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段词句出自宋末名臣文天祥的名作《过零丁洋》里的诗句,全诗展示了诗人赤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舍身取义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文天祥,字宋瑞,江西吉州人士。为宋未著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颇有盛名。和陆秀夫,张士杰并称"宋末三杰"。由于朝庭腐败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文天祥空有抱负也得不到施展,最后南宋首都临安失陷前,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抗元,不敌!后文天祥受谢太后命赴元谈判被扣留,设法逃脱后继续抗元,直至兵败被俘。

《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第二年经过零丁洋时所写,由于元朝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抗元的陆秀夫、张士杰等抗元将士。作者不从,遂作此诗以明志节!

作者通过回忆抗元的艰苦经历表达了自已无力回天的无奈,以及舍身取义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全诗的结尾,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种轻死重节的民族主义生死观至今人颂扬!


最佳贡献者
2

关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是天文祥,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诗?据史料记载,这首诗是天文祥《过零丁洋》时,写下的这首诗。

那么天文祥是个怎样的人?

据记载;天文祥字宋瑞,号文山。今江西省叶安人。他才华出众,曾是南宋右丞相高官。曾考取过状元,抗元将领。民族英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等。

为抗元,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家的财产充做军费,坚持抗元。因元军大兵压境,终寡不抵众,乃至全军覆没,被元军俘获。元军首领以重金伪以他高宫,他不为动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下面请看;

《过零丁洋》整首诗,天文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理解天文祥。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却是始于一部儒家经书。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军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象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身世,却也遭遇着动荡心惊。就象爆雨,打击下的浮萍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

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是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丁。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小结

从上我们不难看出天文祥一生不幸的遭遇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他在过零丁洋时,看到了零丁洋激流险恶令人心惊肉跳又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支离破碎五岭坡的全军覆没自己又陷敌手如今只能在零丁洋中悲叹自己的不幸遭遇孤苦伶丁的处境。虽为国捐躯,留得一颗赤诚的心,名垂史册,死的值了。

结束语

天文祥,怀着悲伤绝望的心情,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虽然英雄为国捐躯了,但是英雄宁死不屈,一颗赤诚之心,将名垂千古。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以上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题主。同时也谢谢系统邀请回答。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誓死不屈的气节展现。

“人生自古谁无死”,简洁明快,折射了生态自然规律。那么对于死,人们的认知在特殊的情况下是会有所不同的。而文天祥却认为,死得其所,要有价值取向。

正如他同朝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中所说的那样“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文天祥能视死如归,有个性强烈和民族气节在里面,渐而选择了“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何许人?

文天祥(1236~1283年),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岁时考进士得第一名,继而走上仕途,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他是南宋时期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今存世作品《文山先生全集》,其中《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诗篇广为后人传颂。

《过零丁洋》全诗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边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这首诗在何种情况写的呢?

在《指南录》中有文天祥的白注:

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言之。李不得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得逼。

由此文观之,文天祥被敌帅迫使他劝降守城将帅时,不得已而不为之写下的明志保节诗。那么事实里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历史记载:公元1278年12月,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交战因败被元军俘虏。次年元军岀珠江口,攻打南宋的最后一个据点厓山时,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喊话招降坚守在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此时此刻,文天祥的心里纠结得很难受,朋知自己的妻室儿女都保不了,还有脸面去劝降别人么。显然,文天祥的内心是很坚忍的,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变节的事。

借口写出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丹心照汗青”回击敌帅,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心如磐石、视死从容的坚贞。

文天祥做到了,那他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首先,感受一下文天祥被俘后的岁月:为什么诗人题名《过零丁洋》?因为当时在战前是孤军勇战,战中又孤立无援,最后寡不敌众被元军所浮,就囚禁于过零丁洋的战船中。再后来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在这三年里饱受着威胁利诱和百般折磨,但他始终不屈,于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英勇就义。时龄四十四岁。

其次,他手写《过零丁洋》这首诗,不仅仅是气势恢宏,还对后世的人们有启发和警醒作用。生为人虽避不开死,但死也要有气节和价值所在。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

再之,如今的中国,包括海外,有的文学创作或戏剧演出以及歌曲传唱中都融合了《过零丁洋》的内容。所以说,这首七言律诗激励着人们去奋进,从而保证了人格操守的永恒性,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

