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圆论坛观点!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恩怨可以说完全是由皇位导致的。而李元吉没有直接的利益。就是李建成利诱拉来的一个帮手。其实李渊当年之所以决定造反,李世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在我看来,李世民的野心要比他的父亲李渊的野心还大。但是由于李世民的年龄导致李世民在李渊称帝之后离“皇帝梦”越来越远。古代封建社会都有“立长不立幼”的观念。所以李渊称帝之后,做为大儿子的李建成顺理成章的就当了太子。而李世民由于功劳甚大也被封为最尊贵的秦王。

虽然李建成在当了太子之后不可以掌军了,但是李建成可以拥有2000的卫队,而且李建成由于占据太子的位置势力日渐庞大。而李世民由于战功越来越高,李建成就害怕李世民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李建成就处处针对李世民,而李世民虽然当时掌管着全国大多数兵马,但是和平时期李世民无权调动,李世民可用的只有自己的几百卫队。李世民抵抗的是处处吃力,吃了李建成很多亏,后来李建成有许诺李元吉,拉上李元吉一起压制李世民。这下子李世民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好几次险象环生。而当时的文臣集团多数都支持李建成。而武将们虽然支持李世民。但也不会直接把宝押在李世民身上。所以前期李世民被欺负的要多惨有多惨。

后来李元吉和魏征都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李建成觉得他已经完全压制住李世民了,没有必要再杀李世民,所以李建成决定要架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夕,太白星出现异象,天文学家傅奕告诉李渊,“太白见秦分,这就表示秦王应当拥有天下”。而这个时候的李世民正在和自己的家臣们商量造反事宜,这个时候李渊叫李世民进宫,李渊问李世民是不是要造反,李世民吓了一跳连忙说不敢,之后又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所以李渊就命令他二人进宫问话,正好这件事被张婕妤听到了,张婕妤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建成。而李世民被李渊问是否要造反吓坏了,随后就找了玄武门守将常何,因为常何之前是跟随李世民的将军,所以李世民要说服常何配合自己。后来回家后和众家臣商议造反,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杀太子,一路囚禁李渊。

而听到张婕妤消息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害怕的要死,两人就商量该怎么办。是造反还是请求李渊原谅。但李建成觉得自己早晚要继承皇位,没必要造反,所以决定妥协和李渊求情。所以两人准备进宫,走到玄武门的时候被李世民伏击个正着。李世民拉弓射死了李建成,由于太过紧张导致坠马落地。随后的尉迟恭也紧跟着拉弓射死了李元吉。虽然现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了,但是危机依旧没有解除,忠诚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士兵开始围攻李世民和秦王府。他们根本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死了。李世民等人高喊李建成以死但毫无用处,所以尉迟恭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给外面的军队看之后,围攻李世民的军队才停手。

危机解除之后李世民和众将就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进宫见李渊。尉迟恭满身鲜血手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大声喊到“太子齐王已死,请陛下立秦王为太子”。李渊也被吓坏了。后来李世民赶到哭着请求李渊饶恕他,并且说自己的逼不得已。后来李渊见事已至此只能立李世民为太子。不就之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继位皇帝。

所以李世民割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首级不是有多恨他们二人。而是做一个凭证。明确告诉忠于李建成的士兵李建成已死不要做无谓的抵抗。也明确告诉李渊他们是真的被我杀了,不是骗你的。古代想要证明一个是是否死了,都需要拿人头证明。总不能扛着两具尸体来回跑吧。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最佳贡献者
2

为了争夺皇位,本就该如此!不必问为什么,哈哈!更何况李建成和李元吉是一伙的,而李世民一直受到他们的排挤。更可恶的是,李世民曾经被这二人下毒,差点死掉。他要是上位更应该杀死这两个亲兄弟,另外,他也是没办法,这二人凶残无比,要是上位,无论李世民如何退让,都是死路一条的。

3

古代皇权只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李建成本是指定的太子!面对李世民的无限风光!李建成感觉太子之位朝夕不保,便起杀心!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有勇有谋,力杀李建成、李元吉!成功登上皇上大位!李世民是大唐盛世的开路人!

