并未受影响,只是有个别支持宇文觉的贵族受到了牵连而已。(比如独孤信)

再之后,北周武帝宇文邕清洗宇文护后,也没有搞清洗并未扩大化,被清洗的只有宇文护诸子及少数亲信,依然只是家族内斗,没有牵涉到关陇贵族的头上。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关陇集团的各大门阀贵族在北周一朝,是真心的牛掰。对于两位先帝和宇文护被杀事件,这些人基本上抱着作壁上观的态度,极少有人受到牵连。皇帝死了就死了,大家仍然是高官厚禄。皇帝的幸福感还不如臣子。

颇有一种“皇帝死了关我鸟事?我只关心我自己的利益”的感觉

武帝驾崩,宣帝宇文赟继位后,宇文氏内部继续内斗。宣帝接连清洗了齐王宇文宪、宇文孝伯、宇文神举和,弄出五个皇后,然后再禅位给儿子自己做太上皇。而关陇贵族则继续不受影响。

宇文赟发动这一系列皇族内斗,目的可能是为了加强皇权。但是很可惜,他命短,才当了两年皇帝就驾崩了。残酷的权力结构重组才刚刚开了个头,就悲剧的死去了。最后等于是给老丈人杨坚做了嫁衣。

因为,从后来杨坚可以轻易杀尽宇文氏诸王就可以看出,宇文氏因为宇文赟的内斗,已经是毫无还手之力。杨坚摊上这样一个能折腾,又无福享受,净给别人做好事的主,也算是他命中有篡位的“运”

周宣帝死后,门阀们投了宇文氏反对票,认为宇文氏不再具有统帅关陇贵族的资格,便对杨坚篡位一事予以默认。

当杨坚干下篡位之事后,公开反对的贵族只有十二大将军王雄之子王谦以及尉迟迥和北齐投降过来的司马消难。除了这些人外,再没有豪门贵族的响应。

这就足以可见,关陇贵族集团是打心眼里抛弃了宇文氏



最后做了总结。

首先,北周宇文氏本来就是一个统治力很弱的皇族。当年宇文觉能称帝,全靠关陇贵族的抬举。皇帝在贵族眼里,就像是职业经理人,有用就抬举,无用则弃之。

其次,宇文氏长年内斗,皇族内讧从不牵涉到关陇贵族。这就导致统治力本来就不强的宇文氏更加的虚弱不堪。而杨坚家族则几乎不受影响,这让杨坚捡了便宜。

第三,杨坚家族实力强大。他父亲是北周随国公,爷爷北魏建远将军,太爷爷是北魏龙骧将军、太守,高祖父是北魏太守,五世祖是北魏司马,六世祖后燕太守。

结合以上三点,杨坚篡位时,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关陇贵族无所谓谁当皇帝,只要保证他们的利益,谁当皇帝都可以;宇文氏因为长年内讧,实力被削严重;杨坚家族累世为官,实力并不弱。最后,厚积薄发的杨家和只剩孤儿寡母的宇文家单挑。宇文家没有能力反制,关陇贵族选择冷眼旁观,几乎没人出兵勤王。于是杨坚就顺顺利利的篡了外孙的皇位,并血屠了宇文氏

后来隋朝的灭亡,也是同样的情况。隋炀帝清洗了不少人,导致贵族后裔杨玄感、李密先后起兵。当隋炀帝迁都江都,抛弃关中之后,关陇贵族实际上也抛弃了他。李渊趁虚起兵,杀入关中接替杨氏,成为天下公认的正统。实际上就是关陇贵族对杨氏的否认和对他的承认。

4

史载,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直系后代。他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杨坚之父杨忠跟随独孤信归附了在西魏专权的宇文泰。杨忠很有本事,因在宇文泰执政和宇文觉创建北周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被宇文氏赐鲜卑贵姓普六茹,从此飞黄腾达,位至上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

《隋书·高祖纪》载,西魏大统七年(541)六月,杨坚出生在冯翔(今陕西大荔)般若寺。虽然古代文献有诸多杨坚与生俱来就有天子气象的记载,却不见他青少年时期有何异于常儿、聪慧过人的表现。杨坚的父亲杨忠在西魏位高权重,炙手可热,依靠显赫的家庭背景,他曾在专门给王公贵族子弟读书的学校里学习过。至于学习成绩,他自谦为“不晓书语”,意思是不用功,学业平平,后世史家也讥讽他不学无术,大概属于不爱读书的哪一类学生吧。总之,青少年时期的杨坚,并无过人之处,除了家世高贵,其他也就是一般人吧。

