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金哀宗完颜守绪的评价向来不高。有学者认为“金哀宗执政十年,苟延残喘,不图远略,坐失时机,决策失误,一再逃跑,只配做亡国之君”。还有人认为金哀宗没有雄才大略,面对新兴的蒙古人,亡国是他的必然命运。

(完颜守绪)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那么毫无疑问,金哀宗完颜守绪要为金朝的灭亡负责;但是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金哀宗其人,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热心改革的皇帝,他并不昏庸,为了救国他四处奔走,使得金国面临的局势有所改善,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毕竟他至少延迟了金国灭亡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一、

金哀宗完颜守绪是金宣宗之子,在他当太子之时,金国已经是内忧外患,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了。

自从公元1215年蒙古人攻克金国中都后,金朝便丧失了对辽东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躲避蒙古人,金宣宗将首都迁到汴京。但是迁都这么大的事,在国力强盛时也不是容易办好的,何况是兵荒马乱之中?由迁都随金国朝廷南下的数以十万计的官员、军队、百姓和流民一下子涌入河南地区,给河南和临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金宣宗)

为了解决这么多官员和军队的吃饭问题,金宣宗不异竭泽而渔,向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加征税赋,除了正常的两税之外,另外收取物力税、铺马税、军需税、免役税等等苛捐杂税。这些严苛的税收使得这几省的农民无力负担,相继逃亡,或者揭竿而起,又对金朝的统治实行了致命的打击。

此时的金朝,北面面临蒙古人的侵扰;西边与西夏交恶,与西夏不断爆发小规模的冲突;金国境内农民起义此起彼落,经济陷入困境;所以金国将南宋当成唯一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想在南宋身上捞点便宜,不料在兴定元年的攻宋战争中又被南宋击败,从南宋捞取便宜的算盘落空,金朝已四面楚歌,再也无法翻身。

金国皇族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宣宗的两个儿子守纯和守绪为了皇位势同水火。这两个皇子都不是皇后嫡出,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守纯年长,应该是皇位的继承者。但是宣宗宠爱幼子守绪,废长立幼,在自己死后还造成了一场皇位之争的危机。

二、

完颜守绪在枢密院的支持下,在皇位之争中战胜了哥哥守纯,继承了金国的烂摊子。他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金国一步步走向灭亡,便对金朝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改革。

(完颜守绪与皇后)

第一个改革举措,就是将父亲宣宗的宠臣、秘书监蒲察合和左司员外郎泥旁古驱逐出朝堂,起用张行信、完颜合达、完颜赛不和胥鼎等人,为抗蒙牺牲的将士建立褒忠庙,将完颜陈和尚、移刺蒲阿等将领提拔到第一线,并在之后的大昌原之战、卫州之战中取得了对蒙古人的破天荒的胜利。

完颜守绪登基后,一改其父不纳忠言的作风,下诏全国“草泽士庶,许令直言军国利害,虽涉讥讽无可采取者,并不坐罪”,广开了言路。就算是一些批评他的言论,他也能大度能容,欣然接受。在他登基不久,有一位士人身穿孝服,在宫外坐地大哭大笑,口称哭金国将亡,笑金国无人,完颜守绪闻之默然良久,他拒绝了手下要重治此人“藐视皇帝”之罪,使人送金帛将士人遣送回家,体现了他的纳谏肚量。

为了争取抗蒙的同盟军,完颜守绪对金国那些造反的农民军首领多采用招抚之策,只要肯降者,一律加以重用,许以高官厚禄。在他的分化拉拢政策之下,有不少反抗金国的义军首领和原来降蒙古的金国旧将纷纷重新归顺金国,扩大了金国的力量。