总体来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展现了文天祥那种高风亮节、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既是气贯长虹、铿锵有力的名句,更是人们在面对生死存亡时的执着和决绝方向。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品,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宋帝赵昺(hfhg丙)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兵败被俘。次年正月,元军挟持文天祥追击在厓山(今广东东新会县南海中)的宋帝赵昺,时船过零丁洋。投降过去的元军都统帅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宋将张世杰。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张弘范再逼,他便写了这首诗回绝了叛徒的无耻要求。这首诗形象地反映了南宋面临危难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痛苦遭遇,充分表现出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以身殉国的凌云壮志。

文天祥一一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絮飘,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极其精炼的笔墨概括了文天祥生活的时代特点,颔联以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画出"山河破碎"的国家灾难,和"身世飘摇"的个人痛若遭遇。颈联抚今追昔,一语双关,诗人巧妙地把地名和内心的强烈感受结合在一起。尾联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作者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意愿,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人一生的总结。这两句诗在我国历史上曾激励许多反对民族压迫而英勇斗争的人们。全诗豪气纵横,情辞沉痛,风格悲壮。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著名抗元将领文天祥生前留下的千古绝唱,被后人广为传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它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为了正义而前仆后继,英勇献身,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

今天,让我们重温历史,感受文天祥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一 再读经典,感受悲壮,领略崇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二了解背景,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文天祥在怎样的一种境遇之下,写的这首诗呢?让我们走进历史,揭开真相。

1. 国家处于危难之时。

当时,南宋已经到了岌岌可危、面临灭亡的关键时刻,用文天祥的话说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恭帝赵昰被俘。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先后成立小朝廷,希望重整河山。

但元军仍是穷追不舍,企图将其消灭。用山河破碎形容当时这种局面,一点都不为过。

2.家庭陷于破亡之际。此时文天祥自己的老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用诗中的话说“身世浮沉雨打萍”,一点不假。他自身就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3.自身难保,处于被俘之中。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元军元帅张弘范押到船上,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此诗问世,来以此明志。

4. 高官厚禄诱惑之时。文天祥作为南宋的重要人物之一,在被俘之后元军对其进行了多次劝降,许诺以高官厚禄,但均未遂。

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家破国亡、身陷囫囵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心中仍系国家,决定舍命捐躯,以死报国,这种情怀何等伟大,这种气节何等高洁,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三 正气之歌,后人传唱,被人敬仰。

文天祥被俘后于1279年10月被解至燕京。元朝统治者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许以高位,文天祥都誓死不屈,决心以身报国。在 1283年慷慨就义。

人们敬佩他,因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责任感。

人们敬佩他,因他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始终没有低下高傲的头颅。

人们敬佩他,因他那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就是文天祥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不愧是人中的豪杰,鬼中的英雄。

吴晗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文天祥就是一个响当当的有骨气的中国人。

文天祥身上的浩然正气,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他的故事,必将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6

题目中问的诗句,来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文天祥写过两次。咱们得分开说说。


第一次,文天祥是在回忆的情况下创作这首诗。


很明显,“辛苦遭逢”、“山河破碎”、“身世浮沉”……这些都是文天祥的回忆。而且“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话原原本本的七个字,也并非文天祥原创,也是他的“回忆”。


在文天祥写下这首诗的三十多年前,“人生自古谁无死”就已经传遍中国,原作者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也是咱们历史课本中出现过的名人,非常厉害。他的家族家世显赫。耶律姓是辽国的贵族,他八世祖是辽国的丹东王。后来辽国被金国所灭,耶律家就在金国做官,政绩不俗。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做到金国的尚书右丞,也是很大的官了。再后来,金国被成吉思汗灭掉,耶律楚材就在蒙古为官,追随成吉思汗平定八方,政绩卓著。并且深得两任蒙元君主的信任。



但耶律楚材毕竟是辽人,不是蒙古人,所以蒙古贵族经常污蔑他,歧视他。在仕途的晚年,耶律楚材到山东公干,登上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东山”。这座山当时叫做“峄山”,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在担任金国右丞时,曾于承安五年登上这座山,并且题诗留念。耶律楚材看到父亲的诗句,想起无数家国往事,写下两首《峄山书怀》。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

