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咱们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司马衷也不能被定义为白痴,因为它最基本的生活和认知还是能做到,但他确实是有些呆愣且IQ值很低,一会儿我给大家配一张他的画像,从他的面相上也能体现出这一点。用比较褒义一点的词语来形容司马衷的话,那就是非常的不够聪明和缺心眼儿。

司马衷作为司马炎的嫡长子,除了出生时间有优势以外,其他的哪样也不占优势。当时一些大臣们也有冒着风险侧面的给司马炎点出司马衷不靠谱,认为以司马衷的能力无法治理国家。其实司马炎也怀疑过他这个傻儿子,还出了套题专门对司马衷进行了考核,但由于司马彦的妻子贾南风从中作梗,得以让司马衷在这次考核中蒙混过关。

司马炎最后还是一意孤行让司马衷继位,可能和当时自己的一些经历有关。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但当时司马昭非常喜欢他的小儿子司马攸,也付出行动想让司马攸做接班人,但在群臣的一致反对下,司马昭才作罢确定司马炎为接班人。司马炎有了这样的经历,所以能舍身处地到全面为司马衷着想,所以我想这可能也是司马炎继续坚持司马衷为接班人的一个原因。司马衷虽然不能说是绝对的白痴,但是他的智商肯定是有问题的,后来大权旁落丑妇贾南风也加快了大晋王朝的灭亡。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历史

最佳贡献者
2

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十八个儿子,其中有八个儿子早年夭折。按说还有十个儿子的存在,那么晋武帝为什么单单传位给司马衷呢?历史上的司马衷真的是一个“白痴皇帝”吗?


司马衷是不是“白痴皇帝”呢?应该不是。如果司马衷是白痴的话,那他的老爹司马炎也是白痴。因为没有哪位皇帝会拿着自己的千秋大业去开玩笑,司马炎如果知道自己的儿子司马衷是白痴的话,绝对不会把他立为太子,并传位给他。


所以,司马衷能被立为太子,说明他起码不傻。司马衷能成为太子继承霸业,原因如下,

  • 一是立长不立幼的传统,司马衷此时是嫡长子(比他年龄大的都早夭了)。
  • 二是因为司马衷母族弘农杨氏、妻族贾氏实力强大,有他们的支持,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晋书》记载着,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是“顺从王公卿士之议”,得到大家一致拥护。


司马衷(259年-307年),即晋惠帝,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 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在位17年。

泰始三年(267年),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即位,改元永熙。

《晋书》上记载着有关司马衷的两个贬义的故事,一是“蛤蟆叫”,二是“何不食肉糜”。

第一个故事:蛤蟆叫。


帝文尝在华林园,闻蛤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上文的意思是,司马衷在华林园里游玩,正是蛤蟆咕呱咕呱叫的季节。司马衷于是就对侍从们说:“这叫唤的蛤蟆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

有一个侍从比较聪明,眼珠一转说:“这叫唤的东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

此故事被流传了下来,被证明是司马衷为白痴的佐证之一。

结合当时的情况,司马衷继位后,皇后贾南风母鸡报晓,“牝鸡司晨”,把持着朝政大权,为非作歹,架空了司马衷,并诛杀楚王司马玮而专断朝政。

自此,在贾南风的干政下,西晋王朝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贾后专政而淫乱的时期。

司马衷被皇后篡了权,自己什么也说了不算,他能不郁闷吗?朝中一片乌烟瘴气,各自有各自的小帮派,大家为权利争得的你死我活。

作为一个正直的男人的司马衷很看不过去,于是很郁闷,在听到蛤蟆叫时,心不在焉的问身边大臣一句“此鸣者为官乎,私乎?”也是情有可原的,可能想到了自己一片混乱的朝廷有感而发吧!


所以,这不足以说明司马衷是白痴!

第二个故事:何不食肉糜?


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晋惠帝大为不解,“帝曰:“何不食肉糜?”

通过这个故事,只能说明司马衷不了解民情,他起码不聪明,更不知道黎明百姓的疾苦。他一直生活在深宫里,每餐都成百道菜,想吃什么山珍海味就有什么山珍海味。他想当然的认为,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也不错。

大臣在报告老百姓吃树皮,没有粮食吃时,他想到可以吃的东西还有肉啊,为什么不吃肉呢?是肉都没有了吗?