4

原因很简单,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似一句古诗,却暗藏深刻的兵法韬略,李世民要转败为胜,只能靠出奇制胜。

玄武门之变,看似李世民完胜,实则险像环生。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实力还有很大的差距,李世民之所以挺而走险,完全是迫于无奈,因为太子之位的争斗已经白热化,一场血腥的大战无法避免。而李世民想要绝处逢生,只能出奇不意,提前下手。所以当李世民被李渊责问时,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说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俩淫乱后宫,李渊盛怒之下方寸大乱,于是下令第二天早上要兴师问罪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此一来,李世民的引蛇出洞计策顺利实施,因为他可以在上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设伏,杀李建成一个措手不及。

果然如李世民所料,玄武门一开,毫不费力,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两双双毙命,但闻风而动的太子党人马上将李世民的200死士打的节节败退。此时,东宫猛将薛万彻又将军队引向了秦王府,如果秦王府被杀红眼的东宫军士攻破,对李世民将是灭顶之灾。所以,玄武第一功臣尉迟敬德急中生智、力挽狂澜,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人头砍下,站在城楼上大声呼喊,太子党人发现主子已死,没必要再做无谓的撕杀,于是一哄而散。

随后,李世民又派尉迟敬德闯入皇宫,将李渊挟持。李渊问清原由,只好向李世民妥协,把兵权交出,并以他的命义下令东宫投降。如此一来,局面被李世民被牢牢控制,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有惊无险,一气呵成,两个月后就登上了大唐的皇位。所以,李世民之所以砍下大哥和四弟的人头,并不是穷凶极恶、丧心病狂,而是性命攸关时的一种急中生智,只有从容淡定、富有大智大勇的人才会作出的正确选择。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5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为了日后统治的稳定,为了杀一儆百的政治需要,必须扫清障碍,特别是那些不服李世民而且敢于跟他针锋相对的人,这是古之帝王基本的行事准则,而且在之前的政治斗争中,李元吉积极支持太子李建成,还多次安排人刺杀李世民,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连普通人都知道报仇雪恨,更不要说英武非凡的李世民了。

再者,我们都知道,秦王李世民多年领军,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先后灭亡了好几个军事政权,而且李世民宽以待人虚怀若谷,他深知民间疾苦行军在外对百姓宅心仁厚,在大唐上下官民的心中,无疑李世民才是他们理想中的帝王,可是李世民好不容易打下了大唐的锦绣河山,他父亲不分轻重不顾形势,硬要传位他人,所以只有这两个兄弟死了,李世民才能够顺利上位。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阴险狡诈多行不义之事,他们除了经常在父王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外,还处处针对李世民,时常算计李世民账下的大将和谋士,意图剪除分裂李世民的军事势力,跟秦王的幕僚和将士结下很多仇怨,就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世民的一些肱股之臣都还被关押在大牢里,李建成伙同李元吉竟然意图假传圣旨将这些人赐死,所以秦军上下对他们二人恨之入骨,皆欲杀之而后快。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是建成和元吉谋划已久准备坑杀李世民的阴谋,只不过被李世民洞察先机,及时调兵遣将,因为李世民久战沙场账下谋士勇将能力超群而且上下齐心,实际上当时大唐的主要军事权力依然在李世民手中掌握,所以李世民后发制人很轻松地就扭转了战局,为了防止今后他人起兵作乱,也为了在皇亲国戚中立威扬武,所以不得不痛下杀手。

再加上当时的形势比较危机,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被围困在玄武门内,但是他们旗下赶来救援的军队数千人也在全力攻打玄武门,而且久攻不下意图转移目标攻打秦王府,紧急关头为了避免这场浩劫,尉迟敬德在李世民的同意下,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拿出去给他们的将士看,这干兵将才纷纷逃散了,自此玄武门才完完全全被秦王控制。

凡此种种,李建成和李元吉本可作为普通的王子享高官厚禄,一辈子荣华富贵,但是他们认不清能力差势力弱的形势,竟然还连续多年阴谋算计李世民甚至也想以下犯上刺杀父王李渊谋得皇位,致使李世民心存的那点兄弟情谊到最后也被他们消耗殆尽,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自作孽不可活,最后也是必死无疑罢了!




