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觉得这主要看他们投降时的态度。

其一,是对原有主人的态度。不论是兵败,还是被俘,都不是出于本心,都是战斗到力竭无助的最后关头。始毫不背叛原来的主人,即使将要被杀,也不会动摇跟从原主人的初心和信仰。也即不背主。

其二,是对自己生命的态度。面临即将被杀,对内心的信念坚定无悔,不贪生、不怕死,不为了乞求活命而卑微地放下尊严。也即是条汉子。

其三,是对劝降者的态度。对劝降者的人格、品行、志向、才能较认可;对方必须是真正了解、敬重自己。必须要以发自内心的诚意和礼遇相待。也即不被小看。

关羽、张辽,虽然被俘,后也投降,但他们做到了以上三点,所以为后世人们所认可并称道;而于禁虽然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但在兵败后却主动举军投降。历史上,当曹操得知于禁兵败投降后,哀叹良久,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由于其贪生怕死而主动投降的表现,所以不被后世所认可,一直被人们诟病。

一家之言,欢迎来喷!??????

最佳贡献者
2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三国历史中,于禁被俘投降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有些人会觉得奇怪,为何同样是投降,关羽和张辽就无损光辉形象,而对于禁却成了一生无法洗刷掉的污点,如此苛刻,是不是有些不公平?

△于禁

同事不同命,事出必有因

三人同样都是被俘投降,然而于禁与关羽是表面相似但实质不同,与张辽是表面不同并且实质也不相同。下面就来逐一分析:

·关羽:关某忠义无双、威震华夏!

关羽被俘投降曹操,其实是令人同情的。因为当时,刘备假意投靠曹操,然后瞅准攻打袁术的机会便开溜了,并且重新夺回徐州。

虽然再度占据徐州,又恢复了海阔天空,但是刘备知道这下和曹操算是彻底闹掰了,回头曹老板一定会来收拾自己。

△曹操先下小沛,再破下邳,完胜刘备

于是刘备任关羽为下邳太守,镇守徐州境内,自己则领兵驻扎在豫州的小沛,以增加自己的战略纵深。

尽管是全力以赴了,可惜刘备最终还是被曹老板的东征给一波打残了。刘备北上青州,投奔袁绍,而关羽则战败被擒。由于史料中缺少详细的战斗记录,@清山雅舍推测当时刘备在小沛输得太快了,关羽在下邳力战坚守,可能也是为了给刘备争取逃跑时间,所以才没有早早逃走,否则没道理在前线的刘备都逃跑了,而在后面的关羽却被抓住了。

与关羽一起被抓的,还有刘备的妻子。关羽被抓投降,可能也有留着有用身保全主公家眷的意思,但是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此处仅做推测。

△关羽

那么,这次投降为何没有影响关羽的形象?

1、关羽是在坚守城池后被抓的,且被俘时刘备不知去向,其家眷还需要有人照应,不过这一条有推测成分,只作部分参考。

2、曹操很赏识关羽,对他十分礼遇,这在无形中为关羽镀金,使得关羽的形象拔高了一截。

3、关羽为报恩,在白马帮助曹操阵斩颜良,立下大功,算是忠义有为。

4、关羽在得知刘备还活着,且在袁绍处时,便立刻带着刘备的家眷归队,在曹操的默许下,反而成了一段忠义寻主的佳话。

5、关羽在后来,屡立战功,尤其是荆襄之战威震华夏,更是耀眼夺目,且最终为蜀汉尽忠,也算是彻底将自己洗白了。

·张辽:我张文远之名,可止小儿夜啼!

△张辽

张辽的情况比关羽还要清白些,因为在曹操杀死吕布后,张辽才投降的曹操。本身吕布薄情寡义、用人疑人,就是公认的昏庸之主,张辽完全没有同吕布一起赴死的必要和意义。

要知道在最开始,张辽和吕布还是同事关系,都是汉廷的军官。后来跟随吕布,也只是在吕布麾下任职,而张辽始终尽力职守,作战勇猛,并无对不起吕布之处,反而颇令人欣赏。

而高顺同吕布一起赴死,是因为高顺曾受吕布提携之恩,有吕布家臣的意味,这是个人追求问题,张辽完全不适用。

何况张辽在归顺曹操后,忠心不二,灭袁氏,破乌桓,威震逍遥津,以致于“辽来辽来”的大名远播日本,可以说其丰功伟绩一点不逊色于关羽,因而其光环也是耀眼非常。

·于禁:我……我恨洪水和庞德!