金哀宗能正确认识到团结南宋和西夏对抗蒙大业的作用,继位后不断遣使,修复金宣宗时遭到破坏的金夏关系和金宋关系。他放下身段,与西夏国兄弟相称,又派人去与南宋议和。虽然南宋政治眼光短浅,抱着联蒙抗金的过时政策不放,没有与金达成和议,但金哀宗的努力显示出了他的政治目光。在他的努力这下,金国的内政外交和军事衰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面临的险恶形势也有所缓解。

三、

公元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亲率大军从洛阳直逼汴京,翰赤金进攻济南,拖雷率军由陕西宝鸡借道南宋的汉水东下,准备与窝阔台的大军在汴京城下汇合。次年正月,窝阔台军直抵汴京城下,金将完颜习捏阿不弃城而逃。此时拖雷的右路军假道南宋,渡汉水直抵邓上,金国军队根本来不及反应,完颜守绪急命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率十五万大军回援汴京。当金军行至钧州三峰山时,遭到拖协和窝阔台的蒙古大军两面夹击,完颜合达、移剌蒲阿战死,金军精锐一战殆尽,金国灭亡已不可避免。

同年三月,蒙古大军发动对金国汴京的进攻,完颜守绪亲自慰劳金兵,与大臣们同心协力,死守十六昼夜,击退蒙古军队的轮番攻击。蒙古人见汴京急切难下,使出缓兵之计,要求完颜守绪亲自出城谈判。完颜守绪拒绝出城,同时急召完颜思烈、完颜忽斜虎等将领从汝州领兵来援,又让城内的完颜合喜引兵一万接应。但是来援中京的金兵在途中中了蒙古军队的埋伏,完颜思烈、完颜忽斜虎等人无法到达中京,只能退守河南登封。

汴京城被蒙古军队围困八个月后,城内粮草不济,完颜守绪决定亲自突围,去召集人马回援汴京。他留下荆王完颜守纯监国,元帅崔立和孛术鲁买奴等留守汴京,与太后、皇后和妃子们洒泪道别,准备杀出城去,过黄河去大名府和山东一带召集旧部,回援汴京。

完颜守绪突围之后,留守汴京的崔立等人见金朝大势已去,便发动了政变,杀死宰相完颜奴申和完颜斜捻阿不,挟持太后、皇后和荆王及金国宗室五百余人,向蒙古投降,汴京沦陷。此时的金国,除了皇帝完颜守绪没有抓住外,实际上已经亡国。

四、

金哀宗突围之后,来到河北,如集了一部分旧部。但是河北粮食也不能维持大军的日用,完颜守绪便分兵三处,自己身边只留下蒲察官奴的五百亲兵,其余部队分驻徐州、宿州和陈州。让完颜守绪没想到的是,自己最信任的亲军元帅蒲察官奴居然在这种时候发动政变,杀死了忠于完颜守绪的大臣石盏等人,将完颜守绪软禁起来。完颜守绪利用近侍召集了忠于自己的部分亲兵,杀了蒲察官奴,化解了这次危机。

天兴二年六月,完颜守绪迁到蔡州,在此整合旧部,并送蜡书给在陕西的粘哥完展等将领,相约九月于他们在饶丰关汇合,乘南宋不注意时,杀出一条血路,奔往四川,徐图恢复之计。但是南宋大将孟珙识破了完颜守绪的计划,扼死了通往四川的道路,粉碎了完颜守绪企图奔蜀的打算。当年十二月,蒙古人进攻蔡州,并联合南宋一起夹击完颜守绪。

生死关头,完颜守绪亲率金军上城防守,衣不解带,与士兵共同守城。在他的感召下,蔡州以弹丸之地,几千残兵,居然守了三个月。但是双方毕竟实力悬殊,城内粮食断绝,金国气数已尽,已无法扭转灭亡的命运。最后关头,完颜守绪将自己的战马杀死,马肉分给将士,仰天叹曰:“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 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到我而绝!”