6

在玄武门之变中,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人们思考,那就是当时李世民把李建成一箭射死,后来尉迟恭又把李元吉杀掉,但是两人被杀之后,李世民还安排尉迟恭把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头都砍下来了。

很多人觉得李世民实在是太过于残忍了,明明都已经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为何还要残忍地将两人头砍下来呢?实际上这个举动在整个玄武门之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信我就跟你讲一讲。


玄武门之变前的准备

李世民与李建成经过三番五次的较量,已经成功引起李渊的注意,为了让李建成能够坐稳太子之位,李渊不得已开始对李世民的将士进行裁撤,这让李世民十分绝望。更加严重的是,原本一直都是李世民带兵打仗,这次居然叫李元吉去打仗,还要把李世民的一些猛将带走。

长孙无忌以及房玄龄等人都劝诫李世民该下手了,结果李世民有些犹豫,刚好这个时候,有人给李世民通风报信,说李建成与李元吉打算在趁着李世民给自己的猛将送行的时候,在昆明池发动兵变,把李世民灭口。

事已至此,李世民无路可退,接受了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等人的建议。大家正在商量着玄武门之变的具体事宜,又有人来叫李世民去玄武门,说李渊召见李世民。李世民慌慌忙忙前往,一去李渊就问李世民是不是要造反,李世民被这么一问,差点问蒙了,但是转念一想,要是李渊有证据说自己造反,肯定早就对自己动手了,怎么还会召见自己交谈呢?

李世民断定李渊没有证据,肯定是李建成与李元吉诬陷自己,所以李世民话锋一转,就说是李建成与李元吉诬陷自己,因为自己发现他们与李渊的妃子在后宫私会。李渊听到这样的话,瞬间心情复杂起来,告诉李世民第二天再来,他要把李建成与李元吉找来对质。

玄武门临别之际,李世民看到守卫常何,此人原本是李建成的手下,李世民一直对他比较好,所以李世民觉得现在是时候利用一下常何了,就与常何私下讨论了第二天的安排与计划,当然李世民没有提及自己要造反,毕竟这种事情是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的。

这边李渊的妃子张婕妤无意间听到李渊与李世民的对话,就迅速告诉李建成,说李世民找李渊告状,说他们与李渊妃子私会,李建成明白李渊叫他们第二天去玄武门,一定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但是自己又必须要去,一旦不去就更说不清楚了。


玄武门之变的过程

第二天,李世民提前去到玄武门,常何早已被李世民买通,就放李世民的人马进去提前埋伏好,要知道李世民麾下仅有不到一千可调动的人马,李建成与李元吉加起来有三千多人马,要是硬碰硬,李世民毫无胜算。

看守玄武门的另外两位将士敬君弘与中郎将吕世衡两人本来就对李世民比较崇拜,所以在此时保持中立,没有管他们的人马进出。李建成与李元吉没有多久也迅速来到,刚进玄武门,就被李世民埋伏的军队伏击,李建成与李元吉觉得情况不妙,掉头就要跑,李世民一边喊李建成的名字一边追。

李元吉趁着慌乱,对着李世民连发数箭,未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对着李建成发射一箭,李建成被射中而毙命,与此同时,李世民的马受到惊吓迅速朝着树林跑去,李世民被树枝挂到,坠落在地,李元吉看到李世民在地上,迅速过来想要用弓箭将李世民勒死。