因特殊家庭背景,杨坚14岁就开始了其官宦生涯。15岁时,他靠父亲的功勋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等荣誉职位。此时的杨坚,少年得志,也很受当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的青睐,次年,西魏变成北周,功勋卓著的杨忠为开国功臣,子因父贵,杨坚又被攫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泰死后,周明帝宇文毓继位,杨忠仍是柱石臣,杨坚被封为大兴郡公。武成二年(560),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杨家仍荣宠不衰,杨坚被任为随州刺史,从此有了实权,这年他刚19岁。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鲜卑世袭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意识到杨坚前途无量,加上他人也长得很精神,便把自己14岁的7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成了权臣独孤信的女婿,杨坚的地位更加稳固,其一路开挂的人生犹如鲜花著锦、烈火烹油。

天和三年(568),杨忠病逝,杨坚继承了其父随国公的爵位。建德七年(577),北周灭掉北齐,杨坚立下战功,被封为柱国,次年即升任定州总管,不久转为毫州总管。

杨坚不像他爹杨忠那样立有显赫功勋,也无突出业绩,却屡获升迁,以坐火箭般的速度扶摇直上,逐渐引起了一些朝臣和鲜卑贵族的嫉恨。北周初年,宇文护独揽朝政,多次想除掉杨坚,都因忌惮其岳丈独孤氏的势力以及旁人劝阻而未能得逞。周武帝宇文邕执政后,宗室宇文宪、内史王轨都认为杨坚有不臣之心,有反骨,劝周武帝趁早除掉这个隐患,但并没引起周武帝足够的警觉与重视,而且他还和杨坚结成了姻亲,以杨坚长女作太子妃,进一步夯实了杨坚的权位。

杨坚也积极利用自己已有的社会影响力,借祖荫,织关系,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杨坚骠骑将军庞晃是莫逆之交。杨坚作定州总管时,庞晃是常山太守,二人惺惺相惜,往来密切。杨坚即将调任毫州总管时,庞晃劝他不如立即起兵,反他娘的,建立自己的王霸之业,杨坚很感动,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未到啊”。话语间,杨坚取代北周自立的愿景已经溢于言表。

宣政元年(578)六月,周武帝死,周宣帝继位。周宣帝宇文赟是杨坚的女婿,这人胸无大志,骄奢淫逸,而且异常残暴。他上位不到一年,就禅位给年方7岁的儿子宇文阐,即周静帝,封自己为天元皇帝(太上皇)并继续执政。他耽于淫乐,不理朝政,大臣们长期见不着他,有事只能托宦官转达。长此以往,君臣之间猜忌日渐加深,周宣帝生性凶暴,大臣稍有冒犯,动辄诛杀、杖责,甚至有当场被杖死者,弄得朝堂内外一片恐慌,北周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愈发尖锐。

大象二年(582)三月,周宣帝病殁,宇文阐正式临朝亲政,任外公杨坚为左大丞相,都督军事,晋封随(后改“隋”)王。

之后,杨坚以皇太后父亲的身份总揽朝政,辅佐8岁的周静帝。杨坚以静帝诏书的名义掌控了京师的卫戍禁军,基本控制了朝政。

周静帝以杨坚为假节钺、左大丞相,总揽天下军政大权。杨坚大权在握,仍不敢掉以轻心,他深知自己的地位并没到不可撼动的程度,还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统治核心。杨坚设丞相府,极力笼络高颖等一批具备政治才能的人做羽翼。之后,他遍植党羽,相府实际已取代朝廷成为北周真正的决策机构。杨坚利用掌握军权的司武上卿卢贲,借助军队的力量压服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的文武百官。

接着他着手清除宗室宇文氏的势力。他先将皇叔、右大丞相、上柱国宇文赞排挤出权力核心,使其不能过问朝政。但彼时对杨坚构成真正威胁的是宇文泰的五个儿子: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越王宇文盛、滕王宇文遒。这几人均已成年,并各有藩国,麾下兵多将广,实力雄厚,且很有社会影响力与号召力,一旦联手起兵反对自己,局势根本无法控制。

