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东汉的灭亡和纷乱并不是一个历史事件造成的,然而打开东汉纷乱的最后一把钥匙,在袁绍和董卓的手中。而东汉纷乱最大的推手,应该是袁绍,而不是大家深恶痛绝的董卓。
一、最后的和平
在公元190年以前,东汉政府的中央政令还是有效的,政令还是自天子出的。地方官吏虽然阳奉阴违,但还是没有人敢于明面上违抗。
而189年,东汉最后保持表面和平的一年里,京师洛阳发生了许多事,彻底葬送了东汉政府的权威。
这一切的起点,是汉灵帝之死。汉少帝刘辩立,何太后临朝听证。大将军何进想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而东汉宦官专权由来已久,因此何进怎么看宦官怎么碍眼。
何进似乎想把洛阳变成一个战场,因为他的方式是召集将军们进入洛阳。然后,何进死了,被召集的将军之一董卓上位了。
然后,董卓换了个皇帝,导致了士大夫们的不满。然后就传出了董卓残杀大臣、夜宿宫女等等不堪的记录。
再然后,有一个叫袁绍的中年人在渤海号召各地的太守、州牧们反对中央政府,有一个叫曹操的中年人跟打了鸡血似的,他们纠集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地的10多位太守州牧,摆出一副跟董卓死磕的架势。
实际上只有曹操、孙坚两支军队发动了进攻,但这个声势还是把董卓吓傻了。董卓急忙迁都长安。经过这一番操作,东汉政府权威彻底丧失了,华夏大地上陷入了诸侯混战的局面。
而这个局面,究竟是因为董卓的残暴呢?还是因为袁绍的挑事?
二、董卓是分裂的罪魁祸首?
那么,董卓更希望稳定还是混乱,统一还是分裂?我们从这几个细节或许可以看得出来。
第一个细节,董卓上位的过程。董卓进京的时候,只有数千军队而已。但是,董卓迎驾、何进余部的投靠这两件事,给了董卓第一桶金。
迎驾积累下的政治资本自不必,那么,为什么董卓能赢得何进余部的投靠呢?换句话说,进京的将军不止一个,京中还有重臣,四世三公的杨氏和袁氏此时都在京中,为何何进余部偏偏选择了董卓?
而第二件事更加值得揣测。何进死前后,亲信袁绍率军杀尽宫中,斩杀宦官无数,正是炙手可热。加上袁氏根基,袁绍的叔父袁隗还担任太傅之职,朝中很有话语权。董卓行废立之事之前,也曾单独咨询袁隗、袁绍叔侄的意见,可见他们两人的分量。然而,袁隗竟然与自己的侄子袁绍站在了相反的立场上,支持董卓废立,由得董卓掌握了东汉政府的实权。
如果说袁绍没有野心也就罢了,董卓废立之后,袁绍表示了极大地气愤,当面反对。引得董卓十分不满,袁绍只好只身逃到了河北。这说明,袁绍是有野心的。
而正是这两件事,最终促成了董卓的上位。虽然原因已经不明,但说明董卓的根基深厚,并不仅仅是一个西凉军阀。既然根基深厚,自然不必制造混乱就可以掌权。
同时,董卓上位后,虽然在史书中胡作非为,但不可否认的是,董卓把持下的中央政府,2年左右却征召了许多名士,包括蔡邕、刘表等当时一批名士都是董卓任命的,董卓甚至原谅了袁绍,将其封为渤海太守。
这些作为说明,作为一个已经掌握政府的权臣,董卓是希望的稳定的,并且在极力的维护摇摇欲坠的东汉政府的稳定,因为一个混乱和分裂的华夏大地与他并不利。
三、袁绍的野心和作为
而恰恰,这一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袁绍。袁绍早年与党人来往密切,是颇受宦官忌惮的士人领袖之一。灵帝晚年和何进时期,袁绍十分受宠,先后任西园八校尉之一和司隶校尉,是一颗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
何进死后,袁绍是极有希望上位的新贵。却不想,董卓抢先迎少帝回洛阳,又收了丁原的部属,何进的余部。
等到董卓咨询袁绍废立之事的时候,袁绍感觉董卓羽翼已成,已是敢怒不敢动了,虽然他极力反对,但董卓还是做成了他想做的。袁绍感觉已经被边缘化,在中央毫无作为了。
此时,袁绍的作为表明了他的野心。他首先逃出洛阳,被任命为渤海太守。然而在仅仅数月之后,他凭借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优势,联络冀兖青徐的太守刺史们,发起了讨董的酸枣联盟。
看起来这件事十分正义,但实际上,董卓已经掌握中央政权的时候,这件事逃不过谋反二字。当然,这只能说明袁绍有野心,并不能说明是否正义。
但接下来,董卓退往长安,作为酸枣联盟的盟主,袁绍不思进兵,反而暗地里谋划了这样一件事:立宗正刘虞为皇帝,与汉献帝刘协分庭抗礼。
这件事得到了许多诸侯们的反对,酸枣联盟开始离心离德。更有意思的是,袁绍们策划了半天,刘虞本人却不愿意,连任监国都不愿意。
其实这也不奇怪,刘虞虽然是宗室,但是血缘远得很,因此刘虞会拒绝。而袁绍之所以选择刘虞,是因为只因为他能找的德高望重的宗室只有刘虞,所以才选择了立刘虞。
议立刘虞失败后,袁绍又干了一件事,从而暴露了他的真实目的:夺了刘馥的冀州。
这两件事干的十分不地道,充分说明了,袁绍起兵并不是为了什么“正义”,而是为了他自己的野心,先是谋求权臣拥立之功,后又开始争权夺利,称霸一方。
而这两件事的后果也十分明显。酸枣联盟本来就是以董卓乱政为起兵借口的,现在没有把汉献帝和董卓拉下马,自身反而闹起来。诸侯们进无力讨伐董卓,退又不能再被汉献帝代表的汉室所接受,怎么办呢?
袁绍的行为已经做出了榜样。于是,东汉真正的分裂开始了。
也就是说,袁绍在京时不能制董卓上位,酸枣联盟又不能团结众力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然而,偏偏这个袁绍,又不甘心自己手握重权,拥四世三公的人脉而被董卓边缘化。
于是,袁绍成为了东汉末年的一根搅屎棍,将东汉的水搅混了,却又没能力脱颖而出反而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猴子屁股。
子彧说
董卓固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只是想做一个不太规矩的权臣,而袁绍却想做权臣又没那个魄力。说白了,袁绍是一个优秀的破坏者,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
因此,东汉混乱和分裂的这个潘多拉魔盒,权臣董卓拼命想要捂住,而袁绍却用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它。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