万分危急之时,尉迟恭带领人马前来援助李世民,看到李元吉在试图杀害李世民,尉迟恭迅速冲过去,几下就把李元吉杀了。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原本距离胜利已经很近,但是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马冯立以及薛万彻等人得知李建成受害,迅速带领2000人马往玄武门冲去,冯立还说“以前受过太子恩惠,如今太子有难,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

常何以及敬君弘等人看到李建成的人马来了,张公瑾臂力过人,迅速将门关上,不让李建成的人马进入玄武门,敬君弘与吕世衡觉得是机会站队支持李世民立功了,就带着一队人马冲出去与冯立等人大战,常何劝诫他们“如今事情还未见分晓,你们不要着急”,但是两人不听,因此毙命,被冯立等人斩杀。

此时李世民觉得情况不妙,遂叫尉迟恭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头砍下,随后提着站到城楼上给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下属看,告诉他们太子与齐王已经去世,你们作鸟兽散去吧。大家看到事已至此,纷纷散去,冯立也说杀了敬君弘等人,也算为太子报了一点仇,就带着大家离开了。

尉迟恭看着大家逐渐远去,听从李世民安排带了一队精兵,朝着李渊处赶去,控制住了李渊,让李渊没有机会动用禁军,李渊看到尉迟恭铠甲上沾着血,就问尉迟恭外边发生了什么,尉迟恭回答:“太子与齐王造反,秦王正在平叛,请求陛下给秦王禁军兵权,以帮助秦王平定叛乱”。

李渊久经沙场,当然明白此时意味着什么,也就交出禁军兵权,随后李世民前来跪而吮其上乳,李渊明白一切已经结束了,就叫李世民答应自己不要杀害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儿子,可是这句话刚好提醒了李世民,次日李世民就把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共计10个儿子全部杀掉,以斩草除根。


为何李世民要砍下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头

通过上边对整件事情经过的详细描写,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当时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部下聚集在玄武门外,敬君弘以及吕世衡已经战死,李世民的人马总共不足一千,根本就打不过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三千人马。

但是此时的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已经去世,只要将人头砍下来,让大家看到,冯立等人就会自觉离开,古人都讲究擒贼先擒王,老大都死了,他们在那里继续挣扎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所以说砍下李建成以及李元吉人头这个举动,至关重要,虽然看起来有些多此一举,但是却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战争,也为李世民去控制李渊争取了更多时间,要不然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将会是一个未知数。


结语

高手过招,往往都是一招就决定胜负的,李建成与李元吉虽然去世了,但是手下不知道,还在继续苦苦挣扎,这个时候砍下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头让他们看到,将可以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不得不说李世民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足够果断,才能取得造反的成功,要不然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是致命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7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场玄武门之变,既将大唐李氏一门的权力恩怨大白于天下,也完成了李氏皇族权力的移交。

问为什么要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砍下来,是不是有点太残忍?

人都已经被杀了,为何不给留个全尸呢?何况这两位还是李世民的兄长和弟弟,即便有再大的矛盾,总也还是血脉同胞。

但是李世民就是将两位兄弟的头颅给砍了下来,尽管看似残忍,但却显示出了李世民的杀伐果断。

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这叫“传首”。

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敌人的首级进行传阅。

当时啊,玄武门之变骤然发生,东宫、齐王两边的势力得知事变,却不知道那边具体的事态结果,都纷纷各做打算,不少势力处于各种理由,想要带兵参与到对抗当中。

这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被李世民的手下“传首”到了这些“叛军”的眼前,眼见自己的靠山已经身首异处,知道反抗也再无意义的各方势力,就顺服了。

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将损失尽量降低。

传首在战争中经常发生,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突然,一颗首级砸到士兵们面前,一看,是主帅的首级,于是,士兵们纷纷放下手中兵器,战斗就此结束。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8

废物利用,震慑太子府亲兵;太子鲜血逼迫李渊让权。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被逼无奈,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处处为难秦王,甚至打算暗杀了李世民,而唐高祖李渊的态度暧昧,估计也是忌惮秦王李世民日益强大的权势。