△庞德

于禁真的是时运不济的典型,因为他输的方式冤、输的时间也寸。襄樊之战,于禁在带兵支援曹仁时,已经是左将军,假节钺的头衔了,位居五子良将之首,其他四将最高只得到假节的头衔。

可惜,关羽用一场大水直接淹了于禁的麾下七军,天灾级的打击直接把于禁打蒙了,望着四处汪洋、哀鸿遍野,只得束手投降。有观点认为,于禁投降是为了曹军将士的性命,不得已为之。@清山雅舍也比较认同这样的推测,因为关羽当时也确实全盘接纳了降兵,要知道关羽当时缺粮,还接收这么多人,说不好就是于禁投降的条件,以关羽的性格,自然会遵守承诺。

然而,就算这种推测成立,也无法洗刷于禁的污点,理由如下:

1、于禁在失败时,已然是曹魏位高权重的大将,身份显赫,荣宠备至,一旦投降对曹魏声望和士气的打击较大。而关羽、张辽投降时,实质都是中级军官,都还在创业阶段。

2、曹操的失望和曹丕的嘲讽,对于禁名声的打击很大,毕竟被两位帝王认证为叛徒,还能有什么好名声。反观关羽处理得很讲究,刘备和曹操也都很配合,没有上位者的指责,只有上位者的褒奖。张辽就更不用说,吕布已死,人死如灯灭了。

△汉江两侧一马平川,雨季洪水泛滥,驻扎在樊城附近的于禁躲无可躲

3、于禁在被孙权送回去后,曹丕小心眼,没有再起用他,反而把他给抑郁死了。因而于禁没有机会用大胜之功,来为自己翻盘。

4、庞德一定是于禁最不想看见的人,因为原本投降之事还没有那么扎眼,但是庞德一个新进之将都知道舍身报国,一下子反衬得于禁黯淡无光。

结语

综上所述,于禁之所以不能像关羽、张辽那样,在投降后洗刷自己的污点,是因为洗刷污点是需要一定代价的。关羽用的是威震华夏的军功、两位君主的器重和为蜀汉抛头颅的壮举,而张辽不但没有背叛的污点,还以军功和忠诚铸就了自己忠诚善战之名。反观于禁,既没有机会再搏军功,也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因而只能郁郁而终,晚节难保了。

3

因为于禁的投降行为严重背离了封建社会普遍的忠君思想,所以为世人所不齿。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两句话,在古代人的心目中还是很有分量的。无论大治之世还是大乱之世,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都是崇尚并欣赏忠义之士的。

于禁与曹操的渊源

于禁是曹操刚讨董卓时就投奔曹操的,差不多是和夏侯惇他们同时加入曹操集团,是曹魏集团的元老。

于禁位列“五子良将”,是曹魏集团中仅次于曹氏夏侯氏的重要人物,位高权重,深得曹操器重。

曹操待于禁可谓“国士”。

于禁投降的时机

建安二十四年,羽帅众功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羽威震华夏。

这个时候,是曹操修养生息了十年,才刚刚从赤壁之战的大败中恢复了元气。

这是曹操最需要胜利的时候。

于禁投降的影响

作为曹魏集团的元勋,五子良将于禁的投降对曹魏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襄樊的位置实在太过重要,于禁的投降让曹操不得不在朝堂讨论迁都的事。

要不是曹仁后面硬抗住了关羽的攻击,守住了几乎不可能守住的襄樊,曹操就只能迁都了,三分天下可能就不存在了。

同样是因暴雨水涨被擒,于禁的先锋庞德选择了大骂关羽坦然赴死。作为被曹操多年以国士相待的于禁,却选择了向关羽摇尾乞怜苟且偷生,这就不怪世人议论纷纷了。

张辽是主公吕布已经被灭,所在势力已不复存在,被绑后也曾大骂曹操,最后感曹操恩义而投降,这在古人看来是情有可原的,并无不妥。

关羽因刘备惨败生死不明,不得已“约三事”后投降曹操,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后来一有刘备消息就杀颜良诛文丑而去,更是忠臣义士的典范。

张辽、关羽的投降与于禁的投降完全不是一回事,于禁被后人骂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4

一个是公司倒闭了你还不允许他找个新工作?一个是公司老板疑似跑路了你还不允许他找个新工作?一个是公司把他提拔很高还给他钱和人让你做项目,他做赔了还想跳槽到对手单位,这你能忍?