有时候,我们脑袋也转不过弯来,说出类似傻的话来。此时,对正直而又爱脱口而出的司马衷来说,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

所以,这也不足以说明司马衷是白痴!


其实,还有有关司马衷的正面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救主”。

《晋书·嵇绍传》上记录了如下故事:八王之乱时期的汤阴战役中,司马衷被挟持出征,战败。

当敌军攻杀过来时,司马衷面颊受伤,身上还中了三箭,左右的百官都四处逃散。

情况危急,侍中嵇绍跳马,疾步登上辇车,用身体保护住皇帝。敌人拉住嵇绍就砍,司马衷阻止道:

“忠臣也,勿杀!”

敌人哪管那些,手起刀落,杀了嵇绍,血溅了皇帝一身。

司马衷不让人洗这件衣服,并一直保存着,他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

试问,一个傻子,白痴的话,能说出这样的话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所谓的秦二世胡亥,刘禅,司马衷都是傻子,是白痴皇帝,这种说法是靠不住的。他们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和“傻”字还是靠不上边的。

3

司马衷,史称晋惠帝,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曹魏甘露四年出生,不到九岁的时候就被立为了太子。

说司马衷很傻很天真,也对。

司马衷的一生其实很简单,咱们能用几句话来概括一下。

一、“此座可惜”

《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故事是说,司马衷不到九岁就被
立为太子,当时朝中有个重臣,名叫卫瓘,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简直是如雷贯耳,姜维、钟会和邓艾父子的死都与他有关系。

司马衷这孩子比较“纯质”,思维简单,性情纯厚,朝臣们都认为他不适合当太子。卫瓘几次想劝说司马炎将他废掉,但始终开不了口,就跪在司马炎床前拍着床启奏:“此床可惜”。意思是,让司马衷这样的人继承皇位太令人失望了。

这些朝臣也挺有意思,看来他们也是命贱,习惯了伺候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这些鹰视狼顾、诡谲狠厉的主子,给他们个纯朴厚道的,他们反而不习惯了。

二、“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天下发生了饥荒,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饿死了,尸骨遍野,朝中大臣上奏,惠帝司马衷却说:他们饿了,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朝臣因此判断,这个皇帝真是“蒙蔽”。

这就不要脸了。就算司马衷昏庸,可司马衷也不怎么管事,那你们这些朝臣就当然负起责任来,司马衷拦着你们做事了?国家搞成这样,老百姓饥寒而死,是因为有个不顶用吃白饭的皇帝,还是因为有你们这一大群不知餍足,聪明劲儿都用到敛财霸田的官员们?

司马衷天天吃肉糜,就能吃穷这么大个国家?

有时候,史书上很多东西都让人很生气,满满地透着无耻,嘲笑别人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自己的一种义正辞严的不要脸。

三、“官蛙私蛙”

在《晋书·惠帝纪》中记载:



这故事是说,夏天的时候,司马衷到华林园游玩,听到蛙声一片,他就问:“此鸣者为官乎,私乎?”这呱呱叫的蛤蟆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

侍中贾胤回答道:“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这蛤蟆在官田里就是官家的,在私田里就是私人的。

听起来很可笑,笑完了细想一下,这可能是司马衷一生中说的最深刻的一句话了。

在晋朝时候,豪门望族把持着国家的朝政,他们无不沾之利,无不贪之财,无不占之田。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老百姓遭受盘剥,负担沉重,生活十分艰难。这世上,能有几块田地是属于国家的,属于老百姓的,又有多少是属于那些贪婪的豪门望族的?

如果联系上面那句“何不食肉糜”的事,大家也就能明白,是什么导致了老百姓的饥骨遍野。这让我想起了明朝文人李攀龙面对朱家皇族大肆兼并民间土地山林,老百姓流离失所时的那句诗: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无论哪朝哪代,又有几只蛤蟆是属于穷苦老百姓的呢?