李世民精心准备了玄武门之变的所有细节,收买玄武门的守门官常和,在李渊处诬告李建成与李渊的后妃通奸,李渊要李建成和李世民前来对质,准备了十八名强悍的将军跟随李世民进入玄武门等。

一切准备妥当后,李世民带人先进入玄武门埋伏起来,等来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常何关上了门,李世民就动手了,他先是一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后在尉迟敬德的帮助下杀了齐王李元吉。

玄门门之变李世民其实真正针对的是唐高祖李渊,他总不能杀了自己兄弟,让老爹出来主持公道,李世民干的就是谋反的勾当,既然是谋反,那就必须要李渊给一个说法,把玄武门之变的政治性质给定下来,并确定李世民的合法继承权以及朝政控制权,这才是合格阴谋家要做的。

但是,这玄武门内打得热闹,太子的人马立刻得到了消息,自太子进入玄武门,常何就把门紧闭,里面只听打斗声,傻子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太子掌管的长林军和太子府亲兵立刻出动,在唐朝名将薛万彻的带领下直扑玄武门,人数有好几千人,情况紧急。

此时尉迟敬德砍下了死去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脑袋,拧着来到玄武门城楼上,对太子的人马亮出太子和齐王的人头,大喝:太子齐王已死。

太子的府兵一看,主子都死了,这个驾还救个啥,难不成抢个尸体回去开追悼会?赶紧逃吧,这江山妥妥是秦王的,再不跑,指不定秦王上位了会清算大家,于是大多数就多鸟兽散,此时的玄武门外的局势得到了稳定。

尉迟敬德才从容的提着滴血的刀进皇宫去找李渊要政策(下敕令太子齐王谋反被秦王诛杀,朝中所有军马归秦王李世民节制)。

9

我是清风醉史,我来回答此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但此过程相当惊险,当太子亲信薛万彻率兵攻打秦王府时,尉迟恭砍下了太子和齐王的人头,并展示给太子亲军看,使之溃散,才解了秦王府之围。

一、兄弟阋墙

在李渊太原起兵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尚能够同舟共济,一起建立功勋,大哥李建成主内协助李渊处理一些内政方面的工作,而弟弟李世民的职责是带兵征战四方,为建立唐王朝立下了不世功勋。

直到建立唐朝后,李建成受到李渊的偏爱封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政务,为文官集团领袖。而李世民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出征平叛,为绝大多数武将所推崇。

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对于立李建成为太子很不甘心, 于是在手下谋士和大将的劝谏下,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

二、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经过一番密谋,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杀死太子,逼皇帝李渊禅位。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于是,他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 、侯君集 、张公谨 、刘师立 、公孙武达 、独孤彦云 、杜君绰 、郑仁泰 、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

《资治通鉴》:(建成、元吉)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知有阴谋埋伏,二人一起入朝,骑马从玄武门经过。此时,李渊已经获悉了此事,遂将裴寂、萧瑀、 陈叔达 、封德彝 、裴矩等人召集到身边,准备应对这次事变。

李建成、李元吉带领随身护卫来到临湖殿时,察觉到了危险,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寻求保护。

李世民发现事情败露,立即纵马追赶,见追之不及,便下令放箭,他一马当先亲自射杀了李建成。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突然受惊,他从马上摔下,受伤倒地,一时爬不起来。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

李元吉眼见机会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但尉迟恭快马奔到放箭将他射死。

三、太子党的逆袭

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翊卫将军冯立得知太子和齐王遇袭,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冯立等杀死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等参与政变的玄武门守将后,久攻城门不下,当即溃散。但薛万彻尤不甘心,率军进攻秦王府,秦王府上下大为恐惧,可谓危在旦夕。

尉迟恭请求高祖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将士们觉得皇帝已经站在了秦王一边,士气已经很低落。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敬德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宫府兵遂散。

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疾溃散,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所以,尉迟恭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头砍下来,是为了瓦解太子集团的军心,解秦王府之围。

后来论功行赏,尉迟恭被定为首功,太宗把齐王府的钱财器物,连同整个府第,都赏赐给了他。

10

政变前背景和李建成的自白

首先要清楚玄武门政变的缘由,那时候高祖李渊在世,李世民大哥李建成正在摩拳擦掌,举着大刀要向二弟李世民砍来。

那么李建成为什么又要向兄弟下屠刀呢

很简单道理:身为大唐帝国合法继承人的李建成地位随时可能被撼动,被自己二弟取而代之

更何况前朝废太子杨勇之事才发生不久啊,李建成如何能不警惕。

杨勇是怎么死的?