5

不是任何人都有投降的资格,也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做出投降的举动。

一、关羽、张辽都是当世名将,曹操也是出名的爱网罗人才,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能力的话,曹操自然会不惜一切拉拢。

说下他们的投降经历吧:张辽是在白门楼吕布殒命之后降曹的。此战他不是主将,战败不是张辽的能力不行,而在于吕布的决策失误。

且被俘之后表现出的气节令人钦佩,不管在谁看来他都尽到了武将的职责。不管是选择成仁还是投降,谁都没法过多的指责;

关羽降曹是在刘备徐州兵败之后,此战他同样不是主将,战败也不是他能力不够,而是刘备的手腕不足以抗衡曹操。

即便如此,关羽也抗争到了最后。曹操派张辽劝降(演义中甚至编出了屯土山约三世的故事)也是看重他这种尽到了武将职责的品质。此刻他不管是选择成仁还是投降,别人同样无法过多指责。

反观于禁投降是在樊城兵败之后,此战他是主将,对战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逃回曹魏他也需要给曹操一个交代。

况且于禁没抗争到最后,史书上甚至找不出一句他曾经求死的话来(如同副将庞德看明白了这一点,直接选择了去死)。作为曹操手下唯一假节钺的武将,他显然没有尽到武将的职责。所以对他如何指责都不过分。

二、这点就比较好说了。关羽、张辽投降的时候都是群雄割据的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谁都谈不上有一个至死不渝的效忠目标。这种情况下投降,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于禁投降是在三国的格局成型之后,虽然三家并没有明确称帝,但事实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在政权稳定的前提下,忠孝是人的大节。于禁投降,必然遭受耻辱。

品历史,说人性。我是偏好乱世史的@疯言说史 喜欢我的话请关注~

6

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

同样都是投降,关羽、张辽的名头反而越来越响。于禁在曹操的陵屋内只能自叹不如!

谁叫于禁都到了快退休的年纪,还去犯年轻骨干才敢犯的错误,那还不被老板把退休金给掐了。

吕布乃是自己主动投降曹操,向曹操乞活的丑态凭空给《三国演义》增加了不少看点。

如果较真儿的话儿,张辽其实还算不上是投降,毕竟主公都已经降了。更何况吕布当时已经不得人心了。张辽那应该叫做归顺或者投靠。

关羽才是真正的投降。唯一与吕布不同的是,关羽不是主动地投降,而是被曹操生擒之后才投降的。

不管是归顺也好,投降也好,最重要的是选对了人。关羽和张辽都是跟随的曹操。

很快张辽就被曹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然后就因为“数有战功”,被升“迁裨将军”。从此开始了建功立业的辉煌一生。

关羽也被曹操“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直到关羽在白马杀了颜良,又被曹操“表封羽为汉寿亭侯”。这个汉寿亭侯,可是汉朝给封的,也是关羽一辈子引以为傲的资本。

反观于禁,他所投降的却是关羽。

于禁如果效法严颜,说上一顿大义凛然的话儿再投降关羽,或许就不会那么难堪了!

庞德誓死不降,最终被关羽所杀掉。如果换做是张飞,或许就能收降庞德。于禁面对的正是关羽,却并不是张飞。

关羽也不是曹操,于禁就被囚禁在荆州。也没有机会像张辽关羽那样洗刷自己污名。

关羽被孙权所擒杀之后,于禁又被孙权继续囚禁在东吴。这可是一再受辱啊!

等到孙权向曹丕称臣,于禁又被孙权送回到曹魏。这时候的于禁可是再三受辱。

于禁以在好几个地方当过囚徒的身份,却要去面对刚刚等级的前老板公子。最让于禁感到非常尴尬的是,于禁还是前朝的老臣。

曹丕的气度自然不如其父曹操。曹丕一边拿着荀林父、孟明视等人的故事宽慰他,却又暗地里羞辱于禁。

于禁在遭到曹丕羞辱之后,不久就病死了。

曹丕既然开始羞辱于禁,那么于禁自然也就难以洗刷自己的污名。

俗话儿说得好:“凡事及早不及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7

另类君解题^_^

关羽投降有一个闪闪发光的标签:降汉不降曹。您瞅准喽,关羽即使是投降,也没有违背主旋律和政治正确,而且他投降时还与曹操约法三章,如果听到刘备的消息,他随时可以启程却投奔刘备,所以说他的“投降”,只是暂时在曹操这里安身,属于寄人篱下,并非变节。

后来关云长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至今仍让人心驰神往,不胜敬仰!


