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衷,史称晋惠帝,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曹魏甘露四年出生,不到九岁的时候就被立为了太子。
说司马衷很傻很天真,也对。
司马衷的一生其实很简单,咱们能用几句话来概括一下。
一、“此座可惜”
《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故事是说,司马衷不到九岁就被
立为太子,当时朝中有个重臣,名叫卫瓘,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简直是如雷贯耳,姜维、钟会和邓艾父子的死都与他有关系。
司马衷这孩子比较“纯质”,思维简单,性情纯厚,朝臣们都认为他不适合当太子。卫瓘几次想劝说司马炎将他废掉,但始终开不了口,就跪在司马炎床前拍着床启奏:“此床可惜”。意思是,让司马衷这样的人继承皇位太令人失望了。
这些朝臣也挺有意思,看来他们也是命贱,习惯了伺候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这些鹰视狼顾、诡谲狠厉的主子,给他们个纯朴厚道的,他们反而不习惯了。
二、“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天下发生了饥荒,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饿死了,尸骨遍野,朝中大臣上奏,惠帝司马衷却说:他们饿了,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朝臣因此判断,这个皇帝真是“蒙蔽”。
这就不要脸了。就算司马衷昏庸,可司马衷也不怎么管事,那你们这些朝臣就当然负起责任来,司马衷拦着你们做事了?国家搞成这样,老百姓饥寒而死,是因为有个不顶用吃白饭的皇帝,还是因为有你们这一大群不知餍足,聪明劲儿都用到敛财霸田的官员们?
司马衷天天吃肉糜,就能吃穷这么大个国家?
有时候,史书上很多东西都让人很生气,满满地透着无耻,嘲笑别人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自己的一种义正辞严的不要脸。
三、“官蛙私蛙”
在《晋书·惠帝纪》中记载:
这故事是说,夏天的时候,司马衷到华林园游玩,听到蛙声一片,他就问:“此鸣者为官乎,私乎?”这呱呱叫的蛤蟆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
侍中贾胤回答道:“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这蛤蟆在官田里就是官家的,在私田里就是私人的。
听起来很可笑,笑完了细想一下,这可能是司马衷一生中说的最深刻的一句话了。
在晋朝时候,豪门望族把持着国家的朝政,他们无不沾之利,无不贪之财,无不占之田。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老百姓遭受盘剥,负担沉重,生活十分艰难。这世上,能有几块田地是属于国家的,属于老百姓的,又有多少是属于那些贪婪的豪门望族的?
如果联系上面那句“何不食肉糜”的事,大家也就能明白,是什么导致了老百姓的饥骨遍野。这让我想起了明朝文人李攀龙面对朱家皇族大肆兼并民间土地山林,老百姓流离失所时的那句诗: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无论哪朝哪代,又有几只蛤蟆是属于穷苦老百姓的呢?
四、“此嵇侍中血,勿去。”
《晋书·卷八十九》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这是说,司马衷娶了个皇后,名叫贾南风。看这名字,南风,有种横辣扑面的感觉,就知道这个女人可不是个善类。
司马衷脑子不好使,可这个贾南风很厉害,她就掌握了朝政,胡作非为,结果引发了皇族内乱,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八王之乱”。
永安元年,晋军在荡阴战败,司马衷也在军中,枪林箭雨可不认得谁是皇帝、谁是小兵。激战中,司马衷面部受伤,身上也挨了三箭。那些吃着肉糜的文武百官和侍卫们纷纷溃散,只有侍中嵇绍始终护卫着司马衷,用自己的身躯遮挡着刀枪箭矢。
很不幸,就在司马衷的身边,嵇绍倒下了,喷涌的鲜血溅上了司马衷的皇袍。
司马衷深深的为嵇绍的死而感到悲哀。战斗结束,侍从们要把他的御衣拿去洗净,但司马衷拒绝了,他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在我最危难的时候,他用自己的生命为我挡住了刀枪箭雨。
司马衷确实很率真很愚钝,他不适合做皇帝,他努力过,也战斗过,他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他愿意在战场上亲冒矢石,去尽到自己的一点责任。
但他至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珍惜感情的人,是一个会流泪的人。
后来,司马衷被本族的权臣劫持了,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囚禁了起来,四十八岁就死去。
他太简单了,那个纷纭复杂的时代真的不适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