(完颜承麟)

天兴三年正月,蔡州城破,完颜守绪在最后关头传位给宗室大将完颜承麟,让他想办法逃出去,再图复兴金国。之后,完颜守绪自缢而死,享年三十七岁。而接受他传位的完颜承麟见完颜守绪已自尽报国,愤而冲出大殿,挥刀砍死数名攻入宫中的蒙古士兵后,被蒙古士兵乱刀砍死。完颜承麟从接位到战死,前后不到一个时辰,可谓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了。自此,金朝历国一百二十年而绝。

完颜守绪自尽后,近侍完颜绛山按他的遗嘱,将其尸体火化,但尚未烧完时,蒙古将领塔察儿和宋将孟珙已冲入宫中,扑灭了完颜守绪遗体上的火,将其残骸一分为二,带回国报功领赏。其中塔察儿得金哀宗左手,孟珙得右臂,这只右臂被送到临安告祭宋朝太庙后,藏于南宋大理寺狱库之中。

完颜守绪死后庙号为“哀宗”,但金人大多认为此谥不当,故又谥为“义宗”。但是不管庙号是什么,也不管他生前做了多少努力,金国还是在他手上灭亡了。

五、

这位金国末代“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可谓历史上最可惜也是最不幸的亡国之君。有人说明末的崇祯不像亡国之君,但是完颜守绪才是最不像的那一个。

完颜守绪在位期间,积极鼓励农业生产,尊孔崇儒,团结民心,广开言路,改革政治,铲除奸佞,停止侵宋战争,并与西夏修好。他重用名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胥鼎等人,收复了不少土地,使金国呈现出一片复兴的景象。在面对蒙古和南宋的两面夹击之时,他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死守孤城,最后以身殉国。无论于公于私,他上对得起他的祖宗完颜阿骨打,下对得起那些与他一起战斗的金国军人。他临死时说的“我做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也无恨”充满了一个努力兴复国家,却因为各种不可控因素而失败的失败者的不甘。他真正做到了“国君死社稷”,他也无愧于他的社稷。

最佳贡献者
2

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之后,根据王朝惯例,着手修编前朝的历史,这一些捅了马蜂窝。女真人、契丹人、汉人都为了争夺正统地位互不相让,这一正统争夺战一下就持续了60多年。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最后决定,宋朝、金朝、辽朝都给正统,于是开始修编《宋史》、《金史》、《辽史》,这已经是1343年了,距离南宋灭亡已经64年了。

金哀宗完颜守绪在《金史》的评价中是比较高的,如下:

宣宗南度,弃厥本根,外狃余威,连兵宋、夏,内致困惫,自速土崩。哀宗之世无足为者。........虽然,在《礼》‘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

这是元末镇压红巾军脱脱元帅面对元朝的危局,对金朝末代皇帝金哀宗完颜守绪的评价。(元顺帝剧照,定下修编《宋史》、《金史》、《辽史》,都为正统)

金哀宗为何被评价为“国君死社稷”?

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进攻金朝最后的都城蔡州。此时围城战已经三个月了,根据当时的形势,金哀宗是可以逃走的,在其他地方还残留了不少的金国军队。但是金哀宗誓死抵抗,坚决不投降,面对城破的危局,最后自缢身亡。

这比崇祯帝自缢身亡要早了400多年,唯一不同的是,崇祯帝被清朝统治者安葬了;而金哀宗的近侍遵照遗命焚烧尸体,这时宋将孟珙看到焚烧的金哀宗尸体大喜,命令扑灭大火,他要将金哀宗的尸体去庆功。蒙古将领也想分一杯羹,于是金哀宗的尸体被分割,尸体大部分被宋军获得,而根据《元史》记载,元朝将领只获得了金哀宗的手。

不管如何,金哀宗面对王朝灭亡,他的选择是“国君死社稷”,无愧于自己的王朝,这比好多亡国之君要好的多。

金哀宗对金朝的灭亡为何“无愧”?

金哀宗于1224年即位,1234年金朝灭亡,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被称作对“金国”的灭亡无愧于心?