张辽就更加简单,他本是吕布的麾下部属,因为吕布人品太渣,导致身败名裂,而张辽在跟随吕布期间一直忠勇为人,尽心做事,没有人格上的短板。

吕布被俘后,张辽凛然不惧曹操的吓唬,一心求死,而曹操则以礼相待,宽怀待人,感化了张辽,从这个层面来说,张辽的投降也不能算是变节,而是“良禽择木而栖,大将择主而事”,属于审时度势后的明智之举。

再说于禁。于禁投降纯粹是贪生怕死,这个真懒得多说。和于禁相比,同样被俘虏的庞德拒绝低头,尽管被砍了头,但虽败犹荣,而这个于禁,偌大一把年纪,忝列曹魏五子良将的榜单,却苟且偷生,当真是晚节不保。

和关羽、张辽这样光辉璀璨的英雄相比,于禁根本就是一坨翔嘛!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8

关羽、张辽降曹时,正值曹操忙于招降纳叛打天下之际!因此,不要说关羽素有忠义的威名,是为人景仰的英雄。即便是只有本领而无德行之人,只要对曹操忠诚,他也会重用无疑!

而到了于禁因被关羽“水淹七军”,而被迫投降蜀汉之时,情况已经与曹操打天下之时大有不同了——由于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初步形成,曹操肯定无法再有机会实现其一统天下之梦了。

(曹操:你知道吗?老于投降让我可伤心了!)

因此,曹操的心态便已由“扫荡天下”,转变为“致力于实现曹家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曹操才会在拒绝了群臣劝进之后说:“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从而将曹操意欲由曹丕取代汉献帝的意图暴露无遗。

既然要准备开创新朝,就必须要打造一支对曹家忠心无二的团队,从而为曹家开创基业保驾护航!而于禁做为曹操的老部下,已经追随了曹操30余年,深受曹操的信赖与欣赏!

(俺就是于禁呐!)

正是因此,当于禁投降了关羽的消息传到了曹操的耳中,令曹操又是悲伤又是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禁的投降,给了曹操一次沉重的打击,使其留下绵绵遗憾。曹操死后曹丕篡汉夺位,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从而使魏国得以成为北方名正言顺的统治者!

新朝新气象,对于禁这种辜负了先帝(曹操)厚恩的“叛臣”,曹丕虽因顾念旧情而不忍加诛。但却也不能不予以处置,以便惩前毖后警告群臣:若有辜负曹家厚恩者,于禁便是榜样——因此,曹丕一面安抚于禁,一面又干出了派人在曹操的陵屋墙上,描画上于禁屈膝投降关羽,而庞德却宁死不屈的形像!

(曹丕:半个天下又如何?吾仍可以称皇帝!)

曹丕本想通过这副画,既可起到敲打和羞辱于禁的作用,又可以警告群臣要以于禁为前车之鉴!可谁知,这于禁因年老神衰,已经无法再承认打击了,竟然很快就在羞忿之中一命呜呼了!

综上:其实关羽、张辽和于禁的被迫投降,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关、张降曹时,正值曹家企业的开创期,形势迫使曹董事长必须招降纳叛。

而到了于禁被迫投降关羽之时,己然到了曹家企业的扩张之巅峰,曹家企业正式取代了名义上的“刘协老板”,建立了曹魏政权!而在此时,最需要的是内部稳定、群臣效命。因此,于禁便被当做“不忠不义”的反面教材,被曹家企业视为难以洗刷的污点了!