杨坚来了个先发制人。在还没有对外公布宣帝死讯时,杨坚找借口将五王召回长安,一到就收缴他们的调兵虎符。五王不服,暗中与雍州牧宇文贤联系,请他出兵攻伐杨坚,但宇文贤的兵马很快就被杨坚击灭了。杨坚明知道宇文贤之乱是五王从中挑唆、捣乱,却揣着明白装糊涂,假装不知,并允许五王可以佩剑上朝,入朝毋须跪拜,以此来麻痹、安定他们。五王见宗室的力量已指望不上,便密谋找机会刺杀杨坚。杨坚对此心知肚明,并暗做准备 。五王谋刺杨坚未遂,杨坚有了口实,遂将其一一诛戮。

剿除了宇文氏势力后,杨坚宣布废除周宣帝制定的严刑峻法,并叫停洛阳宫的营造,以此取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就这样,他在京师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固了。

接下来,杨坚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政治优势极力拉拢统兵在外的将领,对反对者进行分化瓦解;另一方面,投入自己所能掌控的所有军队,对地方反抗力量进行铁血镇压,经过半年血战,宇文氏皇族以及地方武装反抗势力基本被剿杀殆尽,杨坚牢牢地控制了北周政局。

从辅佐周静帝时起,杨坚要做天子就已是公开的秘密。条件成熟后,杨坚又为取代北周自立为帝铺平道路而采取了如下措施:废除左、右丞相,自己任大丞相,后改称相国;任长子杨勇为洛阳总管,以监督东部的地方势力;接着他把随国公改作随王,封独孤氏为王后,杨勇为世子,随王地位凌驾于各诸侯王之上;为进一步弱化宇文氏的影响,他废黜了自家普六茹氏的鲜卑贵姓,恢复本姓杨,并废除所有鲜卑人对汉官的赐姓,令其各复本姓,这一措施获得了汉族士大夫们的普遍拥护。

大象二年(580)年底,杨坚称帝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次年正月,杨坚逼周静帝退位,并命人拟好了退位诏书,正式代周自立。

581年正月,杨坚假意推托一番后,在百官的簇拥下登基称帝。杨坚继承父亲杨忠的爵位,以随国公的身份起家发迹,后称随王,代周称帝后,他嫌随字有“辶” ,和走同义,有些不吉利,便改“随”为“隋”。改年号开皇,仍以长安为国都。

隋文帝杨坚是隋王朝的开基帝王,他结束了自南北朝以来割据对立、兵燹不休的混乱局面,再次统一了中国。杨坚算得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开朝皇帝。 他不仅结束了自东汉以后长达360多年的分裂动荡局面,实现了自秦始皇以后第二次大一统的局面。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首开科举,采取荐举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选拔官员,奠定了千余年的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基础,防止了阶层固化,也让广大寒门子弟有了上升的机会。这是杨坚比较重大的历史功绩。杨坚还倡导文教,发展经济,推行均田制,使整个隋代国家的仓库里贯朽粟陈,大隋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海晏河清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皇后独孤伽罗驭夫有术,隋文帝杨坚有些惧内,他是一夫一妻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他的所有子女都是独孤氏一人所生,这在古今24姓帝王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5

杨坚本是外戚,是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丽华的丈夫、北周皇帝宇文赟早就看杨坚不顺眼,多次起念杀杨坚。杨坚心头也十分惧怕,便请求到外地去做官,远离皇帝。可动身之前,宇文赟突然死了,宇文赟死的时候22岁,史书记载宇文赟沉溺女色,荒淫过度。杨坚矫诏,做了总知中外兵马事,也就是全国兵马总司令啦,辅佐宇文赟长子宇文阐做皇帝,宇文阐只有八岁。

