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西汉时期救父的缇萦算一个震撼人心的小人物。
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史记·孝文本纪》。虽然只有15岁,缇萦在父亲含冤入狱时,用自己的毅力和勇气,不但使父亲含冤得雪,免受肉刑,而且也使当时的汉文帝刘恒深为感动,并决心废除了自奴隶社会以来戕害人犯身体的的几种残酷的肉刑。包括髡刑,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黥刑,脸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还有刖刑,断人腿脚。相当残酷和不人道。
缇萦给汉文帝上书说“妾伤夫……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意思是“我悲伤身受刑罚的人不能再把肢体连接起来,虽然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走。”汉文帝随后就下诏书说:现在人们有了过错,没有进行教育就刑罚加身,有的人想要改过向善,也没有途径可行,我非常怜悯这些人。于是就将原来的肉刑进行了改革,:“凡当完者,完为城旦舂;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者,弃市。”但随后又出现了新问题:一是斩右趾改为弃市实际上扩大了死刑范围;二是以笞代替劓刑、斩左趾,结果受刑者“率多死”。因此汉景帝刘启在即位后,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并规定了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明确了处罚施行时中途不得更人。
缇萦以一己之力救父,并推动了残酷的肉刑变革和废止,有一定偶然性。但是,历史的偶然也有必然的因素。固然,汉文帝能作出改革,和汉文帝年轻时生活在偏远的代郡(今河北省蔚县),远离繁华的京城,对民间疾苦了解更多有关,也和西汉初年民生调蔽,急需执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