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哪些?

2020-09-17 09:02阅读(83)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哪些?:龙源口位于永新县龙源口乡,90多年前的“龙源口大捷”,是毛泽东指挥中国工农红军成功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

1

龙源口位于永新县龙源口乡,90多年前的“龙源口大捷”,是毛泽东指挥中国工农红军成功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课略取得的经典战例。

1928年6月,国民党第9师师长杨池生率第3军第9师和第31军第27师共5个团,湖南方向是第八军吴尚部三个团(八个团均得到了加强),再算上反动的“挨户团”和“靖卫团”,国民党军的总兵力达3万余人,向井冈山“进剿”。当时红军只有4个团,兵力不过3600人,兵力对比近乎为l0比1。

面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毛泽东、朱德从容布阵,精心设伏,为了打破两省敌人的“联合会剿”,命令红军主力退出永新,集结到宁冈,同时命令红军三十一团佯攻湖南酃县,既迷惑江西之敌,又牵制湖南之敌。 在新七溪岭,红四军第29团和第31团第1营击退了国民党军左路1个团的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在老七溪岭,红28团占领了制高点,打得敌人狼狈不堪。这次战斗,红军共歼国民党军1个团,击溃2个团,缴枪1000余支,取得了朱毛红军会师以来重大的军事胜利。

龙源口大捷,是井冈山根据地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


此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2

背水一战:韩信以三万弱兵背水列阵,断绝自己后路。汉军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极大的激发了将士死战决心。同时韩信派兵潜入赵军大营拔旗易帜,迷惑敌军,最后完胜陈馀的二十万赵军。

引言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灭掉代国后,按照竟定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于荥阳的作战计划。率领三万汉军残兵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准备攻打赵国。

韩信用兵一向谨慎,针对不同对手,制定不同方案。他率军到达井陉口三十里以外的时候就停止的了前进,就地安营扎寨,然后派出探兵前往打探赵军情况。

井陉对阵

赵王歇、赵军主帅陈馀得讯后紧急调集20万大军扼守住井陉口,倚山布兵,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完全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因为韩信东进攻打赵国,唯一可走的一条路,就是井陉口,而且井陉口道路崎岖且狭长。

此时,赵军李左车依据当前敌情和地形,认为韩信刚俘虏了魏王豹、夏说,现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应该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又针对汉军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等因素。

向陈馀建议:“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但陈馀认为韩信兵少又远途劳顿,不足为患,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断然拒绝了李左车的排兵方案。

背水一战

韩信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陈馀采纳,非常高兴,当即依据敌我双方兵力情况制定了一举破赵的策略。

战前,韩信先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袭占赵军大营,准备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

陈馀看到汉军背水列阵,嘲笑韩信不懂兵法。从陈馀的表现来看,韩信的目的是达成了,助长其轻敌情绪。

天亮之后,韩信打着大将的旗帜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离营迎战。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

陈馀以为汉军战败,挥军掩杀,韩信撤退到河边上与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然后亲自率军回杀赵军,同时喊到: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杀敌!”

而处于兵力优势的赵军久攻不下,陈馀只好下令收兵准备回营,不料发现自己大营已插满了汉军战旗。赵军顿时大乱,纷纷逃散。占据赵军大营的汉立即出击,从侧后切断赵军归路,韩信指挥汉军全力反击,赵军大败,陈馀被杀,赵王被俘。

结语

背水一战是兵仙韩信战争生涯中最经典的一战,此战从战前情报收集到战略制定、部署、实施环环紧扣。战争中充分运用了地型、环境、心理等因素。最关键的是,韩信制定的谋略超群,加作为主帅他,身先士卒,身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仅以少数的3万弱兵绝杀20万赵军,取得了井陉大捷!