一、内政、军事。

金哀宗即位之时只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他登基之初就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面对南迁汴梁的局面,他任用了很多有战功的人走上军事领导者的岗位。

1226年,趁着成吉思汗进攻西夏的当口,命令将领攻打太原等地,企图救援西夏的危局。此一战,金哀宗招降的大将武仙等人,将太原攻打下来,山西好多地区重新回到了金国的统治之下,抵御了蒙古大军的进攻金国的领土。

1228年,完颜陈和尚率领军队在甘肃歼灭了蒙古骑兵8000多人。在这种形势之下,金国顽强的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这和金哀宗的知人善任有非常大的关系。

二、外交努力。

金哀宗上任之初的国家策略马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金国与南宋、西夏停战、和解,共同抵御蒙古的进攻。1225年9月,金与西夏签订了停战和约,共同对抗蒙古的进攻。

南宋官方对金国的和解抱有敌意,一直不愿意和金国共同抵抗蒙古军队的进攻。虽然上层不愿意和解,但在有些地区,金国的军队和南宋的军队也有不少合作,共同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

譬如,金哀宗登基之后多次严禁金兵同南宋军队作战,并于1230年释放了南宋的3000多人的俘虏。在西北金和南宋的交接地区,双方还进行过短暂的合作,共同应对蒙古对南宋和金朝统治区的试探性进犯。

可惜好景不长,南宋对“唇亡齿寒”这个政治大趋势没有做出正确判断,选择了蒙古合作,共同进攻金朝。

三、战略构想。

三峰山之战之后,金军将领武仙等人在河南南阳地区收拢了10万左右的部队,在蒙古进攻汴梁之时进行援助,但是被蒙古军队所阻碍,援助未成。于是武仙等将领打算进攻南宋的四川地区,凭借哪里的坚固地势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 ,为了让这一策略成功,他们打算迎接金哀宗到南阳地区,然后杀入巴蜀之地。

这一战略构想被宋军所击破,进入巴蜀地区的战略构想化为泡影,此时金哀宗也身死社稷。

临终之际,金哀宗哀叹:

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金史》)

金哀宗并非亡国之君,但碰上了亡国的大形势!(参与灭金的孟珙像)

中国历史上国君死社稷共有四人,分别是:

1、吴王夫差;

2、金哀宗完颜守绪;

3、南宋末帝赵昺;

4、明思宗朱由检。

3

《金史》对金哀宗的评价很高,这也是后人对他为政举措的一个肯定。金朝在他的手中灭亡,不代表他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只怪他接手的摊子太烂。那么他能否做到《金史》所说的“无愧”呢?也不能。虽然金哀宗继承皇位后,进行了一系列举措,试图力挽狂澜,但他又缺乏远见,没有一个明君该有的雄才伟略。因而,我们只能说,在大厦将倾之时,金哀宗确实努力过,但独木难撑,腐朽的金朝灭亡已是必然。

金哀宗接手的王朝到底有多烂

每一个朝代都逃不过由盛转衰的命运,极盛之后,便是平庸,接着衰落、灭亡。金哀宗接手的金朝,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他的父亲和金宣宗,为了躲避蒙古军的锋芒,执意迁都汴京。其结果就是,金朝在战争中变得更加被动,无险可守,时刻处在灭亡的危险之中。金国朝廷南下,大批流民也跟着南下。巨大的人员流动,对中原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造成了一人耕田,百人食之的局面。

为了缓解窘迫的局势,金朝政府一错再错,一方面强占民地,一方面又增加赋税。残酷的剥削使老百姓纷纷逃离故地,这种情况属河南最为严重,因为金朝的赋税大多来源此地。腐败的朝政致使阶级矛盾严重,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朝廷。其中影响最大的起义军当属红袄军,虽然一再被朝廷镇压,但反抗的种子却没有被扑灭,时刻威胁着金朝的统治。