望极天涯路漫漫,才如江湖命如丝。

贤愚千载知谁是?唯有流水自来去。

忽闻邹峄仙境妙,踏破铁鞋走天奇。


回到文天祥的创作,跟耶律楚材可是大大不同的。


文天祥于1236年出生在吉州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在1256年,也就是宋理宗宝祐四年,二十岁的文天祥状元及第。后来背着小皇帝跳海的陆秀夫,是他的同榜进士。



文天祥在高中状元后,二十年内就做到了宰相。四十岁的年纪做宰相,在中国历史上都极为少见,他的仕途不可谓不顺。但当时的南宋王朝已陷入风雨飘摇的危险境地,北方蒙古连年南侵,南宋军事要地屡屡被攻陷。



文天祥临危受命,散尽家财,组织武装力量,奉召勤王,辗转各地,出生入死。正如他在《指南录后序》中说的: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实际上,文天祥经历的,比“痛定思痛”还痛。在写完这篇文章后,文天祥继续在南方坚持抵抗,屡败屡战,直至家破人亡。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第二年北归时写成《过零丁洋》。在写诗的时候,文天祥回忆了自己的一生,回忆了自己一生与家国命运的关联。他一定想到了耶律楚材,所以完整引用了耶律楚材曾经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第二次,文天祥是在被威逼利诱的情况下重新写这首诗。


活捉南宋宰相,这可是大事。蒙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利用文天祥的机会,他被押送到崖山。这是南宋唯一的抵抗力量所在,也是南宋小皇帝的居所,领导者正是陆秀夫。


蒙元官员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陆秀夫,因为文天祥是陆秀夫的同榜状元,而且是他的老上级。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无数曾经同僚的劝说,文天祥誓死不从,提笔重新写下《过零丁洋》,以诗明志。



侵略者见文天祥誓死不从,只能把他又押送到首都燕京。文天祥在这里又被囚禁了三年。


文天祥是当时汉族知识分子的偶像,年纪轻轻就状元出身,不仅有政治才能,还有军事才能,人格上毫无瑕疵,号召力更是无以伦比。而且,还是大帅哥,《宋史》上说他:

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也就是说他个字很高,身材很好,皮肤也好,眉目有神,光彩照人。



这种人,蒙元肯定是要加以利用的。忽必烈不仅派已经投降的汉族官员招降,还亲自招降,允诺文天祥投降后,仍然可以做宰相,但文天祥不为所动。诱降不成,蒙元不敢释放他,担心他的影响力,担心他重新号召起义。当时也确实有人假借文天祥的名义在南方起义,如果文天祥真的被释放,蒙元肯定会面对更加棘手的问题,所以他们最终下令杀死文天祥。



文天祥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对看守的狱卒说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行刑时,他面朝南,跪拜宋朝。终年仅四十七岁。



他的妻子在几天后收拾尸体,在文天祥的衣服里发现了他的绝命诗: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回顾文天祥两次写下这首诗或者这句话,虽然在创作时他受到耶律楚材的启发,但仔细考究起来,文天祥的境界可比耶律楚材高太多了。耶律楚材只是看到自己父亲留下的字句,感概自己的遭遇,而文天祥则把家国把气节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



这正是文天祥的伟大之处,而他写下的诗句,也因此而伟大!

7

说起文天祥,首先想到的是他豪气纵横、慷慨悲壮、震撼人心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文天祥的历史定位,多定他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没有错,但我认为把他定为南宋末期伟大的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更能彰显他人生的亮点。

◎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后,继续发动战事,大举进攻南宋。

眼看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时任赣州州官的文天祥于1275年奉诏起兵勤王,入卫临安。次年他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遭元军扣押。后来他在被押解北上,途经镇江时逃脱,流亡通州(今江苏南通),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此后转战福建、江西、广东一带,节节抗击元军。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遭元军突袭被俘。元将张弘范对他百般诱降,还要他写信招降抗元名将张世杰。他严拒不从,写了《过零丁洋》一诗作为回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汉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短短一首小诗,表明了文天祥以死明志、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令世人传颂至今。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在 《过零丁洋》这首诗里的最后两句。原诗内容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吹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文天祥抗元兵败后,于公元一二七八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境内)被俘解往燕京途径零丁洋时所作。

这首诗带有一生总结的性质,回顾了抗元斗争的经历,下定了慷慨就义的决心,对山河破碎、宋室覆亡的结局表示了深切的惋惜感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肝胆照人,读之令人肃然起敬,正是这位民族英雄的自我写照。