杨坚要坐稳摄政的位置可不容易,因为宇文皇族树大根深,哪会容他踏实安宁。北周开国者宇文泰有13个儿子,老四武帝宇文邕就是宇文赟的父亲,此时在世的儿子尚有五位,都是分封在各地的亲王,是宇文皇族的梁柱子,如果这些亲王得知杨坚摄政,肯定是不会答应的。于是杨坚隐瞒宇文赟的死讯,召五位亲王入京朝见。说是千金公主要外嫁到突厥了,你们呢都到京城来庆贺这件大事吧,也顺便给千金公主送行什么的。千金公主是老七宇文招的女儿,那老七自然是要来了,其他亲戚嘛,老九,老十,老11,老13也就都来了。五位皇族的大佬来了,来了自然就再也走不了啦。在京城,杨坚给宇文家的人官做,还让宇文阐的叔父宇文赞当右丞相,宇文贽当上柱国,只不过都是些有名无实的虚职罢了,旨在把他们稳住。

困住了五位大佬,他们留在封地的儿子们也就翻不起什么浪来。只有宇文泰外甥、相州总管尉迟迥闹了一闹,折腾了两个月兵败自杀,尉迟迥闹腾的时候,尊奉宇文招的小儿子为皇帝,并以这个小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到了这一步,宇文皇族基本上没什么后劲了,杨坚呢自然就开始动手杀人啦。半年之内,五位亲王以及他们所有的儿子以谋逆等罪名诛杀。

拔除了锋利的钉子,杨坚自导自演一出禅让大戏,做了大隋的开国皇帝。将宇文阐降封为介公。

可这并没有完。宇文泰有13个儿子,在世的五位以及他们的儿子都被杨坚杀了,可早先已经去世的八个儿子还育有许多儿子,这些儿子是隋国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万一某个野心家拥立一个出来作对也是未可知的,于是杨坚就用这许多的宇文家儿子们的人头来祭祀大隋开国,尽管这些儿子们许多尚且年幼,最后将宇文阐也毒杀了。

这是宿命,是君主专制时代每逢改朝换代帝王家的宿命。

杨坚共屠灭宇文皇族男丁六十多口。38年后,这宿命也落到了杨坚的头上,他的子孙合计三十多口也被后来的帝王屠灭。不过这是后话。


6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相比其他开国皇帝,杨坚夺得天下要容易的多,当时的北周已经有统一天下的趋势,杨坚以外戚身份代周自立,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关陇贵族集团雄厚的背景力量。




魏晋南北朝,出了很多世家大族。门阀士族在当时达到了其鼎盛时期。西晋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琅琊王司马睿衣冠南渡,得到了当时江东大族王氏、谢氏、庾氏的支持,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小朝廷,王导、王敦、谢安、谢玄等门阀士族都得到重用,晋元帝几乎是被这些人架空,当时民间还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可见门阀士族在魏晋南北朝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走向。

杨坚的家族,就是属于典型的门阀士族。杨坚出自关中弘农杨氏,乃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从杨震起至杨秉后裔杨彪(8世)均为太尉,后世称为“四世三公”。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开国功臣,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兵关中,为“八柱国”之一,官居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寒门子弟鲜有发达者,世家大族牢牢占据着朝廷的各个职位。杨坚有一个牛逼的父亲和强大的家族背景,属于典型的官二代。西魏恭帝四年(557年),二十六岁的杨坚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可谓是年少有为,春风得意。杨坚还有一个同样背景强大的老婆独孤伽罗,她的父亲是关陇贵族集团重要成员,卫国公,北周开国“八柱国”之一独孤信。

杨坚出身豪门,背景强大,但他在北周明帝、北周武帝初期,并未能施展拳脚。当时大权臣宇文护专擅朝政,北周武帝隐忍多年才除掉他。宇文护一死,杨坚才算是如脱缰野马,在北周帝国的权力中央隆重登场。天和三年(56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聘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太子妃,杨坚一跃成为皇亲国戚,未来的国丈。这个身份的改变至关重要,杨坚可以以外戚的身份做掩盖,逐步走向权力之巅。



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太子宇文赟即位,即周宣帝,杨丽华被立为皇后。杨坚因是皇后之父,得以进位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但是周静帝对他并不完全信任,杨坚觉得在朝中凶险诡异,于是就申请外放地方,跑去任亳州总管了。周宣帝自幼长于皇宫中,沉溺酒色,不问政事,觉得当皇帝严重束缚了自己的自由,在位仅两年便传位于长子宇文阐。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病重,当时杨坚担任扬州总管准备伐陈,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诏书,让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

至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已经把朝中反对他的人都杀的差不多了,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离代周自立仅一步之遥。同月,北周静帝以杨坚声著海内、众望所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造例三让后顺天应命 ,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隋”,并大赦天下。