四、“此嵇侍中血,勿去。”

《晋书·卷八十九》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这是说,司马衷娶了个皇后,名叫贾南风。看这名字,南风,有种横辣扑面的感觉,就知道这个女人可不是个善类。

司马衷脑子不好使,可这个贾南风很厉害,她就掌握了朝政,胡作非为,结果引发了皇族内乱,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八王之乱”。

永安元年,晋军在荡阴战败,司马衷也在军中,枪林箭雨可不认得谁是皇帝、谁是小兵。激战中,司马衷面部受伤,身上也挨了三箭。那些吃着肉糜的文武百官和侍卫们纷纷溃散,只有侍中嵇绍始终护卫着司马衷,用自己的身躯遮挡着刀枪箭矢。

很不幸,就在司马衷的身边,嵇绍倒下了,喷涌的鲜血溅上了司马衷的皇袍。

司马衷深深的为嵇绍的死而感到悲哀。战斗结束,侍从们要把他的御衣拿去洗净,但司马衷拒绝了,他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在我最危难的时候,他用自己的生命为我挡住了刀枪箭雨。

司马衷确实很率真很愚钝,他不适合做皇帝,他努力过,也战斗过,他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他愿意在战场上亲冒矢石,去尽到自己的一点责任。

但他至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珍惜感情的人,是一个会流泪的人。

后来,司马衷被本族的权臣劫持了,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囚禁了起来,四十八岁就死去。

他太简单了,那个纷纭复杂的时代真的不适合他。

4

司马衷是武帝与杨皇后的次子,因为武帝的长子司马轨早夭,故被立为太子,当时司马衷年方九岁

随着惠帝的长大,司马炎本人首先对这个儿子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可是由于杨皇后的反对,司马炎没有废掉司马衷。 司马炎为了考证司马衷的智力,特地进行过一次著名的考试。

史载“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峤等多以为言,故欲试之。尽召东宫大小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疑事,使太子决之。停信待反。(贾)妃大俱,倩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义。
给使张泓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语泓曰:‘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先示太子少傅卫瓘,众人乃知瓘先有毁言,殿上皆称万岁”。

在著名的丑皇后贾南风的帮忙下,请了枪手的司马衷蒙混过关。

贾南风和司马衷:

司马衷当上皇帝后,有一年夏天,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

司马衷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

随从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这是人们认为他是白痴的一个证据。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

“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 但是史料上有很多证据证明司马衷并不是个白痴,只是个智商不高的二世祖。

司马衷面对老爸的考试时,虽然有枪手帮忙,但最后是由自己抄写呈给武帝的。

而且在武帝死后,“太后令(惠)帝为手诏与石鉴、张邵。”“凡有诏命,(惠)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行之。

我们可以看到惠帝能书写,也能阅读。

《晋书。司马威传》记载:“威(司马威)字景曜,初嗣洪(司马洪)。咸宁三年,徙封章武。太康九年,嗣义阳王司马望。
威凶暴无操行,谄附赵王伦。元康末,为散骑常侍,伦将篡,使威与黄门郎骆休逼帝夺玺绶,伦以威为中书令。伦败,晋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阿皮,威小字也。于是诛威。

司马衷能够记住司马威对自己的欺凌,在他的坚持下处死了司马威。

这充分说明他不是个没有思想的白痴。 再看一个史料:

“惠帝征成都王颖,战败时,唯侍中嵇绍扶帝。士将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

眼见忠心护主的嵇绍被杀,司马衷也知道心疼,并且要把嵇绍的血留在自己衣服上,表示自己不忘记位忠臣,这不是白痴能做到的。

司马衷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只能成为一个傀儡,所以他的下场也是悲惨的。

他临死时说了一句话:“朕实不聪,累聊至此。(我实在是不聪明,所以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更加说明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并非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白痴”。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 冯生

5

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历史是层累的造成的。”关于晋惠帝司马衷,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就是他在回答大臣关于如何赈济灾民的问题的时候,说过“何不食肉糜”的话,而另一个关于司马衷的传言就是他智商非常低下,不能正常处理政务,前一个传言正好印证了后一个传言,那么历史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晋惠帝所处的年代距今已经快两千年,我们不可能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去检测晋惠帝的智力,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各种文献的记载中来寻找关于司马衷的记载。

实际上从目前可以看到的史料来讲,司马衷智力并不低下,他有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能力。史书记载,惠帝即位之后,“凡有诏命,惠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行之。”贾后被废掉后,惠帝还曾经说过:“诏当从我出,何诏也。”意思实际上就是说此前发出的诏书都是贾皇后娇诏的,而不是他自己发出的,一个傻子肯定是不会明白这样的道理的。

惠帝还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一般的智力低下人群是不具备生育能力的,晋惠帝所生的子女还不止一人,这都说明了他并不是完全的智力低下的人。