他是被自己的亲二弟杨广,赶下储君之位,杨广登基之日下令杀害的呀!

  • 李建成自白

如今我李建成军功不如你李世民,朝中威望也不如你,难道我还要允许隋朝旧事再发生一遍么?

不,不可以,命运应该是在我手里的,皇位是属于我的,所以,即使你是我二弟也必须死,怪只怪你威望太重,影响到大哥我的地位,所以你必须死。

我不是杨勇,你更不是杨广。

接下来我会一步步减除你的党羽,杀掉所有支持你的人,直到所有人不敢再与我为敌时,我更要让你和你的所有亲卫们,去阎王府中报道。

再见我亲爱的二弟,愿你来生不在帝王家。

即使内心有不忍,但也需要发动一场震惊千古的政变

李世民很无奈,他不想与兄弟相残杀,可大哥一步步的紧逼,他手下将领们的一次次失望眼神,他知道他已经不能再辜负身后的人了。

此刻必须做出抉择了!

如果再不有所作为,那么注定他要彻底走向众叛亲离下的死亡。

李世民同样是不甘心的,他的才华,他的抱负,还没有来得及施展,他还没有去看那最美丽的风景,如何可以饮恨而去。

所以李世民决定背负上曾经并肩而战的兄弟们期待,对大哥进行反击,

大丈夫忍无可忍时,自然要横刀相向,即使是亲兄弟,那也只能战场上分高低了

建成欲要先下手,一着不慎,终饮恨

就在双方都各自谋划如何击败对方时,

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的建成,带着大军进入玄武门,不料此时由于二弟李世民的策反,玄武门守备官,李建成的亲信,居然此时叛变了,成了李世民的人。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盘本要胜的局,却在最关键时刻,那颗最重要的一枚子,成了敌方的棋,满盘皆输啊!

生死大逆转

所以最终这场兄弟之争以二弟李世民大获全胜为最终结果。

不是我要杀兄弟,而是这个皇权容不得任何不稳定因素

  • 李世民的自白

在已经俘获到大哥,三弟时,他犹豫过,徘徊过。

儿时大哥那温柔的目光,如今竟然不自觉的浮现在了脑海里,

还有三弟那笨笨的样子,也出现了。

一幕幕记忆在脑海中不断出现着。

可那又如何?

那个位置是真的容不下你们,所以大哥,三弟,你们必须要死。是为了我,同样也是为了这个新生的国家。

我会把大唐发扬光大,让大唐成为陆地之上最强大的帝国,而这一切前提就是

大哥,三弟你们请赴死吧。

只有你们死后,在我的领导下大唐才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与屹立不倒。

所以在这里,大哥,三弟,你们去死吧

如果有来世,我再为两位兄弟鞍前马后。

是非功过留他人,今生只守大唐。

李世民是在自保中进行的绝地反击,他和杨广很相似,都是以庶子成就帝王。更都曾发动过一场震惊世人的政变。

杨广的政变是主动出击,是以不义而伐有道,但李世民不同,他是再被逼迫到无路可走时才有这场玄武门之变。

他的出发点和杨广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那么为什么他们都要杀自己兄弟呢?

就像上文自白中说的一样,皇位永远只能有一个人来坐,其他有任何可能威胁的必须死。

所以李世民必须杀掉他的兄弟,即使不忍心,也要杀。

他能做的同样只是为所有李姓族人守护好这片江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