杨坚的成功,背后有关陇贵族集团的强力支持,而北周宇文氏,看似帝王世家尊显无比,实则外强中干,虚弱不堪。



要知道,北周的建立同样离不开强大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作为世家大族抱团形成的集团,在利益至上的魏晋南北朝,既可以选择拥护北周,当然也随时有可能抛弃北周。

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已经在北周身居高位的杨坚,自然会得到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因为他们相信,杨坚会给予他们想要的。而北周皇帝,自北周武帝后,便一代不如一代,这显然不符合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要求。既然北周气数将尽,那大家就合计下把杨坚捧上去,这样也能继续为关陇集团谋取利益。

遗憾的是,通过关陇贵族集团在背后支持得以实现改朝换代的隋文帝杨坚,在世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世家大族对王朝隐藏的威胁。已至于隋朝的灭亡,居然是同样亡于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唐国公李渊。

7

“最是无情帝王家”。杨坚虽然被后世称为仁君,但他的帝位是从外孙手中抢过来的,为了不留后患,还杀害了自己的外孙

杨坚最初可以进入朝堂,得益于自己的父亲随国公杨忠,杨忠死后,杨坚就承袭了他的爵位,正式进入权力中心。当时的周武帝很是器重杨坚,为了拉拢他,将他的长女杨丽华聘为太子妃,和他结成了儿女亲家。



当时有人看出杨坚相貌有帝王之像,劝周武帝尽快铲除他。周武帝回了一句,“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这件事传到杨坚耳朵里,那是让他心惊胆战啊,开始了一段夹着尾巴做人的时期。

周武帝死后,杨坚的女婿周宣帝宇文赟即位,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国丈,那皇帝的老丈人不能亏待了啊,先后升任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大后丞等职位。职位上来了,脾气可能也就上来了,有时候都不给女婿面子了。时间一长,女婿也不满了,你这是功高震主啊,对自己的老丈人也越来越不放心。关键你心里想杀杨坚也就算了,你还告诉别人,告诉别人也就算了,你还告诉杨坚的女儿,那你这不等于告诉杨坚了吗?杨坚大概从这儿开始有了造反之意吧。

话说这个周宣帝也是坨烂泥,本就是是个无能的家伙,各种坏毛病层出不穷,当初周武帝为了拯救他,各种方法都用了,但还是没用。他继位之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懒得过问朝政。为了自己可以寻欢作乐,把皇位传给自己6岁的儿子,自己窝到后宫,而此时他仅仅才当了一年皇帝。



都知道酒色对人体的损害有多大,这位“太上皇”年纪轻轻身体就不行了。某次外出之后,就一命呜呼了,后事什么的都来不及交代。

皇帝年幼,杨坚作为皇帝的姥爷,理所当然的承担起辅政的职责。控制朝堂以后,杨坚就开始动手了,多年布局开始按部就班的执行。先是将宇文家族的五位外地藩王骗到京城,借口杀掉。又开始部署收复地方武将的兵权。当时还是有人看出了杨坚的心思,率兵对抗杨坚,杨坚那是不惯着你,直接给你灭了。

致此军政大权尽在他手。北周的小皇帝那是战战兢兢。杨坚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为了体现皇权的合法性,当时的朝堂上演了一出“禅让”的闹剧,有点儿像我们现在过年收红包,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小皇帝乖乖让位,心里还对这位姥爷心存幻想,企图平安的过一生。可惜啊,不久之后就被害死了,不知道他死前在想什么呢。



假如当时周武帝听从建议,杀掉杨坚,不知道历史会改写成什么样子。话说周武帝泉下有知,会不会直接给气活了呢→→

我是历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语言讲述历史文化故事,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如果喜欢请点上一赞

8

古代开国皇帝有三种,一种是势力崛起,比如秦始皇、唐高祖李渊、清太祖努尔哈赤等;一种是农民军起义,比如汉高祖刘邦、梁太祖朱温、明太祖朱元璋等;还有一种是一朝权臣篡位的,比如新朝王莽、魏文帝曹丕、晋武帝司马炎,还有这位,隋文帝杨坚。