3

讲个三野虎将聂凤智,一反常态,运用智谋和真诚,劝说蒋军51军军长兼松泸警备副司令刘昌义弃暗投明,和平解放半个上海的故事。

1949年5月24日晚,三野27军79师率先攻入上海市区。由于三野总部有明文规定,进入市区后,解放军不得使用重武器,以免破坏上海许多老建筑以及给广大市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因而27军在进入市区,强攻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四川路桥、西藏路桥时,蒋军凭借着河北岸百老汇大厦的制高点,对我军实施交叉火力拦击,给27军官兵造成很大伤亡。

指战员们气愤填膺,纷纷喊道,英国军舰我们都敢打,现在还怕轰了这座楼,于是拉出了榴弹炮,准备轰击百老汇大厦上的敌人。

此时,只要打出去一炮,必然引发千炮轰鸣,苏州河北岸有上百万市民,一炮打过去将要造成多大伤亡?如果继续对峙下去,不但部队要遭受更大的损失,北岸众多的工厂也难保不被撤退的敌人破坏。

形势紧张,聂凤智急忙赶到前沿阵地,喝止住了准备开炮的部队。通过察看,他一面组织部队正面佯攻,一面命令部队从两侧隐蔽运动,涉水过河,断敌后路。

就在这时,上海地下党与刘昌义取得了联系,刘昌义同意与解放军洽谈停火之事。于是国共两位军长便通过电话协商起来。

聂凤智军长开宗明义,向刘昌义军长讲明了解放军的政策,希望他改过立功,为减少双方和上海的损失,选择一条自新之路。

第2天,刘昌义亲自过河来与聂凤智见面,聂军长再次向他重申解放军既往不咎的宽大政策,刘昌义被聂凤智的真诚所感动,明确表示愿意放下武器。当晚,刘昌义率领部队撤出阵地,27军顺利进入苏州河北岸,2天后,上海全部解放。

聂凤智一改“虎威”,用自己的智谋和真诚打动了刘昌义,使上海提前获得了解放。事后,聂凤智和他的27军,获得了陈毅司令员的高度赞誉,称27军为“军政全胜”的杰出部队。

4

1、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4、田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于是把他当成老师。

5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的。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北宋名将狄青用谋略取得胜利的两个故事。

狄青在泾源时,经常以寡敌众而克敌制胜的。其方法之一就是两军对阵时,密令军中兵士听到一声锣响,就静止待命;听到两声锣响,就严阵以待假装着向后撤退;锣声停止;就大喊着向前冲锋陷阵,兵士们都愿意听从他的指令,如果和敌军刚刚相遇尚未交战,当即敲锣一声,士卒全部停止一切行动,。敲锣二声便向后撤退,锣声不停撤退不止。胡人曾大笑说“谁说狄天使勇不可挡?”锣声停止以后,将士们忽然奋勇向前,敌军立即大乱,以致相互践踏,多有伤亡。追击数里之后,前有深涧阻挡,敌军只得拥挤在山角之下。狄青当即又鸣锣一声,将士们停止追击,敌军纷纷逃走。过后将士们都悔恨没有追击,狄青确说:“逃命之敌突然止步与我对抗怎知道就没有其他阴谋,况且我军已获胜,逃亡之敌不值得敢尽杀绝”。

侬智高在邕(yong)州造反,皇上下令狄青为宣抚使率兵征讨,有人说敌军的标牌勇不可挡,狄青说“标牌军只不过是步兵罢了,如果遇上骑兵必不能施展威力,请求调遣西边藩民随军出征。”又有人说:“南方之地不适宜骑兵作战。”狄青又说:“蕃民善于射箭,不畏艰苦,上下山如履平地。当瘴气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快速进攻这是必胜之道。”刚出发时,每天行军不过一驿之地,每过一洲,又修整一天。到达潭州以后才排列队伍,严明军记。有名军士抢走旅馆的一把蔬菜,当际被斩首示众,于是全军肃然。当时侬智高退守邕(yong)州,狄青恐怕叛兵占据了昆仑关显耀之地,便按兵不动。又令滨州准备五天的粮食,让士兵原地修息。这天正值圆宵佳节,狄青下令张灯结彩,头天晚上宴请将士们,次日晚上宴请随从军官,三日晚上宴请各营军吏。头天晚上的乐舞和宴饮通宵达旦,彻夜不眠。到第二天晚上,忽然风雨大作,约摸二鼓时刻,狄青突称有病,便退出宴会,进入营帐。等了好大一会他又派人告诉孙沔 (mian),让他暂时代主人招待,等他服药以后即来行酒。接着又派遣使者前来劝酒,直到拂晓时刻,来宾都无人退席。忽然有人骑马报告说:“夜里三鼓时刻,元帅已夺取了昆仑关”。狄青度过了昆仑关十分高兴地说:“叛贼不知监守此关,看来是没有能耐的。”当官军逼近邕(yong)州时,敌人才发现狄青的军队。于是,两军在归云铺展开激战。狄青登高观望,发现敌军占据山坡高地,官军进逼。狄青命令步兵在前方行进,骑兵在后方悄悄跟进。敌军中勇敢的兵士全都站立阵前手持长矛,官军将领孙节作战不利,被贼刺死。其于将士据惧怕军令,不敢后退。狄青登上山顶手持五色旗帜,指挥骑兵分为左右两翼,冲出敌后,将敌兵队伍截为三段,轮番攻击。忽而左军变为右军,右军变为左军,忽而右军又变为左军,左军变为右军,敌军晕头转向,不知怎么办才好。敌军中的标牌步兵,被马军冲击以后都不能站稳,矛枪像木棍一样竖立在地上。官军又从马上使用铁连枷攻击,敌兵溃散。侬智高看到大势已去,只的焚城而逃。