因为晋惠帝即位的时候,朝中已经有几派政治势力,包括杨太后一派,贾皇后一派等等,晋朝的门阀大族的势力也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小编猜测很有可能的是晋惠帝故意保持一种大智若愚的态度,这对于他驾驭各方和保证自己的安全都是大有裨益的。

不过不管晋惠帝是不是真傻,他治理下的晋朝的确是一个矛盾积累的时期,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晋朝的灭亡。

6

晋惠帝司马衷时代是西晋崩溃的时代,一句“何不食肉糜”更是把他贴上了“白痴”的标签,对于他是否白痴也能比较难以判断了,但要说他是个昏君确实确凿无疑的。

事实上司马衷时代的西晋已经并入骨髓了,世族统治阶级让这个新一统国家很快的腐朽下去,司马炎时代西晋已经是奢靡成风,奢靡从何来,当然是搜刮民财了。

对于盛世一般的皇帝平庸一点也没关系,要是濒临灾难的朝廷碰上个无作为的昏君,那可就完了。司马衷继位后,外戚掌权,后来贾南风和各个诸侯王又弄出来八王之乱,把濒临悬崖的西晋又踢了一脚。

司马衷时期的西晋积重难返,再加上他的不作为,最终带来了五胡乱华,五胡乱华争议极大,因此对司马衷的诟病不绝于耳,骂声不断。

欢迎关注头条号,大眼大世界,讲历史,镜当今,品实事,明道理。

图片来自网络

7

我是七哥

司马衷是否愚蠢,这个其实也有不少争议。

司马衷的愚蠢,主要有这个故事:

西晋闹饥荒,官员来禀报灾情。听完了详情,司马衷觉得很是诧异,认为百姓没有粥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话问的所有人啼笑不已,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皇帝是个傻子。

这也是后世人,评价司马衷是傻子的关键原因。

但仔细想想这个故事,真实反映了帝王生活的一个困境:帝王远离人间烟火,衣食不愁,自然不明白人间的许多事情。司马衷有吃有喝,不明白百姓疾苦,更不懂人间生活,自然认为百姓没了粥吃,吃肉粥也可以啊,这在司马衷这样的富贵帝王看来,似乎是正常的。

大家可以想想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刚刚离开皇宫的时候,都不知道老百姓平常买东西是需要花钱的,自己连钱都不认识。这和司马衷的生活,何其相似啊。

所以说,单凭这些事情,就认定司马衷是白痴皇帝,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司马衷早年居住在皇宫,衣食丰富,自然不知道百姓疾苦,更不懂人间烟火,闹出这样的笑话,只能说,他的环境困住了他。

但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认为司马衷是白痴皇帝呢?

其实,史书上,对于司马衷的具体言行记载较少,只记载了西晋的大事件。而这些大事件,如八王之乱,直接把西晋带入了深渊,自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司马衷,是难逃其责的,于是各种污蔑之语,就流传了,其中就包括白痴皇帝。

而事实上,司马衷应该不是白痴皇帝,他有自己的明辨是非能力,但政治能力应该是比较差的。

历史上记载了一个故事:司马衷流落在外,晋军失败,司马衷受伤,只有臣子嵇绍挺身而出,保护司马衷。这时的司马衷已经被司马颖劫持,为了控制司马衷,司马颖的手下准备杀害嵇绍。司马衷十分不满,大呼“嵇绍是忠臣,不能杀”,但无权无势的司马衷,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嵇绍。

嵇绍的鲜血洒在了司马衷衣服上,回到宫中,司马衷坚决不换衣服,认为这是忠臣的血,不能丢弃。(嵇绍)

这个历史记载,已经很明显地,表面了司马衷并非白痴,他有自己的判断,知道忠良奸臣。但西晋这样的烂摊子,他纵使知道好坏,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不太懂得政治上的经营、得失,最终让自己背上了千古愚蠢皇帝的名号。

所以,历史的司马衷,并不是白痴皇帝,而是政治能力比较差的皇帝。但国家动乱、衰落总要有人背锅,作为君王,司马衷这个愚蠢白痴皇帝的罪名,算是背定了。

我是七哥,欢迎大家多多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每天带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认知!