金朝的军队也随着朝廷一起腐朽,自身战斗力不足。蒙古打不过,西夏也打不过,转身攻打南宋,以为能占点便宜,结果却是“士马折耗十不一存”。

可以看出,金哀宗接手的金朝实在是太烂了。外有强敌肆虐,内有人民反抗,朝政混乱,国力衰弱。

大厦将倾前的最后努力

烂摊子到手里了,其实来的还挺不容易,金哀宗是和他哥哥经历了一番斗争才得以继承的皇位。眼看着金朝不断衰亡,金哀宗自然不甘心,继位之后,实行了一些列政治措施。

  • 对内政策:铲除奸佞,任用贤良,广开言路,安抚内部反抗势力。金哀宗继位后,接连铲除了朝中腐败势力和奸佞之臣,并启用了张行信、完颜合达等一批忠臣良将,任机关要职。并为死去的抗蒙将领立庙,以鼓励国人不畏强敌,积极抵抗蒙古的攻击。同时金哀宗广开言路,不使大臣直谏而获罪。对于归降的起义将领,金朝也积极收纳并委以官职。一时间,许多起义军势力纷纷投靠朝廷,为抗击蒙古增添了一份力量。

  • 对外政策:恢复与西夏联盟,积极与南宋和好。西夏和金朝本有一段结盟时期,后因矛盾西夏联合蒙古夹击金朝。金哀宗时期,为了减轻外部压力,金朝恢复了和西夏兄弟之国的盟约。并几次积极与南宋和好,但南宋并没有同意金朝的议和提议。

独木难撑,金哀宗自缢身死

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金朝也因此恢复了一定国力。但灭亡的趋势,并没有因此停下。三峰山之战后,完颜合达等将领全部牺牲,金朝精锐士兵损失殆尽,再也没有了与蒙古大军抗衡的实力。

之后蒙古大军驻军河南地区,金朝都城汴京粮草殆尽。金哀宗四处求援,却得不到回应。最终听取白华的意见,离京出巡,寻找出路。此时的金哀宗对于未来回到汴京,重整朝廷,还是抱有一定希望的。然而,事与愿违,他走后不就,崔立联合药安国等人发动政变,汴京被蒙古夺了去。

从归德到蔡州,是金朝灭亡的最后一步,也是金哀宗劳累人生的安息之处。蔡州南接宋朝,无险可守。蒙古军联合南宋,攻打蔡州。金哀宗也派人劝过南宋,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可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人们的求生欲往往让自己糊涂。南宋不想与金朝联合,也不敢,毕竟金朝已经是苟延残喘。可惜,金朝一亡,南宋也就快了。

大势已去,一切的努力都烟消云散,金哀宗自缢了,犹如多年后的崇祯皇帝一样。

小结

可以说,金哀宗是个好皇帝,虽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如果是太平盛世,他也不会是一个平庸的君王。他努力了,但他接手的朝廷实在无药可救。他对振兴金朝,抗击蒙古所做的贡献,值得肯定。包括《金史》在内,对他的评价,是对他的赞扬,也有对他的同情。

4

金哀宗完颜守绪是金朝的末代皇帝,金国至此时已如日薄西山,金哀宗虽然也曾力图有所作为,怎奈大厦将倾一木难扶,最终落得个身死国亡的悲哀结局。由于蒙古军的不断围攻,金哀宗感到南京(今开封)迟早不保,便打算弃城出逃。1232年六月,蒙古使臣唐庆等来到南京,要求金哀宗去帝号,向蒙古称臣,邀金哀宗前往议降。


金哀宗托病不起,唐庆出语粗鲁,态度横蛮。金朝将士一怒之下,在夜间持兵器袭击使馆,杀死唐庆及其随从三十余人。金哀宗明白蒙古军不会甘休,决定逃离南京。他连皇后妃子都没带,便匆匆而别。金哀宗出逃,方向不明,在蒙古军的追击下,东奔西突,一直逃到归德( 今河南商丘市)。在归德,金军内部又发生一场变乱。