6

中华历史几千载,无数经典战役令后人传颂。而要说起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战役,则不得不说说唐太宗李世民的虎牢之战。

战役背景

隋末,群雄四起,争霸华夏,李氏集团此时已攻破长安城,自号为“唐”,李渊为了夺取中原,制订了“先灭王世充,后取窦建德”的方针,于是在公元620年,命李世民率军征伐王世充。

围困洛阳,建德出兵

李世民率部一路上摧古拉朽,势如破竹,不过数月时间,便兵至王世充的都城----洛阳,王世充不得已,派人火速向夏王窦建德求援。窦建德收到求援信后,急调孟海公、徐圆朗所有兵马,并会和王世充的弟弟王世辨的数千军队,亲自带兵支援洛阳,号称十三万大军。

进驻虎牢,初探建德

李世民听闻此讯,拒绝了麾下谋士暂且撤退的建议,将兵马一分为二,大军留在此地,继续围困洛阳,而李世民亲率三千五百人,东至虎牢关,以扼住窦建德大军的咽喉,为攻破洛阳赢取时间。李世民至虎牢关后,稍作休息便带领五百军士查探窦建德的阵地,并命令士兵掩藏在路旁两侧,以做伏兵。而他自己却只带几个亲卫来到敌营前,大声喊叫,自爆身份。窦建德急令五千兵马追缴李世民,李世民诱导敌兵进入埋伏圈内,唐军一起杀出,斩杀数百人,俘获降兵、军器无数。

双方决战,建德兵败

窦建德面对虎牢关一月有余,寸步未进,数次派兵出营对阵,却屡战屡败。而这时,王世充再次派人前来催促援兵,加之窦建德听言唐军粮草告急,放马黄河北岸,于是打算在五月初二倾巢而起,发起决战。李世民听闻此讯,北渡黄河,命人在黄河边放牧,以引诱敌军。初二上午,窦建德拔营而起,伴鼓而进。唐军诸将请求出战,李世民却不允,说待到午后 敌人疲惫之时才可动兵。窦军擂鼓呐喊数个时辰,直至中午,饥渴难耐,争相休息。李世民观此,察觉战机已到,他先命令宇文士及三百军马,试探敌情,发现敌方确已疲惫,下令全军出击,大败窦军,俘敌五万余人,并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

李世民凭借自己的谋略,仅用三千五百人便击溃了窦建德十万大军,为大唐的统一,扫清了一大障碍,可谓是谋略过人。

7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孙膑采用围魏救赵、减灶计等的谋略击败了庞涓,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章邯,周瑜火烧赤壁战胜曹操等等。而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四渡赤水的军事谋略堪称开挂。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

8

历史上使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数不胜数。吕不韦把怀孕的赵姬送给秦公子异人,最后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皇帝的宝座。兵仙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得战争胜利。孙膑围魏救赵,射杀了庞娟等等。