图为隋文帝杨坚画像。

杨坚有着高贵的出身,贵族世家的男儿,他的先祖是东汉太尉杨震,曾祖杨元寿是武川镇司马,后人一直繁衍于此,与宇文泰的祖先都是武川镇的军人,属于关陇军人集团,公元557年,宇文觉废魏自立,建立北周,公元577年,宇文邕灭北齐,统一北方,此间,关陇杨氏扮演着左膀右臂的角色,北周建立后,杨坚父亲杨忠封隋国公,官至柱国、大司空。

图为灭北齐之前的北周势力范围。

父亲杨忠的官爵给了杨坚平步青云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杨坚14岁为军中功曹,15岁就授散骑常侍,封县公,16岁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宇文泰帝评价其“此儿相貌非凡,不似能经常出现的人物”,可见杨坚并非全靠父亲荫封,自己也是有实力的。权臣宇文泰死后,北周内乱,宇文泰长子宇文毓夺得皇位,是为周明帝,杨坚授卫尉,封郡公。

隋朝莫高窟第295窟壁画。

21岁的杨坚已出任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少年得志的杨坚受到朝中众勋贵的亲睐,特别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卫国公的独孤信最积极,认为其前途无量,主动把七女儿许配给他,要知道独孤信不仅在关陇集团有显赫的地位,是北周朝廷重臣,他的长女已是皇后,杨坚与他的七女儿结为夫妻,对提高杨坚的地位有着更加坚实的作用,两人婚后第二年,杨忠就去世了,杨坚顺利的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这年他28岁。

图为杨坚的泰陵。

周武帝宇文邕时,杨坚在北周政权中开始扶摇直上,公元575年在讨伐北齐战争中,杨坚统率的3万水军于河桥击破齐师,立下战功,公元576年,武帝再次率六军伐齐,杨坚为右三军总管,再次大获全胜,杨坚进位柱国,577年北周终于灭掉北齐,杨坚立下旷世之功。不久武帝去世,少年皇帝宇文赟即位,他的皇后正是杨坚长女杨丽华,杨坚拜为大司马、柱国大将军,进宫辅政,宇文赟胸无大志,整天不务正业,为这杨坚掌权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仅1年宇文赟死于酒色,8岁的儿子宇文阐即位,杨坚为大丞相,百官皆听命于他,在清除了宇文家族反对势力后,在众望所归下接受禅让,改国号为“隋”。

9

杨坚轻易夺得宇文家的天下其实也并非易事,杨坚一开始或许并没有想过要篡位,野心几乎都是在风向有变自己又大局在握的时候起的。首先杨坚本身就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物,父亲杨忠位列公侯,据说在杨坚孩子时有尼姑就说此童不可当做一般孩子养,再其读书时更是表现出了少年老成,少言寡语,在班里不怒自威。

杨坚父亲杨忠死后杨坚继承了爵位,袭封随国公,接着就把自己的长女杨丽华嫁给了当时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太子宇文赟,在随国公之上又添加了一成皇亲国戚的身份。嫁女给皇太子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为他后来掌控大权大局迈向皇权,打下了夯实基础的。

在被周武帝宇文邕有所猜疑,一些小人暗中诋毁在宇文邕面前多次提起杨坚不会久居人下后,杨坚便韬光养晦,从不出头,打仗也是表现出与以前能征善战截然相反一面,似乎有种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感觉。就这样不仅打消了宇文邕的猜疑还重新获得了宇文邕的信任。

在周武帝宇文邕死后,周宣帝宇文赟登基后不仅贪图享乐,残暴不仁,更是荒唐至极,在已有杨坚之女杨丽华皇后的情况下,连立了四位皇后,还在当了一年皇上后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杨丽华好意劝阻了一下,宇文赟竟然大怒要灭了杨家,同时真的把杨坚骗进了宫,欲杀之。

杨坚明白处境后面色平静,表现的逆来顺受,让宇文赟一时找不出杀他的借口,后为保全性命,以退为进,不惜自贬提出愿意去镇守藩地。

待到宇文赟把国家搞的天怒人怨,手握重兵杨坚就成为了大家拥护的对象,或许这时杨坚才有了造反之心,但是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循序渐进,一步步的回到朝堂,掌控了实权,排除了异己,拉空了朝臣,清除了通往皇位大道上的绊脚石大局在握万事俱备后,才真正的取代了宇文家坐上了皇位。其核心原因即在于杨坚的审时度势,也在于周宣帝宇文赟的残暴不仁,荒淫无道,沉迷酒色,不得人心。




