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制度来源于周朝,三皇五帝时期只有号没有谥,一直到周朝才产生了《谥法》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表彰,其实就是盖棺定论的评价。从孔子时候起,儒家有意识地把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调整人际关系的手段。
秦时嬴政不打算让后人议论自己,废除了谥法,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汉朝的时候又重新兴起,并且十分的严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谥法逐渐向平民化发展。到了唐宋时期,谥法发展到了极致,字数也越来越多,到了明清时期,谥法成了笼络大臣的手段。
谥法对所谥字号有着详细解释,关于“炀”的解释是“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历史上被谥法为“炀”的帝王大致有六位:公元前春秋时期鲁炀公(鲁国第三任君主,儿子鲁幽公上谥)和宋炀公(宋国第六位国君,侄子宋历公上谥),南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南北朝齐第六位皇帝,梁武帝萧衍上谥“炀”),南北朝陈后主陈叔宝(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隋炀帝杨广上谥“炀”),隋炀帝杨广(表弟唐高祖李渊上谥),辽金时期金海陵炀王完颜亮(从弟金世宗完颜雍上谥)。
以上几个被谥为“炀”的帝王当中,春秋时鲁炀公和宋炀公这里不多说,说说其他几位,里面隋炀帝名气最大,知名度最高,其他几位其实也很有故事,并且相当精彩。
东昏侯萧宝卷
齐东昏侯萧宝卷,萧宝卷字智藏,齐明帝萧鸾第二子,自幼口吃,又不爱学习,整天只知道玩闹,经常在东宫和侍卫们一起挖洞捉老鼠,弄得通宵达旦。当上皇帝后竟然在皇宫里开市集,让爱妃管理,自己屠肉收费,极其荒诞不经。不理政务,反而滥杀无辜,宰辅大臣稍不如意,立加诛杀,引起大臣们的恐慌,为求自安只能纷纷造反,最后萧宝卷被太监杀死,年仅19岁。
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陈叔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携妃子躲进井内,隋军士兵扬言要落井下石,方才求救。于是抛下绳索往上拉人,觉得非常沉重,以为皇帝的龙体确实不同凡体,等到拉上一看,才发现陈后主、张丽华、孔贵嫔三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坐在箩筐中。
陈后主避难井
陈后主略有才气,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就是由陈后主写的:“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后两句疑为别人伪作)”,意境极其高雅,成为流行一时的杰作。唐朝大诗人杜牧夜泊秦淮,闻岸上酒家女子还在月下高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歌声凄婉,兼蕴南朝幽怨气韵,良夜宁静,益增遐思,于是作了著名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陈后主投降后被隋文帝优待,后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被隋炀帝杨广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闻名历史,《隋唐演义》里边就有不少描述,不外乎荒淫好色,横征暴敛。其实隋炀帝杨广聪明多智,广学博闻,由魏征和长孙无忌主编的《隋书》比较中允,指出杨广“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其南下平陈,统一南北,攻灭吐谷浑,征讨契丹,东征高句丽、琉球,开凿运河,功业显著,大大开拓了隋朝疆域。现在来看,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科举制度,分科选才,为大批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一直到现在。
隋炀帝还是隋朝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通首气体强大,清新自然,颇有魏武之风。另一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可以看出其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颇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
隋炀帝墓
隋炀帝墓志铭
隋炀帝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按部就班的去实施政治抱负,而是不顾财力一股脑的全面铺开,以至于民不聊生,把文帝积攒的家底荡个精光,最后诸侯逐鹿,身死异乡,临死面镜自恋自艾“好头颅,谁来砍”,谥名“炀”,委实可怜。唐太宗李世民评价“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也算中肯。
金完颜亮
金海陵王完颜亮,知道的人不多,大多数是从古典文学著作冯梦龙《醒世恒言》的“金海陵王纵欲身亡”这篇传奇中认识的,冯梦龙描述了金海陵王荒淫无度,滥杀无辜。著名历史演义小说家蔡东藩更是评价“历代无道之主,莫如金亮,亮之罪上通于天,大举伐宋,正天益之疾而夺其魄耳。”。如今不少文章为了吸引眼球,定义为“天下第一淫帝”,似乎显得失之偏颇。
海陵王完颜亮(1122-1161)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金代第四位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长孙,完颜宗干次子,在位12年,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完颜亮曾对大臣高怀贞说他的志向:“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现在一般传记文章都是围绕第三而谈,往往忽略了前两个志向。
完颜亮的荒淫无度,杀人如麻,这是事实,但是历史上和他一样的皇帝不在少数,比如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齐襄公、卫灵公等等,为何给完颜亮带上第一的帽子?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灭了所谓正统的北宋,引起中原人士的反感,因而在评价时往往忽略了完颜亮的杰出才气和雄伟大略。
隋唐三省六部制
先看其功业,政治上废除“三省六部制”为“一省六部制”,海陵王通过对官制的改革,严肃吏治,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利于中央集权,为后来管制制度打下基础。迁都燕京,使北京成为以后几个朝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军事上挥师南下,灭掉北宋,若不是内乱,南宋很难保持自己的偏安朝廷。经济上改革币制,铸造钱币,鼓励耕作,加强税收。人事上完颜亮大批起用渤海、契丹、汉人人才,以扩大政权的基础,巩固统治,加强集权,功业显著,可谓一代豪杰。
南宋形势图
尤其是完颜亮在文学上的造诣,鄙人认为在某些方面很难有人比肩。完颜亮自幼聪敏好学,汉文化功底甚深,他雅歌儒服,能诗善文,品茶弈棋,谈古论今,文韬武略兼备。阅其诗文,笔力雄浑,气势豪迈,气象恢弘,酣畅淋漓,大有激奋人心之爽快。
在做藩王的时候,完颜亮曾为人题写扇面“大炳若在手,清风满天下”,足显其志向非凡。篡位后决定南征是写的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更是豪迈激昂,气势压人,夺人魂魄。在征伐南宋时,完颜亮写了一首《喜迁莺》词,其中有“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试展卧龙韬韫,果见功成朝暮”之句,激励兵将建功立业的雄健豪迈之气,足可令人感奋。
特别是他的《百字令.雪》词,气韵苍凉,文思奇诡,实为古来咏雪诗词中的上乘之作,很难有人超越,有人说近代《沁园春.雪》在气势上似乎可以接近,但在辞藻韵律上还是略逊一筹。完颜亮的诗词,时人称他“一吟一咏,冠绝当时”,连江南之士看到他诗词都不得不叹服,说:“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让对手佩服,才气可见一斑。
《百字令.春》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
须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完颜亮从弟完颜雍因为妻子迫于完颜亮淫威,进京自贡,继而自缢,怀恨在心,卧薪尝胆。趁其南征,自立为帝,是为金世宗,并改元大定,下诏废除完颜亮。造成军心涣散,亮又顾及脸面,不愿立即北返,因而惨遭失败,既之被部将射杀,以庶人礼安葬,后被金世宗降封为海陵王,谥为“炀”,因此又叫海陵炀王。
瑕不掩瑜,平心而论,海陵王虽然是杀人狂,荒淫残暴,但是完颜亮的确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用《金史》的评价“海陵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虽淫暴自强,然英锐有大志,定官制、律令皆可观。又擢用人才,将混一天下。功虽不成,其强至矣。”应该比蔡东藩等的评价要更加贴近真实。
2017-5-1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