8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西晋的第二任皇帝。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国之君通常庙号作“太祖”,第二位皇帝则是“太宗”。堂堂西晋王朝第二位皇帝,本应在历史上留下伟光正的形象,可是司马衷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 “白痴皇帝”的名声。难道他真的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白痴吗?胡适曾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人物又何尝不是任人打扮呢?而晋惠帝司马衷正是这样一个被装点打扮的人物。首先,能留下“白痴皇帝”的名声让后人戏谑,不得不说他的自身素质确实不够过硬,如果像秦始汉武那么生猛,无论后人再怎样抹黑,也不会惨到被黑成“白痴”。《晋书.惠帝纪》记载了两则惠帝的“白痴往事”,一个是司马衷做太子时,在华林园听到虾蟆声,问左右说:“这些虾蟆是为公家鸣叫,还是为私人叫”,左右回答道:“在公家的地盘上就是为官,在私人的地盘上就是为私”;第二个是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却疑惑:“何不食肉糜”。后人多据此认定惠帝是个“白痴”,这难免武断。毕竟“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司马衷能说出“何不食肉糜”,并不是多么令人奇怪的事情。司马衷确实是一个天生驽钝、多少无能的皇帝,但要说他白痴就十分夸张了。《晋书》有一则记载:在动乱中,侍中嵇绍为了保护惠帝,被乱箭射死,鲜血沾染了惠帝的衣服,事后左右要清洁衣物,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可见惠帝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白痴”。那么他“白痴皇帝”的形象究竟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呢?其实“白痴”的帽子在晋武帝时就已经扣到了司马衷的头上。事情还要从当时的齐王司马攸说起,司马攸又是何许人也呢?要想认识这位齐王,还非得认真梳理一下司马家的世系不可。司马懿有两个重要的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在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了司马家族的事业,但不幸的是,司马师在平定淮南叛乱的作战中抱病身亡。之后司马昭便理所应当地接过了哥哥司马师的“接力棒”,为了不让兄长绝后,司马昭还将自己次子司马攸过继到司马师的名下。司马昭之后,其长子司马炎完成了魏晋禅代,开创晋国。 作为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衷继承皇位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因天资驽钝让他的太子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由于司马师有大功于晋室,齐王攸作为他的嗣子,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在西晋具有很高的人望与政治合法性。同时齐王攸本人也通过各种措施手段来塑造自己宗室贤王的形象,比愚钝的太子司马衷更得朝臣拥戴。在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更是高涨。本来君臣名分已定,继承皇位与齐王攸没有半点关系,但太子司马衷的天资驽钝让齐王攸有了机会,政治便出现这样的逻辑:太子(司马衷)越是白痴不慧,便越不堪皇帝重任,齐王攸继承皇位的机会越大。如此一来,齐王攸和支持他的势力自然竭力制造舆论,夸大司马衷的驽钝,给他扣上“不慧”的帽子,古人所谓的不慧,正是今天白痴之意。虽然齐王攸最终死在了晋武帝之前,不会再拿司马衷的驽钝说事,但这种舆论已经营造出来,多多少少给惠帝扣上了“白痴皇帝”的帽子。西晋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空前混乱的大动荡局面,后世的士大夫反思西晋灭亡这段历史更为疾痛惨淡。而这位天生驽钝,内不能齐家、管制皇后贾南风和外戚,外不能治国、安抚藩王,导致西晋亡国的皇帝,便要为这段历史负责,成了人们首要指斥和戏谑的对象,“白痴不慧”的帽子更难摘下了。司马衷 “白痴皇帝”的形象主要源自《晋书》,这是一部初唐官修史书。《晋书》给我们刻画了身怀大才的齐王攸和“不慧(白痴)”的晋惠帝,晋书之所以如此记述历史,其实里面夹带了不少唐太宗李世民的“私货”。众所周知,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其手段既不光明磊落,也不符合伦常道义,因此“篡改历史”来为自己辩护就成了唐太宗要做的事。除了我们熟知的,李世民修改自己的《起居注》,在国史中塑造父亲李渊平庸、兄长李建成昏乱的形象,西晋历史也成了他下手的目标。《晋书》要给世人呈现的正是这样一套逻辑:晋武帝司马炎正是西晋的“李渊”、齐王攸是西晋的“李世民”,而晋惠帝司马衷则是西晋的“李建成”。由于晋武帝在选择继承人上的失策,以及压制贤明齐王攸,由此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颂扬齐王攸,贬低晋惠帝“不慧(白痴)”就成了《晋书》描绘司马衷的一大逻辑。“白痴皇帝”这顶帽子可谓越扣越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皇帝并不白痴,只是驽钝而已,是历史制造了“白痴皇帝”。参考书目:1、(唐)房玄龄等 :《晋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1996年2、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9