10

隋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历史上开国帝王中比较轻松就取得天下改朝换代的人,隋文帝杨坚以隋代周(北周),然后坐镇中央派出军队就统一了天下,而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宋代周(后周),也是派出大将平定了周边诸国,这两位开国帝王的改朝换代都是相对比较轻松的,不用白手起家南征北战就坐拥天下,但相对而言隋文帝杨坚更容易一些,而且他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轻松改朝换代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帝王(北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也是外戚称帝中的成功者。

隋文帝杨坚史书记载为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弘农杨氏,但陈寅恪先生考证其本为山东寒族,杨家的发迹开始于杨坚的四世祖杨元寿,其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但陈寅恪先生认为这件事也是虚构的,所以比较靠谱的是杨坚的老爹杨忠,它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于关西起义,因功劳较大被宇文泰赐姓普六茹氏(鲜卑姓氏),所以杨坚也姓普六茹,而且有个鲜卑名字叫那罗延,所以如果有人问你普六茹那罗延是谁?你可能会一头雾水。

杨坚的老爹杨忠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被追赠太保,谥号桓,杨坚子承父业,继承了老爹的爵位,又比较能干,所以深得北周朝廷信任,而且他本又是汉人,又因之得到朝廷中汉族官员的支持和拥护,北周宣帝宇文赟继位后,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

但是宇文赟即位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还喜欢对人滥施刑罚,导致北周国势日渐衰落,不过还在余文彬任太子的时候,就娶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太子妃,这才是杨坚最大的政治资本,可以说他也是父因女贵,而且他的女儿杨丽华给宇文赟生下长子宇文衍,也就是说杨坚既是北周皇帝的老丈人,也是太子的姥爷,是纯粹的北周外戚。


而且宇文赟懒得管理朝政,他于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禅位于长子宇文衍(北周静帝,时年8岁,后被杨坚改名为宇文阐),这个时候杨坚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帝的姥爷了。但是21岁已经做了太上皇的宇文斌仍自称天元皇帝,他也仍然掌控朝权,并于全国大选美女充实后宫,结果导致纵欲过度健康恶化,于次年病逝。

在宇文赟病危之时,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诏书,让时任随国公的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这其中被认为有阴谋。宇文赟死后第2年(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杨坚废外孙皇帝宇文衍而自立为帝,他改国号为隋,也就是说隋文帝杨坚实际上是抢了自己外孙的皇位。

当然,这其中杨坚也少了很多手段,比如周宣帝宇文赟看杨坚就不顺眼,甚至多次想杀掉他,杨坚为了自保就请求到外地去做官,周宣帝就让他做亳州主管,后来又改任扬州主管,但是在即将赴任之时,杨坚突发足疾无法行走,这个时候正逢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重,很快就死掉了,杨坚因为矫诏取得先机,并且做了总知中外兵马事,相当于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这时候他就非常想自己当皇帝了。

但是此时北周宇文家皇室的力量还很厉害,他们肯定是容不下杨坚摄政的,于是杨坚就设计除掉他们,他隐瞒了周宣帝病死的消息,将各地的宇文氏藩王召回,然后以新帝(北周静帝)继位的名义给他们大官儿做,稳住他们之后,又以小皇帝的名义在半年之中将他们全杀掉,这样杨坚称帝之路上的绊脚石就没有了,于是他就让他的外孙北周静帝配合着唱了几出禅让的大戏,自己就当了皇帝,是为隋文帝。

但是杨坚对宇文氏皇族还是很不放心,称帝之后他的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降为介公,后来又将其杀掉,并将所有的宇文氏皇族后裔全部杀掉,他也称得上是第1个将前朝皇族赶尽杀绝的开国帝王。不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后来隋朝亡国,他的后裔也被赶尽杀绝了,也真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啊。

不过杨坚是一个极具治国才能的人,他称帝之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他恢复了汉姓杨姓,废除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恢复汉姓,而且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在人才选拔上废举荐制实行科举制,他还解放奴婢,建立了完善的户籍制度,并使得全国人口大幅增加,农业生产迎来了大发展,20余年中就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因此他又被公认为历史上的好皇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