9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东汉末年是一个诸侯割据混战的时期。涌现出很多名将,如果自己的主公不行或者灭亡,又或者被形势所迫,再选择一个主公也算正常,比较出名的就是关羽投降曹操,张辽投降曹操,还有于禁投降关羽。但是前两位好像并没有受到投降的负面影响,反而成了他们荣耀一生的转折点,而于禁的投降却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污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我们先说关羽,关羽勇猛无敌,忠义千秋,当初曹操也是欣赏关羽这两点,才让张辽去劝降,而关羽之所以选择投降,一是因为刘备和张飞不知所踪,他不知道去哪里和他们汇合。二是关羽还担负着保护刘备二位夫人的重任,关羽要是杀身成仁,那二位嫂嫂就没人保护了。而且关羽声明是降汉不降曹,某种程度上也不算完全投降曹操。

关羽在曹操阵营时,虽受曹操的厚恩,酒宴不断,赏赐无数,但关羽并未心动,一心想着回到刘备身边。等到得知刘备的消息,在斩颜良文丑为曹操解白马之围后,就带着二位嫂嫂和随从和刘备汇合去了。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成功回到刘备身边,成为一段传奇佳话。

接下来说说张辽,张辽先是跟着吕布,在吕布被曹操消灭后,张辽被俘虏,本来他是要一心求死的,在关羽的求情下,曹操也顺势赦免了张辽,从此张辽成为曹操的大将,立下不少军功。张辽最高光的时刻就是抵御孙权的合肥之战了。当时张辽手里只有8000部队,而孙权亲率10万大军来攻取合肥,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辽不但反败为胜,还差点把孙权也给杀掉,打的东吴从此听到张辽的名字就胆寒。所以张辽的投降反而让他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最后说下于禁吧。于禁可是从一开始就跟着曹操了,立下不少功劳,深得曹操赏识,甚至被授予假节钺的权力,作为一个外姓将领,这就是深受曹操的信赖和重用了。当樊城遭受关羽的攻击危在旦夕的时候,曹操第一时间想到派于禁去率军解围,自然是对于禁寄予厚望的,于禁到了樊城,被关羽水淹七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就带着3万士兵投降了。在关羽的军营里于禁也是顿首投降,这和一边的庞德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此时曹操还在,魏国依然强大,于禁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

综上所述,关羽的投降有迫不得已的情况,虽受曹操恩情却不为所动,得知刘备去向后,也要还了曹操的恩情再走,可谓来去分明。关羽的投降不但没有损害自己的威名,反而成为他忠义的一大佐证。张辽后面的表现证明了投降曹操是弃暗投明,是一个英明的决定,所以也无损张辽一生的威名。反观于禁,初遇明主曹操,深受曹操的信赖和赏识,官也越做越大,在被俘后本应该大义凌然,不畏生死,以此才对得起曹操的恩情,维护魏国的尊严。可是于禁没有这么做,他选择直接投降关羽,这一切反而是被投降曹操没多久的庞德做了,所以于禁这个影响他一生的污点怕是很难抹去了。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10

这个问题很简单,就看谁是正统。

关羽、张辽投的不是曹操,是汉献帝当皇帝,曹操掌权的东汉。于禁投的是谁?是自封为汉中王的刘备,所以于禁的投降就是一生的污点,这个是不容质疑的。

很多人一直替于禁抱不平,但是要知道于禁的官职是左将军,假节钺。于禁虽然是曹操的嫡系,但是他这个官是名副其实的东汉的官职。



关羽是在刘备二夺徐州之后被曹操火速击败,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来被封为汉寿亭侯。这个官职同样是东汉的官职。

张辽是在曹操征讨吕布之时投降的,后来因功被封为都亭侯。再往后张辽被封为晋阳侯,这个官职是魏国的官职,已经不一样了。

接下来解决的问题就是刘备是不是正统的问题。

刘备自封为汉中王,这是合规吗?当然不合规,这是自立,所以刘备在上汉献帝表中有这么一句话: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大意就是我当汉中王是权宜之计,如果我统一了天下,扫平了诸侯,那么我再向你汉献帝请罪,请什么罪?自立为汉中王之罪。

所以从正统的角度看,从东汉的角度看,刘备这是在谋反,所以曹操称刘备为贼不过份。



为什么会出现认识混乱呢?主要因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太好了,刘备开口闭口就是刘皇叔,曹操就是曹贼,诸葛亮开口闭口就是兴复汉室。这些说法给了观众一个错误的感觉。

似乎于禁投降了刘备反而是走上正道。关羽、张辽的投降才不是正道。实际上关羽、张辽关不是投降,而是从刘备序列进入了曹操序列。就像人事科的工作人员调到了监审科,你说这是投降吗?因为他们同在一个局中,这个局就是东汉。



于禁投降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刘备已经自立为汉中王,而且不符合手续,换句话说刘备已经脱离了东汉的序列,虽然他不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从官员变成贼,当然是变节了。

这个在古代是很讲究的。好了问题应该讲清楚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