晋惠帝司马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为历朝君主教育后代时必举的反面教材。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也曾经评价司马衷:“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显然将西晋亡国的原因怪罪于司马衷的“愚蠢”。

那历史上真的司马衷真的是白痴吗?非常遗憾的是,史书中关于司马衷本人的记载非常非常的少,甚至连关于他本人的传记,也基本上只记录了当时的国家大事。其痴傻的传言,基本上来源于《晋书·帝纪四》结尾出所列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官私蛤蟆

帝文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中听到蛤蟆的叫声,于是问左右侍从:“这鸣叫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左右回答说:“在官家的地方是官家的,在私人的地方就是私人的。”

这段对话,其实并没有体现出司马衷的傻,倒更像是被关在象牙塔中,没有生活经验的孩子。相反左右的回答,更能看出左右臣下对司马衷的蒙骗,身边如果都是这样的人,司马衷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而没有必要的生活常识是非常正常的。

故事二,何不食肉糜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和上面的故事一样,与其体现了司马衷的傻,更不如说他基本常识的缺少。所以《晋书》在这两个故事结尾的话,也是耐人寻味,书上写道:

其蒙蔽皆此类也。

可见《晋书》作者房玄龄等人也更认为,司马衷的傻是源自于大臣们的蒙蔽。

所以司马衷智力平庸的情况虽然也存在,但还不到真正白痴的程度。如在《晋书·列传五十九》中记载:

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能说出:“此嵇侍中血,勿去。”司马衷倒是比一般的帝王家更加的可爱,也仿佛不像是一个白痴。

所以司马衷为什么看似一个白痴,又为什么成为皇帝?我认为这都是门阀豪族们选择的结果。

《晋书·帝纪四》记载:

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尝悉召东宫官属,使以尚书事令太子决之,帝不能对。贾妃遣左右代对,多引古义。给事张泓曰:"太子不学,陛下所知,今宜以事断,不可引书。"妃从之。泓乃具草,令帝书之。武帝览而大悦,太子遂安。

这就很奇怪了,知子莫如父,司马衷都已经被立为太子了,自然会被司马炎重点关心和培养,那既然满朝文武都知道司马衷智力不行,无法担任政事,为什么离他最近的亲身父亲司马炎却只是怀疑?恐怕司马炎出题考校司马衷也只是走个过场,给天下人看的而已。

因为司马炎不得不立司马衷为太子,而也不能允许一个有“白痴”名声的太子继位为皇帝。而司马炎为什么不能废了司马衷呢?

首先司马衷虽然是次子,但是长子在两岁的时候早夭,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司马衷是第一继承人。

其次,司马衷的母亲杨艳出身弘农杨氏,家族名声地位甚至远高于司马氏。更重要的是司马衷的妻子是在西晋建立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的重臣贾充之女贾南风。

最后,司马衷有一个好儿子司马遹,从小就机智聪慧,司马炎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称赞他像司马懿,将来一定能兴亡司马家。

所以,司马炎和门阀豪族们做了一个妥协,并将希望放到了孙子司马遹的身上。而贾南风等人也顺利的将司马衷“教育”成了一个傻子,其结果就是“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皇权彻底旁落到了外戚手中。

至于那个“聪明”的司马遹,贾南风先是派宦官日夜谄媚奉承,终于把他教育成一个不爱学习,奢侈残暴的人,之后又命太监诬告其谋反,使其太子之位被废,即使这样还不放心,最后派黄门孙虑将其杀害。

所以,司马衷可能不聪明,但并非是一个白痴,而是西晋的门阀豪族们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白痴皇帝”,从而将权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0

晋惠帝司马衷虽然不是白痴皇帝,但是名声也不好,至少是一个昏君。

1、晋惠帝司马衷是西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晋惠帝的名言是“何不食肉粥”,当时全国饥荒,朝臣说百姓们草都没有吃的了,惠帝听后说“百姓没有饭吃,怎么不吃肉羹呢”

2、信任皇后贾南风,导致八王之乱。贾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人,她长得丑,还风流。但为人有心机,城府极深,撑权后杀了不少政敌,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彻底把西晋王朝搞砸了。

3、 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 对惠帝的评价是:“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儒家一向讲为帝王隐,王夫之如是说,则充分证明了晋惠帝无治国之才,至少是一个昏君无疑!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