9

这个问题提的有水准。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胜的战例有很多,在这里就取其中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又是战争美谈的春秋一例“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在我们的印象中,晋文公为回报当年楚王收留款待之恩,特地退避三舍,却因此而胜利。乍一看看不出来,但是仔细琢磨这件事就觉得“此事必有蹊跷”。

当时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兵强马壮者都跃跃欲试,称王称霸,有名的“春秋五霸”,其中一位就晋文公。晋文公早年是流亡各国,很是狼狈,秦国,齐国和楚国等都接济过他。后来他回国做上了晋国的国君,励精图治,晋国强大起来了。

晋文公早就看出来了,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积极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正被楚国及其盟友攻打的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先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自以为军力强大,迟早可以拿下宋国,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大王,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但是战场上要拼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比成得臣技高一筹,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成得臣气的胡子翘起老高,忍不住高声叫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一看到楚军进军,晋文公是何许人?立刻就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作为晋文公心腹的狐偃对外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听到这,晋军上下就认为我国君真是重诺言,值得干。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三舍,一舍三十里),退到了城濮,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这不是得寸进尺吗?

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晋楚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

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上去,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也就占领了楚国营地。

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很多,整整吃了三天,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河南践土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这就是“城濮之战”。

回顾下整场战争,是不是晋文公的谋略在闪光?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10

中国谋略,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事件举不胜举,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历史的天空里。

这里讲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1948年,傅作义欲闪击石家庄和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最后被毛主席巧妙地唱了一出空城计而破功。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著名的辽沈战役。从而拉开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决战的序慕。10月1日,攻战冀县,14天后,攻克了锦州。从态势上讲,已完全关上了东北国民党军向关内撤退的大门。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为了挽救严重的被动局面,蒋介石把目光投向了华北。

当时,虽然中共中央驻地在华北的西北坡,但解放军在华北的兵力却极为空虚。第一兵团也正在山西围攻太原,第二兵团正在冀东地区侧应东北战场。第三兵团在杨成武的指挥下,正在进攻绥远。所以在石家庄和西北坡周围及附近地区跟本没有解放军主力。仅有1000人左右的保卫部队。

1948年十月,华北剿总傅作义下达了闪击石家庄的作战命令。代号为:穿心战术。

突击石家庄的傅作义兵团共有十万人,汽车五百辆,以及大量的弹药。分两个梯队从北平涿州地区秘密向南开进。

10万人比1000人,西北坡的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周恩来等危在旦夕。

蒋介石这招不可谓不狠,他抓住了当时石家庄地区解放军兵力空虚的漏洞,迅速出击。即使不能消灭中共首脑机关,也可以围魏救赵,扭转东北战局,打乱解放军的战略部署,配合蒋介石的东北辽西兵团重新夺回锦州,缓解解放军对太原归绥的围攻态势,从战术上来讲,妙,实在是妙。

但强中自有强中手,如此高明的作战行动,被毛主席的三篇文章,化解于无形。

蒋介石如此周密的作战计划,很快被我地下工作者准确的侦知,并迅速摆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案头。

为了应对这极度危险和恶劣的局面,毛主席急电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作战参谋刘亚楼,通报了傅作义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的作战计划,同时急调锦州附近的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南下,从蓟县威胁北平,以压迫傅作义回防。命令华北军区第七纵火速进至保定以南设防。同时林彪命令程子华部即刻整队入关。

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毛主席镇定自若,上演了一出空城计。连续写了三篇新闻稿《蒋傅军妄图突击石家庄》,《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敌军进扰》,《评蒋傅军准备偷袭石家庄》以新社电迅稿的形式,向全国广播。

三篇文章一出,国民党蒋介石当局,傅作义各部,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震惊和不安。因为在这三篇文章里,毛主席把国民党军突击行动的部队番号,指挥者的姓名,行动的目的,具体计划,都详详细细列了出来。

国民党军自以为高度机密的突击行动却被对方了如指掌,完全丧失了他的突然性。认为对方一定早就做好了防御的准备。说不定途中作好了埋伏,正张网以待呢。万般无奈之下,傅作义只好于11月1日草草收兵。铩羽而归。成功化解了一场严重的危机。