当时城中军多粮少,归德知府女鲁欢请求让亲兵出城就食。金哀宗勉强听从,但又心存疑虑。他对元帅官奴说:“女鲁欢尽散亲兵,你要小心。”城内只有官奴统率的忠孝军四百五十人和统兵元帅马用属下的七百多人。官奴放纵部下四出剽掠。左丞相李蹊向皇帝上奏,官奴将谋反,金哀宗说:“我把他从平民提拔到大帅,他不可能忘恩负义起来造反。你们不要过虑。”


马用和官奴不和,金哀宗怕二人矛盾激化,令尚书省设宴劝解。马用撤去守卫。官奴乘机进攻,杀了马用,又杀了女.鲁欢、李蹊等官员三百多人。官奴提兵入见金哀宗说:“女鲁欢等人谋反,我已经把他们杀了。”官奴独揽兵权,金哀宗也无可奈何,只得宣布女鲁欢的“罪状”,给官奴加官晋爵。

官奴权势日盛,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朝臣都不敢向金哀宗奏事。金哀宗几乎失去行动自由,他悲泣道:“自古没有不亡的国家,没有不死的君王。但只恨我不知用人,以致成了官奴的阶下囚。”金哀宗决定除掉官奴。他表面上给官奴升官,封他为平章政事,暗中与近侍官密谋,在官奴上朝人见时,近侍官将他砍伤,金哀宗上前亲补一剑,官奴负伤而逃,被追杀于阶下。


1233年,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蔡州与南宋接壤,而此时蒙古已和南宋相约联合灭金。为了避免受到南北夹攻,金哀宗派使者前往南宋议和。使者向宋指出:“蒙古灭国四十,灭了西夏,现在又想灭金,金灭了后,就轮到宋了。唇亡齿寒,自然之理。如果与我联合,对金和宋都是有利的。”宋朝过去吃尽了金的苦头,此时只想打落水狗,还企图和蒙古- -起瓜分金的土地(宋蒙协议:联合灭金后,河南地归宋,河北地归蒙古)。


宋朝君臣断然拒绝了金的和议。金朝的许多将领见大势已去,纷纷向蒙古或宋投降。蔡州陷入重围,城中粮尽,居民用人畜的骨粉和着野菜充饥,金哀宗下令斩了官马给将士食用。眼看蔡州难守,金哀宗叹息道:“我做过十年高官、十年太子、十年皇帝,自知没干过什么大坏事,死而无恨。只恨祖宗传国百年,至我而绝,使我像那些荒淫残暴的皇帝-样成为亡国之君,这一点我实在想不开。自古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往往成为俘虏,受尽侮辱,我必不至于此,你们看着吧!”

当天晚上,金哀宗就把皇位传给皇族东面元帅完颜承麟。完颜承麟推让,金哀宗说:“我把皇位让给你也是出于无奈。我身体肥重,不善于骑马奔驰。你身手矫捷,富具将略,万一能逃脱,使国祚不绝,这是我的遗愿。


第二天早上,完颜承麟即皇帝位,百官进贺刚刚结束,城南已竖起了宋军的旗帜,四面杀声震天动地。金哀宗见情况危急,就跑到幽兰轩自缢。完颜承麟退守内城,听到金哀宗的死讯,率群臣前往哭奠。哭声未息,城已被攻破,带兵进行巷战的丞相完颜仲德对部将说:“皇帝已死,我还怎么作战。我不愿死于乱军之手,决心投河自尽。你们善自为计吧!” 说完他就跳河自杀了。诸将说:“宰相殉国,我们就不能为国尽忠吗?”结果有四百多个将士投河自尽。最后完颜承麟为乱兵所害,得国120年的金国灭亡。