9

这两句诗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作者在诗中描写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创作背景

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

公元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此时文天祥变卖家产筹得军费,自己在江西组织了一只5万人的勤王部队,并且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

第二年,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到元军营中作为使者进行和谈,但是被元军拘留,后来脱险后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逃脱到温州,并在那里坚持抗元。

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张弘范被俘。

第二年,元军将文天祥押赴厓山(今新会南),并且劝他帮助招降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大义凛然果断拒绝,并且创作了这首《过零丁洋》,以表现自己视死如归的精神。

后来文天祥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并许诺让文天祥出任中书宰相。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公元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

赏析

诗的前两句即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概述自己的人生,以中举为起点兵败为终点,简单的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历。

诗的颔联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表现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此时国家已经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了,国破家亡的悲剧已是不可避免了,而自己也像风雨中的浮萍一样孤苦颠簸浮沉。

诗的颈联描写的都是眼前之物,面对这种局面,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自己未能保卫家国,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诗的尾联,也是这首诗最出名的两句,话锋突然一转,抛开眼前的凄惨景象,开始着眼于未来,是作者对于自己命运做出的选择,是作者悲壮激昂视死如归的心情的体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激励和感召了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10

宋朝有两位名臣的名句流传千古,其一是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二就是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范仲淹,文天祥是在他本人被元军俘虏,元将张弘范要他写信招降南宋枢密副使张世杰时,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末尾就是震古烁今的这两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但表达了文天祥对宋朝的忠义之心,更显示了一种至死不渝的精神。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素怀报国之志。1275年,在元军大举进攻南宋,形势岌岌可危,很多大臣或投降或跑路之时,在赣州担任知州的文天祥却逆风而上,组织了万人的队伍去京城临安勤王。他的朋友对他说:元军都打到京城了,你带领这帮人去,就是羊入虎口啊。文天祥说:我知道是这样的,但我还要不自量力,以此激励天下的忠臣义士。不但如此,文天祥还拿出家里所有的钱作军费。他哭着对周围的人说: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意思是他要为国家和百姓分忧,万死不辞。

文天祥到京城后,先后担任平江府知府和临安知府。1276年,南宋朝廷投降了,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去和元军谈判。他与元朝丞相伯颜抗争,伯颜发怒扣留了他。文天祥想法逃出,继续到福州追随新立的皇帝,被任命为右丞相,领兵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作战。因为兵败,文天祥的妻女被元军俘虏了,他的母亲和唯一的儿子染上瘟疫死了。1278年,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突袭,他没有走脱,自杀未果。

张弘范带着文天祥去崖山,那里是南宋的最后根据地,张世杰和左丞相陆秀夫带领南宋残存的军民,与元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面对张弘范要他写招降信的要求,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了,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在张弘范的多次强迫下,文天祥提笔写下了《过零丁洋》。

崖山一战,南宋遭到灭顶之灾,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投海,南宋皇族、大臣和军民十多万人一同投海,张世杰最后也投海自尽。灭宋的张弘范摆宴庆贺,并劝文天祥说:丞相尽到了忠义,如果你能像对宋朝那样侍奉元朝皇帝,还会当丞相的。文天祥流着泪说:眼看着国家灭亡不能拯救,我死有余罪,还怎能苟且偷生呢?而后,张弘范把文天祥送往元朝京城。文天祥再生赴死之心,在路上绝食八天,但没有如愿。

元世祖忽必烈很赏识文天祥,要任用他,还派南宋投降的恭帝和降臣来劝他,但都被文天祥拒绝了,元朝就把他囚禁起来。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被俘后,当了蒙古人的奴隶。女儿写信给文天祥,告之她们的处境。文天祥知道如果他归降了元朝,妻女定会得救,还会阖家团圆。但他尽管心如刀割,还是做不到委曲求全。他坐牢数年,写了充满气节和爱国情怀的《正气歌》激励自己。

1283年,元朝决定处死文天祥。临刑前,他对狱卒说:我的事完结了。然后,他向南跪拜,慷慨赴死,享年四十七岁。几天后,他的妻子给他收尸,发现他的脸庞栩栩如生。在他的衣服里找到了绝命书: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从此以后,可以问心无愧了。

文天祥追随张世杰、陆秀夫而去,“宋末三杰”全都以身殉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