5

金哀宗(1189~1234)完颜守绪,女真名宁甲速。是金宣宗第三子。贞祐四年(1216)立为太子。元光二年(1224)十二月即帝位。正大九年(1232),金军战败三峰山,主力覆没。蒙古军进而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解围后,逃往归德,随即又弃之逃入蔡州,蒙古联宋军围蔡。天兴三年(1234)正月戊申夜,哀宗为免亡国之君的骂名,匆忙传位于承麟(末帝)。次日,自缢死,庙号哀宗。

金国虽然在哀宗时灭亡,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同情较多。大都认为他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为大金国早已盛世不再,章宗的“诛求无艺”,造成“民力浸竭”;卫绍王又“纪纲大坏”,以致“亡征已见”;宣宗南迁,严重战略失误,使金都城和大片北方地区相继沦陷,后期,又错误地发动侵宋、夏战争,国力进一步被侵蚀。

哀宗继位的时候,外有蒙古侵略、内有王族分裂和红袄军起义,已经是积重难返、回天乏术了。

《金史》称哀宗:“区区生聚,图存于亡,力尽乃毙,可哀也矣。虽然,在《礼》‘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在蔡州之战中,哀宗明知没有胜算,仍然激励将士奋勇向前;自知必死,还传位给当时的统帅承麟,希望他能杀出重围,重整队伍,为保存金国做了最后的努力。也就是说,他也算是为国家尽了力,不愧为一国之君了。

6

这是当时修史的人为尊者讳的说法,金哀宗号称后来明思宗崇祯帝的样板,他是有想要振作的雄心,但才干实在平庸,这一点崇祯也是,处于一个急剧衰亡的政权末期,要想恢复起来,对皇帝的素质才干的要求自然比升平时代高得多,困难的多。光有一腔抱负是远远不够的。

金哀宗当时也就整肃内部官员方面稍微有点成绩,但是作为顾忌女真权贵的面子上,金哀宗根本无力回天,而他同时要面对成吉思汗、木华黎大军的进攻,最大的失误就在于贞祐南渡以后没有及时调整,当时还有一个稍微宽容的缓冲期,金哀宗如果及时与南宋沟通,金国不至于迅速败亡,更不至于败于南宋与蒙古联合。

这一点,崇祯帝如果早点南迁南京,提前谋划南方防御,凭满清区区十万兵马,满打满算蒙八旗和汉军,不超过十五万总兵力,也根本不至于轻易坐稳北方,要知道当时李闯虽然败了山海关一战,但毕竟尚有五六十万人马,哪怕战力不敌,消耗满清也不敢轻易南下,明朝是完全有回旋余地的,崇祯是死于好面子,还要下罪己诏,他自己徒留笑柄罢了,可害苦了中原和江南的百姓。

金哀宗是过于盲目,开封围困战十分惨烈,但也无济于事,还试图打南宋主意,更是自己加速灭亡了。

南宋理宗不是什么有远见的皇帝,但毕竟也是有功利心的,是被收复河南开封、洛阳等故土的说辞打动,原本蒙古还占了西部,金哀宗如果早点以利益哪怕让一些地方给南宋,南宋方面粮草人马充足,至少可以帮金军顶住一些,甚至课可以帮助解围,因为事后蒙古就是围困开封消耗巨大,无力再主动追击归德蔡州,南宋才作为主打,还提供给蒙古粮草,显然金哀宗所谓雄心也是不过如此,严重一点,说他自己找死的也不算过分了

7

金哀宗与崇祯帝一样有心救国却无力挽回,结局也如出一辙。都是宁死不辱、忠贞刚烈,在国破之际都自杀而死,既不愿被敌所俘亡国受辱,也不愿国破出逃背上亡国逃跑之君的千古骂名。唯一死殉国,留下忠贞又悲壮之名于史。

8

我认为不过是想体面地死,想让后人认为他死于社稷,是无愧的,其实看他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就不评论了。当年宋徽宗被金破都前,也把皇位传给钦宗,这样自己就不是亡国之君末代皇帝了,呵呵,天真无邪。自己治理国家都干了啥。我看,还不如崇祯。

9

“国君死社稷”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说的是国君要与政权共存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王朝更迭不断,但真正做到“国君死社稷”的大概只有两位皇帝,其一是明朝的崇祯帝朱由检,另一位比崇祯早了400年,但却几乎无人知晓!此人就是金朝第九位皇帝、金哀宗完颜守绪!说起来完颜守绪和崇祯帝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首先,俩人本来都没机会即位。金宣宗完颜珣第三子,原本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因太子、太孙先后病死,他因“子凭母贵”成为皇太子的。崇祯本为信王,因“兄终弟及”而继承皇位。其次,两人都想力挽狂澜。1223年,金宣宗在南京病死,次子完颜守纯抢先进宫,想夺取皇位,完颜守绪发兵将其囚禁,才成功即位的。此时的金朝在蒙古的打击下,丧师失地,27岁的完颜守绪心怀壮志,一心想恢复国土,再度中兴金朝。即位之初,完颜守绪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内重新启用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对外调整外交策略,先后与西夏、南宋打成和议。在金哀宗看来,蒙古的实力,远非一国能抵挡,他想联合西夏、南宋组建一个“抗蒙联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金国先后收复了平阳、太原等重镇,有所起色。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群龙无首,此时金军不失时机的出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在狱中被释放出来的完颜陈和尚率领400名忠孝军骑兵,在大昌原之战中大破8000蒙古骑兵,史书称“盖自有蒙古之难,二十年间始有此捷,奏功第一,名震国中”。但此时金朝的国势已经积重难返,而蒙古帝国则如日中天,名将辈出。此后窝阔台、拖雷几路大军南下,蒙金双方先后在三峰山、钧州展开激战,金军主力全部丧失,名将大多阵亡,金国覆亡也成定局。金哀宗被迫放弃汴梁,先后来到归德,后来又来到蔡州。此后南宋也撕毁了与金国的“和平协议”,与蒙古联合,夹攻金朝。金哀宗派出使者来到宋朝,言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但南宋、金朝芥蒂太深,南宋急于复仇,议和未成。蒙古大军包围蔡州后,宋将“孟珙、江海帅师二万,运米三十万石,赴蒙古之约”,将蔡州团团包围。金哀宗明白最后的时候就要到了,他对近臣说:“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所恨。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为此介介耳!”另外金哀宗还说出了自己的决心:“亡国之君,往往为人囚执,或为俘献,或辱于阶庭,或闭之空谷。朕必不至于此!卿等观之,朕志决矣!”金哀宗志在必死,于是传位于东面元帅完颜承麟,“万一得免,祚嗣不绝”。完颜承麟才即位,宋军首先攻入蔡州,蒙古军随机杀入。消息传到内城,金哀宗明白,自己最后的时间到了,他在幽兰轩自缢身亡,手下五百多名将士“皆从死焉”。元朝大臣郝经曾写过一首,感慨金哀宗的一生,“天兴不是亡国主,不幸遭逢真可惜。十年嗣位称小康,若比先朝少遗失。”后代史官对金哀宗也评价道:“‘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

10

看了《金史》哀宗本纪,我想到一句话“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金哀宗即位时正年轻,正是有所作为的年龄,而且他也不像有些亡国之君或无能如汉献帝,或残暴如隋炀帝,他想有所作为。这可以从他即位后的一些施政看出来:刚刚即位就逐奸臣,拔能臣;议修复河中府,有大臣奏“民方疲敝,未堪力役”,于是终止修复;对外与宋夏修好,并准备共同对付蒙。

但是这时的金已经不是开国之初的金了,官员腐败,民生凋敝,军事力量薄弱,外部的西夏很快被蒙古所灭,而宋又是敌对的。内忧外患,并不是金哀宗所能改变的,最后只能死社稷。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